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宽运法师:「广学」与「多闻」(六)


   日期:2020/8/4 11:4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广学」与「多闻」(六) ──学佛人应有的志向与愿心

乙、第二种四正行

皈依三宝的佛弟子,除了学习前面所说的四种正行之外,还有四种正行,必须确切践行。如《瑜伽师地论》卷六十四说:「当知复有四种正行:一、诸根不掉,二、受学学处,三、悲愍有情,四、应时时无间于三宝所勤修供养。」现分别略说如下:

(一)诸根不掉

诸根不掉,即是「根律仪」。「根」是眼等六根,「掉」是掉举,不让诸根在色等境相上掉动,是为诸根不掉。六根如门,为出生六识缘虑一切境界的增上依托处,所以,欲想使内心不生烦恼或减少烦恼,就必须从密护根门作起。故修行用功最初的下手处,应该修行根律仪。根律仪修法的简单说明,如《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一〈声闻地〉说:「云何根律仪?谓即依此尸罗律仪,守护正念,修常委念,以念防心,行平等位,眼见色已,而不取相,不取随好。恐依是处,由不修习眼根律仪,防护而住,其心漏泄,所有贪爱恶不善法,故即于彼,修律仪行,防护眼根,依于眼根,修律仪行。如是行者,耳闻声已,鼻嗅香已,舌尝味已,身觉触已,意了法已,而不取相,不取随好。恐依是处,由不修习意根律仪,防护而住,其心漏泄,所有贪爱恶不善法,故即于彼,修律仪行,防护意根,依于意根,修律仪行,是名根律仪」。

「尸罗」即戒,义译清凉。「律仪」即是轨则。「守护正念」即于闻思修所得念,正勤修习,不息加行,于时时中善能防守,是名防守正念。「常委念」就是恒常委细的修习正念。「行平等位」,即住于善舍心位,或无记舍心位。「不取相」,即于色等境界中不执取其相。「不取随好」,即于色等境上不取其随附于境上的可爱等相,即由眼根色境为缘生起眼识;眼识无间生起分别意识,由此分别意识,于眼所缘色中,执取其相已,更取可爱不可爱等的随逐相,于可爱的种种色境相,生起染着;于不可爱的种种色境,生起憎恚,由此生起种种烦恼恶行。

是故修行人应依戒律仪,时时以正念防心,令根于色境远离,虽见亦不执取其相。于色境界正现前时,不取随好,分别意识于可爱色等将生染着,于不可爱色等将生憎恚;即以正念增上力,能防护此非理分别的烦恼相应意识,令其不生所有烦恼,令住于平等舍位,是为防护眼根,于眼根修律仪行,如是乃至意根法尘为缘,生起意识,即此意识有与非理分别俱行能起烦恼,由此意识于可爱的色法将生染着,于不可爱的色法将生憎恚,亦由正念增上力,能防护此非理分别将生烦恼的意识,令其不生所有烦恼,令住于平等舍位,如是名为正念防护意根,于意根修律仪行。

修根律仪行,略有五种差别相:一、能防护,即防守正念,及所修习常委正念,能防护诸根,令不掉动。二、所防护,即眼、耳、鼻、舌、身、意根。三、从何防护,即从可爱不可爱的色境中防护,乃至于从可爱不可爱的法境而正防护。四、如何防护,即于色等境上不取其相,不取随好。若于色等境相上,将发生种种恶不善法,令心流漏,即于此境处修行律仪,防守其根。五、正防护,即由正念防护意根,于一切境住平等舍位。这样精勤修习根律仪,如其所有防守正念,如是即于念能不忘失;如其所有常委正念,如是即于无忘失念获得任持力;即由是功能势力,则能成办奢摩他毗钵舍那进趣所证。如上所说的意义,广如《瑜伽师地论》二十三卷应知。

(二)受学学处

受学学处,即是「戒律仪」。皈依三宝的佛弟子,在受皈依以后,随其个人能力,应受学如来所制的学处;既受学学处,为了保证清净,无有垢染毁坏,就必须修行戒律仪。修戒律仪应该注意的事项,主要可分为三方面:

一、安住净戒,即于自己所受学的所有学处,不亏损身业,不亏语业,于身、语二业防护清净,无穿漏,无缺损,是名安住净戒。

二、善能守护别解脱律仪,别解脱律仪,即七众弟子所受学的别解脱戒。于此别解脱善能守护,是名善能守护别解脱律仪。于此应修行:(一)轨则圆满,即于行、住、坐、卧四威仪中,成就轨则,随顺于毗奈耶,不为世间人之所讥嫌毁谤,不为持律者、学律者之所呵责,见者闻者,皆生欢喜赞叹,说名轨则圆满。(二)所行圆满,即不行于五处:1、唱令家,2、YIN女家,3、酤酒家,4、国王家,5、旃荼罗(译屠者)羯耻那(译断狱官)家。守护别解脱律仪者,于此五处不行,于余清净无罪处行,是名所行圆满。五种非所行处,虽是如来为比丘而制,但皈依三宝受持五戒的人,亦应远离。如《优婆塞戒经》卷第三〈受戒品〉说:「善男子!受优婆塞戒,有五处所,所不应游:屠儿、YIN女、酒肆、国王、旃陀罗舍。」故于此五处善能远离,亦是最殊胜的所行圆满。(三)于微小罪见大怖畏,即于诸小随小学处,若有毁犯,应见为生起大罪恶的根源。如《大般涅槃经》云:「莫轻小罪,以为无殃,滴水虽微渐盈大器,且受报不爽。」又如《地藏菩萨本愿经》说:「众生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受之。」故不应轻小罪,若有所犯,急速忏悔,令其还净。于三事能够如法而行,是名为善能守护别解脱律仪。

三、受学学处,即于一切所应学处,皆发心受学。受别解脱戒者,虽从戒师所获得别解脱律仪,得闻少分学处,但于学处未能多知善巧,复应于一切所应学处,自誓皆当修学。从亲教师、轨范师,诸善知识,听闻学习,求得善巧,求得晓悟,并如所教诲,复能受学,是名为受学学处。(未完待续)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