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永本法师:天台小止观 修持止观的方法


   日期:2020/7/20 23:0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修持止观的方法
 
在佛法的实践上,止与观是最核心的两大项目,其内涵等同于定与慧。所以原始佛教时代,佛弟子以名色作为修止观的对象,断除无明及对三有的贪爱而证得解脱。智顗大师提倡修学止观,其用意也是如此。《小止观》正修行部分,所列方法有:坐中修止观与历缘对境修止观。
 
一、 坐中修止观:
平常生活的行住坐卧,都可以用止观来调伏身心;如走路中举止安详,心不放逸;住(停止)中可以正念思惟,如法安住;坐中形体端正,绝诸外缘,内观实相;卧中则作吉祥卧,正念相续,心不昏沉散乱;如是修行,易成道业。但其中,卧多容易昏沈,住中容易疲劳,行中气多浮躁,故以静坐比较容易收摄妄念为胜。所以,坐中修止观有五种用意:
 
(一)对治初心粗乱修止观:初修止观的人坐禅时,粗乱心重,应修止或修观来对治。这粗心包含烦恼妄想,故在此以三止、五停心观来对治。
(二)对治心沉浮病修止观:坐禅时心静下来,就容易落入昏沈、或轻躁不安、或心暗塞无法起念,这时用止治浮病、用观治沉病来对治,以助定心的调适。
(三)随便宜修止观:上座后的心境,常因时节而不同,可以随着自己当下的心境,选择修止或修观,来调适身心。
(四)对治定中细心修止观:细心,指我们的微细意识。调伏我们粗乱的心,就能入禅定中。定中心较细,会有法乐生起,此时容易执取,故须用止观来对治贪念。
(五)均齐定慧修止观:坐禅时因修止或修观而入禅定,虽入定而无观慧,会成为痴定,不能断除烦恼;或修观,智能分明,惟定心微少,心易散乱。只有定慧等持,方成道业。
 
二、 历缘对境修止观:
指修止观的人,非在静坐中才要调伏身心,一切时中,不论行住坐卧、作事、讲话,或是六根对六尘境,眼观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对触、意对法,均需应用止观,对境炼心,巧把尘缘作佛事,让自己的心,时时保持清净,所谓「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
 
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如果我们打坐时,善用止观调心,不依身、不着心、不依三界,就可以「任性逍遥,随缘放旷」。{19}                  
 2004.04.27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