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高明道老师:质直的诉求


   日期:2021/1/3 8:5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质直的诉求
 
高明道
 
据犹太教的法典(Talmud Bavli),人死后的审判,第一个要面对的问题乃是:在世时,处事(如做生意等)是否老实。换句话說,首要的审判标准不看此人勤上教堂、遵循仪式之類的表现,而是为人处事的道德。这种价值观豈是犹太人独有,像华人文化裡,「信」、「诚」等理念也属于传统强调、重视的德目,而源自印度、遍传亚洲的佛教更不用說,许多圣典上再三宣扬「质直不谄」的意义。在此仅就正命的角度约略陈述释氏的立场。
 
所谓「正命」是指正当、如法的生财方式。伤害众生身命的行业——诸如当屠夫,作人口贩子,卖毒品或武器等等——直接或间接剥夺有情的生命或健康。佛教站在业果法则的立场,所以自然视之为邪命,也就是既害自己又害其他众生、不应鼓勵的赚钱途径。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威胁、损害含識身命的行为之外,透过诈术获取物质上的利益,同样不是正命。因此,从佛门「戒」的概念來看,邪命裡还包括妄语的问题。不单如此,误导别人的手段未必非语言、文字不可,身体亦行,而且心也可以扮演此一角色。例如《大宝积经.宝梁聚会》說,一个师父假装很是修行的样子,实则内心与佛法相违背——如「谀谄着粪扫衣,不知为惭愧故;谀谄行于山窟、树下,不知分别十二缘行」——,那就算身体奸诈的行为;若是内心被贪欲所牵,口头上却表现出很是淡泊超脱的样子,「心实多求,而诈言知足」,便是心的奸行。这种「诈圣求名利」的人,依《大宝积经.护国菩萨会》的记载,「速疾堕惡趣」。
 
当然,邪命、谀谄不是佛徒的专利,在社会各层普遍都看得到。有次波斯匿王实在看不下去那些地位、身分高的人,尽管势力、财力已大,仍因贪心不惜欺诳、妄语,于是找佛陀发牢骚。世尊就跟他說,那些痴人好比「于河溪谷截流张网、残殺众生」的渔夫,将长夜「受剧苦报」。(見《杂阿含经》。)至于怎么会有谀谄这种愚蠢的行为,《阿毗达磨法蕴足論》上精辟地剖析其背后心理过程,并举例說明错综复杂的來源。譬如人因「爱」就「求」,因「求」便「得」;因为「得」,开始「集」;能够「集」,更加「着」;「着」导致「贪」,「贪」引起「悭」;这种吝啬的心进而令人「摄受」,且由「摄受」心想「防护」。最后下场「执持刀杖,斗讼诤竞,谄诈虚诳,生无量种惡不善法」。对照这番阐述,看总统选举之后的宝岛,足以理解也有因得不到却继续贪求,竟自害害他「诤竞谄诈」等等的情形。
 
正命本身既不分声闻、菩萨或在家、出家,又跟学佛与否没有关系,只要是人活在社会上,无論从文从武,从农从政,都必须为自己生财之道负责。这是东西文化,也是不同宗教间文明人類的共同认知。所以个人努力朝向「质直」的目标——《阿毗达磨集異门足論》所谓「心不刚性、心不强性、心不硬性、心纯质性、心正直性、心润滑性、心柔软性、心调顺性」——绝不会错,而别人如何虽然不是自己能决定的,但在一个民主社会最起码可以多少照顾到个人神圣的一票是否要投给谀谄的愚(渔)夫。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高明道老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高明道老师)  

 高明道老师:佛门行者的「课」指什么? 

 高明道老师:布施 慈心 为善 离欲 

 高明道老师:人身为船渡大海 

 高明道老师:海外华严研究一则 

 高明道老师:贺氏论“十方现在佛悉在前立定经”传出略补 

 高明道老师:珍惜文化 学习佛法 

 高明道老师:从「善法欲」谈起 

 高明道老师:从「阿伽陀药」看佛法的健康关怀 

 高明道老师:谈谈翻译与诠释──以《华严》数偈为例 

 高明道老师:新年树木菩萨行 

 高明道老师:轻之与重 

 高明道老师:「同圆种智」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