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王孺童居士:话说“坐缸”


   日期:2020/12/7 9:5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话说“坐缸”

王孺童

(中国民族报,2012年2月28日,总1115期)

  近几年,各地纷纷出现某位法师去世后“坐缸”数年而成就“不坏肉身”的报道,似乎“坐缸”成为“肉身不坏”的必备条件或“代名词”,致使很多佛教信徒也特别热衷于“坐缸”,把“坐缸”看成佛教传统及检验修行成果的手段,故有必要就此问题作一厘清,以正视听。
  “坐缸”一词,并非是一个佛教本有名相,而是一个集合名词,即“坐化”与“缸葬”的合称。所谓“坐化”,是指一个修行有所成就之人,能够于临终之时,端然坐直而至命终,故又称“坐亡”或“坐逝”。“坐化”之所以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境界不同于凡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就是临终时的姿势是坐着,而一般人都是躺着的;其二,就是表明无疾而终,临终时没有痛苦。所以,在很多佛教史传中,对于坐化之人的临终状态,多有“奄然”、“恬然”、“怡然”、“无疾”等描述,但并无坐化之后将尸体安放于何种容器中之记述,且对于坐化后之遗体一般予以火化。
  所谓“缸葬”,又称“瓮棺葬”,是指将尸体放入一种陶制容器中予以安葬。这种丧葬习俗可以追溯到距今约5000—7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因为该时期的彩陶工艺十分发达。现今出土的“瓮棺”,大多是两个瓮对接合扣起来,且在两个瓮底都有一个小孔,意谓便于死者灵魂出入。所以说,这种“缸葬”文化早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就已经在黄河流域流行了。
  佛教僧俗将“坐化”与“缸葬”结合起来,最早出现于明代。明代明河法师所著的《补续高僧传》卷十六中有云:“季善,祖凤阳人……示寂后,真身覆以缸龛,藏天真石洞中。”此处记载的即是将尸体装于缸中进行安置,是典型的“缸葬”。
  不过,后世僧人选择“坐缸”,主要目的是为了成就所谓的“肉身不坏”。佛教对“肉身不坏”之追求,最早源于释迦牟尼佛在世之时。根据经典记载,释迦牟尼佛临终之时,曾嘱咐其弟子摩诃迦叶持佛衣钵入定,保持肉身不坏,等待弥勒菩萨降世成佛,度化众生。佛教传入中国之后,魏、晋、南北朝、隋、唐多有肉身不坏之记载。而对于肉身之安置,最初大都放于山中石洞或石室中,并无特别处理和供奉。
  有关将“肉身不坏”与“坐缸”相结合的记载,最早见于清代。清咫观《修西闻见录》卷六有记载:“江阴某甲以技自食,碌碌也。遇西园道人,方以净土书四散劝人。某闻风而起,遂半日治生,半日行持,路中亦佛声不绝。忽一日谓人:‘吾七日后往西。’遂精进一室,饮水,称佛名。及期坐逝,同人置缸中。三年后,启缸视之,全身不朽。”
  当前,一些佛教弟子执著“坐缸”,或是认为“坐缸”乃是一个人修行境界高低之体现,究其根源,当为两方面因素所导致:
  其一,“坐缸”不同于一般丧葬形式。因为按照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是以“土葬”作为基本丧葬形式的。土葬一般要用“棺材”来盛放尸体,棺材是方的,尸体是躺在棺材里面的。而“坐缸”,缸是圆的,尸体是坐在缸里面的。这显然就与世俗人的葬法不同,似乎就凸显了佛教的超凡脱俗。
  其二,“坐缸”可以成就“肉身”。从明末清初至近代,有关以坐缸形式而成就不坏肉身的记载很多。甚至有些人专以装缸制作肉身为职业,并将技艺世代相传,直至今日。在死者坐缸之时,大都要以木炭、石灰填满尸体周身,并将缸密封放置。待开缸之时,又将尸体摆放成型,清理刷漆,修整眉目,贴金成像。这与古人在自然状态下自然坐化而成就不坏肉身已经大相径庭了。
  唐代义净法师翻译的《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十八中有记载:“苾刍白佛:‘佛言:苾刍身死应为供养。苾刍不知云何供养?’佛言:‘应可焚烧。’具寿邬波离请世尊曰:‘如佛所说,于此身中有八万户虫,如何得烧?’佛言:‘此诸虫类,人生随生,若死随死,此无有过。身有疮者,观察无虫,方可烧殡。’‘欲烧殡时,无柴可得?’佛言:‘可弃河中。若无河者,穿地埋之。’”释迦牟尼佛逝世后,其遗体就是被火化的,最终体现佛教“无常”的精神。
  综上可知,“坐缸”本不是佛教本有的葬法,乃是佛教传入中国后世俗化的表现。当代佛教徒当以释迦牟尼佛当年的“毗荼”示现为标准,不要执著于“坐缸”。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王孺童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王孺童居士)  

 王孺童居士:《优婆塞戒经》与《梵网经》简介 

 王孺童居士:八相成道无上士一代教化两足尊 

 王孺童居士:还宗教以神圣性与纯洁性 

 王孺童居士:金陵刻经处——“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守护者 

 王孺童居士:中国的佛学院建设与发展刍议——由鉴真佛学院想 

 王孺童居士:以正信之心供养佛舍利 

 王孺童居士:《金刚经》“九喻”瑜伽述义 

 王孺童居士:《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序分释义 

 王孺童居士:《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经题释义 

 王孺童居士:《百喻经》之研究 

 王孺童居士:唐法成《瑜伽师地论释》科 

 王孺童居士:民国八年北京圆广寺传戒略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