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雪漠:发愿: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日期:2020/10/22 13:1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发愿: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前面我讲过,集资粮首先从心性入手,那么首先要发愿。《三藏法数》中说:“(发愿)谓发誓愿,要制其心,凡所修行,期证道果。若不要心,或恐退失,所谓若不发心,万事不成。是故诸佛菩萨,莫不发诸誓愿,而成正觉,是为发愿。”

发愿,就是发誓要达成某个目标。我曾用下面的这首诗来形容发愿:发愿随君去,相偕陇山头。

黄沙濯卿足,白水不见流。

长夜梦大明,雪里无金秋。

笑问朔风里,可曾悔悠悠?

发愿要发到什么程度呢?要像热恋中那样,把正法、真理当成你一辈子的热恋对象,发誓跟着它们走。

“发愿随君去,相偕陇山头。”就好像热恋中人,无时无刻不想跟所爱的人在一起,天涯海角都想追随她去,无论睡觉还是醒着,在削苹果还是煮面条。要拥有这样一种热情,这样一种专注,这样一种激情。

这时候,因为你的心性还没有完全成熟,信心还不够,所以也许会遇到一些问题。我们下面要讲的就是应对之法。

“黄沙濯卿足,白水不见流。”生活中开始出现一种萧条、冷寂、乏味、痛苦,就好像渴的时候见不到水。刚开始修行时,就会出现这种阶段,很苦,没有一点快乐,看不见任何成就的希望。也没有人点拨你,就好像脚陷入黄沙,难以快行;也像追求了很久的暗恋对象一直对你冷若冰霜,你对这段“爱情”几乎要绝望了。

“长夜梦大明,雪里无金秋。笑问朔风里,可曾悔悠悠?”你像在漫漫长夜中看不到一点光亮,也感觉不到一点觉悟的可能。这时候,你在梦中都希望得到光明,得到觉悟。但那皑皑雪地中,没有一点金秋的暖景。“啊,我从内到外都要冻僵了!”那么这时,就要问自己,你全心追求得到的,却是这样的寂苦,在这寒冷的北风里,你可曾后悔?如果不后悔,就对了。

后悔也叫退转心,是修行的大敌。

不过,许多时候,单纯的发愿而不去行动,是没有意义的,或是发一些诸如“我向观音借库,今年要赚一千万”之类的俗愿,也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的发愿,必须是能利益众生的发愿,并且有相应的行动,这才有意义。

终极解脱是超脱一切外物对自身的影响,追求真正的清凉和快乐,追求一种没有任何条件的绝对快乐。获得终极解脱之后,所有痛苦、烦恼以及对外物心灵的桎梏都会消失,你每天、每分、每秒都会过得很快乐。你想象得到吗?价值上万元的欧洲豪华游只能带给你不超过一个月的兴奋期,各种烦恼就会飞快地淹没你心中的快乐。但是终极解脱带给你的快乐,将是相对永恒的,它是万金难求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善人,每天都供天神,天神被感动了,下界来问他需要什么。天神说,你可以求啥都成,荣华富贵,惊天权势,都成。善人说,他不喜欢这样,只希望能清清净净,有种无求的快乐。天神说,你求的,叫清福,连我都得不到,是无法给你的。

因为那清福,不假外求,源于自己光明清净的内心。

要得到清净的快乐,必须超脱外物及欲望。

所有出世间法的发愿,要是不体现在世间法的利众行为中,就不能产生任何功德和福报。福报也罢,功德也罢,还是由你的行为构成的,你的行为造了福才有福报,不造福哪有福报?你光睡觉是不可能有福报的。

所以,要发大愿,要种善因,才能得善果。这才是良性的循环。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东西你一定要放下,不放下是没有用的,要放下名利,放下享受。如果你始终把“你的”、“我的”分得清清楚楚,那么就很难真心行善。实际上,任何人和事,都不可能有始无终,历史上也不存在有生无死的人。即使你现在不放下,等肉体消失时,自然也就放下了,并不是说你不愿意放下就能一直拥有。

你看历朝历代的帝王将相,他们拥有的东西何其多,荣耀、黄金、珠宝、美人、疆土,但这所有的一切,只能依托肉体的存在而暂时属于他们,肉体一逝,一切都会换了主人。

许多有钱人过世了,剩下的财产还是不是他的?几十年后,还有谁记得他们及他们的财富?也许最终能记住的,只是他们的后人为了遗产纠纷闹得沸沸扬扬的传闻。

你的心在时刻变化,一切外物也在时刻变化,你不放下,想执著,就无法得到解脱。

执著是轮回的母亲。

为什么许多人修了很长时间,还是没有生起妙用?就是因为放不下。放不下自然无法明心见性。这是根本问题。

我还见过不少的修行人,闭关多年,念诵了数以千万计的咒子,却老在关房里打架。还有很多发愿要利益众生父母的人,甚至连亲人也不能容忍,徒耗黄金般的生命,去折磨和算计自己的亲人。这样的人,即使完成了生起次第闭关,还是不能算完成资粮道,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地修行,只是在自己骗自己。

太虚法师曾写诗云:“仰止在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这是对的。没有人格的修炼,所有出世间法的修行都没有意义。要知道,修行修行,修的是行为。没有行为的体现,所有的修行都没有意义。

所以,在生活中,我首先要求自己做一个好人、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好作家。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到出世间法的修炼。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