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宽运法师: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 十八


   日期:2020/10/26 19:3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十八) ──宽运法师西方寺「华严吉祥法会」午斋过堂开示

不过,要进入十地的修行,必须从初地开始,离开了初地,其它的地也就没有基础了;而十地亦可配以「十波罗蜜」来修,首先欢喜地所修的是「布施」;布施也就是舍;所谓「舍得、舍得」,要舍才能得,所以,欢喜地所修的是布施。接着第二「离垢地」所修的是持戒;第三「发光地」所修的是忍辱;第四「焰慧地」所修的是精进;第五「难胜地」所修的是禅定;第六「现前地」所修的是般若,而般若也就是智慧;第七「远行地」所修的是方便度,所谓方便别人、方便自己,方便最能自利利他;第八「不动地」所修的是愿行度,如果具备了确切的「愿」和「行」,就已经是不退转了;第八「善慧地」所修的是利行度,菩萨所造的一切无非为利益他人,而不考虑自己;而第九「法云地」所修的是智行度,也就是以智慧作为一切行事的出发与指南。这个十地的功德具足,再修至等觉、妙觉圆满,最后才能成佛,其中就是这样一个立体的关系。

由此可见,十地之中的欢喜地,是菩萨往上升华的第一个台阶;「欢喜」可以说是菩萨成就菩提的第一个要素;所以我们学佛,就是要学菩萨的欢喜;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满心欢喜;念诸佛心生欢喜,念诸菩萨心生欢喜,念诸众生也心生欢喜,当然这个欢喜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说,念清净波罗蜜,我们也生欢喜;令众生得益,也生欢喜。因为诸佛菩萨的目的,就是要利益一切众生;众生欢喜,则诸佛欢喜。所以如果我们想成为菩萨,就要远离凡夫;我们现在都是凡夫,都依然在六道轮回之中;透过菩萨道的实践,将来我们便有机会成为登地菩萨,登地之后,就不再退堕了;其实八地以上的菩萨就已经入于「不动地」,也就永不退转了。而且我们更要与智慧相近,现在就是没有智慧,所以当我们与智慧相近之时,也要欢喜。同时还要永断恶趣,将来不落三恶道,还要欢喜。我们在生活中每一个境界、每一个情节,都要欢喜;将来我们通过念佛也好,通过修行也好,到达诸佛菩萨的国度去了,我们也要心生欢喜。最后还要「远离怖畏」,我们心中没有恐惧,才能真正的欢喜。我们之所以不欢喜,就是我们心里头还有种种的恐惧或忧虑。

我们如何才能无有恐惧、远离忧恼呢?我昨天看到一段古德的劝世格言,觉得颇有意思。他说:

祸福无门,唯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天神共怒,国法难容;近报自身,远报儿孙。

识破世情,争什么气?不孝父母,修什么道?

不遵圣训,读什么书?不惜光阴,勤什么学?

不敬长辈,教什么子?不勤耕种,种什么田?

不讲道德,着什么人?心肠不好,念什么经?

大秤小斗,吃什么斋?暗计害人,朝什么神?

奸诈虚伪,求什么福?不忠不孝,求什么名?

急不相济,是什么亲?困难不扶,交什么友?

识破乾坤,认什么真?

积善是福,作恶是祸;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这是天然的道理。今日不知明日事,人争闲气一场空。

看格言,学格言,即能灭罪消灾,益寿延年。

如果我们真能识破世情,又有什么气好争?我们之所以争气就是因为看不开、看不清、看不透;而生活上的种种人情世故,诸如孝敬父母,遵奉圣贤、珍惜光阴、尊敬长辈、讲求道德、危急相济、忠孝两存、困难相扶等等,所需要的是一颗善良正直、欢喜平等、给人帮助、予人以乐的心,其中最重要的地方,就是离不开「欢喜」二字;一个人如果有了发自内心欢喜,就不会拘泥于贫富贵贱,成败毁誉,是非得失;但是如何才能做得到?关键就在于能否「识破乾坤」;若真能识破乾坤,试问又认什么真呢?若把乾坤都看破了,把宇宙都看破了,又有什么会放不下?既然今日不知明日事,又有什么气好动呢?其实简单地说,人生就好像大梦一场,万事转眼皆空,争气、生气、斗气、赌气,都是不必要的。

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就不会随便生气了。现在不生气、不争气,而且把一切善行落实于菩萨道的修持上,将来有朝一日便能登欢喜地,与诸圣众欢喜共修,同成佛道,共证菩提。所以我每次讲开示,都会说「大家欢喜」,欢喜最重要。如果不欢喜,我们的内心就打不开,就无法与一切佛菩萨、一切众生相通、相感應;所以我们不但要学佛欢喜、念佛欢喜、拜佛欢喜,念众生更要欢喜;大家都要欢喜,欢欢喜喜,我们所做的一切自然就能无往而不利。(未完待续)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