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戒法法师:略述“普请”及其当代意义


   日期:2022/3/5 8:5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略述“普请”及其当代意义

 一、何谓“普请“

“普请”一词主要在禅林中使用,所谓“普请”,即是禅林中从事作务劳役时,普请大众,上下合力,称为“普请”,又称为“出坡”。但“普请”这一词在大乘经典中就出现过,不过含意与后来禅林所使的不同,如《方广大庄严经》卷11〈转*轮品〉:“于长夜恒常开门大施普请众生随意所与,亦劝众生行如是施。”又如《渐备一切智德经》卷4〈善哉意住品〉:“普请如来,所布言诲。”经典中的“普请”一方面普请众生接受布施,一方面普请如来宣说法要。

作为集体劳作的“普请”之法最早始于律中所述,如《毗奈耶杂事》所载:“佛言随要当扫,若月八日,或十五日,鸣犍稚,总集众僧共为洒扫。”此语到唐末年间专用于禅林,此由《僧史略》卷上所立的禅居条目可得知,其文云:“共作者谓之普请。” 又如《敕修百丈清规》卷6:“普请之法盖上下均力也,凡安众处有必合资众力而办者,库司先禀住持,次令行者传语首座维那,分付堂司行者报众挂普请牌,仍用小片纸书贴牌上云(某时某处)或闻木鱼或闻鼓声,各持绊膊搭左臂上,趋普请处宣力,除守寮直堂老病外,并宜齐赴,当思古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诫’。”

普请有时非指集体劳动,而系指聚集众人作”送亡”等事。如《敕修清规》卷六〈送亡〉条(大正48·1148b):“白大众,粥罢普请送亡,除守寮直堂外,并当齐赴。”

二、古代丛林对“普请”的重视

古代丛林对“普请”非常的重视,特别要求作为领众的住持、首座等要以身作则,这样才能服众,总不能天天叫清众干活,自己却好逸推劳。如百丈怀海禅师以身作则,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那作为清众敢不去劳作吗?

在古代丛林清规中非常重视所有僧众共同劳作,同时也可以让大众心里有种平衡感,如《百丈清规证义记》卷第七之下曰:“普请之法,上下均力也,山中梵剎,坡事尤多。遇期,鸣梆齐行,虽住持,亦不得好逸推劳,有病则不勉强,至老方可歇息,同居大众,开遮亦尔。……旋为木寺住持,洁正身心,勤理众务,安僧数百,衣食恒备,每有苦役,必以身先噫。古之住持,类多如是。故丛林兴盛,今之住持,则养尊处优,劳人自逸,欲得丛林复整,难矣哉。”

三、“普请”在当代寺院实行的意义  

    上下齐力为常住做事,作为住持(包括首座、执事)以身作则才能服众,给当代寺院的管理有一个很好的借鉴之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