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7章 为魔鬼命名 怀疑


   日期:2020/11/18 17:0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怀疑

  第五种,也是最后一种常见的魔鬼,就是怀疑,它是所有魔鬼中最难处理的,因为我们掉入它的陷阱时,就会停顿修行,变得不能动弹。各种怀疑都会攻击我们,怀疑自己和自己的能力,怀疑禅修老师, 怀疑禅修本身:“它真的有效吗?我禅修的结果只是膝盖受伤、焦躁不安,也许佛陀其实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我们会怀疑自己选择的道路也许不合适,“这太难、太严肃了,也许我应该尝试苏菲的旋转舞蹈。” 或认为这虽然是正确的修行方式,但时间不对,或认为这是正确的修行、正确的时间,但我们的健康状况不够好。无论主题是什么,当怀疑的心抓住我们,我们就无法动弹。

  怀疑出现时,为它命名,并仔细、客观地注视它,当它说:“我做不来。太难了。时间不对。这种方法怎么能帮助我呢?也许我该停止练习。”你是否真正观察过这些声音?你看到了什么?怀疑是心中的一连串字句,和害怕与抗拒的感受有关。我们可以觉察怀疑是一种思想的过程, 命名它:“怀疑、怀疑。”当我们不再陷入其中的故事,就会发生奇妙的转化,怀疑本身成为觉察的来源,我们能在其中学到许多有关心智不断变化、无法停止的本质,也能了解什么是认同和陷入自己的情绪和心智状态。当我们陷入怀疑,会经历很大的痛苦,但当我们能感觉它而不执著它的那一刻,整个心智就会变得更自由、更轻松。

  当我们仔细为怀疑命名时,会发生什么事呢?它会持续多久?它会影响身体和能量多久?我们能否轻松地倾听它的故事,就像它只是说“天空是蓝的”?要处理怀疑,就必须让自己集中,以持续、坚定、稳固的心智,完全回归当下这一刻。慢慢地,困惑就会消失。

  除了命名,也可以通过培养信心来消除怀疑。我们可以提出疑问或阅读伟大的著作;也可以深思在我们之前千万个追寻内在觉察和修行道路的人,以此鼓舞自已。每个伟大的文化都肯定灵性修行,对任何真诚接受心灵和心智训练的人而言,以伟大的智慧和慈悲来生活是可能的。我们的一生还可以做什么更好的事呢?心智会怀疑是很自然的,怀疑可以带领我们达到更深的专注、更彻底地追寻真理。

  起初,怀疑会以魔鬼和抗拒的形式出现:“今天没有效。”“我还没准备好。”“它太难了。”这可以称为“小疑”,经过一段修行后,就能学会以有益的方式处理它们。超越它们之后,还会产生另一层怀疑, 这种怀疑对我们很有用,称为“大疑”。大疑是深深渴望认识自我的真实本性、爱和自由的意义,而询问“我是谁”、“什么是解脱”或“什么才是苦难的终止”这种强而有力的问题,它是能量和灵感的来源。灵性修行要有活力和深入,就需要真正的探究精神,避免模仿。以这种精神来处理怀疑,就会发现埋藏在怀疑之下的宝藏。小疑的魔鬼会使我们找到大疑,进而唤醒整个生命的清明。

  为魔鬼命名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它们更彻底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修行有许多阶段,有时只看到欲望和愤怒,我们可能会怀疑自己:“哦!我的天哪!我简直充满了欲望和愤怒。”“我有太多怀疑。”“我如此烦躁不安。”“不管我做什么事情,总是感到害怕。”我有一两年的禅修,看到的全是自己的愤怒、批评和暴怒。当我真正去接触它时,它在我身上爆发。我有一星期没睡觉,只待在一个地方,其中有四五天在树林里丢石头,并警告朋友不要靠近我。虽然如此,它还是渐渐消退,逐渐失去力量。

  当我们更深人灵性生活,就会发现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认识和碰触内在最坚硬的角落。每个人都会遇到贪婪、害怕、偏见、憎恨和无知的力量。寻求自由和智慧的人都会被迫去发现心灵和心智中这些力量的本质。我们会经验到自已如何陷入其中,但我们最终都会在这些最基本、最重要的能量中发现自由。

  这些魔鬼有时很难处理,我们可以运用各种对治方法,暂时消除它们。针对欲望的传统对治方法就是深思生命的短暂,外在满足感转瞬即逝的本质,以及死亡。针对生气的对治方法就是培养慈爱的念头和初步的宽恕。针对昏沉的对治方法是通过挺直的坐姿、观想、鼓励和呼吸来唤起能量。针对烦躁的对治方法是以内在平静与放松的技巧带回专注。至于怀疑,可以通过阅读或与某位智者讨论,而得到信心与鼓舞。然而,最重要的练习是命名和确认这些魔鬼,扩展我们从中得到自由的能力。运用对治方法就好像只是用绷带包扎伤口,但却能打开觉察力和治愈伤口。

  当我们能熟练地为经验命名,会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没有一种心智状态、感受和情绪是持久的,最多只能持续十五到三十秒, 然后就会被其他状态取代,喜悦和痛苦的状态都是如此。通常我们认为一种心情会持续很久,如愤怒的一天或悲伤的一星期,然而当我们更仔细地看清和命名这种状态,如“愤怒、愤怒”时,会突然发现它不再是愤怒,经过十次或二十次温柔的命名后,它消失了。它也许会变成另一种相关的状态,例如怨恨,当我们为它命名,过一会儿又发现它转为自怜,接著又转为沮丧,然后又变成思考,没多久又回到愤怒或轻松,甚至大笑。为这些困难命名,也有助于我们为各种美好的状态命名:清明、幸福、自在、狂喜、平静,人生流水剧的每一部分都能命名。我们愈开放,就愈了解感受之流不会间断的本质,并发现超越一切变化的自由。

  灵性生活的目的并不是要创造某种特殊的心的状态,心的状态总是短暂的,而是要直接处理身心最基本的元素,看见我们以什么方式陷入恐惧、欲望和愤怒,然后直接学习自由的能力。我们处理这些魔鬼时,它们能丰富我们的生命,所以它们被称为“开悟的肥料”或“心中的杂草”。我们将这些杂草拔出,埋在植物附近,以提供养分。

  修行是运用内在生起的一切,以培养理解、慈悲和自由。默顿写道:“当爱变得不可能,心也变得像石头般坚硬时,正是学习真正的爱和祈祷的时候。”记住这句话,修行中遇到的困难就会变成圆满禅修的一部分,也会成为学习和开放心的场所。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杰克·康菲尔德)(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杰克·康菲尔德)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14章 我是谁:无我或真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14章 我是谁:无我或真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14章 我是谁:无我或真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14章 我是谁:无我或真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14章 我是谁:无我或真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14章 我是谁:无我或真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14章 我是谁:无我或真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13章 神圣之地,没有疆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13章 神圣之地,没有疆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13章 神圣之地,没有疆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13章 神圣之地,没有疆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13章 神圣之地,没有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