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黄国达居士: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


   日期:2020/12/18 8:3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

第一讲:让身心柔软下来

*身体松紧状态的觉知

身心柔软的练习大致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份是以意识觉知身体松紧的状态,而且要随时都有这种觉知的能力,若无法了解自己身体紧张及放松时的状态,我们可用一些技巧,例如:双手紧握,咬紧牙关,让肌肉紧缩以体会身体紧张时的状态,然后放松肌肉,去体会紧张顿感消失时身体柔软的状态。用这种对比的方式来训练自己对身体松紧状态的了解。

心理学上说人为什么会紧张?因为人的脑神经系统及内分泌作用的整个设计,是让人类过自然生活,是一种要与大自然及野兽搏斗的设计,一种使人身心随时处在警戒状态的计设、须要眼明手快及用肉体的力量来取得食物的计设。然而这种设计已不符合现代文明的需要,例如:当我们肚子饿时,可以到超级市场买东西吃,不须像原始人要经一番的搏斗才能获得食物。天气冷了就多穿一件衣服,不会像原始人一样,躲在山洞里挨饿受冻。也不须要和其他的人为争一个山洞,拼得你死我活。

现代人的生活富裕了,但是神经生理的作用,在深层意识里的警觉性,也就是遇上危险时的反应模式仍与原始人相同。同样都是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身体紧绷。这种的反应是用来和野兽搏斗或躲避危险的,但是对现代人来说,已经不须使用这样的能量,于是这种能量就在现代人的身体上造成紧张焦虑,最后就侵蚀我们现代人的健康。

这套一直存在的反应设计,对我们现在的处境来说是多余的,所以「放松」就成为转变我们身心使适应现代生活的必备功课了。我们的紧张焦虑对现代文明人而言其实有很多是多余的,并不是非这样不可。例如:有一件工作必须限期完成,限期完成也不须要紧张焦虑啊!也不须要胃痛啊!只要去做就好,但是当我们一听到「限期完成」,身心紧张的反应立即出现。那么我们这时该怎么做呢?过去的原始人是学习逃跑或肉搏,而现代人就是学习如何「放松」。

当我们意识到紧张时就从呼吸开始,做几个深呼很快就会有放松的效果。如果还不够,就须注意脸部的肌肉,将它按摩一下,嘴不要紧紧的闭住,微微的放开,嘴角上提微笑,肩膀上提的就让它松弛下来,以这样的方式去放松自己。在放松之后仍有多余的能量该怎么办?这时我们可以每天做运动的方式来释放能量,以自己比较习惯的运动来进行。这些能量如不释放而累积在体内,就会造成紧张,甚至晚上觉都睡不好。

心理的调适

身心调柔的第一个重点是对身体松紧状态的觉知,然后放松。但是有些人这样还是没有办法放松,虽然告诉他放松的技巧还是没办法起作用。这时就要进入身心调柔的第二部分--心理的调适,所以我们谈身心柔软,不仅止于身体松弛的训练,因为「生理」的反应和「心理」状态是息息相关。当我们很在乎很挂念一件事物时,却又没有办法处理时,内心里就会产生矛盾和冲突,这时即使身体得到片刻的放松,但是不多久又会开始紧张,因为事情没有解决,还摆在那里,所以必须从心理上下手,这才是根本的办法。

从身体的柔软扩充到心理的柔软,它是一种没有抗拒的柔软,对生命而言就只是流动而没有抗拒,这不是消极的软弱、无力、无奈,佛法中的「柔软心」,并不是那样的一个状态,不是没有力量,而是「刚柔并济」的。本身是柔和,但是具有活力的,不被僵化的。我们的心要学习像太极拳中的「推手」一样,打击从一侧来,没有抵抗,而是以「四两拨千斤」的工夫,将打击而来的力量化为无形。

一个会游泳的人掉入水中并没有恐惧,因为他知道只要全身放松就能浮上来,但是你一旦紧张肌肉僵硬,就会开始往下沉,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大自然将我们生出来,有如一枝草一点露,各有存活的因缘,但是我们一直在挣扎,大自然赋予的潜能反而不予以发挥。我们有太多的主见,于是就一直在挣扎,因而不柔软。或许有人会说:「那不是太懦弱了吗?」这时我们就要仔细的观察,当我们在一件事中不再挣扎、抗拒时,我们是懦弱的吗?不一定的!可能是懦弱的,也可能不是!差别就在是否有佛法的般若智慧。

若有般若智慧,他看到的就只有「因缘」,而没有「我」。每一个生命都有它的因缘,不须要争长争短,大自然是缘起,我们自己也是一个「缘起」,在缘起中我们自己没有看到它的能量,却从外在去找,一定要去依赖一个强大的靠山,什么都要找很好的,如果不是很好的,心理就变得有缺憾。自己一定要是美丽的、知识丰富的、能力强的,才会满意愉快,如果不是这样就很遗憾,好像大自然欠我们似的。大自然并不欠我们什么,大自然的每一个缘起或每一个小生命都有它的生存空间。

当生命对所生存的空间产生界限意识时,就开始挣扎。对一个没有自觉的生命而言,它是没有抗拒的,但是对一个有半自觉状态的生命,它是有抗拒的,而一个完全觉醒的生命,它又回到没有抗拒,这里所谈的「抗拒」与自然界的「肉弱强食」不一样。一个有柔软心的人,不见得是一个没有能力的人,他有能力,但他是顺着因缘的。我是这样的因绿就做这样因绿的事,不要想做别人,不要抗拒自己的因缘。因缘会不断的改变,但是我总是希望将这种状态个变成另外一种状态。我们拒绝自己,拒绝生命,于是这当中就产生紧张,身心就不能柔软,就不能活得很有活力。

放下抗拒,紧张就消除了,这就是放松的第二个重点。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黄国达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黄国达居士)  

 黄国达居士: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第七讲:冲突对立的消 

 黄国达居士: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第六讲:盲点的突破 

 黄国达居士: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第五讲:无常的观照 

 黄国达居士: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第四讲:觉知与觉醒 

 黄国达居士: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第三讲:六尘中的寂静 

 黄国达居士: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第二讲:大自然的观想 

 黄国达居士:‘学佛三要’导读 

 黄国达居士:‘成佛之道’导读 

 黄国达居士:‘我之宗教观’导读 

 黄国达居士:‘佛法是救世之光’导读 

 黄国达居士:‘佛法概论’导读 

 黄国达居士:‘般若经讲记’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