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如瑞法师:学以致用


   日期:2022/5/20 14:3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学以致用
如瑞法师

法句经:
若人穿袈裟,不离诸垢秽,
无诚实克己,不应着袈裟。
若人离诸垢,能善持戒律,
克己与诚实,彼应着袈裟。
                
       每天,我们都在学习佛的教法。反省一下自己,真正听进去,染于识田当中的又有多少?我们哪怕是听进去一句,在生活当中能用起来,也能对治很多习气毛病的。或者就念一句“阿弥陀佛”也可以。我们无始劫来的习气不可能一下子除掉,但一句佛号能给予我们提醒,一句佛号也能让人从中醒悟。
      所以,我们应该养成时刻不忘这一句“阿弥陀佛”的习惯,遇事的时候,要能把这句“阿弥陀佛”提起来,告诉自己:别贪!别嗔!
      当和人发生争执的时候,不妨念上几句“阿弥陀佛”,然后赶快转身离去。因为可能自己没有这么大的定力,经不起对方对待自己的种种方式。但一句“阿弥陀佛”可以提醒我离开。俗话也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人就是这样,当能克制一时的冲动,等平静下来的时候,他的思想就会有变化,会觉得这是毫无意义的争执。因而平息了很多不必要发生的烦恼。
         所以,学和用一定要结合起来,才能有所利益。这是很粗的事情,如果我们都不能给自己一个克服。想一想,我们还能不能算一个真正的佛子?能不能对得起我们身上所披的袈裟?
佛在《法句经》教导我们:
                                  若人离诸垢,能善持戒律,
                                  克己与诚实,彼应着袈裟。
      “诸垢”,指种种的烦恼。“能善持戒律”,就是说,一个人,他能够用戒律来对治自己的行为、口业与内心的不善。慢慢地,他的三业一定会起到变化。
“克己与诚实”,是说一个修行者,必须有克制自己的力量。毗婆尸佛的略教诫也说:
                                  忍辱第一道,佛说无为最,
                                  出家恼他人,不名为沙门。
       这也是告诉我们,只有能够真正用戒律来改变自己的身,口,意,学会克制自己,学会忍让的人,才适宜著袈裟。
      我们知道,袈裟是贤圣的标志,是如来搭的衣。一搭上袈裟就把你划分在贤圣的行列里了,我们今天能够搭上是多么的庆幸!所以,一披上袈裟,就要学会忍辱;就要学会克制自己。儒家还知道克己复礼,更何况我们一个修行者,应该比世俗人更有克己忍让的能力。
      在一个僧团当中,最忌讳的就是由于自己的放逸,不检点身口,给大众带来不好的影响。我常常对人讲:佛真是太伟大了。比如说制戒,让小众在当比丘尼以前,必须先学习两年来磨练自己。我们知道,小众当中,有年龄大的有年龄小的,学问高的学问低的,乃至当企业家办工厂的等等,但不管是谁,一来出家就一律平等,一视同仁。都必须从最开始锻炼起,只要你有所不对,任何一个比丘尼都可以来教诫你的。这样实在太好了,一下就要把你自认为了不起的东西统统推倒,全部放下以后,重新再站起来。
      所以,我们应该理解佛的慈悲用心,能产生出来一种强烈的誓愿:直至菩提,我永远常随佛学!绝不能再任由自己放逸,懈怠。虽然有时管不住自己,但要用种种的方法给予提醒的。
      以前也说过,孔子的学生子常,害怕忘记孔子对他的教导,就把孔子的话写上,装在袋子里时刻带在身边提醒自己。我们出家人要比他更进一层,要把佛陀的话好好的记在心里,时时刻刻提起来用在生活当中。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摸头自省:
      我今天善多?恶多?还是无记多?有不足之处明天一定去纠正它,克服它,一天要比一天进步的。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