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廿三章 出入息念


   日期:2020/10/6 18:0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二三章  修出入息念        

         
   一                杂  八一三(八○ 一)

  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法,多所饶益修安那般那念。何等为五?住于净戒波罗提木叉律仪,威仪行处具足,于微细罪能生怖畏,受持学戒,是名第一多所饶益修习安那般那念。复次,比丘!少欲、少事、少务,是名二法多所饶益修习安那般那念。复次,比丘!饮食知量,多少得中,不为饮食起求欲想,精勤思惟,是名三法多所饶益修安那般那念。复次,比丘!初夜、后夜不着睡眠,精勤思惟,是名四法多所饶益修安那般那念。复次,比丘!空闲林中,离诸愦闹,是名五法多所饶益修习安那般那念。

    【法义分享】

◎「安那般那念」就是出入息念,也就是观呼吸。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修行法门。

◎「观呼吸」主要是要将散乱的心渐渐收摄下来,让心渐澄静下来以便对身心内外、对宇宙人生的实相进行如实深观。最初大多要参加为期数天的集体专修,以便进行实修、实证。若能透过有正知正见有实际经验的善知识指导,可免除许多不必要的摸索与错误。

   二               杂  八一九(八○ 七)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欲二月坐禅,诸比丘勿复往来,唯除送食比丘及布萨时。」尔时,世尊作是语已,即二月坐禅,无一比丘敢往来者,唯除送食及布萨时。

  尔时,世尊坐禅二月过已,从禅觉,于比丘僧前坐,告诸比丘:「若诸外道出家来问汝等:『沙门瞿昙于二月中云何坐禅?』汝应答言:『如来二月以安那般那念坐禅思惟住。』所以者何?我于此二月念安那般那,多住思惟,入息时念入息如实知,出息时念出息如实知;若长若短,一切身觉入息念如实知,一切身觉出息……」

  佛告诸比丘:「若有正说,圣住、天住、梵住、学住、无学住、如来住,学人所不得当得,不到当到,不证当证,无学人现法乐住者,谓安那般那念,此则正说。所以者何?安那般那念者,是圣住、天住、梵住……乃至无学现法乐住。」

    【法义分享】

◎佛陀成佛后,除了固定作息、开示与教导弟子实修外,每天自己也坐禅。而且自己也要抽空闭关专修。像此经所述,佛陀一次闭关专修就长达两个月。已为人师或当住持领众的人,只要尚未证到阿罗汉,无论再怎幺忙,都要给自己有独处专修的时候。有时候也要能放下身份,虚心的当学生学习,如此才会成长、才能突破。

◎佛陀闭关专修,主要的方法是用安那般那念。一切学人都可用出入息法,而此法门的优点可深、可浅、可窄、可广、可止、可观。不需要依赖他物,很简便,走到哪里都可用。

   三               杂  八二二(八一○)

  佛告阿难:「有一法,多修习已,……乃至能令二法满足。何等为一法?为安那般那念。多修习已,能令四念处满足;四念处满足已,七觉分满足;七觉分满足已,明、解脱满足。……入息念时如入息念学,出息念时如出息念学;若长、若短,一切身行觉知,入息念时如入息念学,出息念时如出息念学;身行休息入息念时,如身行休息入息念学;身行休息出息念时,如身行休息出息念学。圣弟子尔时身身观念住,异于身者,彼亦如是随身比思惟。

  若有时圣弟子喜觉知,乐觉知,心行觉知,心行息觉知,入息念时如心行息入息念学,心行息出息念时如心行息出息念学。是圣弟子尔时受受观念住,若复异受者,彼亦随受比思惟。有时圣弟子心觉知,心悦、心定、心解脱觉知,入息念时如入息念学,心解脱出息念时如心解脱出息念学,是圣弟子尔时心心观念住,若有异心者,彼亦随心比思惟。

  若圣弟子有时观无常、断、无欲、灭,如无常、断、无欲、灭观住学,是圣弟子尔时法法观念住异于法者,亦随法比思惟,是名修安那般那念,满足四念处。」

  阿难白佛:「如是修习安那般那念,令四念处满足。云何修四念处,令七觉分满足?」

  佛告阿难:「若比丘身身观念住,念住已,系念住不忘,尔时方便修念觉分,修念觉分已,念觉分满足;念觉分满足已,于法选择思量。尔时方便修择法觉分,修择法觉分已,择法觉分满足;于法选择分别思量已,得精勤方便。尔时方便修习精进觉分,修精进觉分已,精进觉分满足;方便精进已,则心欢喜。尔时方便修喜觉分,修喜觉分已,喜觉分满足;欢喜已,身心猗息。尔时方便修猗觉分,修猗觉分已,猗觉分满足;身心乐已,得三昧。尔时修定觉分,修定觉分已,定觉分满足;定觉分满足已,贪忧则灭,得平等舍。尔时方便修舍觉分,修舍觉分已,舍觉分满足。受、心、法法念处亦如是说,是名修四念处,满足七觉分。」

  阿难白佛:「是名修四念处,满足七觉分。云何修七觉分,满足明、解脱?」

  佛告阿难:「若比丘修念觉分,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修念觉分已,满足明、解脱。……乃至修舍觉分,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如是修舍觉分已,明、解脱满足,阿难!是名法法相类、法法相润。如是十三法,一法为增上,一法为门,次第增进,修习满足。」

    【法义分享】

◎本经是将出入息法与四念处的修法结合,这是非常完整而又可很深入的修行法。如果结合成功,又有善知识的指导,要开悟证果真的是不待时节,十天的禅修中,随时都有可能。但先决条件是--你要有正知正见的法义闻思基础,加上对出入息念十六胜行与四念处的内容有所了解。

   四                杂  八二六(八一四)

  如是修安那般那念者,得大果大福利。是比丘欲求「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初禅具足住,是比丘当修安那般那念。如是修安那般那念,得大果大福利。是比丘欲求第二、第三、第四禅,慈、悲、喜、舍,空入处、识入处、无所有入处、非想非非想入处,具足三结尽,得须陀洹果;三结尽,贪、恚、痴薄,得斯陀含果;五下分结尽,得阿那含果,得无量种神通力--天耳、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漏尽智者,如是比丘当修安那般那念。如是修安那般那念,得大果大福利。

    【法义分享】

◎熟练出入息法后,要修止、要修观、要止观双运都可以。能进入止观双运,则易看到诸结而断结而证果。

◎观呼吸法可应用到遍一切处、遍一切时。无论走路、工作、等公交车、坐车、上班、炒菜、洗衣、上厕所……都可以当下现观呼吸生灭、体悟无常、现见法。

   五                杂  八一五(八○ 三)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修习安那般那念!若比丘修习安那般那念多修习者,得身心止息,有觉有观,寂灭、纯一,明分想修习满足。何等为修习安那般那念多修习已,身心止息,有觉有观,寂灭、纯一,明分想修习满足?是比丘若依聚落、城邑止住,晨朝着衣持钵,入村乞食,善护其身,守护根门,善系心住。乞食已,还住处,举衣钵,洗足已,或入林中、闲房、树下,或空露地,端身正坐,系念面前,断世贪爱,离欲清净,瞋恚、睡眠、掉悔、疑断,度诸疑惑,于诸善法心得决定。远离五盖烦恼于心,令慧力羸,为障碍分,不趣涅槃。念于内息,系念善学;念于外息,系念善学。息长息短,觉知一切身入息,于一切身入息善学;觉知一切身出息,于一切身出息善学。觉知一切身行息入息,于一切身行息入息善学;觉知一切身行息出息,于一切身行息出息善学。觉知喜,觉知乐,觉知心行,觉知心行息入息,于觉知心行息入息善学;觉知心行息出息,于觉知心行息出息善学。觉知心,觉知心悦,觉知心定,觉知心解脱入息,于觉知心解脱入息善学;觉知心解脱出息,于觉知心解脱出息善学。观察无常,观察断,观察无欲,观察灭入息,于观察灭入息善学;观察灭出息,于观察灭出息善学。是名修安那般那念,身止息、心止息,有觉有观,寂灭、纯一,明分想修习满足。

    【法义分享】

◎本经简单的介绍出入息念十六阶配合四念处的修法。文字用词都很简要,但含意都很深。如果没有实修过,不容易解开此经的奥妙与深意。

   六      安那般那念         清净道论

 「诸比丘!此安般念--三摩地修习与多作时,实为寂静,殊胜,纯粹与乐住,对已生的恶不善法即能消灭与寂止」--世尊这样赞叹之后又说:「然而诸比丘,云何修习安般念三摩地?云何多作,实为寂静、殊胜、不杂与乐住及已生的恶不善法即能消灭与寂止?诸比丘!兹有比丘,去阿练若,或去树下,或去空闲处,结跏趺坐,正直其身,置念面前,而彼(比丘)或念入息,或念出息。(一)出息长时,知『我出息长』,或者入息长时,知『我入息长』。(二)出息短时,知『我出息短』,或者入息短时,知『我入息短』。(三)『觉知全身我出息』及『觉知全身我入息』彼如是学。(四)『安息身行我出息』及『安息身行我入息』彼如是学。(五)觉知喜……(六)觉知乐……(七)觉知心行……(八)觉知安息心行……(九)觉知心……(十)令心喜悦……(十一)令心等持……(十二)令心解脱……(十三)观无常……(十四)观离欲……(十五)观灭……(十六)『观舍遣我出息』及『观舍遣我入息』彼如是学」。如是有十六事而显示安般念业处。

    【法义分享】

◎阿含经里面介绍出入息念十六阶的经文都很简要,行者不易体会到其深意、不易掌握到其窍妙处。因而摘录清净道论里面对于出入息念十六阶的具体内容,以便行者参考。

◎修习出入息法有一要领:让呼吸自然进出,如实观察就好。不要用自我的意识去掌控呼吸,也不要暗示或想象。身心静下来后,深入观察身心内外一切的实相。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空海(惟传)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空海(惟传)法师)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附录--「空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六章 知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六章 知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五章 至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五章 至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四章 溶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四章 溶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三章 成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三章 成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二章 涅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二章 涅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一章 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