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知识

 永远的微笑者:释迦牟尼


   日期:2008/8/3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肉身成道的佛陀

  佛陀是一个人,他是经由恒久的修证而成佛的,他并非天神下凡,不必经由修持就得道的"道成肉身"。他原本与我们一样是凡夫,但经由永不退堕的修持,终于成佛了,这带给我们广大的希望。从佛陀的身上,我们发觉任何人都可修行而成佛,而不必由天神的指定或差遣,一切生命的主权,还是操纵在自己的精进努力。
  释尊是人间的导师
  《阿含经》说:"诸佛世尊皆出人间,终不在天上成佛。"这是佛陀成道的抉择。人类是一切六道众生中造业的主体。天上太快乐,纯享乐报,阿修罗嗔念太强,有福而无德,饿鬼、畜生、地狱等三恶道纯受恶果,他们都无法有造作的坚决业行。只有人类可造善业,也可造恶业,可行染业,也能成就净业,所以适合修行也适合成佛。我们千万不要把佛当神来信仰,他是圆满的人,也是一切人天的导师,对于我们人类而言,更是特别示现在人间的导师,是导引我们走向解脱乃至成佛的觉者。
  佛陀具足广大的慈悲心慈是给与喜乐,悲是拔除痛苦,而慈悲的行为是不伴随任何条件的。尤其佛陀的慈悲称之为无缘的大慈、大悲,更是不必有任何的因缘,都能有着永远不间断而能实践自如的慈悲。
  佛陀并不忿恨世人,他认为世人之不能令人满意,是暂时性的,而不是怙恶不悛的,是愚昧无知,而不是存心叛逆。他对于那些不听他话的人,并不烦心。许多故事中说他具有的安详与自信,很少不受到人们给以应有的尊敬。
  佛法的信仰来自智慧的觉知
  佛法的信仰,不是来自强烈而虔诚的感性信心,而是源于智慧的觉知。众生痛苦的根本来自无明;而佛陀是由于完全觉悟宇宙中痛苦的实相,破除一切的无明而成道的。因此,众生要解脱自在,只有学习佛陀的智慧,来破除无明烦恼才能达到,绝不只是透过单纯感性的信仰就能觉悟的。所以自佛陀在世的时代以来,佛法都是以智慧贯穿的;而一切对佛法与佛陀的信心,也是透过智慧觉知产生体悟之后,所自然产生的信心。
  自由平等的彻底实践者
  佛陀自由而宽大,他所建立的僧团也具备了平等自由的风范。他曾经使央掘摩罗这样的大盗修行证果成为圣者,也受妓女庵婆波利供养而一同吃饭,所谓高贵与低贱,不过是世间的假相而已。
  佛陀也对僧团中的每一份子赋予广大的自由。在佛陀的一切教义中,他只坚持根本的生命问题,他不肯用他的名义和权威去支持枝末的问题。
  直到入灭之前,佛陀都不曾认可某一个人指挥僧团的观念,如果有人以为"是我领导僧团"或者"僧团要依赖我",那就应该由他来教导。但是如来不这么想,不认为如来要领导僧团,或者僧团要依赖如来。他只是要大家在如来灭后以教法与戒律为师,使自己成为自身的光明。
  佛陀的宽大容忍
  佛教最严重的处罚,恐怕是将人拼除在僧团之外。佛陀入灭前曾说道:"我去世以后,应当以最高的处罚惩戒车匿。""怎么惩戒呢,世尊?""无论他说什么,弟兄们不要和他说话,也不要劝勉他和告诫他。"车匿是佛陀出家前的马夫,这个处罚十分有效,车匿后来证道成阿罗汉圣者。
  传说阿阇世王曾支持提婆达多谋杀佛陀,如果这是事实的话,他也是毫不在意地忽视这种令人不快的琐事,依然前往王舍城接待国王,向他宣讲了取微妙的教法,压根不提往事。
  佛陀不只对僧团内部的人如此宽人,对其他宗教也保持着慈和的心。他度化离车毗族将军耆那教徒悉诃的时候,吩咐他像从前一样以食品及礼物供养常到他家中来的耆那教僧人,这是佛陀所表现的宽和容忍的事例,在经典中,也是同样地规定着善良的人要照顾僧人和婆罗门。和其他宗教领袖相比,佛陀指正错误时,则特别温和,他常常认为这是不相干的事而加以忽视。他在临终时对他的最后一个皈依他教法的弟子说:"不要紧,别的导师是正确也好,是错误也好;听我说吧!我来把真理告诉你。"
  永远的微笑者
  佛陀被称为永远的微笑者,他解脱自在像温暖阳光一般,照耀着每一个众生。佛陀从不生气,对于执迷不悟的人最多也是指斥为痴人而已。所有对佛陀不敬、不友善及至谋害的事,从来不曾影响佛陀的微笑。
  和平的革命家
  佛陀拒绝任何战争杀戮,他说:"战胜增怨敌,战败卧不安;胜败两俱舍,卧觉寂静乐。"他不认为任何以暴易暴的行为,能带来任何恒远的光明。佛陀承认世间的政治现实,但却推动着永不停止的和平革命,改造一切不义,使人间趣向净土。
  所有人间的不圆满来自众生的贪、嗔、痴,佛陀了解这不是任何外在世界的发展所能化除的,外在世间的改造是助缘,内心世界的升华才是主因。我们向内化除贪、嗔、痴而修行成佛,外在庄严人间使之成为净土,这是佛陀出现于世间的大事因缘,也是对我们的教诲。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释迦牟尼       微笑)(五明学佛网:释迦牟尼       微笑)  

 逸尘居士:禅定指要 一、释迦牟尼佛是从修定悟道的 

 李利安教授:释迦牟尼佛舍利及其在佛教信仰中的地位 

 正如法师:《佛遗教经讲解》觉者释迦牟尼佛 

 黄忏华居士:佛教各宗大意—释迦牟尼佛略传 

 蒋维乔居士:佛学纲要 第三章 释迦牟尼的略史 

 明奘法师:佛法要解决的问题和释迦牟尼教法的核心 

 本性法师:福州开元寺修证释迦牟尼佛法门捷法 

 洪修平教授:释迦牟尼是怎样成佛的? 

 净土法门法师:释迦牟尼佛如何教化众生 

 仁焕法师:释迦牟尼佛讲什么 

 陈坚教授:“心”的佛教之最终成熟--从释迦牟尼到马祖道 

 仁焕法师:感恩本师释迦牟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