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韩廷杰教授:斯里兰卡的编年史诗--《大史》


   日期:2021/2/19 12:3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斯里兰卡的编年史诗--《大史》

韩廷杰

巴利文《大史》(Mahavamsa)是斯里兰卡的国宝,是以佛教发展史为线索的王朝史,前部分纯属佛教内容,后部分叙述历代国王对佛教的态度,以及所从事的佛教事业。在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一些信仰上座部佛教的国家中,只有斯里兰卡有这样一部完整的历史,这不能不说是斯里兰卡人民的一大骄傲,是研究上座部佛教最主要的参考书。它不仅完整地叙述了斯里兰卡佛教史,也涉及到其他的上座部佛教国家。

最先校勘出版《大史》的是德国人盖格尔(W. Geiger),他于一九○八年由英国巴利圣典协会出版了罗马字体的《大史》,并于当年译成德文,又于一九一二年格德文的《大史》译成英文,在世界上广泛传播,产生巨大影响。当然,最关注这本书的还是斯里兰卡人。

盖格尔以第三十七章第五十颂为界,分为《大史》和《小史》,日译本沿用其说,译为《大王统史》和《小王统史》。盖格尔作此区分的主要理由有二:(一)第三十七章第五十颂以后出现了这样一句话:“向薄伽梵、阿罗汉、三藐三佛陀致敬!”一般来说,在巴利文作品中,只有在一本书的开头才会出现这样的话;(二)第九十九章第七十六颂分为大王朝和小王朝。

斯里兰卡的着名佛教学者罗罗教授不同意这种区分,在他的《锡兰佛教史》中,对盖格尔的上述观点进行了批驳,从第一章至第一百零一章,每一章的末尾都注明《大史》。这只能说是一本大书,不能区分为《大史》和《小史》两本小书。

盖格尔的第一个理由是不能成立的,这种话在一本书的开头固然是经常出现,但从《大史》整个情况来看,第一章至第三十七章第五十颂是一个人的作品,从第三十七章第五十颂开始似乎是他人补写的,补写时加上这样的话是完全有可能的。罗罗教授认为盖格尔的第二个理由也是不能成立的,这只能说明《大史》包含了大王朝和小王朝的行事,却没有理由区分为两本书。笔者曾于一九八七年至一九八九年间赴斯里兰卡,在罗罗教授指导下进修巴利文与上座部佛教,此间也曾和某些学者探讨过这个问题,多数学者都同意罗罗教授的观点,巴利文的《大史》应当包括盖格尔所说的《小史》。很多外国学者亦采纳了这种观点,如前苏联学者瓦.伊.科奇涅夫着《斯里兰卡的民族历史文化》一书所引用的斯里兰卡历史学家门季斯的话说:“《大史》记录了斯里兰卡从一开始到十八世纪中期的历史。”(王兰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三○七页)从时间来看,这里所说的《大史》,显然包括了《小史》,被盖格尔定为《大史》的下限第三十七章第五十颂只写到公元四世纪。他所说的《小史》最后一章(第一百零一章)则写到十八世纪。

斯里兰卡的着名佛教学者佛授(Buddhadatta),不但对盖格尔的校勘和翻译提出很多具体意见,且将这些意见写信告诉给他。盖格尔除给佛授回信并于一九三三年在《印度史学季刊》发表文章,承认他在《大史》的问题上犯了很多错误,他认为他失误的主要原因是他远离斯里兰卡,缺乏必要的资料,他建议出版《大史注》时,把佛授的意见都收进去。他说过这话不久就与世长辞了,佛授后来将自己的意见单独出版成一本书--《纠正盖格尔关于《大史》的错误》(Corrections of Geiger's Mahavamsa)。

《大史》长达一百零一章,叙述的内容从公元前五世纪佛陀三次访问锡兰岛,直至十八世纪英国入侵。这么漫长的历史着作,自然不可能出于一人之手,是由多人分段撰写的。根据僧伽罗文资料,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部份:

(一)从第一章至第三十七章第五十颂,内容为公元前五世纪毗阇耶来岛至公元四世纪的摩诃舍那王,叙述了近八百年中六十一个国土的事迹。作者是摩诃那摩(Mahanama,意译大名)。他的生活年代大约是公元五世纪后半期到六世纪前半期,《大史》的第一部分写作自然也是这个时期。关于摩诃那摩的生平事迹我们知道得很少,只知道他是斯里兰卡古都阿努拉达普拉的帝迦散陀寺的一位长老,着有《妙法释论》。

在斯里兰卡的同类着作中,《大史》也不是最早的作品,在此前一百多年即有一部《岛史》,内容正好相当于《大史》的第一部分,即从佛陀三次访问钖兰岛,一直写到摩诃舍那王。《岛史》比较接近原始资料,比较真实,但文字粗俗,且有很多重复,有的过繁,有的太简,结构松散。《大史》第一部分的作者摩诃那摩吸取了《岛史》所提供的原始资料,又增加了很多三藏注释中的新资料,经过一番艺术加工,《大史》内容就更丰富了,艺术性也大大提高。所以《大史》不仅是属于历史的文献,也是优美的文学作品,的确是一部光辉的史诗。

(二)从第三十七章第五十一颂至第七十九章第八十四颂。所记史实从公元四世纪至十二世纪,主要内容是写波罗迦摩巴忽一世王的英雄业绩,作者是达摩只底(Dhamakitti),他是一位信仰虔诚、严守戒律的高僧。

(三)从第八十章维阇耶巴忽二世王开始,至第九十章波罗迦摩巴忽四世为止,所记史实从十二世纪至十四世纪,作者不详。

(四)从第九十一章波罗迦摩巴忽五世王至第一百章揭底悉利罗阇悉诃,所记史实一直延续到一七五八年。作者是T.苏曼伽罗(Tibbotuvare Sumangala)。

(五)第一百零一章,作者是H.S.苏曼伽罗(Hikkaduve Siri Sumangala)。

《大史》对整个佛教史上的很多重大问题,都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如佛陀涅槃的年代,佛教结集、佛教都派的演变、佛教在世界上的传播、南传佛典的形式,斯里兰卡佛教史以及与泰国、缅甸等国的佛教关系。

正因为《大史》影响巨大而深远,公元九世纪首度出现了这本书的疏释《大史注释》和《大史增篇》,很快地就有德译、英译、俄译本,并于一九三九年出版了日译本,收入《南传大藏经》中,笔者根据英国伦敦巴利圣典协会出版的校勘本,经过数年努力,于一九九一年七月将巴利文《大史》译成汉文,于一九九六年十月由台湾佛光出版社出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韩廷杰教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韩廷杰教授)  

 韩廷杰教授:智敏上师及其住持的多宝讲寺 

 韩廷杰教授:说杀生 

 韩廷杰教授:印度唯识学派的传承体系 

 韩廷杰教授:禅宗与和谐 

 韩廷杰教授:略谈“格义” 

 韩廷杰教授:《茜藏佛教认知理论》中的因明量论 

 韩廷杰教授:《韩镜清佛典翻译手稿》序 

 韩廷杰教授:有关梵本《入论》的几个问题――兼评《藏要》本 

 韩廷杰教授:因明始于何时 

 韩廷杰教授:玄奘对因明学的发展 

 韩廷杰教授:寒山诗赏析 

 韩廷杰教授:佛教的社会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