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高月明居士:生命宇宙的真相(实相)-2


   日期:2020/8/8 17:0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二节、代理机器人
  为什么一切皆是虚幻和唯心所造的?我将用科幻电影《未来战警》中“代理机器人”的现象加以辅助说明。
  代理机器人的概念是,一个人可以制造出一个机器人来代表自己生活在这个世界中,而自己能够“真实的”体验到机器人所遇到的一切体验,这样自己就如同生活在真实世界中。人们制造代理机器人代表自己的好处是,因为代理机器人具有可替换性,所以一个人就可以永远年轻漂亮、力大无比,而且不会惧怕任何危险。下面即从“代理机器人”之所以会存在的神经生理机制开始做出论述。
  1、你看到的是苹果吗?
  你眼前看到的是什么?是苹果吗?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觉。为什么呢?  

  苹果本身不像灯泡一样自己会发光,苹果上的光芒来自于对太阳光的反射,所以你看到的不是苹果本身。然而,你看到的也不是“太阳光”。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到底是什么?
  我们看到“苹果上红色”的过程是这样发生的:当振动频率为红光波长特征的太阳光子从苹果上反射进你的眼睛中时,会直接射入视网膜感光神经细胞(视杆细胞、视锥细胞)表面受体蛋白上的视黄醛分子中间部位的碳原子中,由此就会直接导致整个受体蛋白构型发生改变,打开一个通道,让细胞外大量带正电场的钠、钾离子瞬间涌入细胞内。然后神经细胞会在一瞬间爆发一次动作电位。

  当动作电位引发的“电波”经过几百个神经细胞的接力传递后,在到达脑皮层代表视觉的区域时,就让我们体验到了红色。所以我们最终看到的:
  第一、不是苹果本身上的原子;
  第二、不是特定频率的太阳光子;
  第三、不是视神经细胞膜上的视黄醛分子;
  第四、不是最初爆发动作电位的那个视杆细胞;
  第五、不是在动作电位传递到视觉皮层过程中的每一个传递神经细胞。
  第六、不是最初的那段神经电流,因为神经电流的“动”(电波)在传递过程中已经被“转换”许多次了。
  第七、也不是某段特定的神经电流本身,因为脑内神经中任何一处的神经电流都一模一样,没有任何本质区别的。
  那么,你看到底看到的是什么?
  2、我们“看到”的是脑皮层代表区内神经电流的流动
  从以上对人类感知这个世界神经机制的解析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我们有五种感觉器官(佛经成为五根:眼耳鼻舌身)对应着五种感知对象(佛经称为五尘:色声香味触)。然而“根和尘”都不是让我们觉知到某种感觉体验的关键,那么我们的“觉知”的关键在哪里?
  五种感知器官(根)能够对五种感知对象(尘)产生的因应机制是:每一种感知器官末端的感知神经细胞膜上都存在着对不同刺激(光子、振动、压力)敏感的“受体通道蛋白质”。含有通道蛋白的神经细胞被称为“感受器”。因为感受细胞的作用是将外在的刺激能量(光、声音)转换为内在能量(神经电流),所以感受器又叫做“换能器”。
  无论是什么形式的外在的刺激,只有被转换成为“神经电流”,然后再被接力性的传递到脑皮层代表区中时,我们才会觉知到它的存在。
  所以,到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关键点是:无论外在刺激是什么样的,当它进入到人体中时,都变为了同一个刺激形式,即都被转换为了神经电流。人脑中任何一处嗖嗖穿过的神经电流都是一模一样、没有任何本质差别的“电磁场”的移动(电流即是电磁场的移动)。
  最终我们看到的是什么?答案:是脑皮层代表区中神经电流的流动。只要是脑皮层中某处神经细胞被激活了,我们就会体验到与这个皮层区域所带表的感觉相对应的“觉知体验”。
  在佛经中,将五种觉知体验称为“五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因为只有在脑皮层代表区被激活时,人们才能体验到各种“识”的内容,即各种觉知体验。所以五识的脑神经生理定位是“脑皮层代表区”。
  进一步说,我们的觉知体验来自于对脑皮层代表区的激活。只要能够激活特定的脑皮层代表区,我们就会体验到与之对应的特定觉知体验(如红色、鸟叫)。
  3、代理机器人的感觉器官
  现在的科学已经可以做到:用一种纳米探针刺入神经细胞,然后以对探针发放电流脉冲的方式激活某一个单一的特定神经细胞爆发动作电位的技术(实际上直接用电磁场激活某个区域的神经细胞爆发动作电位就行了。下面之所以用纳米探针来说明,是为了能够更清楚的表达)。

以视觉为例说明:视觉的神经电流传递线路的“站点”是:太阳光子—→视杆细胞—→视神经细胞—→视神经束—→视交叉—→外侧膝状体—→视觉皮层代表区。那么我们把“纳米探针”刺入神经传递线路那一个的站点上比较好呢?
  实际上无论刺激那一个站点,只要最终能够激活脑皮层代表区,我们就会体验到与之相对应的觉知体验。所以把纳米探针刺入那个站点效果都是一样的,而最准确的就是直接刺入脑皮层代表区。我们从神经的线路站点可以清楚看到,如果切断大脑皮层与五种感觉器官的神经联系,而单单只用这个探针直接刺入脑皮层表区的神经细胞,然后对之放电激活的话,一个人就会体验到与皮层代表区相映射的感觉体验。比如,红色、鸟叫、玫瑰花香、咸味,以及让人感受到愤怒或快乐的体验。
  再进一步说,如果要让一个人体验到“清晰、真实的觉知体验”,五种感觉器官、以及连接脑皮层的神经线路可以是不需要的,只要能够用一种方法激活脑皮层代表区,那么一个人就会活在活生生的世界中。
  所以要想制造出一个代理机器人,首先就要制造出与人的五种感觉器官所具有同样功能的机器人感知器官,那么科学技术是否会完成这个任务?
  回答是:未来的科学技术(今天已经部分得到实现)完全可以在机器人身体上制造出类似于一个人所具有的五种感知器官的“换能器”。换能器的运作机制如下:
  代理机器人的眼睛:
  人的眼睛是由视杆神经细胞将光信号转换为“电流信息”的(即光—电转换)。现在的摄像机是通过图像传感器CCD(一种高感光度半导体材料)将外界的光信号转换为“电流信息”的。转换的方式虽然有不同,但是关键的是被转换后的“电流信息”却是没有任何本质差别的。所以只要能够实时地将外界的光亮信息转换发放为不同频率的电流信息,那么机器人的眼睛是完全可以替代人的眼睛。
  代理机器人的耳朵:
  电话工作机制是:送话器构造(麦克风)可以直接将外界声波信息(即空气振动)转换为电流信息。电流信息在传递一千公里到达话筒后,受话器的构造(音箱)会将电流信息还原转换为“空气的振动”,也就是声波信息。这样我们就听到了声音。电话是通过麦克风将声波转换为电流信息的,而人的耳朵是通过对空气振动敏感的听觉神经细胞将空气中的振动转换为电流信息的。虽然转换方式不同,但是转换后的信息形式却是没有任何本质区别的。所以我们只要在机器人的耳朵上安装一个“麦克风”就可以很容易做到将外界的声音信息实时地转换为电流信息了。
  代理人的触觉:

人工制造的压力感受器、冷热感受器完全可以代替人体触觉细胞所具有的将外界压力、冷热的环境情况实时转换为电流信息的能力(即是“压力、冷热—电流信息”的转换)。
  代理人的嗅觉和味觉:
  人工制造的能够分析各种化学分子的分析仪器完全可以代替嗅觉神经细胞和味觉神经细胞将不同化学分子的信息转换为电流信息的能力。所以人工制造的“化学分子—电流信息”的转换完全可以替代人体的嗅觉和味觉器官感知外界世界的功能。

(科幻电影《未来战警》中的一个代理机器人对另一个代理机器人进行整容)
  从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我们感知外在世界有一堵无法逾越的“墙”,即任何环境的刺激(声音、光亮、气味)在其进入到人体中时都被转换为了“电流形式”。一个人能够体验到相关的觉知体验的关键是,脑皮层代表区的被激活。所以只要用一种方式(这个方式可以是人体感知神经细胞、也可以是纳米探针)能够激活人脑中代表相关感觉体验的“脑皮层代表区”,那么一个人就会体验到与这个代表区所对应真实的“觉知体验”(如红色、方形)。
  由以上的论述得出最关键的结论是:一个人是否会体验到某个觉知体验与转换器及其传导的线路没有本质关系,而与脑皮层代表某个特定感觉的代表区是否会激活直接相关。
  
  4、代理机器人的工作机制
  以以上理解为基础,我们看代理机器人的工作机制是:人脑拥有的一千亿个神经细胞,所以可以制造出一千亿个“纳米探针”(也可以用电磁场代替探针来激活脑皮层代表区中的特定神经细胞)。对应于五种感觉器官将纳米探针分为五组。每一个组纳米探针的一端连接到与之对应的脑皮层感觉代表区中的每一个神经细胞上。而将纳米探针的另一端连接到一台高精密的电脑上(现今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电脑是每秒钟1000万亿次,完全超越承接这个工作的能力,未来“量子电脑”的出现,会把运算这么快速度的电脑做到比一枚硬币还要小的体积)。
  这样,当代理机器人走在大街上的时候,每一种感觉器官的感受器(也叫换能器)会将它所遇到的各种刺激(如声音、颜色、味道等)转换为电流信息实时地传递到代理机器人的特定感觉集中处理区(类似于人脑)。特定感觉集中处理区就像是一部发射无线电波的微型雷达,会实时地将所接受到电流的信息通过无线电波的方式传输到“精密电脑”中。精密电脑再将无线电波传递过来的信息再次转换为电流信息。然后这些电流信息会被传输到纳米探针上(或电磁场运行的模式上),这样纳米探针就以不同的频率激活了与之相连的大脑皮层代表区中的神经细胞(比如,代理机器人的食指感觉的激活对应于人脑皮层手指感觉代表区中代表食指的神经细胞)。这样一个人就真实地和实时地体验到“代理机器人”所遇到的任何刺激。比如听音乐、接吻,或者打排球。
  如果一个人想弹它的手指,那么这种信息就是反向传输的,即人脑运动手指的代表区被他的意念激活,然后这种激活的神经细胞内的电流会通过纳米探针传输到精密电脑上,电脑再发射无线电波到代理机器人的“运动控制中枢”,然后运动中枢会发送电流激活控制代理机器人的手指做出“弹指”动作。这个弹指动作会再次激发机器人手指上的感觉装置,这个感觉装置也会即时的将信息通过“无线电波——精密电脑——纳米探针——传输到人脑皮层代表区”的方式被觉知到。这样一个人就实时地通过对手指的感觉监测,矫正手指的运动力度及方向了。
  因为最终激活都是同样的脑皮层代表区,所以这种代理机器人式的觉知体验与肉体式的觉知体验没有任何本质区别。
  5、在“代理机器人”现象中,为什么人们会体验到自己是生活在“活生生世界”中的呢?
  如果你听到了鸟叫,这没有什么奇怪。但是如果你看不到有鸟的存在,那么就会认为这一定是幻境(幻听)。如果你看到桌子上有一个苹果,这很正常。但是当你去抓它的时候,抓到的却是空气,那么你也会认为这是幻境(幻视)。如果你感到脖子上有虫子在爬,但是当你照镜子的时候却没有看到虫子,那么你就会认为这还是幻境(幻觉)。
  假如,你听到鸟叫而且看到了一只鹦鹉,你看到了苹果而且摸到了它,你感到有虫子在爬也看到了虫子的存在,那么你就会认为这些都是“实境”。
  所以非常简单清楚地说,判断真实与幻境的区别是:一个现象,当你去通过你想获得的觉知体验去验证它的时候,如果某种觉知体验是缺失的,那么就会认为这是幻境。如果不是缺失的,那么你就会认为所经历的一切都是真实发生过的(比如当一个人中了彩票大奖时,会下意识的去掐一下自己,因为如果他感到痛,就说明不是在做梦。所以人们都是依靠某一种感觉是否是缺失的来判断幻境与实境的)。
  在代理机器人的现象中,人们之所以会体验到自己生活在“活生生世界”中的原因是:在五种感知体验当中,对于一个现象,没有一个种感知体验是缺失的。比如对于吃苹果这个现像,代理机器人会将苹果的形象、红色、触感、味道(酸甜)、敲打苹果引发出的声音,实时地以“精密电脑——纳米探针——脑皮层代表区被激活”的方式让人们体验到这些感觉内容。假如你实时地体验到这些觉知内容,你会认为自己是生活在“幻境”之中吗?答案:肯定不会。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高月明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高月明居士)  

 高月明居士:量子佛学出版说明 

 高月明居士:什么是四依四不依? 

 高月明居士:如何悟道(3) 

 高月明居士:命运真的存在吗? 

 高月明居士:如何证明电子是无处不在的? 

 高月明居士:揭开世界本质的双缝 

 高月明居士:如何明心见性? 

 高月明居士:如何深入最深定境中? 

 高月明居士:我们拥有"自由意志"吗? 

 高月明居士:心能转物如何转? 

 高月明居士:佛与凡夫的区别在那里? 

 高月明居士:治愈抑郁、焦虑症的关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