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空海(惟传)法师:四念处结合十六胜行


   日期:2020/9/24 19:1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四念处结合十六胜行

第一身念处:

   行往坐卧、当下每个动作都要清楚觉察!我们的身体活在当下、而我们的心总是跑东跑西,跑到过去,又跑到未来!通过身念处的修行,让身心"对焦",让身心合一,成为一个完整的自己。活在当下,有了心的力量,智慧眼就能开了,无常法则随处可以看到。这是醒过来的第一步!是重要的基础!

第一阶段:观察长呼吸,发生时的感觉,对身的影响,观察气、身、心三者的连锁反应!互为因果的关系,应善观察!

第二阶段:观察短呼吸,发生时的感觉,对身体的影响,长短的不同。

   第三阶段:认识呼吸支配身体,呼吸与身体息息相关,身体的秘密,肉体称为身体,呼吸也称为身体、呼吸是身体的支配者!

第四阶段:安息身行,学习调节呼吸,使呼吸逐渐平稳!身体也随之安静,心也随之达到禅定!

第二受念处:

   要观察到内心的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心1的苦,身体的苦,是通过感受传递出来的。受念处是身、心的反映!反映出内心的苦与不安,身体是心灵的显视器,通过受念处的修行,观察内心潜意识的心态!观察禅定而生的喜乐感受!观察喜乐变化的现象。第五阶段:觉知喜,观察喜受,详细了解,观察喜受发生时的^形,气息平稳,身心放松,自然产生,欢喜的感受,这是身体本能的反映。

第六阶段:觉知乐,观察乐受,详细了解观察乐受发生的情形, 当乐受,持续不断,渐渐减弱趋向平稳,继续放松和不迎不柜的状态!乐受便产牛,不断进入禅悦为食!

第七阶段:觉知心行,觉察喜受,乐受支配心的怙形!心行就^受"心"的支配!作种种妄想。喜受乐受支配心生贪爱,抓取、执着。喜受、乐受是痛苦的根源!

第八阶段:觉知安息心行,安息心就是消退毐受、乐受支配心的力量,从而不生贪爱之心,让心安稳!

 

第三心念处:

   心念处是观察心的变化!心是无形无色的,但能起作用,

一般人的心是僵硬的!观念固执是心僵硬的表现。通过身、受、念处的修行开发"觉性"让观察力越来越细,越来越强!越深!明觉度越高!当来到"明心"的时候,才能看到微细的心里念头!但是心念处的幵发一定要通过实修实证!

第九阶段:觉知心、观察心的各种情形,在一呼一吸之间观察心的状态,是喜是乐?有贪无贪?散乱还是安定?污秽还是清净?

第十阶段:令心喜悦,控制心使心处在法喜之中,这一阶段很难修,只有反复训练,功到自成!

第十一阶段:令心等持,控制心,由动入静!内心平稳,无念清醒,想喜即喜,想定即定!控制自如,能以平等心对待一切。

第十二阶段:令心解脱,身心稳定,对境不沾着,心不被境牵,令心清净,了无一物,摆脱各种妄念解脱自在!

第四法念处:法念处是定慧双修,于定慧中观察"无常",体证三法印,无常不是一个概念,它是实际存在的是真理实相,--切现象都是刹那生灭变异,休证到"无常"才能体证到"无我"然后断结证果。

第十三阶段:观"无常"观法的演变,喜受,乐受的心支配的情形无常,观禅定也无常,观寻、伺、喜、乐、一心也无常,令心等持,令心解脱也无常,一切无常!

第十四阶段:观离欲,观见并脱离欲念,因观到万事万物是无常的,所以不执着!放下贪爱抓取之心。观无常是"因"离欲是果,观无常的程度如何,离欲的程度如何!

第十五阶段:观灭、观烦脑与痛苦灭尽。脱离欲念,消除贪心,烦恼与痛苦也随之消除,在一呼一吸之间观欲贪灭尽,烦恼灭尽。观离欲是因,烦恼灭尽是果。

第十六阶段:观舍遣、舍是放下!遣是提起承担,舍是出三界!遣是入三界,能提起,能放下,能出能入,一切不执着,三界出入自在。

 

十个结

一、 身见结:不知此我身是由:地、水、火、风组成,不知是由因缘所形成,因而起了颠倒梦想,以为此身就是"我"我所、身外就是"非我"。

二、 戒禁取结:被一些与解脱无关的戒条与观念所束缚。

三、 疑结:对佛陀、对佛法不信任,对自己又没信心。'

四、 贪欲结:遇到喜欢的就贪爱、粘着、抓取。

五、 嗔恚结:遇到不喜欢的境界就嗔恨、排斥、抗拒。

六、 色界贪:就是对色界的贪爱。也就是对初禅到四禅的贪爱。

七、 无色界贪:就是对无色界的贪爱,对五定到八定的贪爱。

八、 掉举结:掉举浅意、静不下来、深意,内心极不安,因生死大事没有解决。

九、 我慢结:是由有我、我所衍生出来的种种傲慢,卑慢和我慢主体。

十、无明结:是对人生宇宙的实相不能如实了知、而产生种种颠倒梦想,不知、不醒也不觉。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空海(惟传)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空海(惟传)法师)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附录--「空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六章 知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六章 知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五章 至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五章 至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四章 溶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四章 溶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三章 成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三章 成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二章 涅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二章 涅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一章 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