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雪漠:什么是真正的平常心?


   日期:2020/11/5 21:4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什么是真正的平常心?

◎陈亦新:我常听人说“平常心是道”,那么,什么是平常心?

●雪漠:“平常心是道”,是禅宗里常见的一句话。什么是平常心?这里的平常心不是凡夫的平常心,而是指认知到真心之后,却不执著真心,这才算平常心。

我说过,真心就是清净的、安详的、坦然的、无欲无求的、来去随缘的、清清净净的、明明朗朗的心。当你始终处于那种状态时,就叫真心。这时候,你不要思虑,不要分析、苛求、奢望、追悔什么的,不要让分别心作怪。要仔细地像品味好茶那样去品味那种安详、聆听那种安详、享受那份安详、观察那份安详、触摸那份安详,让自己融入那份安详,将那份安详放大,直至充满你整个生命、整个世界。你非常坦然,非常放松,不要有任何执著和做作。但是,你放松之中又不会失去那份警觉。常常安住于放松且警觉而无念的状态,就容易找到真心。无念是无妄念,放松是不执著、不著相,警觉是用智慧观照。能安住这种状态,却又不执著,这才叫平常心。

平常心就是道,守住平常心,安住于平常心,就能得道。你虽然感受到世界像清风一样在你眼前吹来荡去,你也能感受得到世间一切化现的东西,但它是它,你是你,它不可能把你诱惑了,你也不想占有它。你们是平等一味的东西,它就是我,我也是它,不要执著别的东西。特别要体会那种坦然,就像孩子吃饱后睡熟了一样,什么都不要想,无思无虑,不要怕,不要愁,不要渴盼。同时,在这种状态下还要生起觉性,生起你的洞察之心,洞察世上的一切万象,洞察你纷纷飞飞的妄念,你可以关注到你的存在。这时,不要沉没下去,要时时处于这种状态,做什么事都在这种状态下,做而无做,无做而做,吃饭、穿衣、写作、看书都是这种状态。虽然吃了无数的米,但不觉得吃了东西。你做了好多事情,就像拿着毛笔在空中画画一样,画了许久也没画下什么,但你已经专注地画过了。在世间做事的时候就要这样,始终全心全力、尽心尽力地把眼前当下的事情做好,但是不要执著它。要永远安住于那种真心、本元心的明空状态,心中空空荡荡、明明朗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在那种状态下,用那种警觉去观照它。

你现在听我说话的这个状态就非常好,刚才有好几个瞬间你已经契入进去了,非常好,就是那种状态。什么都消失了,执著也消失了,但你明明白白地听清楚了我说的话。如果你听不清我说的话,就是陷入了昏沉。这时候,虽然你是无念,却又知道我在说什么,而这些东西也没在你的心上留下痕迹,引不起什么波浪,那种状态就接近了本元心。

守住那个本元心,不要丢掉那个本元心,做什么事情都在那个本元心智慧的观照下去做,不论做什么事都这样,不要让某个事情把你的心牵走。你只是在用心观照那些事情,你的心是自主的,是“本体”,事情就是你的心观照的对象,也就是“用”。如果某个事情把你的心牵走了,说明这时候的你失去了主体性,心乱了,也叫“著相”了——就是外面的那个相,把你的心牵走了,你的心随着外相跑了。修行是要“外不著相,内不动心”,《金刚经》上就讲这些,这是最好的修。

当你恒常地专注于这种状态,就没有分别心了,就如经典上说的“虚空与手掌无别,黄金与牛粪同值”。阿罗汉就是那样的,他的手掌和虚空一样,黄金和牛粪也没有区别。他没有分别心,他一直安住于那个真心中间,觉得一切都是一味的,消除了所有的二元对立。

--选自《光明大手印:实修心髓》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