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高月明居士:什么是四依四不依?


   日期:2020/8/10 9:0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四依四不依出自《大般涅槃经》,四依四不依是: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一、依法不依人

  佛法又被称为金刚不坏,金刚不坏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佛法有如锋利无比、坚硬的金刚利器,可以摧坏世间一切烦恼;二层是说佛法无论谁说都是金刚不坏的。例如:佛法即便是由魔王说或邪佞之人说,其效果与圣贤说都一样,都可以度众生,让被度者解脱烦恼,得大智慧。反过来说,如果一位圣贤说的不是佛法,那么无论他说了什么都不该依从。因为即便是圣贤也有可能解释错佛经,也有可能说了自己臆测为正确的知识见解,所以可能导致谬误,因此,为避免误导众生,学佛者必依据佛法而学、而思、而悟,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100%的正确。才可以悟入佛法真义——实相。

  关于“依法不依人”佛祖在《大般涅槃经》中做了一个比喻:“例如一采药人采集到雪山妙药(佛法),然而其又夹杂与妙药相似的杂药以卖之。买药人以肉眼不能识别真伪,结果买了假药。”因此,为避免卖药者借真卖假(包括有意的和无意的),佛祖制定了学佛的标准原则:依法不依人。简单地说,依法不依人的意思是,一切以佛经为学佛的准绳。

  二、依义不依语

  义指实相,语指承载佛法的语言文字。佛法真义非语言文字,但指明实相要靠语言文字。指向实相的手指并非只有“一指”,而是有很多“指”,即佛祖根据机缘开演出多部佛经和说法,来让众生领悟到实相。就是说,没有一部经、一个说法是实相。所有佛经皆是指向实相的手指。

  即,月亮只有一个,指明月亮的手指则可以据机缘而有很多,如果执着某“一指”为月,则是缘木求鱼,终无所获。正所谓“以指指月,指非是月”。

  例如佛在《金刚经》中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解释:佛法只是过河到达解脱彼岸的船,无船则不能渡河,到岸即应弃船,若执着地认为船是彼岸的话就错了。因此,学佛者依佛法中语言文字为理解佛法真义的工具,但不能被语言文字所作的比喻所束缚,如果去求证语言文字所述之法相内容,就会“执指为月”,不见真月(实相)。

  再如,《金刚经》中有“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解释:诸法如义的意思是要通过佛法领悟到佛法的真义。真义是什么?真义即是实相。所谓“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实相无相,无相即是非相,因此佛法的真义是“非相”,即一切皆是幻相。见到一切皆是幻相即是证悟到佛法真义。

  清楚地说,佛法之所以是最不可思议的,关键在于佛法本身也是幻相中的“一相”。所以,佛法所用的语言说法皆是暂立的“种种譬喻”,目的只是以此来引导众生趣入实相。例如:法身、化身、报身,三界三乘、六道轮回,皆是“语”。

  佛在《圆觉经》中说:“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无取无证。于实相中,实无菩萨及诸众生。何以故?菩萨众生皆是幻化,幻化灭故,无取证者。譬如眼根,不自见眼,性自平等,无平等者。众生迷倒,未能除灭一切幻化,于灭未灭妄功用中,便显差别,若得如来寂灭随顺,实无寂灭及寂灭者。”

  简释上文:因为一切山河大地、万事万象,都是由本心所生,因此本心不具有它所生出的万象中的任何一物的任何特性,所以圆觉自性是“非性”的。因为一切性(山河大地、万事万物)皆是由本心所生有,所以一切都是“性有”的。所以,修证于本心升起的任何一个幻相都是无法取证到本心的。因为一切皆是幻相,所以在幻相中是“无取无证”的。

  在实相的“义”中,佛、菩萨、众生都是幻相,都是假的,如果假的灭了,是无法在“假的”灭中证取到一个“真”的。就是说,真不在假中,而是假在真中。这就像是眼睛是无法看到眼睛一样,佛、菩萨、众生都是眼前物,而在眼前物中是无法证取到“眼睛”的。

  因为众生都是在没有最终证悟中修学佛法,所以为引导众生一步步趋入实相,就据机缘暂立出修行的次第法门,暂立出菩萨、众生、三身六道等。如果真的证悟了,也就证悟到本无佛可成,无道可得,因为众生本来就是佛,人人本来就在道中。

  因此,“语”(八万四千法)是因机因人而暂立的,是变动的,是有为的,“义”(实相)则是唯一的、无为的。
三、依智不依识

  “智”为般若大智慧。亦即佛法真实义:实相。“识”指认识、识别、推理。佛祖在弘扬佛法过程中,为广度众生,为让众生能够一步步趋入实相,应机善巧暂立出诸多方便方法。方便说法中的内容皆是“空拳黄叶”,如果一个想要证取佛法真义者,试图通过分别、推理求证方便说中的譬喻、法相的真伪,不知道那些皆是“空拳黄叶”,那么他就会困于不可能有答案的逻辑推理中,无法再去修证到实相。

  为什么人们会困于逻辑推理中呢?因为实相是一个非逻辑的问题。什么样的非逻辑性呢?不但世间万物,包括众生山河大地、以至于佛法本身皆是“梦中事”。能够在梦境中认识到自己就在梦境中是非常难的。要想悟到自己就在梦境中要靠梦境中的智慧。梦中的智慧就是对事物的识别和推理,要想通过梦境中的逻辑推理去证悟到非逻辑性的实相,因为逻辑推理本身也是幻相,所以最终是要跳出和舍弃这逻辑推理所表述的内容才行。因此,最终要想证悟佛法实相,要靠“悟”,而非识别、推理所能达到。

  例如,人们总是在心外有物的情况下去问一些逻辑的问题,而佛法的奥义是“心外无物”的,是非逻辑的。比如说,人们总是去问“死后去了哪里?”,这是逻辑性的问题,而非逻辑的则是:“生死皆是幻,没有生前死后的地方所在!”因此,所谓依智不依识的意思是,要跳出对法相的识别、推论,所有“识”之内容,皆是梦中事。证悟到一切皆是梦相,即是悟道,即是得“智”。

  四、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佛法是为度众生解脱烦恼而设。“了义”经的意思是指彻底解脱烦恼的经,是究竟的。“不了义”经是指只解一人、一时、一机缘、一事之烦恼的经,是不究竟的。既然有了义经,为什么佛祖还会说不了义的经呢?原因是,世人的慧根不同。因此佛祖在45年弘法过程中,应机善巧开演出八万四千方便法门,以度当机众生。佛祖为避免世人执着在不了义经中的法相内容(种种譬喻言说),制定了凡是了义经与不了义经相违的内容,以了义经为准。

  例如,佛祖在《大般涅槃经》中说:“不了义者谓声闻乘,闻佛如来深密藏处悉生疑怪……了义者名为菩萨真实智慧; ……..亦于如来随宜方便所说法中不生执着,是名了义。…….如经中说一切烧燃、一切无常、一切皆苦、一切皆空、一切无我,是名不了义。何以故?以不能了如是义故。令诸众生堕阿鼻狱。所以者何?以取着故于义不了。”

  简释上文:所谓“义”者即为佛法第一义空,佛法第一义空为实相。实相无相:一切皆是心生幻相。而凡是说无常、苦、空、无我等皆是在幻中说,皆是梦中事,解脱的是幻中苦、梦中苦。若得真实智慧则一切无修无证,无苦可灭,无道可成。实相中实无众生、菩萨、佛,一切众生本成佛道。总之,不了义经为方便说,为小乘等经,不见佛性。了义经为究竟真实之说,为大乘经,能见佛性。

  佛祖在《大般涅槃经》中说:“我为肉眼诸众生等说是四依,终不为于有慧眼者,是故我今说是四依。”简释:今所说四依四不依是为一般众生而说,对于慧根者则不须说!

  修证佛法是一个“转依”的过程。一开始众生皆是依“人、语、识、不了义经”趣入佛门,其后转依“法、义、智、了义经”而趋入修证实相。因此,对于弘扬佛法来说,不可以实废权、或以权废实(实:第一义空、实相;权:方便门、法相)。

  佛祖开示出的四依四不依的学佛准则,从根本上规避了教门中“各是其是,各非其非”的宗派法门之争!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高月明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高月明居士)  

 高月明居士:量子佛学出版说明 

 高月明居士:如何悟道(3) 

 高月明居士:命运真的存在吗? 

 高月明居士:如何证明电子是无处不在的? 

 高月明居士:揭开世界本质的双缝 

 高月明居士:如何明心见性? 

 高月明居士:如何深入最深定境中? 

 高月明居士:我们拥有"自由意志"吗? 

 高月明居士:心能转物如何转? 

 高月明居士:佛与凡夫的区别在那里? 

 高月明居士:治愈抑郁、焦虑症的关键是什么? 

 高月明居士:既然连佛法都是假象,我们还学佛法有什么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