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黄国达居士:无住生心与日常生活


   日期:2020/12/15 8:2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无住生心与日常生活

黄国达

金刚经中有云:“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又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些都是金刚经的金句,般若的心要。那么,如何在日用平常中体会?

当无住与空性展现在日常生活中时,无住是心,空性是法,生活是事。三者互为依存。如此,在生活情境中,深入于空性、无住生心,这时甚深微眇、周遍含容的佛法和平凡无奇的日常生活,无二无碍。生活不再是单调无趣的,佛法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玄想,就在日用平常的当下,体现深广无限的法性、法界、法身。禅语中“平常心是道。”正是此意!

开车在路上,遇到塞车,如果心“住”着在塞车上面,内心就会急躁不安,如果能够放宽视野,看看窗外的街景或欣赏路上的风景,听听音乐,放松心情,就不会那么烦躁。

塞车的影像盘据在心中,就会遮住智慧之眼,看不见当下的空性,什么是空性?空性就是万事万物皆无自性,在流动变化、相依相关中透过千差万别的认知而呈现为各式各样的现象,在开车的当下透视空性,就进入无住生心的般若状态,身心融入法界,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境界相。

局限性的想法和感觉就是“有所住”,离开局限性的想法和感觉,就是“无所住”,就能照见真实,而真实无非就是缘起无自性。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不知不觉中落入二元对立的思考,其实就是“有所住”,反之,照见缘起、不落两边,则是“无所住”。

中观的八不: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正是无所住。不落入绝对化的时间相、空间相、动作相、一体相、差别相,延伸到一切对立的观念都是如此,例如好坏、对错、荣辱、得失、成败、贫富、贵贱、多寡、高低、大小、长短、迟速等能见到它们的相依性、相待性,不要迷失在这些相对现象中,因为这些现象是因缘的呈现、没有实体、会改变的。

好是由因缘而来、坏也是有因有缘,好会变坏、坏也可以变好,太固执好坏的观念,并不合乎事实的真相,执着「好”的观念,容易产生过度的期望、因为期望落空而失望,或者执着「坏”的观念,容易过度恐惧、忧虑,看不到好坏的因缘变化。

甚至对佛法的观念产生执着也是有所住,住于“业障”、“功德”、“净土”、“佛力加被”、或执着「无常”、“苦”、“空”、“无我”,或执着「真常”、“真心”等等就会变成所知障,见不到真相,变成来逃避现实生活的困境的借口。

“业障”、“功德”、“净土”、“佛力加被”不应成为仪式化的的信仰,以功利、驱吉避凶的心态强化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和对立观念,而应体会其深义,落实在生活中的心念和行为中离恶向善、离染清净。因为业力如幻从缘生也将依缘而灭。内心喜悦祥和就是业障消除、功德增长,内心光明、智慧清澈、慈悲柔和,当下就是净土、佛力显现。并不一定非要以信仰的角度来解读不可。

“无常”、“苦”、“空”、“无我”也不应成为否定人生的消极思想或当作终极实相,而是作为对人生困境深刻的反省。实相无相、如幻缘起。由此,不住有为、不住无为,在尘而不染,内心寂静而活力充沛、喜悦自在、行于世间而不染着世间,才是不落两边的中道实相。

同样地,“真常”、“真心”也不应想像为离开日常生常之外的神秘境界,而是“了知幻相、名为真实。”“常性不可得,名为寂减常住。”“离心无法,心性本空,方便说为真心”,在实际生活中,智慧光明常现前,实相如如,不住真妄、心法,不落两边,行于中道,是为真实的生活。

总之,无住生心、不落两边,是在当下的生活情境中觉知、领悟并行动,不是停留在用头脑中的佛法理论架构来看待事物而已。那样很容易落入形式化、玄想、神秘的歧途中。

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如工作不顺心、金钱损失、感情失意等事情,就告诉自己,这就是无常、一切皆空,于是觉得人生乏味、活得很没有意思,心被“消极思想”所遮蔽,看不见完整的、无限的缘起,这个世界似乎就只是挫败而已。

若能打开视野、放宽心胸,明白即使工作不顺心、金钱损失、感情失意,这仅只是现象界的一环而已,法性、法界的甚深无量丝毫无损。

当身心平静下来,看清挫败的真实缘起,那么未来只要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就不会再发生。现在虽然并不尽如人意,也能发现身旁的人、事、物中,蕴藏了很多喜悦和乐趣的泉源,端看我们能否走出心灵的囚禁,接触到心灵和世界的光明面而已。

当穿透心灵迷思,摆脱挫败感,这时,或许可以到公园散散步,看看花草树木、看看小孩戏耍,听听风声、鸟声,或者做做运动、与朋友、家人聚一聚,然后理智地分析因缘、了解因缘、改善因缘,路是活的,人是活的,不要钻牛角尖、沉溺在沮丧的情绪里,世界仍然是宽阔的,即使工作不顺心、金钱损失、感情失意,仍然有很多有意义的事、令人愉快的事可以去作。

在这样的心境中,更深刻地看清楚,看看这当中有没有主宰外物、自主的“我”,有没有绝对不变、固定标准的好坏、对错、荣辱、得失。

一再地看、仔细地检视,这一切分别相只是一堆思想、观念附加的附加物而已,实际上只有身、心、环境、世界相依相缘的运作和呈现而已。

这就是无我、无相、无住的生活智慧,也就是“法”的生活。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黄国达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黄国达居士)  

 黄国达居士: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第七讲:冲突对立的消 

 黄国达居士: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第六讲:盲点的突破 

 黄国达居士: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第五讲:无常的观照 

 黄国达居士: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第四讲:觉知与觉醒 

 黄国达居士: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第三讲:六尘中的寂静 

 黄国达居士: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第二讲:大自然的观想 

 黄国达居士: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 

 黄国达居士:‘学佛三要’导读 

 黄国达居士:‘成佛之道’导读 

 黄国达居士:‘我之宗教观’导读 

 黄国达居士:‘佛法是救世之光’导读 

 黄国达居士:‘佛法概论’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