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圣开法师:三十七道品


   日期:2020/7/15 21:0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三十七道品

  凡学佛修行的人,都希望能够了脱三界火宅,六道轮回,生死苦恼,而达到即身成就,超凡入圣的境界。从凡夫发愿修行,由入道而证果,也要经过许多层次阶段,才能圆满究竟。在此所谓「道」者,是能通达的意思。由凡俗而达到涅槃妙境的资粮,渐次修行,有三十七种,谓之「三十七道品」,又谓之「三十七分法」或「三十七菩提分法」。这三十七道品是:「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依次解说如后:

  第一、四念处

  初学行人,入道之初,修五种观想法,可使妄心停止。

  一、不净观:观世间一切之不净,以止自己贪欲之心。

  二、慈悲观:观一切有情众生,尽是可怜之相,以止自己瞋恚之心。

  三、因缘观:观「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即六根),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等十二因缘。乃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轮回相续之苦,以止自己愚痴之心。

  四、界分别观:向诸法观照分别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或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乃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之十八种境界,以止自己之我见。

  五、数息观:修时观计呼吸的次数,以止自己散乱之心。

  以上谓之「五停心观」,修五停心观之后,修四念处,依五停心观,以止行人之散乱心,是为现法乐住,入「奢摩他」;依四念处,以发行人之观慧,能观见一切事理,四念处是:

  一、身念处:「观身不净」,时观自己之肉体色身,五脏六腑,皮肉百骸,七窍痰泪,乃至大小便溺,脏污不堪,及至死后,肉烂虫生,尸水臭溢,种种不净之相,遂成白骨骷髅,恐怖等观。

  二、受念处:「观受是苦」,谛观人自出胎,呱呱堕地,触风如利刀刮体,衣毛如刺钻身,及至长大,营谋劳动,生老病死,贪求不得,爱又别离,怨家对头,五阴炽盛,天灾人祸,七情六欲,无不是苦;纵或天之骄子,荣华富贵,最后还是大梦一场,无常空苦。

  三、心念处:「观心无常」,人都有心,活在世上,有了身体,也即有心,昼时心猿意马,攀缘不息,夜间还要做梦,上天下地,没有一时宁静,时刻变易,永无恒常。

   四、法念处:「观法无我」,人人都妄执一个我,但不知那个才是我,若说眼睛是我,鼻子又是谁?若说鼻子是我,舌头与耳朵又是谁?若说头是我,脚又是谁?乃至宇宙之内,万事万物,都找不出一个具体主宰的我。

  以上四念处,以慧为体,慧的力量,能使身、受、心、法等念住于所观之处,故又名为「四念住」。

  第二、四正勤

  在三十七道品中,次于四念处之行品,乃「四正勤」,其次第是:

  一、对已生之恶,令断除,而勤精进,澈底断除。

  二、对未生之恶,令不生,而勤精进,永远不生。

  三、对未生之善,使之生,而勤精进,令其速生。

  四、对已生之善,使增长,而勤精进,永远为善。

  以一心精进,行此四法,故谓之「四正勤」,因勤精进之故,能断懈怠,所以又叫「四正断」。如此行之,对于策进「身、语、意」三业清净,此为最胜之法,故又名为「四正胜」,修行之人,以意中决定,而断然行之,故又名为「四意断」。

  第三、四如意足

  在三十七道品中,次于四正勤所修之行品,即此「四如意足」,又名「四神足」,乃是四种之禅定也。在四念处中修实智慧,四正勤中修正精进,精进智慧增多,定力势必弱小,今得以四种之定以摄心,则使定慧均等,行者所愿皆得,故名如意足,又名「四神足」。所谓如意者,乃如意而得也,此为六神通之身如意通,总曰「六通」,是定所生之果。又,足者是有所依的意思,如人之身体,依两脚而直立,行者可以依之而得天眼、天耳、神足、他心、宿命、漏尽等六通之如意,乃依此四种之定而起,故比喻定为足。又,神者乃灵妙之德,此德为能生灵妙德之所依,故名为足,此四者依加行而立名,次第如左:

  一、欲神足:欲于加行位起此定,依定之力,故定引发而起。

  二、勤神足:于加行位勤修此定,依定之力,故定引发而起。

  三、心神足:于加行位一心专注,依心之力,故定引发而起。

  四、观神足:于加行位观察真理,依观之力,故定引发而起。

  在加行位中,虽有多法,而此四法,资益最胜,故从此四者而立名,曰「四神足」。

  第四、五根

  所谓「五根」者:

  一、信根:信佛、法、僧三宝,及苦、集、灭、道四谛者。

  二、精进根:又名为勤根,乃精勤勇猛进取修行善法者。

  三、念根:时刻思惟,忆念正法者。

  四、定根:使心止于一境,而不散乱者。

  五、慧根:思惟真理者。

  右列五法,是能生其他一切善法之根本,故为「五根」,比如种树,若不生根,树干与枝叶,无由生长;植树必先生根,枝干树叶,方得繁茂,才能开花结果,修行善法,亦是这样,于清净法中,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有增上之妙用,是何道理呢?由此潜伏之势力,能降伏一切烦恼,而引发圣道之故也。

  第五、五力

  有了以上五根,就能产生五种力量:

  一、信力:正信之根增长的力量,能破行者一切的邪信。

  二、精进力:精进根增长的力量,能破行者身心的一切懈怠。

  三、念力:正念之根增长的力量,能破行者一切诸邪念。

  四、定力:正定之根增长的力量,能破行者一切诸乱想。

  五、慧力:慧根增长的力量,能破三界之一切诸惑无明。

  第六、七菩提分

  七菩提分,即「七觉支」或「七觉分」,觉,有觉了觉察之义,此乃为使定慧均等之法,此法分为七种,故曰「七觉支」。

  一、择法觉支:以智慧简择其法之真伪。

  二、精进觉支:以勇猛精进之心,离开邪法邪行,而行正法之真理。

  三、喜觉支:得真正善法之真理,即生一种欢喜之心,此乃法喜充满。

  四、轻安觉支:行者止息妄念,观照真理,定慧寂照,止于谛理,断除一切结业烦恼粗重,甚觉身心轻利安适,又名「除觉分」。

  五、念觉支:常明觉照,定慧均等,不散不失,不使废退。

  六、定觉支:使心住于圆明一境,而不散乱。

  七、行舍觉支:舍诸妄谬,舍一切法,平心坦怀,更不追忆,是行蕴所摄舍之心所,故名行舍。

  假若行者的心,感觉浮动的时候,可用以上七觉支中之「除」「舍」「定」这三觉支以摄之;若行者的心感觉沈没的时候,可用七觉支中之「择法」「精进」「喜」这三觉支以起之。第五之念觉支,常念定慧,不可废退。除此念觉支之外,其他觉支,乃随行人之需要而用之。以此七事,得证无学之果也。

  第七、八正道

  所谓「八正道」,也即是八种圣道,故又谓之「八圣道」。圣者,正也。圣道就是正道的意思。因为这八种圣道,离偏离邪,不颠倒,不虚妄,无迷惑,惟真智,故谓之正道。这八种正道是:

  一、正见:离一切邪见、偏见、妄见,乃非颠倒见,是名正见。见「苦、集、灭、道」四种真理,而明了人生,知离苦得乐,离世间相之有漏法,而入出世之无漏清净圣境,故正见是八圣道的主体。

  二、正思惟:既已见苦集灭道四种真实的义理,就当思惟,而使真正的智慧增长,以达到无漏圆满清净的圣人境界为目的。

   三、正语:一个人有了真正的智慧,就不会再说虚妄的言词,及动听的绮语、伤人的两舌、骂人的恶口,并能离谤人与邪说谬论等一切造诸罪恶的言语,所说皆是利人利世,使人闻之心生喜乐的正当正分的语言。

  四、正业:做到身业清净,不做一切恶业;口业清净,所说皆是正语;意业清净,离一切邪妄不正的思想,所有行为,以真正智慧,灭除身、口、意一切邪业,时刻清净无漏现前,所有表现,皆是利己利他的菩萨行为。

  五、正命:既已做到身、口、意三业清净,对于自己及家人的生命生活与生存,要以正当的方法来维持;不会去做那些对于世俗诈现奇特之相,也不夸自己任何功能违背因果之事,更不以占卜断人吉凶,不以大言壮语表现自己之威势,不专说动人之言词等不正当的行为,以求名闻利养而活命。乃以士农工商,医药卫生等,世人生活与精神所必须的千万行业,辛苦经营,以合法利益,养活自己及家人眷属之生命,此为正命。

  六、正精进:应分两方面来说:一、为了维持法身慧命,当精进修行涅槃之道业。二、为了维持色身生命及家庭安乐、社会繁荣发展,对于每一个人的一切学业及生活技能,并社会人类的一切正当事业,万业千行,要求精进,不可懈怠,消除任何依赖苟安的心理。

  七、正念:以真正的智慧,时刻忆念一切正道正行,而无任何邪念,不起那些酒色财气等伤身败德,损己害人的不正念头。

  八、正定:以真正的智慧,入于无漏清净之禅定也。远离一切邪妄,无论行住坐卧及言语工作之时,时刻都不起任何妄念,而住于正定之中。

  以上八种方法,皆离邪非,所以名之为正,行者能达到清净极乐之涅槃妙境,故名之为道。凡行此道者,在世得福乐,进而可离有漏的世间法,而成就无漏的出世法,世出世法,两者相宜,皆可超凡入圣,是名之为圣道。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