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雪漠:药方随病的变化而变化


   日期:2020/11/5 13:4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药方随病的变化而变化

◎陈亦新:在您看来宗教需不需要与时俱进?为什么?

●雪漠:时代发展时,宗教也必须与时俱进,否则就会被淘汰。我这样说,一部分人肯定不同意。那么,为什么要与时俱进呢?宗教是救心的,现在人的心早就变了。宗教不变化如何能救心呢?我们总不能拿千年前的心药,来改变千年后的人心吧?实质上,真正的佛教,也需要一种非常鲜活的东西。

◎陈亦新:佛教如此伟大,为什么会在它的发源地印度灭亡呢?

●雪漠:为什么佛教在印度灭亡?就是因为它没有与时俱进。因为后来,印度人的心已经变了,婆罗门教随着印度人心的变化,来不断地调整自己。它始终是一个鲜活的人民宗教。印度佛教却非常死板地守着某一种教条。到了后来,佛教中非常有吸引力的那部分,也已经被婆罗门教吸收了。这时,人们与其信佛教还不如信婆罗门教。婆罗门教后来就与时俱进,成了印度教,现在绝大部分印度人都信仰印度教。

◎陈亦新:佛教从什么时候开始没落?

●雪漠:从公元9世纪前后,佛教在印度老百姓心中已经失去魅力。其实,在香巴噶举的祖师琼波朗觉到印度取经时,佛教在印度就开始没落了。那时候,也流行印度教。只有一些个别地方的寺院里,还存在着佛教。但是,就是这些仅存的所谓佛教,也吸收了印度教的许多优秀之处。所以,热罗上师传大威德金刚时,被人们称为外道,说大威德金刚是外道畜类本尊。

当时的印度,发生了很大改变,印度教出了几位大师,对印度教进行了改革。印度教吸收了大量佛教的精髓,变得更能适合印度人的心灵。

印度教改革之后,他们中的一些大师,就专门找佛教辩论。在那个时期,他们几乎横扫所有寺院,都获得大胜。只有一次辩论时,他们败下阵来。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个佛教高僧与印度教徒约好,如果打成平手,就算印度教失败。于是,两人开始辩论。首先,印度教徒很快把自己的理论说了一遍,然后让佛教高僧再讲。这个高僧怎么讲呢?他用超人的记忆力,一字不错地把印度教徒的理论复述了一遍。这样,两人打成平手,就算印度教失败。那时,佛教就是靠这种方法胜了一场。

可以说,当时,有一些印度教大师真的是所向无敌。印度的佛教,其实在伊斯兰大军屠杀之前,就已经毁坏了,已经僵死了,已经没有活力了。

所以,抱残守缺必然会死亡。心病变了,心药也要随之改变。病毒变了,药方也得变。如果药方不变,是无法治愈心病的。

宗教必须与时俱进,宗喀巴大师就是与时俱进的典范。他与时俱进了,所以格鲁派兴起了。要是没有与时俱进,就没有佛教。所以,无论是佛教也罢,别的教派也罢,必须借助文化的力量,做到与时俱进。

◎陈亦新:目前,佛教里有没有与时俱进的例子?

●雪漠:有的!台湾的星云大师,他就提倡一种“人间佛教”,这非常好。这就是典型的与时俱进。

香巴噶举中间,有好多能成为“人间佛教”营养的东西。比如三支法、上师道、本尊道、如幻道。这些都非常好。大手印也非常好,能很快给人们开示心性,明白心性,然后把一切融入心性,使人们一边工作,一边安住心性修炼,非常适合当代人。所以说,宗教必须与时俱进,没有与时俱进,就没有宗教。

◎陈亦新:好多人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要与时俱进?

●雪漠:还是刚才的那个例子,当新病毒出现时,药方必须改变,必须考虑如何做,才能治疗新的病症。宗教重在“救心”,如今时光飞逝,人心变了又变,早不是当初那个样子了。人心变了,那么宗教教义必须随之变化,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代人的心灵。如果一味地墨守成规,只能使宗教变得更加死板。

◎陈亦新:在藏传佛教里面,有没有这方面比较成功的例子?

●雪漠:像噶玛噶举、宁玛派都走出了一条比较成功的路。噶玛噶举在国外,据说有一千多家禅修中心。

--选自《光明大手印:实修心髓》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