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高明道老师:圆满教育的理念


   日期:2021/1/2 17:4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圆满教育的理念
 
高明道
 
八十年代初,耶舍喇嘛这位佛教的高僧提倡了「圆满教育」。十几年來,经由一群老师、家长在不同国家、不同环境裡热心的尝试与开发,此一新教育理念在价值、意义的层次上已获得肯定,而且不管在理論系统化或方法具体化,兩方面都有明显的进展。「圆满教育」,从其精神内涵和基本信念來看,是以大乘佛法为立足点,不过在形式上却不属于一般所谓的宗教教育,因为它的目的并非在弘扬某一个宗教或教派的教理而已。
 
「圆满教育」的目标可以从四个角度阐释:
 
让任何人都明白苦是怎么避免的,樂又是如何获得的;
 
让任何人都珍惜每个个人具有的无限潜力;
 
让任何人对一切现象相互依靠的事实以及这原理的道德意义都清楚;
 
在任何人的心中无分别地培养慈、悲等重要的品德。
 
当然,这些目标不讲空洞的理想,而是有根据的。首先看離苦得樂的主题。依佛法的认知,痛苦的经验渊源于自己过去所造的负面行为,而快樂的感受來自过去的正面行为(即善业),换句话說,苦樂都为个人的业所决定。那么,业当中代表心理活动的意业角色最重要,因为它有領导身体、语言行为的地位。所以无論是痛苦的折磨抑或舒适的享受,各种各样的不同经歷、遭遇终究都跟人的心理有关,而有关心理的分析,佛法裡提供的资料(这特别指阿毗达磨的部分)比现今西方心理学还详细、深入。
 
說要「让任何人都明白苦是怎么避免的,樂又是如何获得的」,就是建立在佛教心理学的基础上,說明个人的经歷取决于贪着、瞋恨、嫉妒、悭吝等等负面的心理因素以及关怀、憐悯、慷慨、智慧等等健康的心态。这样的一个认識跟一般把问题投射向外,将一切不如意归咎于别人、社会、制度等等的作法完全不同。后者只能产生更严重的不满,甚至于因情绪化的加深而导致破坏性的行为,不仅没有解决问题,且以惡性循环的方式激起更多争议、困难、痛苦等,不如前者从心理科学的概念着手,致力于内心的调整,而引发出内外的净化,对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极正面的意义。
 
至于圆满教育第二个目标──「让任何人都珍惜每个个人具有的无限潜力」──是要从自、他兩个层次去理解。针对个人,在一个充斥竞争、无情淘汰的社会裡,认識到自己拥有无限潜力的事实,能够有效地平息「我不行」这个认定所带來的种种自卑、消极、无奈与绝望,将自暴自弃的危机扭转过來,而赋予个人应有的自尊心。那跟自大很不一样,因为自大指的是一种虚幻、不切实际的自我膨胀。它基于无明,为贡高、傲慢等不健康的心理因素所滋养,是个典型的烦恼,依上面的分析,只会产生痛苦,而自尊心來自对「无限潜力」的认同。所谓「无限的潜力」,照佛法传统的用语讲,等同佛性,是每个人(严格來說是每个众生)具备的成佛的潜力。
 
由于佛性的关系,个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因为佛陀的功德、威力、事业等,都无量无边。有了那么一个认識之后,即使对心中烦恼还做不到善巧的调伏,但最起码确定,那些不健全的心理是会消失的,所以「我就是那么差」之類的念头毕竟站不住脚。由此不但充分肯定自己的生存有意义,且更能够推理到他人的身上──自己有佛性,别人亦然──,进而对其他生命体生起尊重的心。这在侵害、暴力之气籠着校园甚至整个社会的今日何等重要!
 
对一个接受「每个个人具有无限潜力」的家长或老师而言,没有一个孩子或学生的本性是「坏」的。此一理念帮助他在面对行为、言词、心理有偏差的儿童、青少年时,先调整自己的心理反应,避免同样陷入烦恼的泥沼,而跟本來该关怀的对象展开长期对立的战争。众生具有佛性的信念赋予教育者勇气与力量,为了启迪对方善的一面,忍受其许多不合理的表现,而不至于失去樂观、积极的态度,在教育工作岗位上实属不可或缺的补给。
 
在本质上从理性的角度去尊重别人是一件事,而对具体的个人现实中给予尊重是另外一件事。二者都重要。其中后者,圆满教育就从一切现象相互依靠的思惟去观察、面对,也就是传统佛教所谓的「缘起」。据此,世界上没有任何现象是独立、自主存在的,任何世间的法都依赖其他现象才产生。这个原理非常科学,而不限于物体──人与人之间、人和其余生命体之间,都是缘起的关系。换句话說,我活在这世界上,端赖许许多多不是我能够控制的因素与条件。我既然珍惜我的生命,当然也应该珍惜帮助我维持生命的众多条件。
 
这种伺察的方式跟生态学的理論十分相应,也同样获得牵涉到道德的结論,亦即三藏圣教处处强调的「不害」、「十善」、「戒」等。体察到缘起的真谛,就知道个人的行为影响到整个环境。自己的存在既然靠此环境,而环境裡其他生命的存在同样靠我的「不害」,个人在身、语、意的活动上就有所节制。当然,有情间的互动不仅是消极的不作惡,且更有积极从事正面活动的一面。这就引导出圆满教育最后一个目标;让任何人的心中培养出慈、悲等德性。
 
圆满教育阐扬大乘佛法的精神,所以对一切众生平等地负起普遍、没有歧视或偏好的责任來,努力让他人发挥其最善的一面,诸如爱心、耐心、布施之心等等这些人類最珍贵的财富,尤其是关怀有情的悲心和断除无明的智慧。重点在于儿童、青少年内心能够生起这些功德,而不在于佛门是否增加一些信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高明道老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高明道老师)  

 高明道老师:佛门行者的「课」指什么? 

 高明道老师:布施 慈心 为善 离欲 

 高明道老师:人身为船渡大海 

 高明道老师:海外华严研究一则 

 高明道老师:贺氏论“十方现在佛悉在前立定经”传出略补 

 高明道老师:珍惜文化 学习佛法 

 高明道老师:从「善法欲」谈起 

 高明道老师:从「阿伽陀药」看佛法的健康关怀 

 高明道老师:谈谈翻译与诠释──以《华严》数偈为例 

 高明道老师:新年树木菩萨行 

 高明道老师:轻之与重 

 高明道老师:「同圆种智」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