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明奘法师:明奘法师在上海五观堂的讲课


   日期:2022/4/25 10:0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明奘法师在上海五观堂的讲课2006.12.13

大家从各地而来,有的是先认识我的,有的是后认识我的,有人正在开始认识我,那么我们有缘,希望我的这种方式,还有我体验到的、经验到的佛法能够给大家带来一点点心灵的帮助,至于信仰的问题去找你们的老师、去找你们的导师、找你们的法师,我不大关注,我只关注各位的心灵问题。所以,有什么心理问题,我们可以现在来交流。

当下、直接

我倡导的一个修行方式——当下直接。当下直接,是可以超越宗教哲学的,但是你如果把一个修行的目标,或者一个信仰的极至,定位在死后,定位在一个不能证真、也不能证伪的这样一个状态,那么这个修行近乎迷信,搞不好就近乎邪道。但是佛法的当下和直接,在于它所使用的工具和试验的仪器,是我们人人本具、人人本有的,是什么?佛性!这就是最高的理论原则。也就是,人人都具备如来智慧德相,但是,为什么不能显现如来的智慧作用呢?就是因为妄想和执着遮蔽了,这是最高的、根本的理论原则。

简单的行法

——拿当下的身口意向内看

它的行法特别简单,就是每一个人将当下的身口意拿来向内看。不是别人的,不是拿释迦牟尼、阿弥陀佛的身口意来观想,只拿我的身口意看一看。当它恶用、滥用,向三毒的方向发展的时候,就是过分的贪、过分的嗔、过分的愚痴,导向了无明,再由无明衍生、积聚新的不善的力量,再推动贪、嗔、痴、妄火。本来源头是清净的,真如佛性是本来清净,光明寂照遍河沙,没有杂染,但是被贪嗔痴给遮蔽住了,源头污染了。

因为遮蔽了,就像我有颈椎病,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我已经习惯这样歪脖子了,给正过来,反而认为这样不对,应该那样才对,是不是有这个体验?那么我们的心也是如此,因为习惯了被贪嗔痴给追着,假如在这个社会上不贪,人家认为你有精神病,假如受到伤害,用忍辱、你用慈悲以德报怨,人家认为你窝囊废,没有男子汉的气度。大家都在贪嗔痴的这种作用下去做,那么我们就在助长贪嗔痴。

反过来,我了解了这一点,修行从自己的身口意当下直接的向内看。很简单啊,看看我的贪根除了多少,看看我的愚痴根除了多少,再看看我的无明火、嗔恨根除了多少。我们的内心分为一百种法,有心王法,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识,心王法,心所法,在跟心和心所都不相应的这些时间、空间、速度、位移方向这些东西,我们一一来根除,那会发现:原来任何一个人的身口意根除了: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根除了五力使、五钝使、根除了十缠十使,再根除了八十八结使,最后每个人的身口意,只要根除了这些,就是初果阿罗汉、二果阿罗汉、三果阿罗汉,他就是一个正觉、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每一个人,人人可行,人人可遵。

当下完成

并且是当下经验、当下生成、当下完善的,跟死后不相关,跟他方世界不相关,就在我们眼前生命中来完成和兑现,而这样的一个方法,我们管它叫禅,但是实际上不叫禅也可以,对不对?当下完成、善的究竟、善的圆满,叫做佛也可以。所以,我们的佛性、佛心不在死后去完成,不在他方去种植,就在我们当下的身口意来完成,当下的身口意来改造,当下的身口意来让他彻底的纯净、回归本然。

从理论到实践人人可行

——甘愿承担

所以从理论到实践都人人可行,跟根基没关系。你上根利智,言下相悟,哈哈大笑而去。也许有人要跳下去,也没关系。有人觉得我大笑之后,还想再搞些个乌烟瘴气的东西,那你就去放生——没关系。有的生命喜欢跟你有缘,你把你的工资的十分之八都去放生去,那是你自愿的,只要自愿的,是甘愿承担的,哪怕你当个乞丐,那是最大的福报。所以,不在乎拥有多少,而在乎我们计较多少,计较得越少,你拥有的就越多。相反,你计较的越多,拥有的就越少。

即此身离此身,即此用离此用

当我们真正的体验到每一个人的身口意都能自我完善的时候,那么觉者佛陀——他就不再是一个宗教的教主,就真正成为人天导师,我们就真正成为佛的弟子们,而不是佛的教徒们。所以这个世界佛教徒越来越多,但是佛法越来越不昌明。我们要做的事应该是让佛弟子多一些,佛教徒可以少一点,让他去信仰共产主义吧,那种乌托邦,那种美好的世界大同理想多美妙啊,他要有具体的物理操作规则,要有可切实的行为办法去推动,那我们去信它没关系。

但是,无论你是什么教徒,无论你奉行什么主义,你选取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你想不想做心的主人?想不想不再做习性的奴隶?想?好,佛法有办法。身口意不要叫它向下三途——贪嗔痴去用,要向上——戒定慧而用。所以,即此身离此身,即此用离此用。

文字语言

这都禅师们的教法,但是他不说透,好像很玄妙,我们现代人阅读起来,觉得挺高深玄妙的,经常碰到人说,哎呀!禅真的是很高妙,我听不懂。他忽略了一个现实,就像现在我们都适应了这一次文字改革以后的简体字和普通话,再过三百年呢,我们的简体字和白话文,是不是又被那一年的鲁迅、胡适先生给改革呢?完全有可能。

唐宋时期,婆子可以说禅,学者可以说禅,街头卖菜的也可以说禅,就跟我们现在,你可以听MP3,卖菜的也可以听MP3,是一样的道理。当我们了解以后就会发现,文字它只不过是个载体,我们暂时的这个阶段,用惯了文字载体,所以,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真正的核心

真正的核心就不离这个,这个是什么?是当下的这颗心。当下的心纯净,当下的心具备智慧、洞见、观察能力,当下的心穿越了所有表相的束缚,突破了心和心法的对立,超越了哲学上能和所的对立,也超越了科学上能见与所见,能研究与所研究的心物的二元对待,当下回归到——心即是物,物即是心,心物一如,心境一体的时候,你叫它是极乐,它就是极乐,叫它天堂,它就是天堂。所以,天堂不在别处,天堂就在我们心中。这不是我说的,是托尔斯泰说的。是不是这个道理?

佛法的易行

如果每个人都能这样地领悟觉者释迦牟尼的教法,这个世间应该是一个容易做得到的太平盛世,为什么呢?因为它太容易实践了。好比说,要消灭这个世间的战争,我们用了各种各样的什么太空的条约、海上的条约、划分了各自的区域、划分了各自的轮船、飞机,运输、民用军用的航道、航线,但是战争有没有停息过呢?我们在这里安静的听课,伊拉克有人在流血,是不是?巴勒斯坦有人在爆炸,还有阿富汗这些地方。我们中国正在跟巴基斯坦联合军事演习,尽管没有人死亡,但是那些飞鸟呢?大地上的动物呢?它是无辜的呀。非常简单的可行办法,人人都尊重彼此生命的权利和尊严,人人都不故断任何生命的权利。世界就太平了,是不是?多简单的一个办法,就仅此一条,所有的人都做不故断生命,不故断人命,尊重生命的权利,尊重脚踩大地、头顶蓝天的权利,彼此真正的尊重,资源共享。那从物质上的偷盗抢掠,乃至发动的各种各样的由经济利益引发的战争,也就自然规避开了。

从直接尊重生命的权利,到尊重每个生命体所依赖的物质的权利——就是财产的私有,我们彼此尊重,那这个世界的偷盗就会禁绝,彼此的掠夺会禁绝,就这么简单。所以,佛法是一个易行,但是高度的难信。就这两条,世界的战争可以化解,可以避免人对大自然的过分掠夺,但是我们不去奉行。

禅者的承担——超乎宗教

我们要奉行什么?我们不去在人的内心去停止这个杀戮、停止这个嗔恨的怒念变成杀戮的行为,却整天拿个念珠,今天又有一条鱼——我放了,明天又有一个狗——我放了,后天又有一个乌龟——我放了,认为我跟释迦牟尼可以有一个谈判的资格了,在西方极乐世界的莲花又大了一点点。迷信,彻头彻尾的迷信,迷信得有道理吗?有,就是天真可爱。

佛法讲的是因果缘起法则,法则的核心是: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那么,所谓的极乐就是超越了苦与乐,超越了善与恶,超越了是与非,那个当下的状态就叫做极乐。我们以一颗厌离这个痛苦的娑婆世界的心,去追求一个充满清净极乐的世界,首先是一个对待法。那么,此——对待法,在内心没有根除,那么,彼——那个清净的东西,就不可能给你安立。

我这边伤害的人、得罪的人,是以我的身口意加诸在我的邻居、亲人、朋友、同事他们的身上,让他们的身口意都不安宁了。但是,我不去跟事主去道歉、诚心改过,而是找一个第三者叫法官,叫做菩萨或者佛,去贿赂他,今天三支香,明天三只香蕉,后天一百八十八的香,大后天三百八十八的香。磕头,今天三个头,明天九个头,后天一百八十个头,然后我把法官贿赂好了,他就可以让我不再受这个惩罚。但是,我以我的身口意加诸在别人身上的痛苦的业,接受者他能原谅吗?各位想一想,你说他能原谅我吗?所以,我们如何去伤害了别人、伤害了其它的生命,我们直接向他去做身口意的忏悔,从杀生到不杀,到尊重;从挑拨到不挑拨,到和谐;从误导人家身口意的恶行,到劝善,在哪里发作的,就在哪里完成,这是禅者的承担——当下直接,超乎宗教,但是它也包容了宗教。

对宗教的提升

我们说既然这样,那庙也不要建了,香也不要烧了——坏了,那些斋公斋婆啊,奶奶姥姥们怎么办呢?他(她)不了解这个,最后打麻将去了。不要否定这个,否定他们。毕竟烧香最多污染空气环境,搞点肺癌什么的,但是总比去赌博强啊,总比去吸毒、共用针管,传染艾滋病强的多啊,是不是这个道理?所以,培养一个个良好的习惯还是好的,从这个层面上,宗教的立教之本是值得推崇和推动的。

但是从禅的智慧层面,从佛法究竟的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的层面,宗教是要提升的、进行革命的。革命就是向内心来完成佛法的一切,而不是在石头上建的更多,念珠数的更多,头磕的更多上去完成,这种我给它起一个新的名字——信仰修行运动法。想想看,扪心自问,我们有多少人在做这种信仰修行运动?多少人在做?做的很开心的,因为从理论上、理智上和情感上,这三个层面上劝化了自己——我相对心安。但他在佛法中真正体验到六道轮回真有其事吗?菩萨就这么慈悲,真的是三十二应、千手千眼吗?怀疑不敢怀疑了,质问不敢质问了,见到和尚该请教的不敢请教了,啊哟,师父说的对,师父说的好,师父说的妙。那不一定,歪嘴的一旦念歪了,可麻烦了。所以,佛经常让我们在内心来完成皈依,以自己的内心为岛屿、为安住的地方,不是在外在、在其它去完成。

因此,佛弟子和佛教徒本质不同,佛教徒是把释迦牟尼当成教主,教主创造这个世界,创造了极乐也创造了娑婆,奖善也罚恶,不信者贪嗔痴慢疑地狱五条根,搞得挺恐怖的:我今天贪睡了两个小时,我怎么没起来,闻钟声烦恼轻,结果我要下地狱了,完了,赶紧磕头如捣蒜,忏悔去了,搞得乌烟瘴气的,都是在情感上、心理上,理智上和理论上把自己给营造了一个相似心安的状态,但这种心安是源于对法的不了解。

八苦交煎

真正的让我们在佛法中安身立命之处、佛法的核心的教法——三个法则,也叫灭苦之道,因为我们这个生命是一个残缺不完满的生命。佛曾经讲的人生八苦交煎。

生苦,出娘胎经过产门的挤压,谁还记得?有宿命通的谁还记得?站出来给大家说说。十月怀胎在母亲的身体里就像一个监狱嘛,对吧?母亲吃下冰棍了,他就像针扎一样,喝下了热水呢,他就像热炭一样,因为母子连心,只有那时候才是真正连心的,它的感知是一体的。

老苦,是不是有人开始体验了,“白发不栽偏要长,青春易逝却难留”,留不住,白发已经悄悄地长出来了。

病苦,谁没有受过请举手?

死苦,自己还没有受,但是亲人、朋友、报纸上太多了,对不对?

爱别离苦,谁刚刚失恋?来分享分享。

怨憎会,谁正跟夫妻吵架的、跟同事吵架的?

求不得,身心不安宁。

八苦交煎,所以这是一个不圆满的世界。

转移之法与直接之法

那么,如何来熄灭烦恼?

念佛、持咒、数念珠、磕头,这都是转移之法,心理学上叫做移情,把情绪、情执、心的观注点,转移到一个让你忘却身心状态的状态。好比说去踢球也是一个转移法,念佛是一个转移法,数念珠是一个转移法,持咒子又是一个转移法,但是这个转移法有点绕弯。像马三立说的相声,本来这里痒痒了,然后他卖一个包装,说我有一个治痒痒的偏方大全,一个包装打开又一个纸的包装,打开后,又一个金箔纸的包装,再打开了一个锡纸的包装,打开的包装越来越小,最后这个纸团打开了就两个字:挠挠。

佛法所教的三个法则:无常的法则,无我的法则,缘起性空的法则,就是“挠挠”——直接。

了知无常,当下斩断因果的链条,止熄烦恼

想想看,这个世间什么不是无常的?我们经常说某某主义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是不一定啊,假如放之四海而皆准,现在全球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几个是皆准的?不一定,所以它只是一个哲学的派别。但是,一切无常的法则,放在俄罗斯、放在天上、放在地上、放在河里、放在冰里,是不是一切无常?

当下的灭苦之道,就是你直接体验到无常。好比说,我跟你发生了矛盾,那么我们正常的习性反应是什么?你伤害我,让我不快乐,好了,既然你让我不快乐,我从现在开始就不快乐给你看,你让我不快乐三天,我给你不快乐三个月。扪心自问,我们的思维运行模式是不是这样的?尤其是跟你最亲爱的人在一起的时候,父母、儿女、夫妻、兄弟姐妹之间,是不是这样的?把一个无常的当成了实法,所以痛苦不堪。

但是,你一旦了知了我的情绪原来是无常的,现在你伤害我,不是持久留存的,它只是在我的心里,只是一个过程。好了,原来你让我三个小时不快乐,现在我才没那么傻喽,没功夫陪你玩,三分钟,给你拍桌子瞪眼睛的,过一会我玩去了,没事了。他还在那里自我快乐、自我麻醉、自我痛苦,享受玩味他的痛苦,把痛苦当成快乐,我已经不跟它玩了,从这个因果链中“咔”然斩断。所以,无常的法则是这样来运用的。它透过我们的心力、般若力、智慧力、禅定力,一下子斩断因果的连锁反应。

无我的法则

无我的法则是什么?我们认为一切都有个实体,独立作主,常恒不变,它就是我的定义。就拿我们的身心来讲,哪块是我的?当场做个试验,谁愿意上来做?哪里是我的?有学问的人认为我的观点、我的著作、我的观点、我的见地……是我的,但是三岁撒尿的时候,见地哪去了?陈景润先生,以及霍金,他们现在的那些见地,是他的吗?健康时我的想法——意气风发,恨不得把地球一日就改造成天堂;病的时候,恨不得全世界都来关心你一个人。想法不是的。

你说情绪是我。早晨看着太阳出升很欢喜。傍晚看到落日——哎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好无可奈何的,悲悯。情绪不是我,思想不是我。

你说好了,这个身体总是我的吧?十一个月所有的细胞更新一次,哪个细胞是我的?细胞里边的电子、核子、质子、夸克在高速地运转,每秒钟1022在运行,哪个是我?

一切无我。所以不能独立做主,不能恒常存在,不能够让自己常恒地占有时间、空间、体积和形象,这是佛法对无我的定义,而不是什么都没有。一般人以为什么都没有就是无我,这不是。无我是不能恒常存在、不能独立作主,不能够恒久地占有时间、空间、体积、形象,就叫无我。

佛法的特色——缘起法

然后因为无常、因为无我,所以必然要被条件所制约,叫因缘所生法。因缘现前了,是一个法显现成的状态;因缘消散了,这个法就显示消亡的状态。但是消亡不等于没有,出生不等于长存,这个就是辨证了是吧?

有很多西方的哲学家、科学家讲,释迦牟尼佛带给人类最大的思想革命的光辉,不是佛教,也不是无常无我的法则,无常的法则谁都看得到。西方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不就是无常吗?儒家的经典《大学》里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个无常的法则谁都知道,诗人说的最多的,早晨还春花烂漫的,而晚上回来已经雨打芭蕉风吹去了,无常就是这样。

但是缘起法却是释迦牟尼佛的发现,不是创造,他发现了这个法则,然后我们每个佛弟子,能够运用这个法则,当下可以用来灭苦,让我们内心的苦能够止息。

向内看,只看自己不看他人

佛法跟宗教最大的不同就是大家齐来看。《心经》里边说: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就是大家来看,大家快快看,大家一起快快看……看哪里呢?你说看极乐世界,十万亿佛土,西方去此之遥,什么天文望远镜到现在还没发现出来,看不到。就是给我们这些不是专业人士的一个伽利略望远镜,咱也看不到天牛星、织女星在干嘛,不知道太阳的内部是如何的运转奔腾。所以向内来看,这个没有任何欺骗性,因为看的是我的身、我的心,我的口、我的意,我当下的身口意。

我的语言是否开始从两舌、绮语、妄言开始变成质直、柔软、慈悲、善良、和谐;我的身体是否从一些恶劣的偷盗、邪YIN,一些吸食麻醉品的习气,开始转向尊重生命,爱护他人财产,尊重别人婚姻感情稳定,到让自己时时刻刻保持清醒而不麻醉。这都是自己能当下看到的,不需要第三者来审判,自己的心就是唯一的审判官。

然后还可以看,我的心念是回忆过去多?还是追想未来多?回忆过去是快乐的多?还是烦恼的多?想未来是忧虑的多?还是美好的憧憬更多?自己都能看得出来。所以大家齐来向内看,只看自己,不看他人。

佛教徒与佛弟子的不同

但是我们佛教徒却不同——我因为开始吃素了,我因为开始信了释迦牟尼的真理了,然后我发现这个世间一切都在造杀生、偷盗、邪YIN、妄语之业,一切都是在造地狱之因。我开始有资格评判别人——你下地狱无疑、你堕三恶道无疑。有了一个法宝、资格,这是佛教徒做的。去吃餐饭——哎呀!你又吃了猪,你又吃了狗。把别人吓死了,先制造一个地狱,就是恐吓产生的。然后又制造一个麻烦,嘴巴天天吃素,牛、羊、骆驼、马从生下来之后就吃素,天生胎里素,也没见它成佛,没人给它树碑立传,当然白马寺例外。白马驮经东来,这是感念马的功德、辛苦,所以建了个白马寺,是不是这个道理啊?

佛教徒是因为信仰,而给自己一些自我欺骗和麻醉,然后去审判他人,但是佛弟子只管自己向内看,如果我们每一个佛弟子真正把觉者佛陀的教法,在自己的身口意中来完成,那么这一生就能熄灭烦恼。佛教的戒律叫别别解脱,就是你遵守得好,完成一个,这一方面你已经就解脱出来了,不再被这个因果的连锁给套住了。

好比说,我彻底地做到了不杀生,那么,“此有故必有,此无故彼无”,我已经不杀了,所以我的杀心、杀业、杀的因缘都没了,生命跟我们在一起自然安全了。但是有时我们还会被杀,那是因为过去生命累积的力量的延续。像达摩祖师,他招谁惹谁了,还是被人投毒了五六次,比如安世高三次来中国才翻译了《安般守意经》,前两次来到中国都干吗啊?给人打死了,并且是给同一个人打死了。

因果缘起法——定业不可转

安世高他是世安息国——伊朗的王子,他第一次来中国,是来翻译经典的,到了大概甘肃境内武威这一带,因为他有天耳通,能听见小鸟说话,听见其它生命说话,在树下乘凉就听那两个鸟就在那说谁谁来了,发生什么事情。这两个鸟就在这议论说可惜啊,这个高僧欠了一条命债。他也有宿命通,自己一观察,真的是。

他到了忤作官——验尸的那里,相当于现在的法医,跟他说,我明天会在集上被人打死,你为我作证,别判那个人死罪,我是欠他一条命。这个忤作官吓坏了。安世高说,没事,我是个修行人。

那时,卖柴的很简单,不像我们现在,需要劳动了,还有防护靴、防护袜、防护手套,那时没有,一把镰刀或一把斧头,捆柴都是用柔软的枝条、藤条,两边一捆,中间拿个木头,跟扁担一样。

安世高和忤作官上街了,前边一人挑担子卖柴的,他俩走在后边。因为柴是用柔软的枝条捆的,前边断了,扁担往后一打,安世高就被打死了。被打死了以后,当时的县官也是法院院长要判他死刑,忤作说,大胡子和尚说了,没事的,他前生欠了他一条命,只不过来还的。

也就是说你现在做到了不杀,仍然还会有杀业。释迦牟尼佛也一样,琉璃王诛杀释迦族的时候,头疼了三天。按说佛陀智慧圆满,不应该再受这个惩罚了,对不对?但是,定业不可转,他头疼了三天。因为前一生,不知道了多少生,释迦族是村里的村民,把鱼塘里的鱼都杀了,释迦牟尼佛的前生是个小孩,他敲了鱼王头三下——业报。所以这一次,鱼塘里的鱼都变成了琉璃王的部队,鱼王变成了琉璃王,然后释迦族被诛杀,没有逃掉,所以定业不可转。

宗教的教主是全能的、万能的,既然他创造了一切,当然他是全能、万能的,逻辑上是成立的,但是释迦牟尼是发现了宇宙的法则,没有创造一点点,没有加多一点点,没有减少一点点,他只是发现了实相的法则,他不能改变任何法则,也就是因果缘起的法则。

性空缘起——远离戏论

哲学上也有缘起,哲学上的缘起是什么?就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然后你影响我,我影响你,没有离开物质的意识,也没有单独离开意识的物质,互相作用,但这些很空泛。

佛陀所发现的缘起,在佛教里边有四种缘起:一是业感缘起,我们看四阿含经基本上是讲业感缘起;第二种缘起赖耶缘起,唯识宗所讲的就是赖耶缘起;第三种是真如缘起,《大乘起信论》这一系叫真如缘起;第四种就是华严境界的法界无尽缘起。

所有的缘起都不离性空,离开性空的缘起,又成为或者唯物或者唯心了。性空而相有,所以说唯心也不对,说唯物也不对,说纯物也不对,说纯心也不对,心物是互动的、缘生的。既然从这个层面来说是互动的、缘生的,谁先有谁后有,就纯粹成为一个小儿科的戏论。

所以,佛陀在世的时候,人家问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啊?这个不着边际,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都不能解决你的烦恼问题,甚至增加你的烦恼。你认为先有鸡,好了,人家明明用蛋孵出的小鸡,那你不痛苦一辈子?你认为先有蛋了,明明人家看见先有鸡跑,才看到鸡下蛋的,又痛苦一辈子。所以,佛法把这些都看成是戏论,无需再作争辩,只不过是缘起法。有的农村的小孩子生下来先看到的是鸡,城里的孩子先吃到的是蛋,对不对?这个没有什么。因为城里的孩子生在城里,见不到农场,见不到养鸡场。乡下的孩子家里家家养鸡,他就见到了这个蛋,见到了鸡生蛋。

所以佛法把这样偏于两边的戏论看得很乖巧又很可怜,死抓住不放,但是满愚痴的。佛法判定的愚痴不是知识的多少,而是是否了解缘生法,了解了缘起性空。了解了,那么这个人就是智慧的,他可能大字不识。不了解缘生法的,执着于边见、身见、邪见、戒禁取见、见取见的,那么他就是愚痴的人。

信解行证

——平常

无常的智慧、无我的法则、缘起性空的实相,这三个就是佛法的核心,叫做灭苦之道。任何一个人只有能听懂,听懂还不行,还要做得来,做得来还不行,还要做得稳,做得佳,也就是信解行证四个次第。你相信的不是释迦牟尼的权威,而是相信释迦牟尼所发现的法则,然后遵从他教导的苦集灭道的道,这个“道”是路,不是宗教的说教和劝善书。任何一个人行走在这条路上,最终的结果一定是灭,也就是苦的寂灭,烦恼的止息,生死轮回的停歇。人人都必走这条路,只要他按照信解行证这个次第。

行和证,行——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证——大家是一样的。所以,当时的阿罗汉们,凡是先佛而去世的,要走的阿罗汉们跟佛陀告别都是十六个字四句话:“所作已办,梵行已立,不受后有,长揖世间”。然后踊身虚空做十八种神变。四阿含经记载的都特别单纯,没有任何谈玄说妙之处,没有任何堆砌理论和文字游戏之处,就是切切实实的,平实、普通、平常。

不离当下的身口意,以心为本,矫正心的认知,在内心完成佛法

说一千道一万,最后回归到不离这个。这个,我们每个个体生命当下的身口意,而身口意又以心为本,身口为辅。

身口养成一些习气,好比我爱喝普洱茶,你爱喝龙井茶,这是习气,一时无关紧要,甚至对某些人来说还是可爱的嗜好。比如说,周星驰他只要天堂水的龙井茶加冰的,我觉得他挺可爱。甚至很多追星族去捧他,跟他模仿。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月收入不到一百八十块钱,却天天要喝天堂水的龙井茶,这就是痛苦和烦恼。

所以,身口两方面行成的一些习惯、习气还不重要,最关键的是我们的心的认知要矫正过来。调转头,不要再迷信,不要再心外求法,要在内心中完成自己的佛法。

智慧和慈悲

——向内的洞见,向外的行用

完成的标准就是智慧和慈悲——向内洞见一切身心的实相;向外,因为是缘生的,我们的个体生命,离不开自己的别业,也离不开众生的共业,所以是无尽的慈悲、无所求的慈悲。所以检验的标准,只有这四个字:智慧、慈悲。

不是说你盘腿一坐十个小时不动,连个呵欠也不打,蚊子在这做窝,你也不受惊扰,那最多叫定力的完成增上。真正的外用,是你学了什么都要用,只有用了才是真的。

所以,智慧向内的洞见实相的能力有多深,向外运用慈悲的心念和行为有多远、有多持久、有多深刻。

在我看来,佛法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就这么点,我说完了。

问答部分

居士:请问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奘师:游泳池分浅水和深水区,江水又分长江水、乌龙江水、黑龙江水、珠江水,幼儿园在学游泳的时候,他们在哪个区域?在浅水区,还不能到珠江。刚学会游泳——狗刨的时候,可以在什么区?淹不着的地方,保证安全的地方。成了游泳健将的时候,可以在什么地方?

善恶也如此,有表面浅层的善,也就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有中间的善,有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恶,但是人家骨子里是善。也有究竟是善的,只有超越了这种善恶对立的才是。在我们凡夫层面,所有的善恶都是对立法,但是心的本体不存在善恶。就像钱money没有对错、没有善恶一样,但是你用来赌博就是恶,你用来修桥补路做慈善,它就是善。

佛法讲诸恶莫做,就是佛教最基础教义——三十七道品里边的四正勤的教法。四正勤是什么?未生之善,以令生;已生之善,令速增;未生之恶,令不生;已生之恶,速熄灭。四正勤的修法,就是诸恶莫做,众善奉行,是人间的运行规则。因为你要想在世间好好地修行,必须远离恶法,积集善法,然后“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也就是一切诸佛,所有的教诲都不离这个。远离诸恶,先是消极的。然后积极行善,是积极的。最后自净其意,在内心的本体里边善恶不留,无住生心,生心而无住,不因色声香味触法而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时候,这个善叫做至善。

我们看大乘的戒律讲,忘失了菩提心而修诸善法,即是魔业。盲目的善行,对于人天教法层面的佛教徒、佛弟子们是积极鼓励的。但是注重个人解脱层面的佛弟子们的行法,不要盲目地追求善行,因为盲目地追求善行,根本没法让六根寂静。因为善是对它的,一定要跟其它人,那也就叫攀缘,你攀缘了,六根不可能寂静。所以追求个人寂静解脱的不要修这个善法。某个时间段,我就是想修禅定,更多地领悟经典的内蕴和菁华,也不要过多涉猎善法,因为,善法具有积聚力。比如我们看其它宗教,善法的力量特别强大,今天有一个加持餐,明天有一个吃圣餐,后天一个飞雪饼,再后天一个放生会,整天的今天打电话,明天发Email,后天又发短信,最后干脆上门,车来接你,走也得走,不走也得走,有没有这样的?是不是经常碰到这样的?你甚至可能就在积极做这件事。

所以一个佛弟子要体验佛法教法的这五个层面,人法就是以五戒为基础,天法是以十善为基础,声闻法是以苦集灭道四圣谛为基础,缘觉法是以十二因缘法为基础,大乘菩萨是以六度齐修、万善同归为行门。它们的理论、戒律、生活方式都不同,所以,要了解自己处在哪个层面上。

居士:是全知全见?还是全知全能?

奘师:全知全能是上帝的事,佛陀是悉知悉见。

居士:世间一切都是变化的,没有永恒,只有变化是永恒的,那么这个东西是不是也是存在的?

奘师:这个可以算存在。一切都在变化的这个,是恒常不变的。

居士:我的变化是我的。

奘师:你加了个“我的”,“我的”变化就不对了,“变化恒常”这是不变的,但是你认为我的变化是恒常存在的,加个“我的”,无论是“我”还是“我的”,都不对,因为没有“我”。但是万一找到一个永恒的,这个确实是永恒的。

居士:时间不是永恒的。

奘师:时间不是永恒的,谁在说这话?你谈恋爱了吗?跟你朋友约会的时候,你在公交车站上,寒风凛冽的,十分钟还不来,发了十八个短信,有没有这个经历?那十分钟是不是度日如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可是,两个人见到了又开心,手拉手,玩这个吃那个,五个小时后,一看表——十一点半了,回家晚了,要挨妈妈骂了,时间是不是一个相对数?爱因斯坦都明白,何况佛弟子?佛弟子更应该明白。

你看过《庄子》吗?“朝菌不知晦朔”,“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地球绕着太阳转三百六十五天,土星绕着太阳转是多长时间?是地球的三个多月。等于地球的一年就是土星的四年,时间是个相对数。

在佛法里判定时间和空间都叫做于心和心所都不相应法,就是与心不相应,与心所也不相应,只是为了人为的方便性。

居士:《道德经》上讲,孰能浊而静之徐清,就是把杂染的心净下来,后边一句说孰能安以动之徐生,这一句怎么讲?

奘师:这两句话我不是很熟悉,但是大体上类似儒家说的“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佛家叫戒定慧,浅层的定就是这一杯水,这里边有茶渣,它在动,那么先要让它静下来,静下来后,水归水,茶是茶,泥归泥,沙是沙。但是这个静,佛教讲了,定力再深,烦恼有没有根除?遇到静风碰石浪,石浪遇静风也就是因缘法,内有动机,外有因缘的时候,它产生的作用仍然是浑浊的,谁能从中升起来纯净的用?佛教有这个用,就是先用定把它澄清了,然后用慧把石头、茶根逼出去,剩下纯净无染的水,那这个时候的水,泉水化作波涛永做霞,没关系,泉是澄清的。所以佛陀回答了老子的问题,孰能?佛陀可以,我们也可以。

居士:禅宗三关是不是从五分法身里面转换的?

奘师:别作一一对等的类比,不相应。

这个不相应是什么呢?所有祖师的方便教,都是为了接引学生的方便而施设的。如果说有一个佛法在,那就是解黏去缚。你黏着于有,我告诉你是空,你耽着于空,我告诉你要运用慈悲。你耽着于什么东西,我就给你铲除什么东西。但是一旦把你耽着的铲除了,所使用的方法也一定要随时丢下。否则,抓着所使用的方法,最后就成为为法所缚。所以叫做:金屑虽贵,在眼亦病。所以它只是个根除法,别当成实法。

所有祖师的方便言教,无论是哪个宗派的,都是属于概莫能外这个规则。所以,你把祖师供起来,只相信祖师,而不相信自己的心的评判,这就是迷信。所以太虚大师讲,“依心不依古”。现在太虚大师又被人尊称为古了,完了,太虚大师所在的民国年代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跟现在又有所不同,假如再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又成为古,叫愚执不化。

居士:如果先从教理入门,对参话头的理解是不是只停留在摄心的状态?

奘师:仅从参话头入起或者仅从教理入起啊,很难说,因为任何一个你要给它上升为一个规则了,就有利必有弊,这点上,我相信肯定是放哪都准的。因为一法利,一法弊,法久必生弊,这是因缘法,一定是如此的,因为时代不同、根基不同。

好比释迦牟尼佛如果生活在今天,他所制定的戒律,一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使用的语言一定是最流行的语言。而不可能是:诸比丘,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着身。他不会这样说,他肯定说,兄弟们,来!呵呵,说不定是这个样子的。这就是释迦牟尼他的教法,它只是缘起法,没有任何一个实法。

所以,你认为总要得出一个概率和规则来,这个会出问题,因为每一个个体的根性是截然不同的。宗教的可怕就在于,它认为所有的人打入一个原罪状态之后,都必须要等待救赎,所以让你不能自主了,这是宗教。但是,佛法是活泼泼的,只是一个让你灭除烦恼的方法,只是一个教育方法。既然是教育方法,必然是有教无类的,必然是弟子们有什么问题,老师就解决什么问题,问题没有了,解决之道自然也就无需存在了。

居士: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呢?

奘师:人生的意义反过来是生人,想想看,自己的愿望完不成了,交给谁?只有刘备傻乎乎地托付给诸葛亮,别人都托付给下一代。生人,看起来是粗话,但实际上是实话,养儿育女是干吗的?满足他的传宗接代的本性,这是动物的本性,满足衣食住行这个本性,满足学问、知识、技能、医疗……这就开始上升到形而上,越来越多了,最后再满足他的神性、灵性与悟性。

所以,如果说人生有意义,就是如何让生命的能量和能力积极地去推动,如果用佛法来界定就是:如何在让生命能量的积蓄累积延续过程中,规避恶的、发扬善的,最后超越善恶,达于至善。这就是我作为一个佛弟子所界定的人生意义。

作为一个科学家呢?作为一个企业家呢?作为一个运动健将呢?他可能获得多少个奖牌,站在那听到国歌响彻云霄的时候,认为那是他的人生意义。所以这是我不具备任何代表性,只是我作为一个佛弟子,我所认知、所局限地看到的人生意义和价值。

究竟起来讲,这是一个没有意义,没有必要探讨的问题。一个蹬三轮的,早晨批发了一百斤大头白菜,中午卖到了五十斤,还剩五十斤,到了傍晚下班时间,趁高峰先卖一点骑自行车的,后来下班坐车来的,最后开车来的,全都卖掉是最大的开心和理想,那是他的人生意义。回到家里,喝一点小酒,然后孩子老婆热炕头,那种也挺神仙的,是吧?那是他的人生意义和价值。然后,有点闲钱寄回老家,给父母兄弟朋友们,谁有点事了,还能够寄个三百五百的,还不觉得为难,那是他的人生意义。

可是一个企业家,他开创了一个十万亩的工业园区,职工有十万人,每个人不可能都义务奉献吧,每个人都要吃喝拉撒睡,厕所总该建吧?住房总要建吧?衣服总要穿吧?不能赤身裸体工作吧?那么,他的人生价值是满足这十万人都得到最大的利益化,而他也拥有这个最大利益化。

无论是对国家对民族还是对整个的员工,他的人生价值,所以究竟来讲,真的是没有实在意义,因为每个人是不同的。佛法就这么厉害,把很多人生当成不可更改的神圣的戒条和规则,原来是重要的,不值一文,是个戏论而已。

奘师:十三世纪伊斯兰教入侵印度,大家都举手投降了,最后还是咔喳杀头,佛教彻底在印度彻底消亡了,所以,你只修心不修事也不行。身口意:语言,文以载道,要有传播的工具,使用的器皿;身体要有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的规则,必然要尽可能地不过分地贪求,但是要保证基本的空间。

心和物同步地重要,因此既要修心,也要修外在的东西。但是以心为本,也就是在自己的内心建立神圣的庙堂的同时,也在外边随缘地建点实用的庙堂,别建奢华的庙堂,这就是合理的。相反你只在外建宝塔,而不在内心建庙堂,那么宝塔遵从无常的法则,终会毁失,所以有一个古德说:“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毕竟碎为尘,一念净心成正觉”。所以不可以把它推为边见,既然以心为本了,那我嘴巴就开始骂人,那就麻烦了。身口意三者不可偏废。

居士:开悟是什么?没开悟是什么?师父你开悟了没有?

奘师:这个问题太好玩了,我在“奘师在线·智慧问答”里讲到:开悟了,有很多人问这个问题,现在很多的修行人不敢或者避讳回答这个问题,好像认为我是业障凡夫就不开悟了。

我知道开水不能把手伸进去,大概三岁就知道了,这是不是开悟啊?我知道高速公路上驾车要绑安全带,无论是被警察罚款罚过来的,还是别人教的,是不是种开悟啊?飞机起降我都绑着安全带,小座椅收起,背靠调直,挡光板拉开,这是不是种开悟?

禅宗讲的明心见性,是指见缘起,“若人生百年,不见因缘法,不如生一日,而能得见之”。所以,见到缘起法,就算是开悟了。“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相反,你今天打坐看到一个唐代的你,举着一把钢牙,明天又打坐念个咒子看到一个三百年后的你,成为一个戴高帽的人游街呢,呵呵,那都是不着边际的,是修行的副产品。真正的开悟,是要见到缘起性空。

居士:如果禅净双修,那百岁以后,我是进极乐世界还是进哪个国?

奘师:你哪个国也不要进,进自己内心的王国,就是你的内心超越了苦与乐、娑婆与极乐的对立之后,你的内心完全安住在戒定慧的这种至善圆满之中,你说这个叫极乐还是叫娑婆,还有意义吗?并且我再问你,极乐世界十万亿佛土、无量光,无量光是不是光明无限的意思?那你说现在它照不照得到这儿?如果照得到,我们就在极乐世界,如果照不到呢,极乐世界就不能叫无量光,是不是?所以,在你的内心完成你的极乐。

居士:如果你开悟了,已经超越了六道轮回,那也就是说没有地方可去了?

奘师:对,可以这样说。因为六道源于心,好比说现在这个状态,我们想想现在是属于人道和天道都有的状态吧?有谁没有吃东西肚子饿得呱呱叫?或者谁第一次来五观堂贪吃贪多了的,撑得难受。吃不到的、想吃而不能满足,是不是恶鬼状态?吃多了而不能消化,是不是畜生的状态?所以六道眼前即是,一念即是。

居士:……已经超越六道轮回了,为什么还生为人?

奘师:前边是对的,但是推论不一定就是对的。因为,还牵扯到业感因果缘起法则,也就是我们来到这个人间,有共业、有别业,有时候你想走,但是你欠的债如果没还干净,你还是要做的,这个接力棒你要继续跑的。

奘师:恰恰是堪破生死了,才真正明白佛教的三门是什么意思。山门的意思,大家都以为山门是正对着山,而清净的门是叫山门,是错的。佛教的山门是叫三门,也叫三解脱门:空门、无相门、无愿门。

空门,是缘起性空的智慧;无相门,是不执着;无愿门,就是达摩祖师的二入四行论。理入和事入你都入到了,但是你还有这个色壳子留在这个时间,遵从世间法则叫报怨行,称法行、无所求行,第四个随缘行。到这个时候,还是要身口意不离这个,你的身体不生人了,但是总得生己吧?饮食睡眠还是无法避免的吧?穿衣吃饭还是要做的吧?既然穿衣吃饭,还是要跟其他人互动,所以叫随缘、无所求、报怨。报怨,恰恰是以你的智慧、慈悲,让这些业彻底地了干净,显现增上、纯善、至善的那一面。

居士:看到有人念咒打扰人,我就起了嗔恨心,不想理睬他们,可不可以?

奘师:你不理睬他太可以了。这次我们在座的有好几位,都是同行印度十一期间朝圣之旅,重走印度玄奘路的,最后到了新德里,去了韦达公司在印度造的最好的一个婆罗门教神庙,出来之后我们每个人都面黄饥瘦的,连我都受不了,就好像那个神给耗干了一样。

大乘佛法是在佛陀去逝后五百年开创出来的,藏传、密乘时期是在佛陀去逝后一千多年开创出来的,它离原本纯净的佛法越来越远,那么它的根源何在呢?拿着念珠,持着咒子,按着一个数量,适合什么人呢?适合那些不开化的人,他愿意把自己交给一个神秘的力量,愿意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一个全知全能的菩萨或者护法神或者本尊。

孔老夫子教导我们:“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这个教导是奉行了几千年,是孔老夫子给我们汉民族定下的一个铁定的法则,释迦文化到现在也不能超越这个法则。所以,禅宗为什么在中国独盛,而在其它地方不行?就是因为禅宗这个“平常心”、“本分事”,全都是用你的平常心、本分事,所以叫——运水担柴无非神通妙用,吃喝拉撒睡,所谓“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都在不离这个、不离此处、不离当下,也就是此时、此地、此人、此世界,完成一切佛法,最高的概括就是身口意。

但是,通过念诵一个东西,甚至一定的数量达成跟某个人的交易,然后就可以灭罪,这个究竟来讲违背了缘起因果法则,为什么呢?我用我的身口意伤害了其他的人,现在我不敢向被我伤害的人忏悔、道歉、接受他给我的惩罚,我去找一个第三者,他是一个有能量、本领高强的法官,他可以奖励我跟他的交换,就是我虔诚地、认真地按照他的要求去做到了,然后我就拿这个,买来一个相对的心安,但是因果是不会饶过你的。

因此对这类迷人来讲,我们尊重他的迷,但是我可以有智慧地远离,不得罪他。所以,六祖说:若言下相应,即共论佛义。若言下不相应,合掌阿弥陀佛。挺简单的,你也阿弥陀佛就行了。

士:为什么现在佛教在印度很少?

奘师:十三世纪伊斯兰教从现在的白沙瓦、阿富汗、巴基斯坦这一带入侵到印度之后,因为印度跟中国差不多,北边是喜马拉雅山,南边是印度河、恒河平原,一马平川全都是水田,恒河和印度河河汊纵横,没有抵御,所以印度历史上的被侵略,除了英国的侵略,其它的莫卧儿王朝啊,全都是从北向南的,跟中国一模一样的。

当十三世纪伊斯兰教一入侵,它没有抵抗能力。伊斯兰入侵的时候采取这个策略——左手拿剑,右手拿经。拿的经就是可兰真经或古兰经,有时候翻译成可兰经,有时候翻译成古兰经,要么改信可兰经,要么就咔喳。所以,佛教的圣迹都给毁掉了,和尚们要么改信了,要么就杀头了,佛教在印度一下子就消亡了。

奘师:重皈依的这都是新兴运动,也是因为要反抗族姓制度,所以产生的皈依,并不是佛教原始的佛法这种,而是带有浓厚的反抗种族制度的。

佛陀曾经讲:四海入流同一咸味,四姓出家同一释种。彻底地把婆罗门教——婆罗门天生高贵种姓,首陀罗、吠舍这种种姓永远的下贱种姓——这种人权的不平等给否定了。人是因为他的作为,而决定他的高贵与卑贱,而不是因为他的出身。

所以现在新皈依的人是这样的,用它来对抗种族制度,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居士:请您谈谈瑜珈。

奘师:你们看现在有多少人在练瑜珈啊,瑜珈师、瑜珈馆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大地升起来了,并且好像只要是来自印度的、留着大胡子,带着一个大大的念珠,就是超等瑜珈师了。实际上瑜珈本意叫相应,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借助你们的形体,真正让你的身口意呼吸。调整呼吸,然后跟某一个特定的相应,达成一种冥想定。

我们的生命的运作规则的工具,是眼耳鼻舌身意六个东西。在练瑜珈冥想的时候,你觉得特别的心安,为什么?是因为你眼根要看,耳根要听,鼻根在数吸,舌根有时候还要念诵“奎师那--哈瑞奎师那”。舌根、身根、意根……六根同动,所以他达到了一种相似的安止,等于我们一颗心的躁动被六个根门给分散了,所以你不觉得很乱,觉得很安静。

但是佛教禅定的休息特别简单,我那个《心如晴空》里佛教的禅修观特别简单,调五事,等于是调身、调心、调息,再前边是纯粹物质一点的调饮食、调睡眠。饮食和睡眠都调好了,过饱不能打坐,过饥不能打坐,过于亢奋不能打坐,过于悲伤不能打坐,所以调完饮食调睡眠,纯粹物理层面的。然后是调身,坐姿的调整,以单跏趺、双跏趺、自由坐……,大概八十种坐姿。然后姿势,那么多姿势,比瑜珈姿势要多的多。然后调心,调息,心、息、念三个融为一体,所以它到达的定叫安止定,从安止定进入四禅八定,所以要想断除生死烦恼,那就是要修这个。

瑜珈能达到的只是相似的安定,但是它容易操作,因为眼耳鼻舌身意都在动,所以这个容易达到安定。相反盘腿坐来,第一个身见摆不脱,酸、麻、冷、涨、热、痛、痒……,八个感觉摆不脱,难度相对地大。因此无论你是出汗瑜珈、大笑瑜珈、狂笑瑜珈,最后结束的时候,那个安定都是一小会一小会的,但是这个禅定可能一坐十天八天的。

这叫本质上有相同的地方,方法上有相似的地方,但是,最终目的截然不共。佛法的最终目的是烦恼的彻底止息,瑜珈只是一时的一种身心的安乐,并且这种身心的安乐没有离开见、闻、觉、知这四个层面。

居士:看到discovery探索频道里讲的一些古生物,感到很困惑,想请问恐龙到底是怎么回事?

奘师:就这个问题啊,太简单了,问discovery的编导不就完了。我没有什么解释。

我的老家在承德,承德在全世界两个世界第一:一个就是世界最高的木雕大佛在我们承德大佛寺;另外一个,世界最早的河——热河,解放前后那段时间不是还有一个热河省吗?热河什么意思?别处都结冰,实际上是个泉眼,泉眼在整个避暑山庄这一块发现了恐龙的足迹。

物种的变迁,叫业力所生。现在每天有多少种物种在消亡,知道吗?现在每天的动物在以几十种的速度在消亡,每天的植物在以几十种的速度消亡。但是你看我们越保护的东西越少,为什么?因为你保护不再杀了,它不再跟你索帐了,但是你越杀的越多,蚊子、苍蝇、臭虫……是不是越来越多?

人,再要突破一个时空的狭隘性。如果只把眼光放在一期生命,只把世界放在地球,那么它在整个的波峰波谷的规则里面有些突变,基因都容许突变是不是?佛法讲的成住坏空的宇宙观,有一个时间段,人的平均寿命是在减少的,当然也容许某个时间——现在某些科学的强化、医疗水准的提高——在波谷之中出现有一个波峰的状态,挺正常的。所以人的加多减少没有什么。出生为人的业力因果,是五戒行的好,假如这个世界上大家都不奉行五戒,每个人奉行的都是贪欲法,那么一定是畜生越来越多。

居士:善恶的标准是什么?

奘师:刚才已经回答过了,幼儿园的标准、初中生的标准。

居士:出生就直接在河里游泳成吗?

奘师:可以,俄罗斯那个科学家做到了直接就在水里出生。

居士: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善恶标准吧?

奘师:所以善恶都没有属性,只是个人为的规定性。

居士:也就是您教导的内观,你所看到的善,都是你自己的……(因听不清楚略掉)

奘师:这都是你推论的,我可没这么说。

佛教叫超越善恶。局限于善,最多是个善人。但是善人不一定有智慧,并且善人不一定过得很艺术、很快乐,所以我们经常看某大善人自杀了。前几天的《环球时报》刚刚登湖南那个地方,一个热心的老头成立了一个救人的基金会,就省下七万块钱,所有的压力都堆在他那儿,几十个孩子等着上学,没有学费,因为他一贯当善人当惯了,最后实在没有办法上吊自杀了。所以过分的善是愚痴,我给它起名叫傻大妈。

恶,就不用提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对吧?恶是人人看得到摸得着的。

所以,不要局限于善恶,并且因为我们的观察,好比说,有动机为善,但结果有恶,有的人动机为恶,但结果呢?副产品却带来了善,半善——不完满的善。

究竟完满的善只有在内心来完成,因为我们这个世界叫娑婆世界,娑婆的意思就是不圆满。你找不到任何一件事是至善的,一定是对等法,就是你做的任何一个善行、善心、善举,一落到实处了,一定会有残缺。

居士:人间那么苦,我不要投胎成不成?

奘师:人间苦难啊。有,太简单了,你从现在开始明白以后,老老实实在家,盘腿坐着念佛,你不是要禅净双修吗?你盘着腿来念佛。实际上,你在说这个话的时候已经在投胎了,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一切无常,我们的身心已经当下换过一个了,生灭过无数次,一秒钟生灭十的二十二次方,已经生灭过多少次了?投胎无数次了。你现在就在投,你怎么能逃的开呢?

所以如果执着于善恶,那人活着太痛苦了。朱子都明白:善欲人知,是为恶矣。恶恐人知,斯为善矣。你看都能明白,作为一个佛弟子超越善恶了,更是能做得到的。你自己都知道每个国家的法律标准都不同,善恶标准都不同。你也别禅净双修,也别禅密双修,也别净密双修,你只在身口意上,找一个最让你心安止的方法,那个法就是适合你的。所以法没有高下,没有顿渐,没有好坏,只有跟你是否相应。就像你拉肚子了,有的人吃黄连素管用,有的人辣椒子管用,有的人喝凉水管用,有的人吃冰块管用,所以按着一般的规则,泻肚是寒性,不应该吃冰块吃辣椒,但是我自己的习惯,恰恰是越拉肚子越吃辣椒吃冰块,它就好。

所以要了解,只在身口意上了解,看哪个更能让你在安心的方面容易安心的就是适合你的。那么你可以修念佛三昧,就是通过念佛来修定,这个确实摄心方便一点。或者持咒修定,也方便,但是持咒不如念佛,因为咒语有许多其它生命的力量,它跟我们身心的互动。当过妈妈的都知道,现在科技发达了,如果小孩子八个月就教他学走,一年才学走,一岁半才让他学走,那么这个孩子同样学走,八个月你就给他一个学走车,放在一个框框里,我看过幼儿园的,那么他也能八个月走,但是他的腿不行。念咒语得定的方法就是这个样子,就是象那个婴儿学步车,他确实走得快,但是到了深层,本身又成为障碍,因为他已经习惯了蹒跚地走,最后一旦要扔开这个东西,他不知道人原来可以不用蹒跚地走,就飞跑地走,可以的,所以为法所缚。表层带给你的利益多少,到深层带给你的伤害一定会是多少,这就叫因果。

最直接的是从观察我们每个人当下的呼吸开始,所以数息观、观息,这些都是最直接的,它没有任何其它的后遗症。任何一个人观察你的呼吸,你就数你的呼吸嘛,是最直接有效的,既不要提禅,也不要提参话头,也不要提念佛,你只在观息上,所以佛教最根本的三十七道品的修法——四念住,就是观息。从呼吸入手,这是最直接的,因为呼吸你、马上能体验到无常的法则。一口气进,一口气出,无常吧?前一个呼吸跟后一个呼吸,既不是简单的重复,又不是截然没有关系。所以前一个呼吸很紧张,后一个也肯定紧张一点点,再后一个呼吸就放松了,所以缘起。你当下在呼吸中体验到了无常、无我、缘起的法则。我的是叫能主宰性吗?好,我现在停住我的呼吸三分钟,大家来做个试验,做到的有几个?当下知道一切无我,所以这个最直接。

把所有宗派都抛掉它,你只要佛法,宗派是后人创立的,当然我非常尊敬这些祖师们的慈悲,叫婆心恳切,创立方便教的慈悲之处,但是它对佛法的整体是个割裂,这个决不留情,棒打三十棒!要这样的,否则的话,拘泥于狭隘的宗派之见,害了多少人不能融会贯通于佛法?!

居士:虚老说,祖师大德都是过来人,如果都是以自己未过来的身份看待的话,我怕会平添一定的问题吧?

奘师:你怕出什么问题?

居士:我们都是没过来的,他们都是过来过的。

奘师:你怎么知道你没过来过?你又没有亲自见过祖师大德是怎么过来的,你怎么知道他是过来的?

居士:佛经不是过来的吗?

奘师:佛经的,你看看《阿含经》、《大乘起信论》、《华严经》、《妙法莲华经》……你到印度的现实情况去看看,《妙法莲华经》说十万车乘,一个车要一个车夫,站四个人,要十万车乘,多少人?看看考古学,当时印度释迦牟尼佛所在的城镇有那么多人口吗?你能相信吗?

居士:您的意思是说现在不能按照佛经依止?

奘师:要依佛经所阐述的实相来依止,而不是依照佛经。

居士:您觉得事相上佛经说的都虚妄的吗?

奘师:我没说啊,这都是你推论的吧,这就是你给自己的麻醉和奴性最好的借口,为什么呢?你就认为祖师大德所说的就是真,但是却不敢相信自己独立的思考所作出的智慧的判断,你怕它出危险,我再问你,你怕哪个危险?你要敢于正视它,你怕什么?

居士:我怕自己的理解不一定是对的。

奘师:万一这个理解不对了,会是什么结果,你怕什么?出什么问题?

居士:怕走火入魔、堕地狱。

奘师:下了地狱又是什么结果?

居士:那是后来的事情。

奘师:不。所以,你根本就不敢正视困难所在,说来说去,这也是很多的佛教徒所用的方法,用一个伟大的堂皇的东西来劝服自己理智上情感上接受,而不敢在内心里来检验这个所说是否真正符合佛法,符合世间法的实相。这就是很多佛教徒犯的毛病,是通病。

所以我一再的逼仄(逼问)你,你却不敢正视,你担心的是什么,我告诉你,你担心的是你。佛法本来就告诉你,本来就无我,你担心什么?多简单!所以,你傻不傻?彻头彻尾的傻,根本就不存在一个独立的你,你却担心你的生死、你堕地狱。

(一般人超脱不了,还是会堕的啊――我注)

居士:那这些事情还是存在的,你没有了因果的话,三恶道都是存在的,不是单单只是心里的一个方向,这些都是《地藏经》上记载的事情啊。

奘师:你看过几部经?

居士:一般的大乘经典我都看过。

奘师:《法华经》说的什么?以何为宗?以何为趣?以何为指归?以何为方便?以何为究竟?《法华经》怎么说?《华严经》怎么说?《楞严经》又怎么说?《金刚经》又是怎么说?你说你所有的大乘经典都看了,连宗趣不知,只是为文字所缚,这叫所知障。这个所知障有两个,一个是所知不足障碍了你,一个是所知不是障碍了你,是不是这个道理?

所以敢于相信自己智慧的判断,这个就是承担,这个就是决定了根基的利钝,就是一个是否敢于承担的问题,你敢于承担了,当下即是。所以,释迦牟尼佛下过地狱,知道怎么下的吗?因为贪心,曾经下过地狱,你去看看佛的本生经。

居士:在六祖坛经里面,六祖大师说无师自悟,尽是天然外道。没有善知识的印证,自己声张的东西,没有清净传承的加持……

奘师:那释迦牟尼谁给他印证的?

居士:《华严经》里面有啊。

奘师:《华严经》怎么说?

居士:您应该看过的。

奘师:所以你的问题不用再讨论了,不作无谓的探讨,我是希望给你一点重鞭子,敲醒一下,但是发现文不对题,所以合掌令欢喜,阿弥陀佛。无我的智慧,一旦当下体验了,怕它什么呢?承担了,就是地狱,我不去谁去!既然拿《地藏经》,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你连地狱都不敢入,还谈什么菩萨。

成佛也好,做魔也罢,成祖也号,做凡夫也好,都是在一心,你的心。

你就好像一个买表的,只要那个表,不要里边那个发条一样,你把最关键的发条给取消了,结果要了奘师的一个很美很美的钟表,但是它是个死的。你看觉林菩萨偈,地藏经前边,为什么祖师在翻译地藏经的时候,明明觉林菩萨偈是华严经的偈子,要搁在地藏经的前边呢?一定要了解这一点,“若人欲了知,应观法界性”,“心如工画师,能画诸种色”,所以天堂地狱、五无间地狱,一人亦满,多人亦满,时间无量,受苦无量,完全是心造。这个道理都不懂,不懂得祖师用地藏经接引人的方便,结果在这里沉迷于地藏经的表相——冤死了!只能说这三个字:冤死了!

居士:我承认是无我,那我怎么修到无我呢?

奘师:挺简单的,拿个蒲团坐这,每天四个小时打坐,方法一定要得当,它不是理论说教的,理论说教的都没用。

为什么现在佛法行不开?就是因为大家只在理论上去谈论它,而不再事实上去行证它。所以坐下来,每天四个小时,按照观察呼吸,数吸,及其任何一个能让你身口意安宁的方法,每天四个小时,它要是不证得无常无我的智慧才怪呢,那才是释迦牟尼在说假话呢。

居士:法华经说世间做道场,佛法必现前吗?

奘师:但是你连坐都没坐,它更不现前啊,你要坐够时间了,它不就现前了吗?你连坐都没坐,你想?想是意识心在想,那个想又不是。

(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明奘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明奘法师)  

 明奘法师:禅修开示 

 明奘法师:禅宗思想和人生智慧 

 明奘法师:石佛寺第一届动中禅 

 明奘法师:石佛寺第一届动中禅开营 

 明奘法师:北大讲座:云在青天水在瓶——禅的生命意境 

 明奘法师:物本人本心本——奘师在“少林问禅”高峰禅会演讲 

 明奘法师:最优秀的人才来做和尚 

 明奘法师:禅茶一味——复星集团CEO沙龙无我禅茶会的开示 

 明奘法师:圣泉之旅·朝阳之道第二届秋令禅修营精彩开示 

 明奘法师:与新浪网友的问答 

 明奘法师:也许会引发争议的答问 

 明奘法师:企业家的心灵环保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