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妙祥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六章 忍恶无嗔


   日期:2022/2/11 8:2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六章 忍恶无嗔

佛言:恶人闻善,故来扰乱者,汝自禁息,当无嗔责,彼来恶者而自恶之。

佛告诉我们,一定要“忍恶”。恶来了,不要起嗔恨心。那个“瞋”字(古版多写作“瞋”),你看写得多了不得,一个“目”字,一个“真”字。那个“目”字,眼睛瞪得挺大挺大的。他认为真实,使劲瞪着眼睛,实际上已经是嗔恨心起来了。你瞪眼睛干吗呀?你瞪眼睛就是嗔恨心,所以说不能瞪眼睛。

忍恶,为什么要忍恶呢?就是“恶人闻善”,恶人听说谁要做善事,肯定要来破坏你。你刚干点好事,那面就得说你几句。特别是你修正法,那就更得有人破坏。“故来扰乱者”,就是故意来捣乱的。所以你应该怎么办呢?“汝自禁息”,就要息心头的念头,息除心里的那种嗔恨心的念头。“当无嗔责”,不应该有嗔恨心,不应该说人家。这点,我们现在有的能做到,有的做不到,有的不认识。为什么佛要教我们忍呢?实际上,佛这是在方便说,因为本来是忍无可忍,没有什么能忍的。因为什么呢?人家有的时候是在帮助我们,只是我们不认识。

你看释迦牟尼佛在成道之前,做忍辱仙人的时候,那四肢被歌利王给割掉了。你想,割掉四肢啊!割一个胳膊得多疼啊?割掉两个胳膊得多疼?连耳朵都给你割掉,腿也割掉。都割到这个程度,你能不疼吗?而释迦牟尼佛做忍辱仙人时,就是自己禁息,不起念头,没有嗔恨心。而且还发愿了,什么愿呢?说:我要是成道,第一个度的就是你,第一个要帮的就是你。你想,一个大恶人反而成为他第一个要帮的人。

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这么做?这里是不是有点秘密啊?没给我们讲。我跟大家说,这里确实有个秘密。什么秘密呢?因为来捣乱者正是帮助你,你不认识,你以为他是砍你、杀你,实际上你不知道,他在帮助你成就。这个大家不要怀疑,说有的人可能是帮我成就,有的人是捣乱的。实际上都是帮你成就,它不会假的,是你没有觉察到。

我以前跟大家讲过,在甬子峪的时候,走在那个路上,人家骂我是骗子,我也不吱声。那是有一个人喊我:“你过来!”本溪人也挺横,骑个大摩托,体格还挺好。“你过来!”他那个意思本来是好心,意思是说我有话跟你讲。但他有时候说话也不像北京人有礼貌,他不是那样的。那个地方人也挺实在的,像和自己家人说话似的,“你过来!”我在道这头,我能过去吗?中间还过车,我也不认识他,他骑个摩托车就停在那,我就没过去。挺大的个子,你说我过去干吗?我就没过去。

我没过去,那头就开始骂了:“你是不是骗子?”他骂我是不是骗子,你说厉不厉害?不认识,还让我过去,完了还骂我是不是骗子。我一听骂我,那时候我多少有点经验,什么经验?我知道这个事不简单,不能走,这是无价之宝来了,我得坐下听。你招呼我,我不过去;但是你骂我,我可得坐下听,我不能白让你骂我。我就在那桥上坐下听。他一看,“哎呀,怪了,这个人真怪啊!我招呼他,他不过来;我骂他一句,他坐下不走了。”

这时他张不开口了,那口就张不开,什么话也没有了。我坐了半天,他也不骂我。我一寻思:你不骂我,那我还得走。但走是走,我就做这样的思维:他不是无缘无故的,肯定有事,肯定是来帮助我的。虽然我不知道,但我要做这种思维。走了好长一段路程,没想出什么事,后来我都想放弃了,“唉,别想了,这脑袋都想得特别难受。这哪有什么事?就是随口骂你一句呗!也许是过去的业力,是不是?”但是不行,后来寻思,还得想。

后来走到沙滩上休息,“不行,我得有决心想,肯定有什么事,他为什么不说我别的,偏说我是骗子呢?我究竟怎么骗人了?”这时候是真诚地想,而且真诚地相信他绝不是无缘无故地说。由于我的真诚,“哎!”突然想起一个事。那天下山的时候,我跟性空师说的“我三天就回去”,我走到那地方的时候,正好是第三天,如果晚上十二点钟回不到山上,就过了三天了。我那天晚上准备的是什么呢?就是在外面过宿,因为还有好几十里路呢!多远哪!光上山就是八里,村口那段不算。就是到村口那段,没有四五十里路,也得有二三十里路,反正这个路程挺远。

后来我一想,“哎呀!我真多亏了他。”当时我那种感谢心呀,了不得!你说,他要是不告诉我,不这么提醒我,我那天就在外面休息了。就算不休息,像平时那样慢慢走,我也不可能在十二点之前赶到“家”里,我就犯了一个妄语。是!犯了妄语以后可以忏悔。但怎么忏悔也不如不犯哪,是不是?不犯,那个心多清净,多自在啊!人要是不犯妄语,那就是个了不起的大丈夫行为。我非常赞叹不犯妄语的人、说话算数的人。

我哪还能记住回山这件事情,那时候脑子光顾着累了,疲劳。吃饭呢,中午乞食就乞了一小碗苞米做成的食物,一段段的叫什么?烫子。乞了一小碗,还是以前剩的,三个小地瓜,还有两个小饼子。这小饼子就这么大点,像杏那么大,一个小孩给的。两个小饼子粘在一块,都没有半个馒头大。那天接连地走路,总共就吃这么点东西,没有菜。什么咸菜、水果,你可别想那些事,饭都吃不饱,还咸菜、水果呢!

我想起这事以后,就不敢再停留了,累了就歇一会儿,歇一会儿马上就走。走了很远的路程以后,碰见亲和。亲和居士正好去干活,要拿自行车载我,我没让载。我就继续往前走,快走到大桥那地方,他雇了像拖拉机似的一个小车。我在桥上坐着,然后他下车,非让我上车不可,如果不上车就跪地上不起来。本来是不应该上车的,我的倔脾气原先是那样,后来一寻思:“唉!上车就上车吧,别让他这车白雇了。”就这么上车了。

坐到村口那地方,过河了就下来。走到他们家,正好居士都在那呢,那么多人在等着哪,这下就哭啊,说“没护持好师父”。白天都开车去找我,也没找着,走了岔路。带那么多吃的,我也没吃着,他们只好都吃了。买了那么多好吃的,我就吃了那一碗小碴子粥、三个小地瓜、两个小饼子。小饼子合在一起也没有二两呢,但是布施小饼子的那心挺好。那是个能有五六岁、七八岁的小孩,告诉我:“好可怜人啊!”说好可怜人。

在那个居士家,我又跟他们讲了一会儿,用笔给他们“讲”——因为那时候止语啊。然后继续往前走,就往山上走。东一头、西一头的。那八里路都是山路,黑夜里上哪看道呢,可能还没有手电。他们要送我,我说什么也没让送。我寻思:你送完还得回来,多累人家,于心不忍。就是这么硬走。

最后走到屋里,往炕上一坐,心里那个坦然、那个自在!今天最起码有那么一次不犯妄语。所以说,当别人骂你的时候,你不要起嗔恨心,你应该做一种善念:“他肯定是在帮助我,我究竟错在哪了?”你要找这个原因,他的骂就成为甘露。骂都成为甘露啊,这个是我总结出的经验。

行脚走道有时经常挨骂。就像跟人家借草垛吧,人家不借。你要是不走,人家就骂你,威胁你:“你要不走,我找民兵来抓你啊!”你说,就是普普通通的人都敢威胁你,他就不让你住。当时就不生气,说是不生气,那心里也不平,因为他态度不好啊!但是还知道,前面肯定有好因缘等着。果然不假,走不远有个大草垛,非常大。你方便哪、进草垛呀,没人管你,还遮风、还挡寒,非常好。而那个地方就在前面,如果在这住下,你就去不了前面,是不是?所以说,能忍得恶,实际上就真正地得到了善。因为我们往往把善当成恶,所以我们应该要把恶转成善,当作善来处理。这样的话,谁也不能干扰你。

释迦牟尼佛在前世做忍辱仙人时,歌利王要砍他的四肢,他当作善处理。释迦牟尼佛说:“我没有起嗔恨心,你正好考验考验我。我要是起了嗔恨心,我这身体就不长了;如果我没起嗔恨心,这身体就应该生出来。”他刚说完,那四肢就长出来了。耳朵也长出来了,胳膊也长出来了,脚也长出来了。当时歌利王吓得,“这是什么?这不是神仙吗,要不就是妖怪,赶紧跑吧。这还了得?赶紧跑!”就跑了。跑是跑了,因为佛这一念给得非常正确,最后佛出世,他就要跟着佛。而且佛发愿了,第一个就度他。这也是因果不爽。

所以说,有人扰乱你,“汝自禁息”,如果你不起嗔恨心,把一切嗔恨心息灭。“无嗔责”,你没有起嗔恨心,也不去恶口相还。比如有人说:“你怎么不扫地呢?”如果以不平的心,“你怎么知道我不扫呢?我刚扫完。”这就不行。如果有人说:“你怎么没扫地呢?”“好,好!我再扫一遍。”这就完事了。你如果说我已经扫完了,实际上这已经有对付的语言了。

因为啥呢?人家的意思是告诉你,你再扫一遍,功德就圆满了。并不是单纯地扫了个地,而是说,你得忍辱啊!第一步,把地扫了,心里的污垢已经扫除一部分了;如果你再扫一遍,你心里可能就得大光明,你的修行就要到位了。如果你不懂得这个道理,“我这地刚扫完,你干吗还让我扫,你欺负我啊!”完了,这个因缘就过去了,是不是?“你欺负我呀?你瞧不起我呀?”完了,一起嗔恨心,这个因缘就过去了,就这么点事。如果有人说:“你去扫一遍。”“哎,我再扫一遍。”痛痛快快地把地又扫一遍。“不行,不行,不干净,你再扫一扫。”你再扫一遍。

实际上,你哪是扫地啊,是扫除了你心中的那个嗔恨心。你想一想,左扫右扫,地还是那个地,但是你心里可光明了,是不是?这样去修行才是正确的。有的人就是,“你这不是找我麻烦吗?我刚干完活,你怎么又来找我?我刚弄完,你怎么又来找我,你不是找别扭吗?”急眼了,胳膊一撸,“不行,我找师父跟你算账去,我找师父告你去。这欺人太甚,哪有这么欺负我的。我扫一遍不行,非得让我扫两遍。你看你平时连活都不干,这会你反而说我!”完了,这就坏了,这就是我们上当了!因为什么呢?人在帮助我们的时候,我们不认识,我们光看到事相,没看到心里的东西。

“彼来恶者而自恶之”,就是说,有恶人来者,他只能是自还自报。你恶,你能恶谁?你能恶别人吗?你骂别人的时候,其实是骂自己。说:“我把那人气得够呛,怎么还是骂自己呢?把他骂得脸一红一白的,哑口无言了,我已经气着他了,我怎么还‘自恶之’呢?”你不知道,他就是你,他就是你的父母。你不知道,你骂完了,那“恶”深深地扎进你的种子识,将来一旦因果成熟了,马上就要重新来报复你。因果成熟就会还你自身,所以叫“自恶之”。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所以“忍恶无嗔”,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关。我们为什么要乞食?就是要修这条“行”。因为我们平时对道友之间、师兄弟之间互相的批评、教育,以及师父的批评,有时候容易接受。但别人说我们的时候,我们不容易接受,认为人家是不了解,在骂我们、说我们。实际上等你乞食时,就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了,最后发现所有的人都在成就我们。只是我们稀里糊涂的,不认识而已。

而且平时大家在一起彼此互相尊重,有时候不能深说,等到外面,人家就不客气了。你还能有脾气吗?去了,你跟人乞食,“没有!没有!”比你脾气还大呢。你这时候一看,“哎呀,你怎么这么大脾气呢!”心里话:你这么大脾气,给我还不要呢!实际上你不知道,你的脾气也不小。因为你的脾气大,人家脾气才大呢;你要是没脾气,人家当时就没脾气。我们有时候不认识,这都是很可怜的。

所以说,我们必须通过各种的修行来悟到这点。我们平时让师兄弟说一句,只要说你,或是“碰”你一下子,那都是无价之宝,都是开悟的因缘,都是成就的因缘,你可别放过了。但是你也别故意耍滑,“你今天骂我两句吧。”不能这么样去找,或是“我骂你两句,我是帮你开悟啊!”那不行,你可别干这事。

我们如果遇到这种恶意、恶言、恶事、恶果,我们都不要起嗔恨心。这样的话,我们就会得自在,就会顺圣道而成就。这是第六章。

今天就不讲太多了,就讲这一点。大家把我讲的这一点,看能记住多少,记一记,然后再整理一下笔记,写下来。大家在这上面一定要好好悟。现在我们有这么个机会能学习,那都来之不易!还有师父给你讲,那就太不容易了!大家一定要珍惜。回去以后,可以把自己的笔记整理一下。等这段打完七,有时间了,把你们的笔记收集上来,我再看一看。

笔记必须做好。记住!可要留笔记,养成这个习惯。因为我们学佛、修道不是一天半天的事,我们需要很长时间,将来你们还要受大戒。不学会记笔记,将来吃大亏,所以一定要学会记笔记。学习一定要会学,还要努力把笔记做好,给自己留一个方便。

你做好笔记,将来等你有徒弟的那天,你就拿出笔记,“学什么?自己看去,学去吧。”是不是?就省事了。如果等到你老了的那天,要走了,要成佛的那天,你就给大家留点东西,也是好的,是不是?所以大家把笔记做好。而且你自己做的笔记,再翻开看,那心里特别敞亮;别人的笔记,你怎么翻开看,它也不敞亮。自己做好的笔记又重新看以后,那非常熟悉,印象就更深了。

【解】此第六章,申明善能胜恶,而恶不能破善也。上文劝人止恶行善,改过迁善。恐有愚者,畏彼恶人扰乱,遂不敢行,故诫以慎勿嗔责恶人。以恶乃在彼,于我无涉故也。

看看蕅益大师是怎么解释的。“此第六章,申明善能胜恶,而恶不能破善也。”这句话说得非常好。“申明”,就是表明了,这个第六章表明了什么呢?“善能胜恶,而恶不能破善”,这句话很好。

“上文劝人止恶行善,改过迁善,恐有愚者,畏彼恶人挠乱,遂不敢行,故诫以慎勿嗔责恶人。以恶乃在彼,于我无涉故也。”这讲得非常好,“以慎勿嗔责恶人”,不要以嗔恨心去责备那个恶人,因为“忍恶无嗔”。就是恶者来了,有人扰乱,所以有的人就不敢行善了,有的就以嗔恨心去处理,“你看你,真捣乱!”如果你和他一样起嗔恨心,以恶来嗔责,是不符合修行的。

如果你没有嗔恨心,这句话再给大家写一下,“以慎勿嗔责恶人”,千万不要以嗔恨心责备恶人。比如说,有人来捣乱了,有人来骂你的时候,你不能说:“好,你骂我,我也来骂你。谁让你先骂我,不是我找你的,是你找我的。”这样的话,我们也起了嗔恨心,这样就坏了。

如果他起嗔恨心骂你,你不起嗔恨心去责备恶人,会出现什么结果呢?就是“以恶乃在彼”,这个挺好,勿嗔。所以你不要起嗔恨心去责备恶人,你觉得不责备恶人是不是吃亏了?实际上不是,以恶乃在彼,他的恶心在哪呢?他本来想加到你头上,如果你起嗔恨心,就等于你把这个东西收起来了,他的目的就达到了。如果你要是不起嗔恨心,等于什么呢?这个东西还在他那儿。

比如有人骂我,你骂我,我也不吱声,那他骂谁呢?还骂他自己,是不是?如果你说:“啊,干吗骂我?”妥了,你这一生气,这个恶就归你了。得了,“礼物”你收下了,完事了。明白这个道理吗?就像有人拿点毒药来,包个很好的包装,如果你一看,“你拿毒药给我吃啊?”你就起嗔恨心,就骂他。你这一骂他呢,妥了!你等于把这毒药,虽然没有打开包,你已经吃下去了。他就想毒你那个心,就想叫你起嗔恨心,你这一下子就吃下去了。

如果他以嗔恨心来骂你的时候,但是你不起嗔恨心,他这个“礼物”就送不出去,送谁都送不出去,他得自己拿着。骂久了,他自己受不了,等于自己骂自己一样,最后这毒药呢,“得了,拉倒吧!我是斗不过他,这人是个傻子,太可恨了。”实际上,他把这付毒药给吃下去了,就这么厉害。所以说,遇到这种情况,千万别起嗔恨心;不起嗔恨心,毒药就在他那儿。“于我无涉故也”,和我一点关系也没有。

【解】如明镜中现于丑容,彼容自丑,镜何丑哉。倘一生嗔责,则反揽彼之恶,成我之恶矣。

“如明镜中现于丑容,彼容自丑”,就像一个镜子现出一个丑态,这个人照镜子,他脸长得非常丑。而你就是这个镜子,他丑也不是你丑,是不是?虽然显现在你的镜子上,你镜子就是照人的,但丑的是谁?丑的是对方,你不能生气,说“我脸怎么变丑了?”实际上,镜子就是这种作用。所以说,“镜何丑哉”?镜子是没有美丑的。

“倘一生嗔责”,起嗔恨心去责备,“则反揽彼之恶,成我之恶矣”,就是把别人的恶给揽过来了,等于把那个东西变成自己的。他这个毒药本来是送给你的,你如果要不理他,他就得自己服这个药。如果你一生气,就等于把这药拿过来,自己把自己杀了,就是这样。

人哪!都犯这种毛病,到时候谁都控制不住,怎么也得弄他两句,要是不弄两句心里不痛快。等你一痛快,实际上你吃了老大亏了。你要是忍住了,也不吱声,而且不起嗔恨心,他这东西就送不出去了。

这是“忍恶无嗔”。这里面有两句最重要的话:善能胜恶,恶不能破善。为什么善能胜恶呢?我们大家都知道,善是正,恶是邪,邪不压正。为什么这里要说邪不能压正,善能胜恶,恶不能破善,为什么?咱们得问问,老这么天天讲——平时我们多少年都这么讲。中医也讲“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也讲这个邪正的问题。而且平时我们有时候也讲,“这个人正,谁也治不了他。”为什么善能胜恶,而恶不能破善?

再说,我们现在有不少坏人把好人给欺负了,把邪的东西加入到我们这个清净的地方来了,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这个道理要是不明白,将来也要吃一大亏,所以咱们先把这个讨论讨论。大家想一想,谁能把这个“善能胜恶,恶不能破善”讲一讲?你说一下。

弟子:因为善是本体,就像宝贝一样;恶都是灰尘,并且这污垢只能把本体盖上或挡住。因为这善就是光明,而恶是外来的,它破不了善……我说不明白,但心里明白。

他讲得挺好,他说善是根本,恶是灰尘,灰尘来了只能挡住根本,但它只是一时的灰尘,是这个意思吧?

弟子:对。

还有谁能把它讲一讲?你说。

弟子:善就是这个光明,恶就是黑暗,光明来了,黑暗就没有了,就失去了。就像屋里黑暗,灯一亮,那个黑暗就不存在了。

如果不点灯呢?那不就成了恶能破善了?再想一想,因为有了灯亮,恶就不存在了,善能胜恶。但为什么恶不能破善呢?刚才他讲了善是本体,恶是灰尘,灰尘不能破本体,只是覆盖。谁还能讲一讲?

弟子:善本来就具足。

恶呢?

弟子:恶是一时的,善本来就有的。

弟子:善能生一切善法,生于菩提自性,它顺于自性;而恶是逆自性,它不具足。善能破除一切恶。

大家虽谈了一些,“善能胜恶”大家都知道了,但究竟怎么胜?我给大家讲一下,一定要记住。有人讲了善是本体、具足,都很好,大部分都是在根本上下功夫。我们理解意思一定要从根本上着手,否则的话都是犯错误,都是邪知邪见。

为什么恶不能破善?因为善是真的,它是不生不灭的,真善,我们说的善是真善。恶是什么呢?恶是假、是幻、是虚妄。善是真,是绝对的真理,它就是我们的本体,也就是不生不灭的,从来不生,它也不灭。《心经》讲得很明白,“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它是不摇不动的。所以说,善是真的,是圆满具足的,它不生不灭、不摇不动、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是绝对的真理。

但是恶呢?对比起来好像是实的,实际上只是个假,它是虚幻的。什么是虚幻?好像是有,它只是一种幻境,它是不真实的,是虚妄的东西。“真”是我们根本的东西,我们要是把恶看成真实了,和善一样真。像粉笔似的,这个粉笔就是善,那个粉笔就是恶,就坏了!这就堕落实有里去了,堕落“有”里去了。这是不正确的,就成了外道。计“有”,这是外道的说法。说这个是善,那个是恶,你要是拿它这么比就坏了,永远也不能了知“善能胜恶,恶不能破善”。如果说恶是虚幻的,这个真善也是虚幻,那就堕落到“空”里了。这是外道的“空”,这都是不正确的。

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有个本体,有个如来藏性,它本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但是由于我们的妄想,想久了,生出了贪嗔痴的心。那个恶只是我们的一种幻觉,是一种妄想所造成的,它没有实体可得,虽然也没离开我们的真心,但是它没有实体可得。所以说,恶不能破善,一种虚幻怎么能破真呢?是不是?就像虚空里的月亮一样,来了几朵乌云一挡,只能挡挡影子,一会儿就得散开。但是你不能去把月亮给捅碎吧?就像我们讲的客尘一样,它没有啥实际意义。

为什么善能胜恶呢?如果我们这种虚妄的幻境一旦消除的时候,就是善。因为一切法界永远没有离开善,就是在恶的时候,我们也没有离开善,这个恶只是一种幻境。因为善就像太阳一样,你多黑暗我都能照破,都能把你转化。恶就像一块冰似的,你要是接近火,肯定得化,你跑也跑不掉。所以说,它没法相比,它只是一种幻觉,能和真实比吗?是不是?

所以说,我们要是不知道这个恶是一种虚幻,能去掉吗?那我们就成为一种外道——如果不知道的话,就成为外道了,这个很重要。讲到这个地方,一定要把这个本义明白,这个善实际上是至善至美的那个“善”,是真善。一定要把这地方牢牢记住,佛法的关键就在这地方,它是最能破外道的。

要不为什么有很多人,大仙啦,来到寺院以后,他都是:“哎呀,我是什么什么附体了,那面又怎么怎么了,鬼神来找我了。”等等的事情。如果你叫他念《心经》,念《金刚经》,就都能破掉。为什么能破掉?因为他说的那些东西都是虚幻和幻觉,所以能破掉。如果你要是不知道它是幻觉,你怎么跟他讲也没有作用。

有的人就讲了:“哎呀,你是哪个灵魂附体了,哪个鬼神来找你了,哪个众生来找你了。”你给他这样讲,病只能是越讲越重,因为你破不了它。你看看,顺着你讲,他就表演了:“哎呀,你讲得太对了,我由于以前打过蛇,那个蛇怎么怎么地,那个‘蛇仙’来找我,或者如何如何。”讲那些东西,甚至说:“我现在感觉它已经在我身上了。”就开始表演了。得了,你也被他迷惑住了、骗了。你看他得病那么重,最后你俩一起得病,这个“大夫”就看不了病人了。这就是一个很大的弊病,现在很多人都在这方面迷了。

如果我们知道那个恶只是个幻觉,只是虚妄的,它就永远不能见光明。只要你知道它是虚妄——知道虚妄,马上就破。就像演木偶戏似的,你要是知道那后面都是人操作的,你再看那个木偶戏,就一点意思也没有了。你看那个干吗呢?原先又哭、又流泪的,你以为是真的,所以就流泪。当你意识到:“哦,这不是人啊,这是弄木偶戏的人在比划,有人在配音。”你说那有啥意思?啥意思也没有,你也不哭、也不闹了,他演也演不下去了,就完事了,就是这么点事。

所以说,你要是不知道这个,你永远破不了外道。如果你知道,恶怎么也破不了善。因为你知道真善,它恶就没有用,你同时也知道什么是恶,是不是?只是虚幻,它怎么能破得了你?破不了你,所以我们得大自在。如果你明白这个法,哪个大仙所得的病,你都能帮他解释开。

同样的一部《心经》,你已经明白,你一念,就能破了他的邪恶;他自己念或是别人念,有时候就破不了,怎么也破不了。因为他心里糊涂,以糊涂的这个心对糊涂的那个心,啥用也没有,都粘到一块去了。你这是清净的心、明白的心,跟太阳似的,一照这黑暗就得亮,他那东西就得破,就是这么个道理。所以这个十分重要,十分重要!学佛就在这块。《楞严经》最后讲的就是这个,最重要的这一句话。但是经中原文不是这么讲的,意思是这样,你不要去找《楞严经》,“哎,师父你说的这句话,我怎么没找着啊?”——我这个人就是笨,记不住什么。

虽然讲的是《四十二章经》,但是这《四十二章经》可能已经不是四十二章,这可能变成了八章经,也许变成了一章经,都非常重要。里面给你们讲了很多的、有一些比较深的地方,给大家讲一讲,可得记住。

我看看,看这本书它怎么解释的。

挠乱,如毁谤、打骂之类。当无嗔责者,《华严》云:“菩萨于他起嗔心,即成就八万障门。”是知嗔之为害甚大,当恶来挠乱,嗔心起时,当以佛知见禁息之,尚不见有己,况有人乎?自恶犹自害也。(《佛祖三经指南》明·道霈禅师述)

“挠乱”者,如毁谤、打骂之类。毁谤你,毁你,说你什么也不是;谤你,说你如何如何。特别是毁谤,这可厉害了。毁你,说:“你这个人我听说过,这个人又偷又抢,什么坏事都干,我还不知道你吗?”当面就毁你。

我过去就碰到过这样的事,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了。上市场,为点事跟人家争执起来了,人家说:“我还不知道你?你那过去干过什么什么事……”他不认识,就给你满哪吵吵,吵得你连话都插不上去,最后只好低头一走。那时候那个心呢……被毁谤的人,那个心就像刀扎似的,有气无力。你怎么办?骂,骂不了,打也打不过,你只好忍受了。另外,他说得好像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你越在那听,妥了,他就给你编着来,他什么都敢编,可了不得。毁人,把人家毁得像下地狱一样,非常厉害。毁谤,谤你,说你这么也不对、那也不对。

特别还有人诽谤法门,这更厉害了。说“日中一食”那都是外道,不摸金钱那也是外道,反正都是外道,不是*轮功的行为,就是这个行为,反正怎么也是不对。

“当无嗔责者,《华严经》云:菩萨于他起嗔心,即成八万四千障门。”一念嗔心就形成了八万障碍,障碍当时就起来了,有多少?有八万障,也就是无数障,整个就是一片黑暗,挡住你前进的道路。

“是知嗔心之为害甚大”。你看看,平时都能做点善事,做得都挺好,但是呢,就是这个嗔恨心去不掉。你做了那么多功德,这一会儿就全送过去了,甚至把你自己都毁了。

“当恶来扰乱,嗔心起时,当以佛知见禁息之。”我刚才跟大家讲了,佛的知见。恶只是虚幻,只是无明,只是贪嗔痴的一种表现,所以不必跟它计较。我们甚至可以用法来空掉它,知道它是帮助我们、成就我们,反而生欢喜心,“哦,他来说我,是成就我。”这个“我”也是虚幻,哪还有个骂你啊?是不是?既然没有我,哪有你啊?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都是虚妄的东西,这些东西都是假的,何况你这个骂呢?是不是?人都是假的,你骂谁?我都是个虚幻,那你不也是个虚幻?都是虚幻,哪来个骂不骂的?所以说,这些恶最后只能自己毁掉自己,对你丝毫不起作用。

就像人似的,你要是明白这场戏都是自己编的、自己导演的、自己在那写出来的,演员都是自己派的。拍完后,你再看这场戏,还有啥意思?啥意思也没有,是不是?一看,都是假的,啥意思也没有。他不像唬外行人,又哭又流泪,像真的似的。知道后这就没意思了,所执知幻即离,如果谁要谤你,他就是自作自受了。

知道这一点,我们一定不要起嗔恨心。修道的时候,肯定有一定的难关。什么难关?就是我们有时候看不顺眼,“你看你这人咋这样?你怎么不那样?”他就发生这种想法,久来久去就窝成火了,窝成肝火。肝火一上来就影响到胃,肝气犯胃,胃也疼。胃一疼,肾也疼,肾一疼,眼睛就瞪得那么大,说话也粗声粗气的,气哼哼的,最后得了一身病。想说吧还不想说,不想说吧,搁肚里憋着,最后弄得浑身非常难受。为什么呢?就是嗔恨心过大。

当看到别人的毛病的时候,我们不知道,别人的毛病就是自身的毛病。因为一切众生都是一种幻影、妄想、虚妄的,哪有真实的?是不是?为什么有这么些东西?这是我们的心没有清净下来,而且被这些境界所转,所以你就受其报。如果你当处清净,比如说知道所有的这些如法和不如法的事情,特别是不如法的事情,只是一种幻境,只是在考验我们。如果我们知道这是在考验自己,心里马上就清净了。

另外呢,我们也有慈悲心。怎么以慈悲心看待问题?比如说,看到别人在不是休息的时候躺那块了,第一个念头:“哎呀,你怎么这么懒?”坏了,你这一说他懒,那个心就不正常。如果你看见他躺下了,“哎呀,是不是累着了?这人干活干得太多了,又爬高又爬哪的,有活都是他的。”你首先起这个念头。你有这个善心,那个恶就进不来。当你发现他可能因为别的原因躺着或歇着了,就不会起那种恶念头了。所以说,你先把善生起来,你没有善就完了。如果你第一念起恶,起心动念,就等于把那个恶给拿过来了;如果你不起恶,就等于把恶排出去了。

另外,当我们看到别人的短处的时候,一定要体谅他。体谅什么呢?体谅他这么修行,了不起!看到他在那休息,有病嘛,“你看看,他还贫血,还那么努力修行,不退道!你看他燃的香,左一块右一块,那肉还疼着呢,我们才燃几块?人家燃那么多,不退道!那心多好。而且后面还烫出那么大的疤,这非常了不起啊!就在那种困难的时候,走个道都摔跟头的时候,也没说出别的话来,是不是?”就想人家长处。

“好!这真了不起!现在有了病,那病多难受啊!”那病人是什么心情?那好人当然心情好,病人的心情我们不了解,所以我们首先应该理解。你理解了,就算他办事有点反应慢,可能是脑子缺血的关系,我们一理解,一笑就完事了,就拉倒了。所以说,你要是以善去理解人,嗔恨心就起不来,我们都是这样。

当看到别人用东西,如果这个人多用点,“好,他多用点总比我多用强,我用那个起贪心,他用那个助他道业。”行了,理解他。像他这么小的年龄就能出家,你看多好啊!而且特别努力。虽然有点小毛病,说话有点粗声粗气,等以后我慢慢告诉他一声,注点意就行了。我称赞他的长处,“你看,他这么小就开始出家,而且和咱们一样修行,又不退道心,多了不得!”所以有点什么事都能理解了。

像一位沙弥也是这样,父亲有病腿折了,而且还要回去办身份证,一直想回去一趟,但是一考虑这些东西也是一种妄想,还是以修行为主,最后在难忍的情况下还能放下,那多了不起!你要知道,一个人起心动念,起了那么长时间的心念,而又能把它放下,这是个大修行啊。有时候我们都很难做到,一旦起心动念了,就控制不了,“师父,那个就不行;师父,说什么我也得……”能把这种事情都控制下来,将来必有成就的。这个事情不是小事,看似小事,但能控制,将来肯定是有成就,因为他在这样的关头还能控制自己,非常了不得。

还有一些,比如说有人干活从来不藏奸,见活就抢。还有的一直精进不退道,你看他,晚上有时候精进到十点、十一点,而且第二天也照样跟着去干活,水打得可勤了,人家出家四年多了——原先是出家四年多,今年有五年了?(弟子答:今年五月份才五年。)今年到五月份就五年了。你看看,人家就说这句话,不贪名,“今年到五月份”,人家从来不敢占一点便宜,不会说:“今年我就五年了。”没有这个说法。“到五月份才五年”,就说明人家老实到什么程度,就差几个月我都得给你弄出来,我不贪这个。这就是诚实。

好,今天就讲到这。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妙祥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妙祥法师)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九 五宗平等弘扬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八 诵大悲咒无附加条件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七 发心出家要真实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六 出坡也是修行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五 不为剃度而剃度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四 少睡增定慧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三 过斋亦修行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二 行堂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一 菩提三心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 抓住牛鼻子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九 恭敬心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八 无念才是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