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吴立民居士:《东山讲堂文集》序


   日期:2022/1/10 19:4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东山讲堂文集》序

吴立民

拜读了黄胜常先生东山讲堂的《法语》、《通讯》、《书信集》及《优昙钵花再砚》《为什么不问为什么》两书,正法正见,很受教益。

佛法大乘的根本在般若,小乘的根本在业力,而船若与业力实际上是空而不空,不空而空、二而不二,不二而二的中道实相,所以小乘“万法无我,诸行无常,一切皆苦、涅槃寂静”的四法印最后升华为大乘的一法印——一实相印,这就是般若。一切法契合般若都是佛法,否则都非佛法。本书正是抓住了般若与业力这两个根本点,阐明实相,所以讲来头头是道,娓娓动听。

从般若这个根本点说,本书是直指人心,无论什么生活、生命、人生社会种种问题,都从“心”的本源上加以剖析,其大要有三:

一、心要广大。书中大量篇幅都提到心量问题,心量要广大,广大到如同时间空间的无限无极,就能真正无我,发起同等大慈同体大悲的愿力,才能六度四〖FJF〗摄〖FJ〗,普度众生,真正行菩萨道。这就是菩提心中的行愿义,也就是行愿菩提心,这是大悲观音菩萨与大愿地藏王菩萨的三昧。

二、心要凝定。书中解答问题,处处都抓住了《金刚经》所讲的“云何降伏其心”这个主心骨,教导人们“应无所往而生其心”。心能凝定,这就是菩提心中的三摩地义,也就是三摩地菩提心,这是大行普贤菩萨的三昧。

三、心要深妙,书中讲解的真理,在在启发人们心灵的智慧,如讲佛教的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等,讲的都是第一义谛的真理。心能深妙,这就是菩提心中的胜义义,也就是胜义菩提心,这是大智文殊菩萨的三昧。

从业力这个根本点说,本书又是直指人命(命与心连),无论什么生活、生命、人生社会种种问题,都从“业”的本源上加以剖析,其大要有三:

一、要正确认识“成住坏空、生住异灭、生老病死”及“一切无常、一切行苦、一切法无我,涅槃寂静”这些法尔的业力轨道和规律,正确认识因缘果极轮回及个业共业的互动关系,以命叙运,随机应缘,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做自己的主人。

二、认识业力的核心,是要真正体验“一切皆苦”,从苦中证悟四谛、十二因缘,体验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体证“万法由心造”的真理。

三、要以愿力来转变业力,要福慧双修来开福田,而福田的大小深浅与心量是成正比的,这样业力与般若也自然就联系起来了。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本书要点的话,那就是“安心在般若上而行愿(尽其应尽之责任)。可以说,这句话是学佛的人最简括最切实最有力量最有受用的修行总诀。上半句是心,下半句是色;上半句是智,下半句是境;上半句是立体,下半句是显用;上半句是安心,下半句是起行;上半句是见道,下半句是修道;上半句是对内,下半句是对外;上半句是依理,下半句是依事;上半句是空义,下半句是行义;上半句是真谛,下半句是俗谛;上半句是开智慧,下半句是修福田。而这句总诀最妙处,尤在于当中的那一个“而”字,有那一个“而”字,而后色心一如、理事无碍、空有不二、真俗双融、福慧双修,才不致落于二边,也不致打成两截。若以天台三观来配,安心般若是空观,行愿是假观,而当中的那个“而”字便是中观。若以真言三部来配,安心般若是金刚部,行愿是胎藏部,而当中的那个“而”字便是苏悉地。总之,上半句是般若,下半句是业力,而当中那个“而”字便是般若与业力。

如果上面讲的不错的话,那么本书也可说是东山讲堂自己“安心在般若上而行愿”的一本书。从这方面说,本书也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第一,随缘应机,随方解缚,对治处方,对症下药。

第二,鞭僻入里,深入浅出,能近取譬,使人开窍。

第三,实事求是,即事而真,如实而说,不曲心臆。

因月照法师之引,得识黄胜常先生,黄老师平易近人,不耻下问,要我为本书作序,因将读后所感,书以为序,以示赞叹随喜。

佛历二五四二公元一九九八年纪念中国佛教二千年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长吴立民于北京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