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周叔迦居士:十二游经略注


   日期:2021/8/4 9:2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十二游经略注

周叔迦

十二游经者,叙佛成道以来。十二年中游履化迹也。东晋西域沙门迦留陀伽,于太元十七年译。

全经大文分六:一明瞿昙姓氏源流,有三:初明姓氏起源,

昔阿僧只劫时,

阿僧只者,此云无央数,为数之极也。劫者,梵云劫簸,此云长时。世界一朝成住坏空为一大劫。菩萨为国王,菩萨者,具云菩萨缍,菩提此云觉,萨缍此云有情,亦云勇猛。谓求菩提之有情。精近勇猛求菩提故。

其父母早丧亡,让国持与弟,舍国行求学道。遥见一婆罗门,

婆罗门者,此云梵志,亦云净行,天竺四姓之一,奉祀梵天,习四韦陀论,博学多闻者也。

姓瞿昙,

瞿昙者印度刹帝利种姓之一姓。《法华文句》卷一云:瞿昙,此云纯淑。慧苑《音义》卷上云:瞿,此地;答摩,云最胜。谓除天以外,在地人类,此族最胜,故云地最胜。又云日炙种,或云泥土种。

菩萨因从婆罗门学道。婆罗门答菩萨言:“解体所着王者衣服,编发,

编发者,梵志之俗,编发如螺形,故亦云螺髻。

结莎为衣,

莎者草名,茎叶似三棱,根周匝多毛,谓之香附子。

如吾所服,受吾瞿昙姓。”于是菩萨受服,衣被体,瞿昙姓,洁志人于深山,林薮险阻,坐禅念道。

坐禅者,梵语禅那,此云思惟,亦云静虑。结跏趺坐,息虑凝心也。

婆罗门言:“卿是王者,久在尊贵,简于勤苦。夏可饮水,食众果蒇;冬可还城邑,街里乞食,还其树下,禅思勿毁。”菩萨其所乞食,还其国界,举国王者。下及庶民,无能识菩萨者,谓以为小瞿昙。菩萨于城外甘果园中,以作精舍,

精舍者,精练行者之所居也。

于中独坐。时国中五百大贼,劫取官物,逃走,路由菩萨庐边,踪迹放散,遗物在菩萨舍之左右。明日捕贼,追寻贼者踪迹,在菩萨舍下,因收菩萨。便将上问,谓为菩萨国中大贼,前后劫盗,罪有过死。王便敕臣下:“如此之人,应以木贯身,立为大标。”其身血出,流下于地。是大瞿昙,在于山中,以天眼彻视,

天眼者,六通之一,依于禅定,彻见远近粗细形色,及六道众生死此生彼,通达无碍,是为天眼通。

见之,便以神足飞来。

神足者,六通之一,作用不测为神,自在无碍为通,游涉往来,变现自在,谓之神足通。

问之:“子有何罪,其痛酷乃尔乎。疮岂不伤毒,忍苦若斯!”菩萨答曰:“外有疮痛,内怀慈心,不知何罪,横见诛害。”大瞿昙言:“卿无子侄,当何继嗣,忍痛如此?”菩萨答言:“命在须臾,何陈子孙?”于是国王使左右,以强弩飞箭射而杀之。大瞿昙悲哀涕泣,下其尸丧,棺殓之,于是取土中余血,以泥团之,各取左右,持着山中,还其精舍。左面血着左器中,其右亦然。大瞿昙言:“子是道士,若其至诚,天神当使血化成人。”却后十月,左即成男,右即成女,于是便姓瞿昙氏,一名舍夷。

舍夷因缘未详,《释迦谱》云:外国贵姓之号也。

二明轮王相承。

仁贤劫来,

仁贤劫者,现在住劫之名。《悲华经》卷五云:何因缘故,劫名善贤,是大劫中,有千世尊,成就大悲,出现于世。

始为宝如来释迦越,

遮迦越者,此云转轮圣王。此王具三十二相,即位时感得轮宝,旋转应导,飞行空中,威伏四方,故曰转轮王。其轮宝有金银铜铁四种:金轮王王四天下,即一日月所照临,所谓东胜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货洲,北拘卢洲;银轮王王三天下,即东西南三洲;铜轮王王二天下,即西南二洲;铁轮王王一天下,即南瞻部洲。

寿五百万岁。自下二十五王,

未详。

寿三百万岁。文陀竭王寿百万岁。

文陀竭王,此云顶生,王有千子七宝,领四天下,亦不知足。一日飞到忉利天上,帝释分半座与坐,见天上玉女,念欲更逐帝释,夺其半座。适生此意,失通堕地,困顿着床。见《文陀竭经》及《顶生王经》。

顶生王、遮迦越、左髀、右髀王,皆寿十万岁。

《起世经》卷十云:诸比丘,其斋戒王顶上自然出一肉胞,生于童子,端正具足三十二相,生已唱言摩陀多。摩陀多者,此言持戒。其顶生王具大神通,甚有威力,统四大洲,自在治化。诸比丘,此等六王寿命无量。诸比丘,其顶生王右膛出胞,生一童子,端正具足三十二相。各右膛王亦有威力,统四大洲。其右胜王左膛出胞,生一童子,三十二相,名左胜王,具威德力,王三大洲。

从欢喜王,

未详。

诸王皆寿八万四千岁。从恶念遮迦越杀一牛,

未详。

祠祀害命,失金轮,得银轮,主三天下,寿万岁。坚念王作铠,

未详。

寿五千岁,得铜轮,主二天下,主西南。喜杀王,未详。寿二千五百岁,得铁轮,主南天下。

三明人王相承。

其王有太子,行五恶杀一,减寿千岁。

《增阿含经》卷四十八云:其后善尽,王不承父业,正法替废。由是七宝不复来应,善行不继,五减遂至。人民短命,薄色少力,多病无智。五巳至,转复贫困,因穷窃盗,相纠诣王,启曰:此人不与取。王即敕外行刑,国人闻不与取,王辄杀之,皆感其恶,各兴利刀,刀自此始造。由是杀生从此起,便有两恶出。次复YIN犯他妻,夫主共诤,自言:我不便成四恶。两舌遘斗,是为五恶。斗则相骂,是为六恶。言不至诚,是为七恶。嫉他和合,是为八恶。含忿色变,是为九恶。心怀疑乱,是为十恶。十恶已具,五减转增。佛语阿难:欲知尔时大天王在贤劫初兴者不,则我是也。阿难,欲知尔时八万四千年,王名荏治,政无枉者,则汝是也。欲知尔时,最后名善尽王,暴逆不道,断圣王种者,调达是也。又见《长阿含经》卷六。

古人有九病:寒热饥渴,生老病死。

九病者,《长阿含经》卷六云:时人当有九种病:一者寒,二者热,三者饥,四者渴,五者大便,六者小便,七者欲,八者饕餮,九者老。

婆罗门杀生祠祀,

《大智度论》卷三云:往古世时,此国有王,名婆薮,心厌世法,出家作仙人。是时居家婆罗门与出家诸仙人共论议,居家婆罗门言:经书云:天祀中应杀啖肉。诸出家仙人言:不应天祀中杀生啖肉。共诤云云。诸出家婆罗门言:此有大王,出家作仙人,汝等信不?诸居家婆罗门言:信。诸出家仙人言:我以此人为证,后日当问诸居家婆罗门,即以其夜先到婆薮仙人所,种种问已,语婆薮仙人:明日论议,汝当助我。如是明旦论时,诸出家仙人问婆薮仙人:天祀中应杀生啖肉不?婆薮仙人言:婆罗门法,天祀中应杀生啖肉。诸出家仙人言:于汝实心云何:婆薮仙人言:为天祀故,应杀生啖肉,此生在天祀中死,故得生天上。诸出家仙人言:汝大不是,汝大妄语!即唾之言:罪人灭去!是时婆薮仙人寻陷入地没踝,是初开大罪门故。诸出家仙人言:汝应实语,若故妄语者,汝身当陷入地中。婆薮仙人言:我知为天故杀生啖肉无罪。即复陷入地至膝。如是渐渐稍没至腰至项。诸出家仙人言:汝今妄语,得现世报,更以实语者,虽人地下,我能出汝,令得免罪。尔时婆薮仙人自思惟言:我贵人,不应两种语。又婆罗门西韦陀法中,种种因缘赞祀天法,我一人死,当何足计。一心言天应天祀中杀生啖肉无罪。诸出家人言:汝重罪人,摧去不用见汝。于是举身没地中。从是已来乃至今日,常用婆薮仙人王法,于天祀中杀羊,当下刀时,婆薮仙人杀汝。又见《大方等陀罗尼经》。

从是生四百四病。

四百四病者,地水火风,四大和合以成身,一大不调,百一病起;四大不调,有四百四病。《大智度论》卷六十五云:四百四病者,四大为身,常相侵害,一一大中。百一为起,冷病有二百二,水风起故;热病有二百二,地火起故。

从师子念王,

未详。

人寿转灭,寿百二十岁。从师子念王后师子意王,

未详。

有八十四王,人命灭,或寿八十,七十,五十,三十,二十,十岁者。于是后有师子命车,王名白净,

《长阿含经》卷二十二云:师子颊王有子名曰白净。

师是菩萨父,万四千遮迦越,王名瞿昙,纯熟之姓。

二明菩萨降生人胎。

菩萨在兜术天上,

兜术天,一作兜率天,此云喜足,谓于五欲境知止足故;为欲界第四天,依空而住,最后身菩萨于中教化。  ,

意欲下生,观于天下,谁国可生,言为白净王家可生身。于是天上有树,名兜昙树,

未详。

菩萨退坐他树下思惟,其本树无复精光。于是有天问言:菩萨何缘舍本常坐,

舍本常坐者,诸天寿满,命欲将终,自然而有五衰相现:一者顶上花萎,二者腋下汗流,三者衣裳垢腻,四者身体具秽,五者不乐本座。

就他树坐?有天子知菩萨意,答天言:卿不知耶?今者菩萨欲下生阎浮利。

阎浮利者,一作阎浮提,一作瞻部洲。阎浮者树名,提乃提鞞波之略,此云洲,即一四天下之南洲,吾人所住者是也。俱舍论卷十一云:大雪山北有香醉山雪山,香南有大池,水名无热池,乃至于此池侧有瞻部林,其树形高大,其果甘美,依此林故,名瞻部洲。

观何国可生,惟白净家可生。于是诸天皆言:今菩萨下生,当何以赠送?各设方计,言惟净明天上,

净明天者,一作遍净天,第三禅中最上天也。生意地乐受,说名为净,此净周普,故名遍净;生此天者,受乐遍满,故名遍净也。

四百四宝,

未详。

奇缕别异,各有名类,同有宝华,以为车乘,伊罗慢龙王以为制乘,

伊罗慢龙王,亦作伊罗婆那龙象王,帝释乘御之象王也,梵文龙象同名那伽故。

名白象,其羽毛逾于白雪山之白。象有三十三头,头有七牙,一牙上有七池,池上有七优钵莲华,

优钵莲华。一作优钵罗华。青莲华也。

一华上有一玉女,

玉女者。谓面貌端正。举身皆香。言语柔软。举动安详也。

菩萨与八万四千天子乘白象宝车来下,时白净王夫人中寐,见白象,仿佛寐寤惊惕,寤以告王。

三明菩萨家族亲姻。有三:一父族,有四:一列名字。

菩萨父名白净,其父兄弟四人。白净王有二子,其大名悉达,

悉达一作悉达多,此云一切义成,释迦如来为太子时之名也。

其小子名难陀:

难陀,此云欢喜,一名孙陀罗难陀,释迦如来之异母弟也。彼溺于其妻,不乐出家,佛方便化度,得阿罗汉果。《增一阿含经》云:大体端正,与世殊异,所谓难陀比丘是;诸根寂静,心不变易,亦是难陀比丘。

菩萨母名摩耶,

摩耶,一作摩诃摩耶,此云大术,净饭王之夫人。《佛本行集经》卷五云:迦昆罗相去不远,复有一城,名曰天臂。彼天臂城有一释种,豪贵长者,名为善觉,大富多财,积诸珍宝,摩耶夫人即彼女也。与妹摩诃波暗波提同为净饭王妃,生悉达太子。生七日已,摩耶夫人命终,生忉利天上。姨母乳养,如母无异。

难陀母名瞿昙弥。

瞿昙弥者,佛姨母摩诃波阁波提之称,瞿昙姓也,弥者女声。摩诃波暗波提,此云大爱道,亦云大生主,本梵天名,从彼乞得,因以为名。后因阿难请,制尼八敬法,如来许出家为比丘尼。

菩萨叔父名甘露饭王,亦有二子,长子名调达,

调达,一作提婆达多,此云天授,亦云天热,以其生时,诸天人心皆惊热。故出家学神通,身具三十相,诵六万法藏,为利养故,造三逆罪,生身堕于地狱。

小子名阿难。

阿难,此云庆喜,以佛成道日生,故名。出家为佛侍者,侍佛二十五年,受持一切佛法,于佛十大弟子中,多闻第一。佛涅槃后,结集三藏时,方证阿罗汉果。

菩萨中叔名谷饭王,

长阿含等经皆作斛饭王。

有二子,大子名释摩纳,

释摩纳,亦作摩诃男,此云大名,又名拘利。初太子出家时,净饭王遣五人随侍,后于鹿苑,最初得度,五比丘之一也。

小子名阿那律。

阿那律,亦作阿劣楼驮,此云如意无贪。后出家,以贪睡眠故,为佛所呵,七日不眠,遂失明,后得天眼通,于佛十大弟子中,天眼第一。

菩萨小叔名设饭王,

众许摩诃帝等经皆作白饭王。

有二子,大子名释迦王,小子名释少王。

《众许摩诃帝经》卷二云:“白饭王有二子,一名娑帝疏噜,二名婆捺哩迦。”《起世经》卷上云:“白饭二子,一名帝沙,二难提迦。”诸说不同。《分别功德论》卷下中说:真净王有三弟,最小弟名误净,有小儿年四岁,真净王在殿上自惟:我儿出家,我何用是天冠为。即脱天冠着地上,有应作者便作释王。小儿在前游行,见地天冠,即举着头上。王曰:天使其然。即自废王位,乃经八年。佛成道从摩竭陀还,真净王欢喜,乃着天冠。见诸比丘无表容貌,当选诸释五百人,姿容可者,出为沙门,侍从世尊。释王比丘最在其先。

二述国土。

迦维罗阅国有八城,合有九百万户。

迦维罗阅国者,即如来下生之地,净饭王所治之境也。其云迦比罗皤窣堵,迦比罗,此云黄色;皤窣都,此云所依处,上古有黄头仙人依此处修道,故名也。

三叙生时。

调达以四月七日生,佛以四月八日生,佛弟难陀以四月九日生,阿难以四月十日生。

四标身形。

调达身长丈五四寸,佛身长丈六尺,难陀身长丈五四寸,阿难身长丈五三寸。其贵姓舍夷

见下。

长一丈四尺,其余国皆长丈三尺。

二母族。

菩萨外家去城八百里,姓瞿昙氏,作小王,主百万户,名一亿王。

三妻族。有二,一夫人。

菩萨妇家,姓瞿昙氏,舍夷长者,名水光。其妇母名月女,有一城居近其边,生女之时,日将欲没,余明照其家,室内皆明,因字之曰瞿夷。

此言明女。

瞿夷者,是太子第一夫人,其父名水光长者。太子第二夫人,生罗云者,

罗云,罗一作罗喉罗,此云执月,亦云障蔽,为佛之嫡子。在胎六年,所复障故,因以为名。生于成道之夜,十五出家为沙弥,以舍利弗为和上,成阿罗汉果,于佛十大弟子中为密行第一。名耶惟檀,耶惟檀,一作耶输陀罗,此云持誉。《法华玄赞》云:形容美丽,远行闻知,生育罗喉,人天赞咏,故名持誉。誉美称也。《方广大庄严经》卷四云:为中印度迦昆罗城释种执杖之女。有经云释种大臣摩诃那摩之女,有经云天臂城善觉王之女。后随摩诃波暗波提出家,于法华会中得授记。

其父名移施长者。

未详。

第三夫人名鹿野,其父名释长者。

鹿野一作鹿子,或作鹿养,梵云密伽暗。《众许摩诃帝经》卷四云:释种伽吒俪哩之女。

二嫔从。

以有三妇故,太子父王为三时殿,

三时者,西域之法,寒热雨三时,各四月为一年也。

殿有二万采女,

采女者宫女也。

以太子当作遮迦越王,故置有六万采女。

四明菩萨出家成道。

佛以二十九出家,以三十五得道。

释迦为太子时,出外野游,见耕犁者勤劳执役,地土耕转,虫随土出,飞鸟随啄。太子见已,起慈愍心,念世间极苦,共相残害。嗣后出游,于四门观老病死者,念人命无常。后见沙门,威仪整肃,身心寂静,遂兴出家之心。以夜半令侍者车匿为伴,跨白马犍陟逾城而出,自剔其发,从猎师所贸得袈裟,至跋伽仙人苦行林,问苦行出离之道,更访阿蓝迦蓝于摩竭陀国北弥楼山,修无所有处定,不久得证。转而问郁头罗仙,修非想非非想处定,不久得证。皆以其非真,去而人优娄频罗村,苦行六年,日食一麻一麦,以非解脱涅槃之道,去于尼连禅沐浴,受村女所献乳糜,坐正觉山菩提树下,观四谛十二因缘之法,于四月八日明星出时,而成正觉。

五明如来游化说法。有十二。初第一年,

从四月八日至七月十五日坐树下为一年。

《大方广庄严经》中说:世尊咸道已观菩提树王。禅悦为食,经于七日,不起于座。至第二七日,周历经行,以三千大干世界为边际。至第三七日,观菩提场,目不暂舍。至第四七日,如来随近经行,以大海为边际。于第五七日,住目真邻陀龙王所居之处而化度之。于第六七日,往尼俱律陀树下,外道皆来亲观。于第七七日,至多演林中,在一树下坐,受二商主乳糜之供,四大天王奉钵以为应器,因大梵天王劝请而趋鹿苑,初转*轮,广如彼说。又佛本行集经卷三十一中说:世尊始得菩提,在树下坐,经七日夜跏趺不起,以念解脱快乐为食。过七日已,从三昧起,坐师子座,观十二因缘,从彼座起。离菩提树相去不远,还跏趺坐,七日不动,以解脱行用为乐。第三七日,向摩梨支经行之处跏趺而坐,受解脱乐。第四七日,受迦罗龙王宫殿,于中而坐。第五七日,受目真邻陀龙王宫殿,于中而坐。第六七日,于尼拘陀树下跏趺而坐。第七七日,于差梨尼迦树林中跏趺而坐。如是经七七日,以三昧力,相绩而住,广如彼说。至七月十五日为一年者,佛制比丘出俗,不以俗年为计,乃数夏腊。谓自夏首四月十五日结夏,三月安居,至七月十五日解夏自恣。是腊除日,以七月十六日是比丘五分法身生来之岁首也。

二第二年。有六,一度五比丘,

二年,于鹿野园中,

鹿野园在中天竺波罗奈国,为初转*轮之处。昔有国王作梵达多,以此林施与群鹿,故名。即是如来昔与提波达多俱为鹿王断事之处,详见《大智度论》卷十六。

详为阿若拘邻等说法。

阿若拘邻者,一作阿若骄陈如,阿若者名也,此云了本际;拘邻者姓也,此云火器。太子初出家时,父王遣五人随侍,母族二人,谓拘邻及阿湿鞞;父党三人,谓跋提、十力迦叶及摩诃男。后见太子舍苦行,谓为节志不坚,遂去之鹿苑,各求明道。太子既成佛道,往彼为说四谛*轮,拘邻最初悟道,是为五比丘。

二度毕婆般,

复为毕婆般等说法。

未详。

三度迦者罗,

复为迦者罗等十七人说法。

未详。

四度大才等,

复为大才长者及二才念优婆夷说法。

大才及二才念,未详。长者,梵云疑叻贺钵底,谓识财具德者之通称。优婆夷,此云近事女,谓亲近三宝而承事故,夷者女声。

五度尼犍子,

复为正念尼说法。

正念尼犍事迹未详。尼犍一作尼犍陀弗咀罗,此云离系子,为六大外道之一,亦名裸形外道。尼犍陀是彼出家总名,彼师之徒曰尼犍子。

六度诸众人,

复为提和竭罗佛时四十二人说法。

事迹未详,提和竭罗佛者,此云燃灯佛,过去即阿僧只劫为释迦授记者也。

三第三年。

三年,为郁为迦叶兄弟三人说法,满千比丘。

迦叶者,姓也,此云饮光,古仙人身有光明,能映余光使不现,即以为姓。郁为迦叶者,二作优楼频罗迦叶,居长,此云木瓜林,住彼林中,故有弟子五百人,居尼连禅河侧,为事火外道。佛往彼住处,以种种神通化度,尽弃事火具等于河,师徒相率出家修学,为佛弟子。次名伽耶迦叶,伽耶者,城名。次云那提迦叶,那提者,河名。各有弟子二百五十人,在尼连河下流岸侧而住,忽见其兄祀火之具从河流下,惊怪往寻,见所居空寂,访问邻人,既到佛所,因集弟子投佛出家,是千比丘。比丘一作苾刍,出家佛弟子受具戒者之都称,义云乞士,破烦恼,持净戒,能怖魔也。

四第四年。

四年,在象头山上为龙鬼神说法。

象头山,梵名伽耶山,具云羯暗尸利沙山,在伽耶城西南。西域记卷八云:城西南五六里至伽耶山,溪谷杳冥,危严危险,印度国俗称曰灵山。又云:昔如来于此说《宝云》等经。此经有梁曼陀罗仙共僧伽婆罗译,凡七卷。与唐达摩流支译《宝雨经》及赵宋法护译除《盖障菩萨经》同本,又文殊师利问菩提经亦于此处说。

五第五年。有二,一度私呵昧,

五年,于竹园中为私呵昧说法。

竹园者,一名作林精舍,在王舍城旁,迦兰陀长者归佛,以竹园奉佛而立精舍,故名。吴支谦译《菩萨道树经》,一名《私呵昧经》:佛在竹园,长者子私呵昧与五百弟子遥见佛相,因问:云何起菩萨意,有几意善,有几功德,休息行何等法,何以致无生忍,用几事得一切智,用几法住,用几法灭度,减后有几功德云何为谛?佛一一答以六法,私呵昧发大愿,佛为授记。

二度鹜子目连,

五年,去未至舍卫时,

舍卫,一作室罗伐,此云闻物,以胜物多出此境,嘉名远振诸国故。或云丰德,一具财物,二妙欲境,三饶多,四丰解脱,国丰四德。故以名焉。

舍利弗作婆罗门,

闻,舍利弗。者具云舍利弗多罗,舍利鸟名此云鹜;弗多罗,此云子。其母聪明才辩,故名舍利,是彼之子,故名舍利弗。于佛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

有百二十五弟子坐一树下,时目连为弥夷罗国中作丞相,

目连者,一作目犍连,姓也,此云采菽氏,于佛十大弟子中神通第一也。弥夷罗者,一作弥提罗,即跋耆族昆提国之首都。

将军出行,见舍利弗坐树下,便问舍利弗,何为在此坐?舍利弗答言:吾欲学道。目连愿以君为伴,即遣百官群臣还去·,唯留百二十五人,合有二百五十人。

《佛本行集经》卷四十八中说:优波低沙童子与拘离多童子同于外道波离阇婆删暗耶所出家,知其法不究竟,后遇马星比丘,得人佛法,删暗耶波离婆暗迦愁恼吐血而取命终。优波低沙者世号舍利弗,拘离多者世号目犍连。

舍利弗人城分卫,

分卫者梵语,义云乞食,译云团堕,谓抟食作团,堕在钵中也。

见佛弟子马师比丘,

马师比丘,亦作马胜,或作马星,即五比丘中阿湿鞞也。《增一阿含经》云:威容端正,行步痒序,所谓马师比丘是。

问之:为何道士衣服不与常同?马师比丘答言:吾是佛弟子。舍利弗问言:佛云何说法?马师言:诸法从因缘灭,诸苦尽灭。于是舍利弗便得须陀洹道。

须陀洹,此云人流,初人圣道之义,小乘四果之初果,适断见惑,舍异生性,初获圣性,人圣行流,故名人流也。

欢喜便还,报目连言:世间有神人。目连言:云何说法?舍利弗具说本末,目连复得须陀洹道。二人便相将及弟子至佛所。未至,佛已预知,便告比丘言:今当有二贤士,一人名智慧比丘,一人名神足比丘,须臾来到。佛为说四谛,

四谛者,苦集灭道四真理也。苦谛者,三界六趣之痛恼,是世间之果,集谛者贪嗔痴等烦恼,及善恶诸业之招聚,是世间之因,灭谛者,惑业生死之寂尽,是出世间果,道谛者,八正道能通涅槃,是出世间因。

舍利弗七日得阿罗汉,

阿罗汉者,小乘四果中之第四果,此有三义:一云杀贼,杀烦恼贼故;二云应供,应受人天供养故;三云不生,永人涅槃,后世中更不生故。

目连以十五日得阿罗汉。

六第六年。

六年,须达

须达一作须达多,此云善施长者,哀恤孤危,时人呼曰给孤独长者。

与太子只。

只者,具云只陀,为舍卫国波斯匿王太子,此云胜生,时战胜邻国故。

共为佛作精舍,

佛在摩竭陀国时,须达多往闻法,三归为优婆塞,后乞佛来舍卫城度国人,以园林献佛,佛许之,命舍利弗从往选地。长者归国,就胜太子布金满地,抑买其园,为佛建立精舍。太子自留其树供养佛僧,因名祗树给孤独园。

作十二佛图寺,

佛图。一作宰堵波,此云供养处。

七十二讲堂,三千六百间屋,五楼阁。

七第七年。

七年,在拘耶尼园。

未详。

为婆陀和菩萨等八人

婆陀和。一作跋陀婆罗。此云贤护。是王舍城在众菩萨也。

说般舟经。

般舟三昧,此云佛立三昧,亦名思惟诸佛三昧,又译言常行道。谓行此三昧,期九十日,身常行不休息,口常称阿弥陀佛名,无休息;必念阿弥陀佛,无休息,能于定中见十方佛在其前立,如明眼人清夜观星也。是经有三译,初后汉支娄迦识译般舟三昧经三卷,二后汉失译《跋陂菩萨经》,三隋阉那崛多共笈多译《大方等大集贤护经》五卷。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因贤护菩萨请而说佛立三昧之法。

八第八年。

八年。在柳山中。

未详。

为屯真陀罗王弟说法。

屯真陀罗王者,贤愚因缘经卷二降六师缘品云:与比丘僧至越只国,王屯真陀罗将诸人民来迎世尊。文中越只国者,即跋耆国,亦作弗栗恃国,在中印度。

九第九年。

九年,在秽泽中为陀崛摩说法。

未详。

十第十年。

十年,还摩竭国、

摩竭,一作摩竭陀国,在中印度。此云持甘露,劫初时帝释与阿修罗战,以山为钻,钻乳海得甘露,致于此国,因以为名。

为弗迦沙王说法。

摩竭陀王名汫沙王,又作频婆娑罗王,此云影胜,有部《毗柰耶出家事》卷一云:大莲华王诞子遇光,便谓子瑞,作是念:我子威德如日出时,我子威光能照世界,以其光影殊胜,用表休祥,因遂名为影胜太子。《中阿含经》卷十一频鞞娑罗王迎佛经云:佛度三迦叶,寻来为王说四谛法,王为优婆塞弗迦沙王与汫沙王为亲友。汫沙王受佛教,遗以《十二因缘经》。弗迦沙王得经信解,付国太子,出家往至佛所,佛于中途为说法要,得阿那含果,翌日为悖牛抵杀,生阿那含天。见《法句譬喻经》卷一唯念品。

十一第十一年。

十一年,在恐惧树下。

未详。

为弥勒,

弥勒姓也,此云慈,生于南天竺婆罗门家,出家受记为补处菩萨,先佛人灭,生于兜率天内院,经彼四千岁,即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岁,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详见《弥勒上生兜率天经》及《弥勒下生经》等。

说本起。

本起亦作本生,谓过去永劫受种种生,行菩萨道之故事也。《法苑珠林》卷十一云:即《修行本起经》,是汉竺大力共康孟详译,凡二卷,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尼拘陀树下,说释迦如来过去现在因果也。

十二第十二年。有二,一度差摩竭,

十二年,还父王国,为释氏精卢,去城八十里,

未详。

为差摩竭说法。

即吴支谦译《菩萨生地经》,是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庐尼拘类树下,差摩竭释种长者子问:云何疾得佛?佛答以二种四事,即解珠宝璎珞供佛。化成宝盖。

二度诸释种。

为父王及释迦种说法,度八万四千人,得须陀洹道。

《中本起经》云:世尊在摩竭陀国六年,将还本国,王遣优陀延迎佛。《普曜经》云:有梵志名优陀,王命迎佛,别已十二年,佛七日后还本土。又《分别功德经》云:佛还本土,足升空与人头齐,使父王接足而已,不欲屈身。

是十四国,

未详。

佛十二年于中游化说法。

六明阎浮国土情事。有三,一天竺六国,

波斯匿王,此云和悦;

波斯匿者,此云和悦,情用和悦故。又云月光,与佛同日生。故又云胜军,斗战常胜故。又云胜光,生时光明珠胜故。为舍卫国王,父名梵授。

迦维罗卫,此云妙德;

见前。

舍卫国者,此云无物不有;

见前。维耶离国者,此云广大,一名度生死。维耶离者,一作昆舍离,此云广大,亦云广严。在恒河南中印度境,国内种族名曰离车。

罗阅只者,此云王舍城;

罗阅只者,摩竭陀国之都城,此云王舍,王先所住城,宫中失火,王迁于此,乃建城邑,故名。

鸠留国者,此云智士国;

鸠留,一作居楼,又作拘楼,在恒河上流西岸,国王名拘牟婆,见《中阿含经》卷三十一。

波罗奈者,此言鹿野,一名诸佛国。

波罗奈国,此云江绕,在恒河流域中印度境。或云,波罗标为河名,去此不远建立王城,亦名波罗奈。此言鹿野者,以鹿野苑在此国中故。

二阎浮四国。有二,一明天子,

阎浮,于中有十六大国,

十六大国,乃一鸯伽,二摩竭陀,三迦尸,四居萨罗,五拔只,六末罗,七支提,八拔沙,九居楼,十般阁楼,十一阿湿波,十二阿般提,十三婆蹉,十四苏罗娑,十五乾陀罗,十六剑汫沙。见《长阿舍经》卷五八,《中阿舍经》卷五十五,《出曜经》卷二十二,《大方等大集经》卷五十一,《仁王般若经》卷下等,互有出人。

八万四千城,有八国王,四天子。东有晋天子,人民炽盛;南有天竺国天子,

天竺者,印度之古称,此云月。

土地多名象;西有大秦国天子,

大秦者,波斯也,临近西海,最饶珍宝,人性暴躁,多土伎,无学艺礼仪也。

土地饶金银璧玉;西北有月支天子,土地多好马,

月支者,西域国名,史记大宛列传:又月支在大宛西可二三千里。其南则大夏,西则安息,北则康居,梵云薄怯罗国是也。

二明文物。

八万四千城,出六千四百种人,万种音响,五十六万亿近聚,鱼有六千四百种,鸟有四千五百种,兽有二千四百种,树有万种,草有八千种,杂药七百四十种,杂香四十三种,宝有百二十一种,正宝七种。

七宝者,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码瑙也。

三海中五国。

海中有二千五百国,百八十国啖五谷,三百三十国啖鱼鳖龟鼍。五国王,一王主五百城,第一王名斯黎国,

斯黎者,尸利佛逝,今之新加坡也。

土地尽事佛,不事众邪;第二王名迦罗,

未详。

土地出七宝;第三王名不罗,

未详。

土地出四十二种香及白琉璃;第四王名阁耶,

未详。

土地出荜茇胡椒;第五王名那额,

未详。

土地出白珠及七色琉璃;五大国城人多黑短小,相去六十五万里。从是但有海水,无有人民,去铁围山百四十万里。

铁围山者,一小世界之外缘也。《俱舍论》卷十一云:街金轮上有九大山,妙高山王处中而住,余八周匝绕妙高山。于八山中,前七名内第七山,外有大洲等,此外复有铁轮围山,周匝如轮,围一世界。

十二游经略注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周叔迦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周叔迦居士)  

 周叔迦居士:论佛教徒的修养 

 周叔迦居士:焰口与密教 

 周叔迦居士:唯识研究 第二十四章 禅、净土、密、律宗与唯 

 周叔迦居士:唯识研究 第二十三章 天台宗、贤首宗与唯识哲 

 周叔迦居士:唯识研究 第二十二章 真谛的唯识哲学观 

 周叔迦居士:唯识研究 第二十一章 佛果 

 周叔迦居士:唯识研究 第二十章 三学 

 周叔迦居士:唯识研究 第十九章 十地 

 周叔迦居士:唯识研究 第十八章 六度 

 周叔迦居士:唯识研究 第十七章 正行唯识和预备 

 周叔迦居士:唯识研究 第十六章 烦恼障同所知障 

 周叔迦居士:唯识研究 第十五章 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