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高永霄居士:佛教的弘愿


   日期:2021/1/2 8:4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教的弘愿

高永霄

佛教乃以“转迷开悟—为目的。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理阁味不明者曰迷,反过来说,若能通达体证宇宙人生的真谛者,便名为觉(悟);前者是凡夫(即六道众生——天、人、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后者则成圣者(了脱生死)。学佛的宗旨就是要“超凡人圣二此乃有情的最高境界,也就是佛教徒的最大愿望。其中的方法很多,简括来说,就要实践“戒、定、慧三二无漏学。

四圣之中以佛陀为最究竟,因为佛陀乃无所不觉,无所不刹,两者圆满具足。菩萨除自觉之外,兼能觉他,自刹之外,并能刹他,其地位仅次于佛陀,以上两者俱属大乘,以其发菩提心和宦众生心较大的缘故。而声闻(阿罗汉)和缘觉(辟支佛)则属小乘,仅能自觉和自刹,以发心不大,故其成果较小。

基于此因,佛教徒噍该舍弃小乘,发扬大乘,实行修菩萨道:“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以其志向之宏大,悲愿之深卖,实在令人赞叹钦仰的!

佛教徒既以“上求下化”为己任,其志可嘉,就应该以诸佛菩萨的普嚏众生伟大的精神作为榜样,尤其是应以“四弘誓愿”作为终生奉持的发心愿望,务求达到成果!

“四弘誓愿”乃是所有发愿的基础:

众生无边誓愿唛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言宗将之发展为“五大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    福智无边誓愿集

法门无边誓愿觉    如来无边誓愿事

菩提无上誓愿证    自他法界同刹益

誓者乃自制其心,愿者系志求满足。二乘(声闻与缘觉一生尽,故不须愿;但是菩萨生生化物,故须具愿力。

诸佛菩萨的愿望,可以在佛教的三藏十二部中尤其是大乘典籍,都有发挥这种思想,并且更有一种启示的作用。

药师如来的十二大愿一出自“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耀无量无边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好,庄头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听趣,作诸事业。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合众生有所乏少。第四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行邪道者,悉合安住菩萨道中,若行声闻浊觉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设有毁把,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第六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倩,其身下劣,诸根不具,丑陋顽愚,盲聋唐哑,挛辟背侵,白癫癫狂,踵睡病苦,闻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第七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我之名号,一经其耳,家病悉除,身心安乐。家房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无上菩提。第八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女人为女百恶之行所逼恼,拯生厌离,愿舍女身,闻我名已,一切皆得转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证得无上菩提。第九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令诸有情出魔胃网,解晚一切外道缠缚,若堕种种恶见稠林、皆当引摄置于正见,渐令修习诸菩萨行,连证无上正等菩提。第十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王法所录,绳缚鞭挞,系闭牢狱,或当刑戮,及余无量灾难凌辱,悲愁煎迫,身心受苦,若闻我名,以我福德威力故,皆得解脱一切忧苦。第十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饥渴所恼,为求食故,造诸恶业,得闻我名,专念受持,我当先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复以法味,毕竟安乐而建立之。第十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贪无衣服,蚊虻寒热,昼夜逼恼,着闻我名,专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种种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宝庄严具,华发涂香鼓乐众使,随心所玩,皆令满定。”

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一出“观无量寿佛经”)

“一愿我刹中无地狱饿鬼畜生。二愿我刹中无有女人。三愿我刹中人软食时,百味具足。四愿我刹中人所欲衣服,随念即至。五愿我刹中自地至虚空,皆有百宝宫殴,六愿我刹中人心相爱敬,无有僧嫉,七愿我刹中有无YIN浃愚痴。八愿我刹中人同一善心,无有他念。九愿我刹中人皆不闻不善之名。十愿我刹中人知身如幻,无贪着心。十一愿我刹中天人,形容金色。十二愿十方世界娟飞蠕动,皆得为人。十三愿十方诸天人民,皆作缘觉声闻。十四愿我刹中人,寿命无量。十五愿我刹中人所受快乐,皆为漏尽北丘。十六愿我刹中人住正信位,离颠倒想。十七愿我刹中人说经行道,十倍于佛。十八愿我刹中人尽通宿命。十九愿我刹中人尽得天眼。二十愿我刹中人尽得天耳。二十一愿我刹中人得他心智。二十二愿我刹中人尽得神足通。二十三愿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皆生我刹。二十四愿我顶中光明,胜如日月百千万倍。二十五愿一切幽暗众生,皆睹光明,来生我国。二十六愿厂方求生,蒙我光明触其身者,过诸天人。二十七愿十方众生,愿生我国者,命终时迎归我国。二十八愿十方众生,系念于我一昼夜者,必生我刹。二十九愿十方众生,十声念我名号,必生我刹。除生逆谤法者。三十愿十方众生,前世作恶,闻我名号,寿终径生我国。三十一愿十方来生,礼我名号,感诸天人,莫不致敬。三十二愿十方女人闻我名号,寿终之后,不复为女。三十三愿十方众生,生我刹者,即补佛处,欲住他方设化,我以威力助往。三十四愿我刹中人,欲往他方者,如其所愿。三十五愿刹中菩萨,欲往他方供养诸佛,一食之顷,即可偏至。三十六愿刹中菩萨,欲往十方供养诸佛既偏,是日未午,即还我刹。三十七愿刹中菩萨,诵经说法,必得辩才智慧,三十八愿刹中菩萨,能演说法,其智慧辩才,不可限量。三十九愿刹中菩萨,其身紫磨金色,与佛无异。四十愿刹中菩萨,欲于宝树中见十方佛刹,即时应现。四十一愿刹中菩萨,虽少功德, 亦能见我道场树高四千由旬,四十二愿刹中一切天人,悉皆形色殊特,得天眼者不辨名数。四十三愿我刹中人,所欲闻法,自然得闻。四十四愿刹中菩萨,顶中皆有光明,无异于佛。四十五愿他方菩萨,闻我名号,皆得解晚三昧。四十六愿他方菩萨,闻我名号,皆得成佛,常见一切诸佛。四十七愿他方菩萨,闻我名号,即得不退转地。四十八愿他方菩萨,闻我名号,即得无生忍,于诸佛法,永不退转。”

普贤菩萨之十种广大行愿一出“大方广佛华严经二:

“若砍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求生,十者普皆回向。”

观世音菩萨之十二大愿乃是:

“广发弘誓愿,常居南海愿,寻声救苦愿,能除危险愿,甘露洒心愿,常行平等愿,誓减三涂愿,枷锁解睨愿,度尽众生愿,接引西方愿,弥陀受记愿,果修十二愿。”

至于地藏菩萨的弘愿更为一般佛教徒所熟悉,那就是:“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此种伟大的精神,明显是大乘佛教积极的表现。

况且,秦为所有佛教徒所持诵的“发愿文”,更能表示佛教徒对“上求下化—的恳切愿望,对于修行方面的精进不懈,以期达到了生脱死的境界。“发愿文”如下:

稽首三界尊    皈依十方佛    上报四重思

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拯乐国

其实,从下面的一句偈颂,最能表达了佛教徒的愿望,这就是“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可说是佛菩萨的慈悲本怀最理想的表现!

讲于第十七届剃度傅戒大会佛学讲座

摘自《内明》185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