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b30 从生死说起 一 身心和合 死生相续


   日期:2021/12/31 19:2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什么是生死?从最基本的地方开始谈,大家印象会更深刻。

“﹝从生死说起﹞(1)身心和合 * 死生相续”:
佛法的根本信念,是:我们是有情识的有情体,生了会死,而死了并不等于没有,死了还是要生。”

如果说每一个人死了什么都没有,那也省事。但想想看,如果人真的死了什么都没有,你觉得一生的努力奋斗取得成就还有意义吗?因为死了都没有,这根本就是否定了前面的价值,这种生命真的值得我们喜欢吗?真的是断灭吗?为何说真正的学佛不会消极?注意,这是重点!佛法会积极,就是因为死了不是什么都没有,你的业力还存在,一定还会感生死。现在活着要做的是什么?有办法你就解脱;没有办法解脱的,也要建立一些使未来生命不要太惨的因缘,未来的命运要靠你现在去具备条件。六度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就是在创造条件因缘,即使这一生不能解脱,来生还有机会。生命是相续不断的,我们会累积业力,即使这一生还没有因缘可以大彻大悟解脱,至少运用这一生的资源力量来具备未来学佛解脱的机会。那这样的生命会懈怠消极吗?真正懂佛法的人绝对积极不可能消极!现在就想要解脱的,自然一定是积极在具备条件解脱;即使这一生暂时无法解脱,你要积极建立未来的资粮,因为生命不是死了就断的。明白这些,学佛怎会消极?不管从哪个角度都不可能消极,除非是无明邪见才会消极!学了法,得知见,了解生死如幻,生死是相续而不断的。你只有积极的解脱,或积极具备未来的资粮,那才是有意义的生命,你还会把生命浪费在欲望上吗?如果明白醉生梦死过这一生,那么对不起的还是你自己,将来就是那个贪欲所造的业害自己的,你就不会去搞那个了。所以学佛让你有智能分辨是非善恶及生死轮回的苦,该如何去具备那些条件,你还会消极吗?不闻法的人,一天浑浑噩噩的过去,在业力中不自知,那是因为无明。我们在上课说法,就是让大家知道轻重缓急,知道该把握的是什么。生命剎那就过去了,现在不好好准备,一剎那面对生死就来不及了。后面连资粮都不知道怎么建立,前途黑漆漆一片,你还消极吗?我保证你不敢!如果我们消极,死了还是轮回不已,你不能决定你的未来。

“无始以来,一直在生死死生的无限延续中。这样,人就产生了一种要求,要得到永远的自由,永恒的安乐。这与要求天下大同,永久太平一样。”  
    我们的生命就像长江大河一样长远不断地在流动。如果没有解脱,会无奈地受业力的束缚,生死由不得自己,想要超越也难。即使想一死了事也不可能,只有受业力的束缚而流转,真是苦不堪言!在这样长远的生死之流中,没有一个不感到苦迫,由此即会产生真正自由而解脱的希求。

“人多数是怕死,其实死有什么可怕?怕的是死了又生,生了还是苦,或更苦,才是无可奈何的事。”

一个超越的人,从生命的长远之流客观地来看待生死问题,会很理智地觉得生不足喜。因为生的那一天注定就要死了,不管活多久,死亡是必然的。死后非无事,受业力的牵引,无奈还得再生,根本问题没解决,也许比前一世更苦。站在解脱者超越的立场来看,其实众生的生与死是同一回事,都是无明的流转。很多人以为死亡是“一了百了”,如果真这样还好办。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死后不得不生,又不得不死,死生生死永无止息……从客观的超越的立场来看生死之流,生命是很苦的,所以才需要真正的解脱——不要再生了。众生不了解有生必死的规律,妄求长生永生,在佛法的角度来看那是不可能的事,那只是幻想。有生必有灭,灭了又要生,那才是不得已。

“怎样解决呢?要从人生是苦认识起。病痛是苦,健康还会衰老,也是苦。事业失败是苦,富贵也可能成为贫穷。人间苦,地狱苦,就算生天,福报尽也还是会堕落。人生的本质,含有苦痛的因素,不能保持永恒的。所以生死的延续过程,始终是苦苦乐乐,哭哭笑笑。这个身心和合,死生相续的自己,就是真正的苦恼。”

人们总在苦中作乐,人生尽管有些快乐,但毕竟是短暂的,在无常法则下,没有一法是不变的:健康的身体会病,得意的环境会变,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会变……,没有一法是永恒不变的,生命之流注定是苦的。即使身体健康,夫妻恩爱,子女孝顺,事业成功,活到百岁,福禄寿具足,当你面对死亡会不会苦?心爱圆满的一切即将离你而去,岂非更苦?人们所要求的永恒的幸福快乐那是永远不可得的。台湾这几十年来条件不错,尽管这样,我们还都感觉到人间的苦楚。更不用说世界上那些因饥饿及战争死掉很多人的国家了。进一步看生命之流中生死相续的那种身不由己,知道你自己下一辈子会变成什么?生命就在无知中不停地轮回而受苦无尽,于是众生产生了需求解脱的心态和宗教的信仰,希望长生或永生。然而佛法告诉我们,一切法是无常的,要体会无生而不是如外道想象中的长生或永生,佛法与所有宗教不同处也就在这里。

“一般宗教,多数把人分为肉体与灵魂。以为人死了,肉体坏了,而灵魂是永恒的,或者生到天上。多数的神教如此说,甚至佛教的通俗说,也类同此说。”
    多数神教说只要信他就得救,死时就能升往天国,让人们的心灵有所安慰依靠,等死后就可以享福自在了。甚至佛教的通俗说,也类同此说。佛法为了附会一般世俗人的心态,刚开始用通俗能信受的方便方法,能让他们心向往之,等引进门来学法时再逐步引导到解脱道路上,这样的方便叫善巧的通俗说。

“一般说的灵魂,印度称作「我」,认为这本来是自由、安乐的(各有各的说法)。成为世间苦痛的有情,像囚在监牢里似的。能脱出这苦难的尘世,就回复自在与安乐,这都是外道的想法。”

大家每天都说的“我”,那只是假名施设。但在印度说的“我”是生命的主体(即灵魂),是永恒不变的,身体会坏,但是它不会坏,来来去去的,那叫“自性”或“我”或“本体”。它本来是自由的,但被我们这个肉体束缚了,像囚犯关在监牢一样被束缚了不得自由。外道认为你必须超出肉体的束缚,才能得自在安乐清净。这身体变成束缚我们灵魂自在的东西,修苦行折磨这个身体,把生命的能量即身体的束缚能量消耗掉,才不会束缚灵魂的清净自在。

“一般想:若没有我,谁在生死轮回?谁了生死呢?但佛法不承认有此常恒安乐的自我。反而认为这种自我的执见,自我的爱染,正是生死苦恼的根源。「无我」,是佛法不同于一切宗教的特色。神教的幻想产物──我、灵,经科学考验,解剖分析,都是无法得到的。”

说到无我,众生直接的第一个反应:“如果没有我,谁在造业而轮回生死?”所有的外道也都在有“我”的观念中。佛陀恰恰创觉到“无我”而解脱,佛法的根本就在“无我”。因为从身心的五蕴、六处、十八界任何一个角度去观察,要找一个永恒不变的常住的“我”是不可得的。众生不知道一切法本是生灭的,偏偏求常,这就是颠倒。在无明中认为有一个灵魂(我)是永恒不变清净快乐的,于是产生了执着爱染及永恒存在的欲望——我执;有“我”的妄执,也即有了我所,这就是生死的根源——在无我中起了希望永远存在的我执我见。所以如果没有把握“无我”这个佛法的根本特质,很容易与外道的观念混在一起。佛陀从自己觉悟到的实相而宣说“无我”,告诉我们:众生造业而轮回生死,其中并没有推理幻想中的实在主体。只是由于颠倒无明才产生我见我执,这就是身不由己生死轮回的真正动力,是生死的根本。这种自我的执见爱染正是生死苦恼的根源。所以佛陀教我们如实地从自己生命的当下去观察:这个身体是五蕴的组合产生的作用,是六根触六尘产生的六识,其中哪来一个永恒不变、不需其它因缘而单独存在的“我”?佛法不是空谈理论,不是想象的或神秘的经验,是通过直接观察自己当下的身心活动作用而了解真相的。

“所以佛但说身心和合,这和合相续的身心,经佛的智能观察起来,不是别的,只是五蕴,或六界、六处。总之,无非身心的综合活动,形成个体的假我而已。”

每一个人开口便说的“我”,其实是个体身心的假名施设,并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灵魂存在。听到这样的无我,一般没有体会佛法正见的人都会恐惧:“什么没有都可以,没有我怎么可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因长远以来对“我”的执着已极其坚固强烈。有意或无意间,都直觉习惯地认为有一个永恒存在不变的“我”。为什么会有这样强烈直觉的惯性?我执深细故,无始以来的习性越来越强,导致难以断贪爱破无明,强烈的我执如胶似漆粘得非常深。我们没有听到佛法的正见,不知确实无我,没有如实去观察体证,看不到真相。所以都活在传统的观念,从小到大被主观的意志熏习着,每一个人都站在“我”的立场,希望永恒存在,希望能主宰控制而满足。那种强烈的自我观念都是我执的产物。但带来的却是无限的欲望与痛苦烦恼,因为无常故!你的欲望永远不会满足,希望获有的也不可能永远存在,因为无常变化故。从古到今,朝代、国家、政体、名誉、地位、财富,哪一样是永恒存在而不变的?我们强烈需求永远占有的这些都是无常法则下的产物,一定会变化的,那不是注定要苦吗!欲望越强,占有心越强,你的痛苦就越深,无常故。佛陀所创觉的三法印的无常法则是宇宙真理,不可能变的。但我们都希望永恒存在不要失去。这一切的想法做法都与真理相悖,不注定痛苦烦恼才怪!为什么要冒着痛苦一直在做?无明故——不了解真相。如果了解无常无我是真理,你顺着真理法则去行,哪来痛苦烦恼及生死流转的业力?佛法其实很简单,佛陀的创觉只是让我们明白宇宙的真理法则,了解所生活的时空条件因缘,明白生命的生死流转。只要明白真相就不会执着了,不会故意与真理相悖而行,就会顺着真理法则而行即自在清净解脱。

“因此,佛法不像外道宣说真我、常我,而说:「但见于法,不见于我」。”

外道认为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真、常、大我。但佛法却与外道不同:“但见于法,不见于我”,法就是一切条件,宇宙中不过是条件的组合,只是法(条件因缘)的迁流变化,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我。

“结胎出生,只是身心综合活动的开始。到死了,旧的组合解体,又有新的组合自体活动开始。前生与后世的死生相续,即是身心的和合活动。”

众生看见生命在继续,就会认为里面有一个实在的东西——真我大我,其实最执着的还是自己。尽管都怕死,但每一个人体会的病与老死却是最平等而必然的。很多苦得要命的人挑选了自杀,他实在是受不了,以为死了就没事了。其实自杀的人执取的意识(有取识)并没有断,有取识就是希望永恒存在的希欲愿力,即使自杀了,这个身体坏了,它还会去执取新的生命。由于意识的执着力量而导致生死轮回,所以一般人都会把那个意识当作永恒的“我”。有取识确实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意识并不是永恒不变的“我”,证四果阿罗汉或八地菩萨悟无生法忍时,执取意识就消失了,它还是无常变化的。各宗派对执取的意识给予了不同的命名——异熟识、阿赖耶识、第八识等。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