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圣开法师:什么叫无明


   日期:2020/7/15 19:4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什么叫无明

有一次,佛陀的两位弟子,舍利弗和拘絺罗,在一起讨论问题,拘絺罗问舍利弗:「何谓无明?」舍利弗的回答很简单,开门见山的说:「无知,即是无明。」随即舍利弗又解释说:「怎么说是无知呢?眼无常,眼生灭法,不如实知,是名无知;耳、鼻、舌、身、意无常,不如实知,凡因六根所起,乃至色、受、想、行、识无常,一切生灭烦恼,亦不如实知,这种无知,即是无明。」也就是说,「无明」就是不知道。凡不知道的一切心理现象,就叫「无明」。

在佛说「十二因缘」里,第一句就说「无明缘行」。在佛经中,亦常常见到无明二字,它的意思,是指愚痴黑暗迷沌的心。人们对于自己这个心,不能以智慧觉照明了心内和心外一切诸法事理的光明,及一切业因业缘果报的事相。无明也就是愚痴与烦恼的代名词,人生何止八万四千烦恼?可以说一切烦恼,都是由六根、六尘、与六识种种分别妄执幻觉所引起,迷失了一切众生原本具有的光明觉性,就叫做无明。

无明有根本无明与枝末无明之分。迷于法界一切理之原始一念,为根本无明;因根本无明而起的「三细六粗」之惑业,为枝末无明。何谓三细与六粗?三细是分别根本无明的相状;六粗是分别枝末无明的相状。对于枝末无明之六粗而说三细;对根本无明之三细而说六粗。

三细者:第一是「无明业相」--业者,是动作的意思。因有了妄心,不能达于一清净法界时,真心初动,即生业相。第二是「能见相」--既有动作,就有能见之相。第三是「境界相」--有能见之识心相,必有所见的境界相。此三相中,初动是体,能见所见是用,体用不离,同时具备三相。此相极其微细,修持者甚难觉知,故名为三细。

六粗者:第一是「智相」--于现识所现的境界,不知乃是自识所现的幻影,妄生智慧而分别诸法。第二是「相续相」--依前智相之分别,于所爱之境生乐的感受,而于不爱之境,生苦的感受,种种迷妄续起不断,是分别所起的法执。第三是「执取相」--于上述之苦乐等境界,不明了为虚妄不实,深生取着之念,是俱生所起之烦恼。第四是「计名字相」--依上述而起之颠倒计量分别假名言说之相,而生种种烦恼,是分别所起的烦恼。第五是「起业相」--因妄加分别假名,依妄惑而起善恶诸业之相。第六是「业系苦相」--因系于善恶之业,而感生死的苦果。在此六粗中,前四相为惑因,第五相为业缘,第六相为苦果。再简单的说明:由无始之际,一念不觉,而为众生,多生累劫,长夜昏迷,不了真理,能生一切惑业烦恼者为根本无明;凡心心所相应而起,有了贪、瞋、痴、慢、疑、邪见等诸烦恼者,就是枝末无明。

无明住在何处呢?住在自己的心地,所以苦恼的心地,又为「无明住地」,因此心地能生根本烦恼及枝末烦恼,故名曰「住地」,住地分为五种:第一「见一处住地」--身见等三界之见惑,入见道时,断于一处,故曰「见一处住地」。第二「欲爱住地」--三界之「欲界」的烦恼中,除「见」与无明外,其中爱欲执着甚重,故名「欲爱住地」。第三「色爱住地」--三界之「色界」的烦恼中,除「见」与无明之外,其中爱欲执着甚重,故名「色爱住地」。第四「有爱住地」--三界之「无色界」的烦恼中,除「见」与无明之外,其中爱着为重,故名「有爱住地」。「有爱」的「有」,为生死之义,无色界之爱,于生死的果报为爱着之最终者,故仍名「爱」。第五即是「无明住地」--乃三界六道众生一切之无明也。无明为痴暗的心体,没有智慧光明,是一切烦恼的根本,故特别立为「无明住地」,乃以上五种住地之第五住地而言,于根本无明与枝末无明两者中,为根本无明,于我执与法执两者中,则为法执,是一切烦恼之所依,为「变易生死」之因,故名为「住地」。胜鬘经中说:「此无明住地,即指妄想心体以为无明暗惑之心体无慧明,故曰无明,为彼恒沙起惑所依,名之为住,能生恒沙故称为地。」又叫「无明住地惑」。不明谓之惑,恒沙者,比喻之词,如印度恒河之沙那样多的烦恼是也。

对于无明,在此仅作概略的介绍,总而言之,无明就是愚痴黑暗所生的烦恼就是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