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圣开法师:佛陀讲示六方表法


   日期:2020/7/16 17:1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陀讲示六方表法

释迦牟尼佛陀,在前面对善生居士子说有六方,不能说没有六方;善生老居士教他的儿子所拜的六方,说有众生,但这六方的众生是指的什么呢?并没有教示明白,使善生居士子成为一种迷信的崇拜,现在佛陀才明明白白的对他说:「我们圣教法律中说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这六方的众生是表示什么呢?我一一的讲示在下面。」

东方表父母

譬如说:「东方,是表为人子女的对于父母,应当以五件事来奉敬供养父母,是那五事呢?」

一、「增益财物」:父母有生我之恩,育我之德,为人子女者,首当孝养双亲,凡双亲所需财物,一年四季不可缺少,随时要能做到增益财物。

二、「备办众事」:凡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精神及物质两方面的一切需要,为人子女者,都应备办齐全,不可或缺。

三、「所欲则奉」:凡是父母心之所欲,作子女的人,随时随地,都要奉上,不可使之失望,才能心生欢喜。

四、「自恣不违」:虽然父母有任性的习惯,恣意所需,当尽量满意,恭敬供养,不稍有违

五、「所有私物,尽以奉上」:世间子女乃父母之骨肉,本为一体,父母所私,亦皆为了子女;故凡子女的私物,亦可尽量奉给父母,以使之欢心悦意。

子女以此五事,奉敬供养父母,父母亦以五事,善念其子女,是那五事呢?佛陀说:

一、「爱念儿子」:子女孝敬,父母恩慈,随时都会爱念儿女。

二、「供给无乏」:做父母亲的,对于子女,无微不至,将会供给子女一切所需,毫不缺乏

三、「令子不负债」:只要子女孝顺,双亲自然欢喜,将会尽其所有供给子女,使子女不致在外负债;纵因父母贫困,然以失败之经验,指导子女亦不至于负债。

四、「婚娶称可」:凡是子女平时孝顺听从父母之训导者,以其经验,为子女婚嫁,皆可称心满意。

五、「父母可意,所有财物,尽以付子」:只要为人子女者,孝顺双亲,父母一心欢喜乐意,所有的全部财物,将会完全付给子女。

做父母的人常常以此五事,思念着自己的儿女,所以说东方者,是代表着父母与子女双方面的;若为人之子女,终身慈孝父母,必定有福,无衰败和耗费的后果。

南方表师生

佛陀又说:「善生居士子!所说的南方是代表着弟子与老师之间,做弟子的人,应当以五种事,恭敬供养于师,是那五事呢?」

一、「善恭顺」:凡是作学生、学徒及一切弟子,对于自己的老师,要和善、恭敬、随顺、不可违逆。

二、「善承事」:凡是作弟子的人,对于老师要有极其善良的态度,承受教授指导及交办的一切事宜,不可违逆。

三、「速起」:凡是师长吩咐应办的什么事,不可拖延迟误,应宜快速起身照办。

四、「所作业善,师心甚喜」:作弟子的人,凡有所作为,一切事业,均以善业为原则,不可造作一切恶业,师心甚喜。

五、「能奉敬师」:弟子对于师长,随时都要恭敬供奉师长,使师心欢喜。

佛说:「弟子以此五事,恭敬供养师尊,老师亦以五事善念弟子,是那五事呢?」

一、「教技术」:所谓师教者,无非教授弟子谋生之技能,或学问文章,与做人处世的一切学识道理,尽将所有技术,完全教授弟子。

二、「速教」:凡弟子有所请益,为师长的人,不宜拖延,应当随请随教。

三、「尽教所知」:老师以教学为自己的任务,凡有所学、所知的一切学问,皆应完全教授学生。

四、「安处善方」:凡是老师之教授,不得传授一切不善之法。害人损德之卑劣恶法,皆不可传授;应当教授处理一切为善之方法。

五、「付嘱善知识」:做老师的人,要教自己的弟子,亲近一切善知识,远离一切恶知识,方有益于人生。

所指的南方,是表师、弟两方面的,人若慈顺于老师者,必有其增益,而没有损耗。

西方表夫妻

佛陀又说:「所谓西方者,是表夫妻之间,夫对妻当以五事敬爱供给妻子,是那五事呢?」

一、「怜念妻子」:妻子为丈夫之内助,牺牲一生,体贴丈夫,生男养女,丈夫应当关心,愍念妻子。

二、「不轻慢」:夫妻之间,应当相敬如宾,不可轻薄怠慢,也应该很有礼貌。

三、「为作璎珞严具」:凡是女性,都喜爱许多首饰,作丈夫的人,在经济许可的范围内,当尽量购一些作为装饰之用的珠宝璎珞等物品,以为庄严其身之用。

四、「念妻亲亲」:做丈夫的人,要时常怀念自己的妻子,经常亲亲爱爱,和谐相处,保持快乐和幸福。

五、「于家中得自在」:丈夫主外,妻子主内,家务完全交给妻子掌理,对于家用及一切所需,丈夫都要供给充足,使妻子在家庭中,得到快乐自在。

佛说:「丈夫以此五事爱敬供给妻子,而妻子当以十三事,善为恭敬顺从丈夫,是那十三事呢?」

一、「重爱敬夫」:作妻子的,要时常尊重、爱念、关心、贤敬丈夫。

二、「重供养夫」:家庭饮食生活,靠妻子掌理,故丈夫的生活,当妻子的,要特别细心慎重,以供养丈夫,使丈夫有健全的身体,才有健全的事业,有健全的事业,才有幸福的家庭。

三、「善念其夫」:作妻子的人,对于丈夫,要随时以善良诚真的心情,关怀护念。

四、「摄持作业」:凡是丈夫所作的事业,作妻子的人,要特别的关心摄护,如系不正当的,要规劝丈夫放弃,痛加悔改;如系正当的,要鼓励策进改善,以达其成功。

五、「善摄眷属」:凡是丈夫的家庭,亲人眷属,即是妻子的家眷,要随时以善良的心,如同丈夫的心一样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珍摄他们,而不起分别,使他们与你成为一条心。

六、「前以瞻侍」:丈夫若要出门,妻子要为他整理行李衣物,及必备携带之金钱与应用物品,若因事业出外之前,更应特别要瞻顾应带之证件财物等;并应侍从送出大门,平安诸事,当宜殷勤叮嘱。

七、「后以爱行」:若丈夫从外面归来,因事业等事诸多劳苦,为妻子者,要多安慰问候,种种爱行,照顾备至,不可疏忽。

八、「言以诚实」:做妻子的人,无论内外什么事,都要诚实的告诉丈夫,对丈夫说什么话,都要绝对的诚恳实在,不可有丝毫的虚伪,更千万不可有假情假意的表现。

九、「不禁制门」:当丈夫在家的时候,对于内房的门不可禁制丈夫不准进入,若门关上的时候,一经丈夫叩门,立即开门,当以温柔之笑面以迎夫婿。

十、「见来赞喜」:丈夫从外归来之时,妻子见之,有其善者,宜多赞叹,使生喜悦。

十一、「敷设床待」:做妻子的人,当丈夫远归之前,当敷设床笫,以待夫回,就是经常在家,在就寝之前,妻子亦应当整洁卧具,以待夫婿。

十二、「施设净美丰饶饮食」:为人妻子者,要随时注意丈夫身体的健康,经常要备办洁净丰美而有补养的饮食,供给丈夫,每当丈夫远行归来,更应施设丰饶的饮食,为丈夫洗尘。

十三、「供养沙门梵志」:做妻子的人在家,遇有出家的沙门,或是修梵行的清净士到家中时,要代替丈夫行供养,以求家庭增福。

以上就是做妻子的人,对自己的丈夫,应行的十三件事,这些事都可称之为妻子之道,以佛教的圣法律中之西方者,是表夫妻两方面的,若世上的男人,都能以慈悲心来愍念妻子的话,必定会有很多益处的。

北方表主仆

佛陀又说:「善生居士子!圣法中所说的北方者,是表主人与奴婢,使用仆从的事,凡是主人应当以五种事,愍念关心他们的仆从,是那五事呢?」

一、「随其力而作业」:使用仆从做事,要以他(她)们的能力或气力为准,能担一百斤的,只能叫他担九十斤即可;如果只有担五十斤的气力,叫他担六十斤,是绝对不可以的。凡做任何事,要看他们的技能做得到的为原则,要因人因才而使用。如因仆从初来,有许多不会做的事情,主人要耐心的教导他们,指示他们,训练他们。

二、「随时食之」:每当仆从或奴婢为主人做事,平素也要使他们生活安定,饮食正常,食求其饱,穿求其暖为原则,不可过时不食,不可食不求饱,不可饥饿劳累;如因特殊事故,施工营造,还要于两食之间加食点心,以保仆从及劳工身体的健壮,力气丰满,乐为服务。

三、「随时饮之」:做主人的,当命人随时准备饮水及饮料,以供给仆从及劳动工作的工人,饮用之需,不可缺乏。

四、「及时休息」:为主人者,要特别为仆从及工作的劳动工人,规定作息的时间,当工作时要工作,当休息时要休息,当安眠时睡眠,时到就要停工休息,以保他(她)们的身心健康,对于工作才能发生兴趣。

五、「病给汤药」:凡是主人所使用的仆从,工作人等,身体不适,或生疾病之时,主人要请医师医治,给与汤药,烹调美好饮食,供患者之需,并要以慈悲之心,多多加以安慰。

佛说:「做主人的,以此五事,愍念给恤仆从侍人;而仆从使用人等,应以九事报答主人,是那九事呢?」

一、「随时作业」:当主人吩咐应做的事,仆从及使用人等,随时工作,在工作时间之内,不得懈怠懒惰。

二、「专心作业」:无论为主人做什么事情,要专心一致的努力去做,不可心猿意马,贪乐贪玩,以荒废作业。

三、「一切作业」:仆从及使用奴婢、工作人等,住在主人家中,或受主人雇用,只要能够做的,一切作业,都要诚心的去工作,不可分别愿做、不愿做,正如为自己家中作业一样,做好为原则。

四、「前以瞻侍」:凡是主人出门远行之前,为仆从及使用人、奴婢等,要注意关心瞻视主人所需之物,是否携带,并应携负行李,侍送主人。

五、「后以爱行」:每当主人远行返家之后,仆从奴婢及使用之人,要以爱心慰问其辛劳,并备水沐浴,或备餐洗尘等,忠心表现于行动之上。

六、「言以诚实」:仆从奴婢,使用工作人等,在主人家与主人共同生活,应当相依为命,互相信赖,对主人之一切言行,要绝对的诚恳实在,不可有丝毫的虚伪。

七、「急时不远离」:古语云:「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仆从奴婢使用工作人等,既以主人之家为自己的家,一切工作,责无旁贷,不可远离,若主人遇有急难之时,更应随时侍奉在侧,以尽职责。

八、「行他方时,则便赞叹」:当仆从奴婢及使用工作人等,一旦因事短暂离开主人往他方时,或因不愿工作,或因主人环境变故,而辞退工作到别的地方时,对主人有不善之处,要包涵隐藏,对主人有善良之处要多赞扬,俾使世人养成隐恶扬善,争相习善的风气。

九、「称大家庶几」:大家即大家庭。在古时候,能使用许多人的,一般都是大家庭,大家在此作主人讲。庶几是差不多,凡是仆从奴婢使用工作人等,工作都要合乎主人的希望,与主人的要求相称,不致违误。

以上是说,主人以五事待自己的仆从使用人等;而仆从使用人等以此九事待主人,在佛法中所谓北方者,是表主、仆两方面的,若世人以慈悲怜愍之心,来关怀仆从使用人等,是有最大利益的。

下方表亲友

佛陀又说:「所谓下方者,是我与亲戚朋友之间的事,我对亲友,当以五事相待,是那五事呢?」

一、「爱敬」:做人要爱护尊敬自己一切的亲戚朋友。

二、「不轻慢」:对自己一切的亲戚朋友,不可轻视,更不可怠慢。

三、「不欺诳」:对自己一切的亲戚朋友,都不可用任何的手段欺骗,更不可用任何虚妄不实的语言诳惑诈取。

四、「施与珍宝」:世间最有用的是金钱财物,最没有用的是珍宝,以很多的金钱把珍宝买了回家,珍藏起来,不许人看,不给人用,珍藏珠宝的人,一旦死了,又归人把它珍藏起来,有的怕被人窃取,竟永久把它埋藏在别人不知道的泥土里,经过了千百年之后,也会被别人发觉而掘出土,又把它珍藏起来,算来算去,这种东西实在没有什么用处,反而会给珍藏的人,带来了不幸贼难,就算有用,充其量是那些奢侈浪费的人们做为首饰之用,但以现代潮流,更用不着这些首饰了,如果我有这些东西,倒不如拿来赠送给亲戚朋友,结个欢喜善缘,还要好得多。

五、「极念亲友臣」:即是说我应当极其关怀慕念自己的亲戚朋友及其眷属。

佛说:「假若我的亲戚朋友,以如此五事爱念尊敬供给于我,我作亲戚朋友的人,亦以五事善念我的亲戚朋友,是那五事呢?」

一、「知财物尽」:假如在我的亲戚朋友之中,一个乐善好施,喜欢帮助别人,济人之困,解人之危的人,他的财物用完了,我若是知道了,当然也会贡献他许多理财增益的意见。

二、「供给财物」:我既然知道我亲戚朋友的财物使用尽了,有所困难之时,我有财物,也会自动的拿出供给我的亲戚朋友。

三、「见放逸教呵」:如果我看见我的亲戚朋友之中,有怠惰放逸或不务正业的人,我要教导或呵斥他,使他改过,精进向上,发愤图强,得到幸福光明和快乐。

四、「爱念」:我对我的一切良善行施的亲戚朋友,随时敬爱他们,关心怀念他们。

五、「急时可归依」:在我的亲戚朋友之中,有喜行善,布施济众者,一旦遭遇困难,于急待他人接济之时,可归来我家依靠于我,一切生活我当负担,不令缺乏。

佛说:「互相都是亲戚朋友,我以此五事待彼,彼以五事待我。佛教中所谓下方者,即是表我和我的一切亲戚朋友双方面的,假若我慈愍亲友,必是有益无损的。」

上方表敬僧

佛陀又对善生居士子说:「圣教中所谓上方者,是表施主与出家的沙门及修梵行的清净士;一般对于佛教有信仰而行施的信徒,应当以五事尊敬供养沙门和清净士,是那五种呢?」

一、「不禁制门」:凡是信奉佛教或有善根的施主,每每遇到有缘的比丘或修梵行的清净士到家时,不但不关闭他的大门,反而要把大门打开来,迎接他们。

二、「见来赞善」:凡是信奉佛教,或有善根的施主,见有比丘或清净士来到他家时,心生欢喜,赞善不已。

三、「敷设床待」:虔诚的施主们,知道比丘或清净士要到他家时,必定要预先设备床座等待。

四、「施设净美丰饶饮食」:虔诚的施主们,每当有比丘及清净士到他们家中时,必须供养清净丰美富饶的饮食。

五、「拟护如法」:施主们准备一切的护法工作,必须做到如法如仪。

出家的沙门和清净士,亦以五事善念施主,是那五事呢?

一、「教信行信念信」:沙门或清净士,会教导施主要有三种信仰:

1.教信:教导信仰正信佛教。

2.行信:教导修行佛教正法。

3.念信:教导信仰念佛念法念僧。

二、「教禁戒」:沙门或清净士,当教导施主奉行人乘佛教,受持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饮酒等五禁戒。

三、「教博闻」:沙门或清净士,会教导施主博学多闻,一切为推行人乘佛教,净化人间净土而行人乘菩萨大道。

四、「教布施」:因为世间人,多行有相布施,沙门或清净士,将教导施主行无相布施:即无布施的我,无惠施的物,无受施的人之三轮体空的无相布施。

五、「教慧行慧立慧」:沙门或清净士,当教授施主要如何才能生慧,要如何运用自己之慧,要如何建立自己之慧。

佛说:「沙门和清净士以此五事,善念施主,所以上方者是表沙门、清净士与施主两方面的,善生居士子啊!你要知道,世人如果有尊奉沙门和清净士的,是有很大的福报啊!」

四摄

最后佛陀鼓励善生居士子,当行人乘菩萨道,必须学习和实行四种度众的方法,名为四摄法。

佛说:「居士子啊!汝当行四摄事,是那四事呢?」

一、「惠施」:惠施即是以「有」布施给「没有」而需要者,分为三种。

1.「财施」:以金钱及一切财物布施给他人。

2.「法施」:以出世间的佛法及入世间的善法布施他人。

3.「无畏施」:以无畏之法施于人,使众生心无苦恼恐怖。

二、「爱语」:

1.对一切众生之安慰语。

2.对一切众生之鼓励语。

3.对一切众生之赞叹语。

4.对一切众生之恭维语。

三、「利行」:以身、口、意之一切善行而利益一切众生。

四、「同事」:以法眼观察一切众生之根器,认有可度者,跟他同苦同乐,共同做事,发生好感。

修学菩萨,行菩萨道的人,以此四种方法使人信仰发生感情而受度化,这就叫四摄法。

佛陀的慈悲伟大,实在感人,因看到善生居士子站在河水的岸边,行其迷信之举动,心生悲愍,走了过去,站在那里,就对善生子讲了这许许多多处世做人的大道理,使善生子受用不尽。最后又说了一段偈语,使善生子容易牢记不忘,以便遵照奉行。说完了偈,善生居士子,叩首称谢,佛陀乃前往王舍城托钵去了。善生子回到家中,把佛陀所示的偈句,书之于纸,悬挂在壁,依教奉行,后末一段偈说:

「惠施及爱语,常为利他行,

众生等同利,名称普远至;

此则摄持世,犹如御车人。

若无摄持者,母不因其子,

得供养恭敬,父母子亦然;

若有此法摄,故得大福佑。

照远犹日光,速利翻捷疾,

不粗说聪明,如是得名称;

定护无贡高,速利翻捷疾,

成就信尸赖,如是得名称;

常起不懒惰,憙施人饮食,

将去调御正,如是得名称。

亲友臣同恤,爱乐有齐限,

谓摄在亲中,殊妙如师子;

初当学技术,于后求财物,

后求财物已,分别作四分,

一分作饮食,一分作田业,

一分举藏置,急时赴所须;

耕作商人给,一分出息利,

第五为娶妇,第六作屋宅,

家若具六事,示增快得乐,

彼必饶钱财,如海中水流;

彼如是求财,犹如蜂采华,

长夜求钱财,当自受快乐;

出财莫令远,亦勿令普漫,

不可以财与,凶暴及豪强。

东方为父母,南方为师尊,

西方为妻子,北方为奴婢,

下方为友臣,上沙门梵志,

愿礼此诸方,二俱得大称,

  礼此诸方已,施主得生天。」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