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雪漠:贪是诸恶之源


   日期:2020/10/22 20:1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贪是诸恶之源

五为贪欲结,由执而生心。

妄心重重障,蜂落蛛网中。

人们对贪婪的认识往往比较片面,他们常以为只有贪财,才称得上贪婪,其实贪欲的对象非常多。什么叫贪呢?佛教对贪有许多比喻,例如贪结、贪欲、贪毒、贪病、贪缚、贪着心、贪欲盖、贪惑等等。人们贪恋因缘聚合之物,往往损人利己,因此尝尽苦果,不得解脱,这是贪结;以无知的心态对待顺境,每有所得便索取更多,这是贪毒;一旦处于顺境,就贪得无厌,不能知足,这是贪病;被贪爱的各种事物、感觉所束缚、控制,不得解脱,这是贪缚;贪恋那些能让自己产生愉悦感受的人和事物,每有所得便索取更多,这是贪欲;贪恋世间男女色声香味触法及财宝等物,不能知足,心智受到蒙蔽,禅定、善法都不起作用,甚至贪恋轮回,失去解脱的渴望,这是贪欲盖;贪恋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所带来的愉悦感受,不断渴望更多,无论如何都不愿放手,这是贪着心;贪恋能给自己带来愉悦感受的人和事物,贪得无厌,以致无法明辨是非,这是贪惑。总而言之,当你接触外部世界,对某种东西产生了偏爱,想拥有、不想失去的时候,贪念就产生了。比如,你很喜欢吃荔枝,所以即便明知吃多了会上火,你还是忍不住越吃越多,这就是贪;你很喜欢漂亮的衣服,所以即使欠下一笔难以偿还的信用卡欠款,你也忍不住要把它们都买回家,这就是贪;你很喜欢拥抱接吻的感觉,所以即使知道对方并不适合你,你也还是会轻易接受对方的追求,这就是贪……社会生活的每个细节,都能折射出一个人的贪欲,正是因为无法抵挡贪欲的诱惑,人才会听从妄念的驱使,做出许多违背善道,甚至超越了道德底线的行为。所以说,贪是诸恶之源。

那么,人为什么会产生欲望和贪婪之心呢?因为他们不知道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虚幻无常的,他们以为,只要处理方式得当,他们所在乎的东西就会永恒存在,包括生命。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费尽心机地维护自己的利益,对一切都不肯放手,所以就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执著。正是执著的存在,令他们生起贪婪之心,贪名、贪利、贪财、贪色、贪世间的一切。他们疯狂地追逐着自己贪恋的一切,拥有越多执著便越多,于是堕入了恶性循环。这时候,他们就像落进蛛网的蜜蜂,无论如何挣扎,都被牢牢地缠于其中,难以挣脱。所以,在佛教的说法中,贪欲与无明一样,是众生受困于生死轮回的根本烦恼。

但是,也有人认为,欲望是推动人与社会不断前进的原动力。如果没有欲望,个体及人类社会的进步就会停歇。对于这个观点,我是不大认同的。为什么呢?因为,在我看来,以欲望为动力的进步,是以损害群体利益的代价来实现的。罔顾社会责任、缺乏爱心的技术上的进步,其结果往往是导致足以使人类灭亡的大灾难。看看这个满身伤痕的世界吧,泥石流、洪水、海啸、核事故……多少人葬身于群体贪欲所招致的恶果,难道这不是世界对我们人类响起的警笛吗?假如鲜血的代价仍然不能让人醒悟的话,人类的未来也就堪忧了。

对于生命个体来说也是这样。如果一个人将欲望当做前进的动力,那么他的所有行为就都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当别人与他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他就会义无反顾地牺牲或者夺取他人的利益。这时候,无论他拥有了多少东西,达到了怎样的地位,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都绝不是一个有益的存在。再者,他在一次又一次的损人利己中,必然无法活得坦然,即使他不知忏悔,也必须会担忧自己的行为招来他人的报复,更担心自己会失去那些他付出了良知的代价换来的东西。我们所做的一切,追名逐利也好,享受生活也好,都是为了让自己活得快乐。那么,如果失去了坦然、安宁,时时刻刻都生活在惶恐与担忧之中的话,你还能活得快乐吗?你的一切行为,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要想趋善避恶,要想解脱,贪欲之结是不能不破除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