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十重戒 第十‧谤三宝戒


   日期:2020/8/6 10:5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十‧谤三宝戒

若佛子。自谤三宝。教人谤三宝。谤因。谤缘。谤法。谤业。而菩萨见外道及以恶人。一言谤佛音声。如三百矛刺心。况口自谤。不生信心、孝顺心。而反更助恶人邪见人谤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此戒亦名谤菩萨藏,说相似法。又名邪见邪说戒。「谤」:乖背之称。即是乖违,背谬之意,举凡解释不符合真理,言词不详审实,异解异说,皆名为谤。「谤因」:是指邪见之心。「谤缘」:就是邪说之方便。「谤法」:言说著述等事。凡口言说或书著述等,皆可作谤三宝之方法。「谤业」:前人领解。他这种谤,说出去了,或书著述了,前人若听后、阅后而领解了,这就成业。

具缘:此戒也是性遮二业。以邪见为本,复加口业,毁谤诽议,使人对三宝起邪见,生退转心,不生敬信心,乃犯。就王法也不准毁谤他人,何况毁谤三宝?此戒五缘成重:(一)众生。在谤毁的时候,前面这个对象是个众生。(二)众生想。(三)欲说心:怀毁谤之意。他欲说三宝之过错的这种心。(四)正吐说:正式诬谤,正式说出口了。(五)前人领解。

邪见种类虽多,不外四种:(一)上邪见:拨无因果,如阐提等。即是公然说无因无果,那么,大凡杀人放火抢劫,也没有问题了,因为无因果嘛!佛教里称此类众生为阐提,即是断佛性,断一切善根者。(二)中邪见:谓三宝不及外道。若心中计成,失戒。若心知三宝胜,口说不如。既未翻归,不失戒体,语语结重。或自说,或鼓励他人,不信三宝,而改信邪教外道。(三)下邪见:弃大取小。计成,失菩萨戒。计若未成,犯轻,属下文心背大乘戒摄。即是背弃大乘,而趣向小乘。若舍菩萨法,反习声闻和外道法,得小为足,亦属邪见。(四)杂邪见:或偏执,或杂信,或系念小乘,或思义僻谬,专注偏谬邪僻之理论。

戒律有开、遮、持、犯,四种情况。持,对于戒所说的道理不犯。遮,只在佛教里头,佛制的规矩。开,有时,这条戒应当开缘,如果不开缘的话,于戒就有妨碍。犯,就是不能持。以第一条杀戒来说,依小乘比丘戒,此戒不能够有开缘,那是不行的。在大乘菩萨戒,还有开缘。这杀戒怎么能开缘呢?因为大乘菩萨的心力大。

释迦牟尼佛在往劫行菩萨道的时候,有一次坐船。因为船上有些商人都是有钱的人,而那船上有一个贼,这贼想把这些商人都杀了,他想得这笔钱。可是这个菩萨他有他心通,他知道这贼要做这件事。如果这么多的人被他杀了,这被杀的苦,该有多么苦恼呢?再者,这贼他杀了这帮人,将来他死后,一定要堕地狱。这菩萨因为怜悯双方面的关系,不叫商人受被杀之苦,也免得这贼堕落地狱之苦,所以他把这贼杀了。他想:「我下地狱去。我要是杀了人,我得下地狱去!」他自己宁可替这贼下地狱。但是他居这种心,这就是杀戒的开缘。他心里有堕地狱的心,他绝定不能堕地狱。因为他是救双方面的人,他不叫那贼堕地狱,又让这一条船的人免去杀生之苦,因为这种关系,所以这是杀戒的开缘。可是你没有神通,没有这种程度,没有这种心,也不行。

至于盗戒,譬如,他盗去佛物、法物、僧物、窣堵波物(塔物),盗了佛殿里头这些三宝物,罪最大。如果有神通知道了,能够把这些东西夺取回来,那么这不算盗。但是夺取回来之后,得要各归各地,佛物归佛,塔物归塔,僧物归僧。不能夺取回来归自己,那就不行了,那还是犯盗戒。

至于妄语戒,譬如,前面有一头鹿跑过来,打猎的人,拿个弓箭在后边追这头鹿。这持菩萨戒的人要是看着了,譬如,那个打猎的人问:「这头鹿往哪儿跑,你看着了没有?」他看着了,看到鹿往西跑了,但是他不可以说往西跑,说:「往北跑出去了。」那么,这是一个妄语,这不是真实话;这虽然不是真实话,这是为了救这头鹿,所以这个妄语是一种开缘,就不算妄语,亦即所谓慈悲利济者,不犯。

诸过恶中,以邪知邪见为大咎。有邪知见,就容易起这谤毁之心,容易堕落,所以知见很重要。所以佛制弟子勤习八正道。八正道之第一道,就是正见。知见要是正,做一切事,都是正的;知见如果一邪,那就危险了。其余七道为: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十善业道经》云:若离邪见,即得成就十功德法:

(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正知正见之法乐,才是真快乐,能使诸根自在,心无罣碍,无颠倒梦想故。又生生世世,与不退菩萨为伴侣,同修共证。

(二)「深信因果,宁殒生命,终不作恶。」深信因果,宁可丧身失命,也终究不去作恶。

(三)「惟归依佛,非余天等。」唯皈依佛法僧三宝,不皈外道天魔,旁门异计。

(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其人心正,光明磊落,则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五)「常生人天,不更恶道。」

(六)「无量福慧,转转增胜」怀正见者,智慧日增,胜念现前。

(七)「永离邪道,行于圣道。」永远离开邪道,行于八圣道(八正道)。

(八)「不起身见,舍诸恶业。」

(九)「住无碍见。」无碍见,就是一种没有滞碍的一种正见。

(十)「不堕诸难。」诸难,是指八难;永久不堕八难。若能回向菩提,后成佛时,速证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

当知为道之基本,要立身正心,方有成就之希望!

善学诸仁者。是菩萨十波罗提木叉。应当学。于中不应一一犯如微尘许。何况具足犯十戒。若有犯者。不得现身发菩提心。亦失国王位。转轮王位。亦失比丘比丘尼位。亦失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十地。佛性常住妙果。一切皆失。堕三恶道中。二劫三劫。不闻父母三宝名字。以是不应一一犯。汝等一切菩萨。今学。当学。已学。如是十戒。应当学。敬心奉持。八万威仪品当广明。

以上阐明,杀、盗、YIN、妄、酒、说、毁、悭、瞋、谤,这十波罗提木叉竟。波罗提木叉,此云「解脱」、「保证解脱」、「别解脱」,是善学戒的这些仁者应当学,但不能毁犯丝毫,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一微尘许尚不应犯,何况具足犯十戒耶?若有犯者,现生之中不能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觉道的心),不能发无上正等正觉的心,上乘佛道的心都没有了。以位份来说,「亦失国王位」﹕国王要是犯了戒,这国王位不久也快丢了。「转轮王位」也是这样,转轮王如果犯了戒,转轮王位不久也就快失了。「亦失比丘比丘尼位,亦失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三十心,在别教说,叫三贤。「十地」﹕就是十圣位。三贤十圣。

「佛性常住妙果,一切皆失」﹕佛性的常住妙果,完全都不存在了。那么「皆失」,上哪儿去了呢?死后就要堕落三恶道之中。堕落三恶道多久呢?有「二劫三劫」之久。「不闻父母三宝名字」:一堕落三恶道里头,你看那畜生它知道什么?哪个是它父母?它不懂这个!一堕三恶道,就不闻父母三宝名字了,父母的名字也听不着,三宝名字也不知道,完全都不知道了。「以是不应一一犯」﹕因为这种关系,不应当一一的犯。「汝等一切菩萨,今学,当学,已学」﹕汝等一切菩萨,现在、当来,要学;过去的,已经学。「如是十戒,应当学。敬心奉持。」

若有犯者,即失国王位。佛在世时有这段公案:宾头卢尊者未出家前,为优填王的大臣。出家后证罗汉果位,心地的贪瞋痴去了,但外表与往昔还是一样,外表看不出来阿罗汉是什么样。按照当时王廷之礼法,身为大臣者,见国王来访,必当起立亲迎礼拜,以示殷勤恭谨。但宾头卢尊者既已出家,乃是依佛制而行比丘法,不再行王法。而比丘是君臣不礼,鬼神不拜的。优填王每次去见佛,宾头卢尊者也坐那儿,一动也不动。

优填王座下群臣,见到尊者对国王不如往昔迎来送去之恭谨,认为是傲慢之举,遂生出不满,共作诽议,怂恿优填王杀之,说:「这个人太无理了,一点君臣礼节都没有,国王去了,他连动都不动!这个东西,还不把他杀了,还留他干什么呢!」一个人说,两个人说,优填王底下的大臣,这个说,那个说,说来说去,就把优填王说动了,说:「我再去,他如果再这样无礼,我就把他杀了。」以后,优填王又去了。王始萌此念,而宾头卢尊者是有神通的人,在定中以其神通力观察知国王之来意,见国王尚未走进佛殿,尊者乃起立,亲自上前走七步以表欢迎,并对王说:「今臣来迎接陛下七步矣!」王听后大惊,心知尊者非凡人。但尊者不禁叹息,说:「本来依出家人礼法,臣不应上来迎接陛下。可是陛下不明臣之苦心而萌杀臣之念,故今日臣于迫不得已情形下,上前亲迎七步。但此七步有乖道之嫌,乃为王折福之因,将引致失国之患矣!」

果然,不久优填王被邻国侵伐战败,提前失去王位七年。由此观之,三宝中之因果,是丝毫不爽的,不可思议!

佛告诸菩萨言:已说十波罗提木叉竟。四十八轻今当说。

以上是略释十重波罗提木叉。接下来当说四十八条轻戒。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慧僧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慧僧法师)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参 劝大众奉行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