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大安法师:《西方确指》为善勿贵人知、敏之四义、舍此别无胜门


   日期:2020/11/29 10:2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西方确指》为善勿贵人知、敏之四义、舍此别无胜门 

    示陈定耑曰:“小人之为恶也,唯恐人知。君子之为善也,亦唯恐人知。汝当以君子慎道之心,而作佛事。更有偈曰:“勿贵人知,勿希天应,恒一其心,必坚必正。”

请看下面第七段:为善勿贵人知。这是开示陈定耑的一段开示。一个君子行善积德不要让人知道,这就叫积阴德。一般的人——这是指“小人”,小人不是说社会地位低下,小就是自私自利,心胸狭劣、心量小,这就是小人。小人为恶,因为他自私自利。总想占为已有,总想占便宜,损人“利”已,他造作这些恶。造恶呢,他内心也有一点佛性,不好意思,怕人知道。所以小人造恶就要隐藏下来——“唯恐人知”。那么君子是想到他人,有仁爱之心,有慈悲之念,利益他人这个善心,他也唯恐人知:君子的心。这就是君子和小人存心不一样。你看孔子的《论语》,常常把君子和小人并列: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那么这里存心:君子为善要积阴德,不让别人知道;小人造恶就怕别人知道。所以应当要做一个道德君子,以这个积阴德的心、韬光敛迹的心、平淡的心、谦和的心来做佛事。就给他一个偈颂:勿贵人知,勿希天应,恒一其心,必坚必正。就是为善你不要让人知道,也不要希求上天降给你什么福报,给你更多的保佑——不要这样。我们为善是什么?一个修道人为善,是指向无为法,指向功德——不求人天福报,是我们往生净土的资粮,是本来应该做的本分事,不求名利。用这样的心来坚固其愿,一心一意发长远心。是这样为善的心——不让他人知道的积阴德的心,来坚固下来,来正之,保持下来。这是第七段。

    示查定敏曰:“汝未及弱冠,已知向道,可验夙因。今为汝命名曰敏。敏有聪、勤、妙、捷四义。聪以除汝暗,勤以励汝怠,妙以开汝慧,捷以发汝废。汝当顾名思义,莫谓菩萨徒与尔一个字也。复示汝偈:“汝年正幼,当学孝弟,以是持身,毋惰其志。”

     第八段是:敏之四义。就是对这个字四种涵义的开显。这是菩萨开示查定敏,说“你还没有及弱冠”——就是还没有成年,“就已经知道修行佛道,可见你宿世曾经跟佛有缘”。他八百年前就开始修道了,所以在今生少年阶段就知道一心向佛。就给他命名叫敏。“敏”这个字有四个含义:聪明、勤勉、奇妙、迅捷。那个“聪”——聪明,就是解除你的暗,“暗”就是愚痴黑暗。我们众生都愚痴黑暗,就要通过修行开发我们的聪慧。那么“勤”是对治懈怠。我们凡夫众生做什么事容易懈怠,容易偷懒,容易放逸,这样就让我们世间的事业难以成就,出世间的道业更是遥遥无期。对治的方法就是要勤勉,一定要勤奋。实际上人和人之间,在智商方面相差并不是太大,但最后的结果相差大,很大程度上是能不能勤奋。如果偷懒、懈怠,你就是天姿高,最后也是没有什么成就;如果一个人很笨,但是他非常勤勉,非常用功夫,最终他也能够成功。所以我们一定要勤勉、精勤,六度讲精进就是谈这个——精进波罗蜜。

第三个字就是“妙”。这个“妙”,我们常常会思惟到:它的涵义无限深广。智者大师九旬谈妙:用九十天的时间谈一个字——谈这个“妙”,《妙法莲华经》的妙。妙,不可思议的意思,离四句、绝百非的意思,超情离见的意思。在不可思议的层面能够打开一种境界,这就是般若智慧的显现,所以“妙以开汝慧”。大家别小看了净土法门,净土法门虽然方法很简单,实际上建立这种方法的理论、境界、德能,全体都是大不可思议的境界。正因为它太不可思议了,所以它就难信。难信表明什么?表明我们没有这个智慧。有甚深的般若智慧,才能够相信这不可思议的妙法。所以佛在经典当中说,为中下根机的人讲“空”,为上根利智的人讲“有”。净土法门就是妙有的一个法门,它一定要建立在对空性信受的基础上的——上一个层次的东西。所以有这个智慧的开发,我们才会“妙”。“妙”,妙不可言,就是出污泥而不染的莲华。

“捷”就是迅速的意思。捷,来对治你的废。“废”就是废弃——中途而废。就是我们建立一个目标,要做一件事情,必须当下就做——撩衣便行,不需要等待,迅速地去做。常常众生会拖延,今天的事情留到明天去做。就是听到这个净土法门他也点点头:这个法门很好,等我退休以后再来修行,或者等我世间事业完成了再来,或者等我儿子成家了,女儿出嫁了,我再来修行。这都可能会废,说不准就在这个过程当中,你就呜呼哀哉了。所以听到一种好的东西马上干,这就是捷的意思。所以告诉他:“你要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这个名字要思惟它的义理,把这个“聪、勤、妙、捷”落实在行为当中。“你不能落实这四个字,就辜负了菩萨给你这个字的慈悲用意和期待。”给他一个偈子:汝年正幼,当学孝弟,以是持身,毋惰其志。就是你现在还在幼年的阶段,年纪还很轻,在这个时间段要从孝顺父母、恭敬师长这个行为下手。这就是在修行:以这个孝悌的心来建立自己的操守,就是打下了修道的基础。千万不要放弃这样的志向:孝悌。人伦八德叫伦常。你只要奉行“孝、悌、礼、义、廉、耻、忠、信”,这些里面就有“常”。“常”就是天理,就是道。下学而上达:你能够在人伦八德当中做好了,就能体会这个道。   

    是日陈大心后至。菩萨问曰:“汝云何修持?”答云:“唯修净土。”  菩萨曰:“舍此别无胜门矣。嘱汝一偈:“道无他说,唯心而已。莲胎始成,专精勿二。”

请掀开文本。请看第十四段:舍此别无胜门。“舍”就是舍弃,“此”就是指净土法门。舍去净土法门就没有其他殊胜的法门了。那么这个开示也是在当天法会。陈大兴迟到——后一点才到达,菩萨就问他:“你是怎样修行的?”修什么法门的?陈大兴就回答:“唯修净土。”我唯一修行的就是念佛往生净土。觉明菩萨非常赞叹,就说了这句话:舍弃这个净土法门就没有其他更殊胜的法门了!大家对这句话可不要草草看过。在我们修行的道路上,首先“择法觉分”:要选择一个最好的法门。但往往我们不具择法之眼,到处寻找,常常没有主张,犹豫不决。所以这就要大善知识给我们来抉择。觉明妙行菩萨以一个大菩萨的福德、智慧,以及过来人的资格告诉我们:净土法门是一切法门中最殊胜的。所以我们今生遇到净土一法,应当要生希有难遭之想,生殷重之心。一定要认识到这个法门是无价的摩尼宝珠。

常常我们没有这种认知的话,就觉得修念佛法门好像很平淡,好像还有更殊胜的法门:“我修这个法门是不是吃亏了?”所以就东寻找西寻找,寻找来寻找去,最后还回不到净土一法,就耽误了这一辈子。所以对净土法门的信心,就是要认为净土法门是至高无上的,是圆摄一切法的。就像蕅益大师所说:是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至极圆顿的一个法门,是《华严经》的奥藏,《法华经》的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指南,都不越出这个净土法门之外。能建立这样一个圆顿的正信正见,我们就会老实下来,就不会以为:好像念佛很低人一等,你看人家上根利智的参禅或者修止观,我什么都不行,只有凑合着念几句佛。这样的看法就是凡夫的知见了。觉明妙行菩萨告诉我们:这个法门是最殊胜的法门。

就咐嘱陈大心居士一个偈子:道无他说,唯心而已;莲胎始成,专精勿二。一切佛道并没有更多的繁言异说,只有两个字——“唯心”。一切世间的善法、一切出世间的解脱,都离不开当下这一念心。所以无上大法就在我们妙明真心里面,修道就是修心。我们也要以这个心来观照净土一法,比如说,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会讲净土往生一法?这跟那个时代的众生有出离的愿望、有解脱的需求(有关)。在这个厌离心里面就感得——释迦牟尼佛跟他宣说往生净土一法,也是由他的心感召出来的。实际上这个净土法门、两土世尊的显现,也是求出离道的众生的心所显现出来的。包括我们这个法会,为什么会讲《西方确指》?是由于我们秦皇岛的四众弟子很好乐净土法门,很希望听这么个法,所以才会选择《西方确指》在这里讲。这也是大家唯心所现的一个境界。所以一切法都是唯心所现。那么这个陈大心居士也是以他出离的心,专门选择净土法门来修行——至诚恳切。前面就谈到陈大心居士,七宝池里面已经有他的一朵莲华了。所以在这里这个偈颂说,七宝池八功德水里面你的莲华的胎开始成就了。这是对他的鼓励。“你要一心念佛,专精勿二。”要专精:专就是一个法门——不能搞得两个、三个,就是不夹杂;精就是要精进勇猛,不间断。不夹杂,不间断,就是专精。不能三心二意,这就是要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你只要“专精勿二”去修,你的莲胎将会长得越来越大,光明将会越来越炽盛。这是这一段的意思。

                                      ——2009年11月8日大安法师讲于秦皇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大安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大安法师)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四部分 结语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三部分 修行中需要注意的十二条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二部分 略述信愿行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一部分 背景资料的介绍 

 大安法师:净业行人要有真诚心 

 大安法师: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方法念佛 

 大安法师:简单才美 

 大安法师:凡有愿者 终必能满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对国学推广志愿者的开示 

 大安法师:通途与净宗菩提心的异同 

 大安法师:庚寅年冬月大安法师与居士谈话 

 大安法师:十八高贤之刘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