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永本法师:天台小止观 众生烦恼的根源


   日期:2020/7/20 19:0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众生烦恼的根源
人生的烦恼何其多?事业的成败也是烦恼,身体上的疾病也是烦恼,人群的人际关系也是烦恼,老年人的生活也是烦恼,面对外境名、色、财、食、睡的不如意也是烦恼,人生中的生老病死也是烦恼。但究其重要根源,是来自我们自心所起的烦恼执着,即《小止观》中的「弃五盖」。
 
「盖」是烦恼的异名,我们清净的本性被无明烦恼所覆盖,无法生出智慧,所以必须去除。修止观的人,要防止内心的动乱,影响禅定的修持,就必须要弃五盖。
 
贪欲盖:贪欲的层面很广,举凡对外在的人事物、六尘境等,所起的贪恋、执取心皆是。当我们静坐时,虽然手脚已不动了,而内心常常妄念纷飞,于过去欢喜的事,起贪爱心;对现在的境,不断执着分别;对于未来,又充满幻想;「这人好可爱」、「那个人讲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对我」……,种种的思量分别,无法让心专注在呼吸上,提不起正念,成为修行上的障碍,故须早日去除为妙。
 
瞋恚盖:瞋恚的心,是由于我执而起的,因为有「我」,才会产生痛苦。古人说:「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有了瞋恚的心,就会火烧功德林。如:梁武帝的妃子郗氏,因为瞋心而堕入畜生道。静坐的时候,如果正念不彰,念头会不断攀缘过去或现在;不顺的情境,让你起瞋怒的心念,在幻境中生恼恨,反责自己的愚蠢。平常,有时会因自己的瞋习,没有理由的乱发脾气;有时碰到不如意的事,不是开口乱骂人、就是乱找人出气;甚至于为了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故修止观的人,不可不谨慎!
 
睡眠盖:虽然「休息是为了走更长远的路」,但贪图睡眠,会令心识昏昧不清,覆盖清净的本性;但是睡眠不足,也容易昏沈,无力坐禅。阿那律尊者听佛陀说法时打瞌睡,被佛陀暍斥:「咄咄汝好睡,螺蛳蚌蛤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心生惭愧,从此精进不懈。习禅的人,每日五至六时的睡眠是正常的,白天若觉得疲累,中午可以小睡三十到四十分钟,也是应该的。只有精神状况良好之下坐禅,功夫才能得力。{8}                     2004.04.13
 
掉悔盖:掉是掉举、妄动、坐立不安,随情放纵的意思。掉,如脱缰野马、无钩的醉象,妨害修道人的心。掉分为三种:
 
一、身掉:一天到晚喜欢游走,坐不安心,好像身上长虫一样。
二、口掉:喜欢无益的戏论、无聊闲谈,竞争是非。
三、意掉:静坐时,虽然没有身口的掉举,但内心杂念不休,妄想纷飞。
 
「悔」是忧悔、懊悔的意思。应作没作,不应作的却作了,心中懊恼,忧悔缠心,不得自在。一旦作错事后,后悔、自责,如造重罪之人,常怀恐怖。悔箭入心,坚不可拔,妨碍正道,致成悔盖。修道的人,应以掉悔之害为谨戒,积极行善,自不会妨碍坐禅。
 
疑盖:疑是疑惑,能覆盖真心,在诸法之中,没有信心。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又说:「佛法大海,唯信能入。」没有信心,于佛法中,空无所获。妨碍禅定的疑盖,有疑自、疑师、疑法三种。
 
一、疑自:修止观的人,常怀疑自己诸根暗钝,罪垢深重,不是修禅定的人;自己有此疑念,禅定当然不容易开发。只有深信自己与众生皆有佛性,今日能闻道修法,必是宿世种善根之人,只要努力,必有所获。
 
二、疑师:看老师或师父的威仪相貌平平,心里就怀疑:「他的道行不过如此,可以指导我吗?」疑心一起,纵使你所亲近的善知识,是菩萨再现,对你一点也得不到受用的。印光大师说:「佛法在恭敬中求」,于人尚且不敬,又怎能敬法呢?
 
三、疑法:世间的人,常因自己的妄心、主观意识的作祟,在听法之时,心生犹豫、怀疑不决,因此疑而障碍修定。经中常言:听法之人,应把「法」当作病想、医药想,来治疗生死烦恼的重障,故要敬心受持。
 
五盖中,可分成三毒、四分,三毒是:贪毒、瞋毒及睡眠与疑的痴毒;三毒加掉悔成四分。每一分有二万一千烦恼,四分共有八万四千。所以,除此五盖,即是除一切不善之法。修习止观的人,能除五盖,内心得清净,才能至禅定的宝所。{10}    
               2004.04.14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