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宽运法师:人能弘道 非道弘人──现代僧伽教育的省思


   日期:2020/11/10 14:5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上)

──现代僧伽教育的省思
 

佛、法、僧三宝是佛教的基础,其中尤以僧宝最为重要。要弘扬佛教,使佛法留驻人间离不开僧伽的作用。事实上,从释迦牟尼佛剃度五比丘开始,就有了「僧伽教育」。这有史以来第一次的僧伽教育,无疑地也是最成功的一次──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果证。相较于今日的僧伽教育,即使穷一生之精力,用以学习、修行,而最终能否果证仍是未知数,这对现在僧伽教育似乎是一个极大的冲激。相反地,我们更应该肯定僧伽教育的意义与成就──培育僧伽的目的,就是为了「绍隆佛种,续佛慧命」,即使只是凡夫僧,也能够承担住持正法、延续佛法慧命的重责大任。

二千年的中国佛教,可以说,其实就是一部僧宝的历史,到了今天,僧伽的重要性仍旧未改。然佛教必须是与时俱进的,僧伽教育自不例外,因此,我们应该花费更多的时间、心力,不断地检讨改进,使僧伽教育在现今社会中,更能充分地发挥其功能与作用。

所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僧团建设是佛教传播和发展的载体,僧伽教育是加强僧团建设的关键手段,因此为了未来佛教的发展,当前最重要的无疑是僧才的培养──提高整体僧团的素质,办好佛教院校,培养出一批德学兼备,既有广泛知识,又能深入佛教义理的人才,如此方能顺应时代要求,使弘扬佛教与时代潮流相适应与统一。
 

   所以,笔者认为,做好僧伽教育,起码要做到两点:一是要继承佛教的优秀文化遗产,发扬佛教优良传统,二是要顺应时代要求,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继承佛教优秀文化遗产,发扬佛教的优良传统,坚持佛教的基本原则,是佛教的生存之本,舍此,佛教将会失去本来面目;顺就时代要求,与社会现实相适应,则是新形势下佛教的发展之道。而佛教顺应时代潮流,必须以延续佛教历史命脉为根基,否则,顺应时代潮流就会成为空言;弘扬佛教文化传统,必须以顺应时代潮流为动力,否则佛教囿于传统框框,就会日渐僵化,失去生机和活力。因此,顺应时代潮流,亦即是说,佛教主动地去适应社会,而不是社会去被动的适应佛教。任何一个宗教,如果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最终将会被时代所淘汰。因此,我们可以把僧伽教育定位在弘扬佛教文化传统与顺应时代潮流相统一的基础与原则上。

  目前,我国佛教僧伽教育主要是通过佛教院校来实现的。因此,办好佛教院校对提高僧伽教育质量意义重大。

  佛教院校是培养佛教僧伽人才的场所,首要的是要坚持正确的办学宗旨与方针,进一步明确佛教院校的任务是:培养和造就一支热爱祖国,热爱佛教、热爱社会、热爱众生、有见地、有学识、有智慧,立志从事佛教事业,并能无私奉献、无我付出的教职人员队伍。为了实现此一办学宗旨,佛教院校应当开拓办学方法的新思路,从现实环境出发,在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教师队伍、课程设置、品德教育、行政管理、招生、审核、录取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盘性之统筹与规划,统一思想、统一认识、规范教学程序与学僧秩序。要从教务工作的实际出发,依据各别院校特性,制定标准,完善教学体制,在行政方面,设置校监、院长、副院长及教务长等职为校务核心,亦可成立校务委员会及其会议制度,以加强师资阵容,制定教学大纲,统一学制,统一教材,以期达到教学相长,学修并进之目的。同时要逐步完善教学和生活设施,加强院务管理,严肃校风校纪,保持院校清静庄严,务求营造一种团结、和谐、严正而又活泼的修学氛围。

  以上述观点为根本理念,我们订定朝阳佑顺寺「辽宁大学.永惺佛学研究中心研修学苑」之办学宗旨、目标、校风、校训如下:

一、办学宗旨:

本着世尊关怀众生,救度众生的誓愿,依照佛法根本义理,作育僧青年,使学僧得到系统教育,坚持爱国爱教,弘法利生,住持三宝,慈悲济世。

二、办学目标:

1. 注重僧品,培育僧德,信愿是本,建设道风。

2. 深入经藏,研究佛学,学修并重,树立学风。

3. 严持律仪,自觉觉他,行菩萨道,继承宗风。

三、四有校风:

  有愿力、有修持、有戒律、有智慧

四、六字校训:

  闻、思、修(学闻、学思、学修)

  戒、定、慧(修戒、修定、修慧)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下)

──现代僧伽教育的省思

办学不能只有理想,空谈理念,而必须付之实际,予以实行,因此,笔者以为要做好僧伽教育,应着重做好下列功课:

一、  树立良好的学风,以进行宗教文化知识教育。就我国目前僧伽教育状况来看,宗教文化课其中有两个重要环节,一是文化知识课要向广度扩展,一是佛教专业课应向深度延伸。宗教文化课的学习,目的是使学僧对宗教有清楚的认识与了解,明白学习佛教专业课是为将来的发展打下稳固根基。学僧唯有认真努力,把文化知识学懂,才能把自己培养成为真正具备宗教学识的僧才。

二、  树立爱国爱教的信念,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最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和各界群众共同的精神支柱。佛教有着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我们一定要继承、发扬并光大这个传统,要像弘一大师那样, 以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为最高利益,要有「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的理念,要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牺牲和大无畏精神,来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坚持「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人间佛教思想,继承和发扬佛教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其次,还要教育学僧学好宗教政策课和法律课,树立法制观念,关心时事政治,热爱社会,服务众生,真正把自己培养成爱国爱教的僧才。

三、  树立身体健康的观念,要进行体育锻炼。以修行的最高目的而言,躯体只不过是臭皮囊,但是为了更好地弘扬佛法,利乐有情,今天我们要树立只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康的心理的新观念,坚持体育锻炼,培养强健的体魄,改善生活的质数与条件。较为理想的寺院,更应发扬「农禅并重」的优良传统,在道场内植树种菜,绿化山林,既可美化环境,又可自给自足,还起到锻炼身心的作用,真正做到自利利他、利国利民。所以,唯有重视体育,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真正对社会有用的僧才。
 
曾有佛门大德说过:「今天不办教育,明天就没有佛教。」此话确实是震耳发聩,切中时弊。因为,要管理好我们的佛教寺院,担负起如来的家业,实在需要有一批合格且优秀的僧才;所以,我们应该以大乘佛教积极入世的精神,在处理好「信仰与学术,出世与入世,内修与外弘」的前提下,对现有的佛教教育理念、教育机制进行反思和检讨。从而,探索出一条契理契机,切合时代要求的僧伽教育的新路向来。

中国佛教未来的命脉和发展方向,取决于能否造就一支顺应时代发展的僧团,而能否建立这样的僧团,关键取决于僧伽教育;因此,僧伽教育的改革必须从实际社会情况出发,既要服务于时代之所需,又要确保佛教院校所输出的僧才具足悲智愿行的人格。其次,在创新学院式的僧伽教育基础上,我们还应该因寺制宜,以举办僧伽培训班的形式,作为正规佛教院校课程的有益补充──现时我们佑顺寺所开设的「佛学培训班」,其目的正在于此。

因为寺院既是佛教道场,又是弘扬佛法的学校,是僧伽实践与修悟的重地,是故值得大力推行。总之,只有适应了社会需求,落实了教理律制,解决了众生的迷惑,满足了教承发展的僧伽教育,才是佛教人间化、现代化趋势的可行之路  

          ──写于朝阳佑顺寺「辽宁大学.永惺佛学研究中心研修学苑」

            下学期开学礼圆满

 (全文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