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宽运法师:心迷法华转 心悟转法华


   日期:2020/11/7 0:4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最近我们西方寺举办的《妙法莲华经》念诵法会刚圆满,许多参加完法会的信众都跑来问我:大家都说《妙法莲华经》是一部很殊胜、很微妙的经典,它的「妙」到底妙在哪里?而念诵这部经又有什么功德利益?

相信不止信众们有这个问题,很多有心研读这部经的人都深感兴趣,因此,今天我一併在博客内为大家讲解一下,希望能对大家在修行上有所助益。

佛法之「妙」,可以说是无尽、无穷;按世尊释迦牟尼佛的「本门」里有十种妙,「迹门」也有十种妙。「本」者佛即妙觉;「迹」是垂迹,即显示种种的痕迹。因这个「妙」实在太广太多了,所以天台智者大师曾经以九十天的时间来谈妙。「妙」之所以为「妙」,是因为它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诠,无法用语言、概念来表达;虽知是妙,但仍是很抽象,仍是无法明白、把握。

如何才能说明「妙」?以下引一些公案为例,来证明这个「妙法」的妙处:

从前,有一个和尚,他每天都会诵念一部《法华经》;他从经上得知书写这部经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于是他就恭恭敬敬、一笔不苟地把整部经写完。这个时候正是冬天,就在他把笔放到水里泡洗之际,水中忽然冒出一朵冰莲花,这朵冰莲花越长越高,越长越大;于是他就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叫「冰莲和尚」,这件事当时很多人都亲眼看见了,并广为传诵。

另外一则公案说:从前有一个和尚,他很有地位,在朝廷里参政。每次他从寺庙到皇宫去都不坐轿而是骑马,而每当他坐在马上,就会背诵《法华经》第一卷,到达皇宫时刚好背诵完毕。天天如是,一天他的马突然死了;而他寺庙对面的一位居士家里刚诞下一个男婴。

婴儿出生前,他的母亲曾梦见对面这位和尚所骑的马撞到她怀里去,不久婴儿就出世了。她觉得很奇怪,于是就叫人到庙里去询问,才知道那匹马刚死去。她知道这个男婴便是这匹马转生来投胎的,于是就将他送到庙里来。可是男孩虽然日渐长大,但却很愚痴,无论教他认字或写字他都学不会,所以一个字也不认识。但是,有一个和尚无意中教他念《法华经》时,他很快就把第一卷记下来,往后他就记不住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他做马的时候,和尚每天在牠背上背诵第一卷,所以牠能记住。牠由于日日听到《法华经》的关系,所以死后得以投生做人;可想而知这部《法华经》的功德,是多么的殊胜不可思议啊。

还有,在晋朝时代,云南有一位叫陈东院的居士,他是个虔诚的佛弟子,深信观世音菩萨;他曾到南海普陀山去朝拜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当他朝拜完毕的时候,见到一位和尚在念《法华经》,于是便请这位和尚替他念经超度其亡母,使她离苦得乐,早登天界。念经功德圆满之日,他家里的一只力气很大的牛,忽然间死去了。当晚这只牛托梦给他,告诉他说:「我是你的母亲,因为口业太重,罪孽太深,所以投生做牛。现在你请法师念经来我超我,使我能离开牛身,但还未能离开地狱之苦,你再请法师为我念经超度吧!」陈东院得了这个梦之后,便再度到普陀山去拜见这位和尚,请求他再次超度他的母亲。

这位和尚还是很慈悲的,当他知道陈东院母亲的情形后,就答应了他的请求;念经时固然很诚心,可是酒瘾未断,偶尔会喝一两杯。开始的时候,他很诚心的跪在佛前,一字一字的念《法华经》;在念到第四卷的时候,他感到很渴,想喝茶,但茶壶里没有茶,只见平时喝酒的酒杯里有酒,便把酒喝完了才继续把整部经念完。

事后,陈东院又作了一个梦,梦见他的牛母亲对他说:「我本来是可以离开地狱的。当法师念第一到第四卷《法华经》的时候,地狱里遍满金光,且有金莲花生出来,正当我要投生时,忽然间有一股酒气充满了整个地狱,从第五到第七卷就没有那么大的功效了。你再请这位法师为我重新再念一次吧!」陈居士把情形告诉这位法师;法师感到非常的惭愧,过去以为喝一两杯酒没有什么关系,而经过这件事之后,他便坚守酒戒了。

由上述这些事例看来,《法华经》的妙处实在是不可思议,而且其功德利益更是无法说完。所以,我们有心学佛的人,必须知道《法华经》有这么多好处、妙处:如做畜生的,听经闻法,以此善因将来就可投生做人;在地狱里受苦的,听经闻法,以此善缘将来就可以生到天上。因为这部经功德无比殊胜,所以有些人就发心去念诵,并依照经上的方法去修行。不过修行时千万不能自满,不要以为只要念经就自然有无量功德;而且更不能生起自满的想法,因为如果生起了自满或贡高我慢之心,非但没有功德,甚至可说是把功德都白费了。我们诵经其实只能仅仅种下一点善根,又有什么值得自满与自大?所以我们修道的人切记不要自大,不要贡高我慢,要学习谦恭、要学习柔软。

在《六祖坛经》里说到:有一个和尚名叫法达,由于他诵念《法华经》已有三千余部之多,因此就生起了贡高我慢之心。当他到曹溪南华寺去参礼六祖惠能大师时,本来所有僧人当拜见住持、方丈和尚都应该搭衣持具,恭恭敬敬的叩头顶礼。但因为法达心中生出一种我慢,以为自己诵了三千多部《法华经》,功德一定不少,于是当他与六祖惠能大师见面的时候,只弯一弯腰,连头也没有叩到地上。

六祖惠能大师便问他:「你现在心里有什么?你平时修习什么?」法达很坦白的说:「我念《法华经》已有三千多部了。」惠能大师说:「我不管你诵经多少部,但必须要明白经意。」于是继续说了一首偈:「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忘功福无比。」「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用,常御白牛车。」法达言下大悟。

所谓「有我罪即生,忘功福无比」,之所以有我,就是因为没有明白经中的道理,故未能把贡高我慢袪除,这就是迷。所以说,迷的时候被法华所转,而当悟了之时就能无我,就能转法华──转法华才是真正的妙法。

从上述的故事,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深刻的启示:修行真正的功德必须要忘我,也就是无我;不要因一点点的修持,就生起骄傲和自满心。我们学佛法的人,切记一定要谦恭和蔼,在任何人面前都不可以自高自大,这是非常重要的。

《妙法莲华经》所开示的妙法是宽广无尽的,用语言概念又岂能说得尽呢?唯有透过切实的解悟与行持,才能领会佛陀真实的意旨;经中以莲华比喻佛法的微妙、洁白;而莲华是一种稀有的花,这种花是属于花果同时:花开莲现,花落莲成。莲华的根在泥土里,茎在水里,而它的花是既不在水,也不在泥,而在水上;在泥土里的根表示凡夫,在水里的茎表示二乘。凡夫着于有,在泥土的根即譬喻有;二乘人着于空,水中花茎表示空;莲华在水上是超出空、有,表示中道与了义。既不落于空,又不偏于有;离空、有二边,二边皆不着是为中道、了义。

同时因为莲华一开就有莲子,这即表示因果不二;因是果,果也是因;若种的是佛因,所成的必是佛果。而花果同时也表示「开权显实」。莲华开了就表示「开权」,是权巧方便的法,而显出的莲子是表实法,是真实不虚,以实相为体的法,故名「显实」。

所以说,《妙法莲华经》是一部显示圆顿大教的、不可多得的经典,是一部畅佛本怀的究竟经典。现在如此殊胜的妙法就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为何不好好珍视、珍重、珍惜,让它白白的错过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