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印光法师:《灵岩法要》叁、劝信愿专称【三】


   日期:2011/4/1 20:2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灵岩法要》

 

叁、劝信愿专称

 

    二、信愿前导

 

㈡信愿要义

 

净土法门  唯信为本

净土法门,唯信为本。

信得极,五逆十恶,皆能往生。

信不及,通宗通教未曾断惑者,皆无其分。

(增广上·复周智茂居士书)

乐邦有路  起信即生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乐邦有路,起信即生。(续编下·楹联/弥陀)

果能生死心切,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则虽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极乐,即是极乐之嘉宾。(增广上·复邓伯诚居士书二)

净土法门,但恐信不及,若信得及,一切人皆得往生。(三编下·复马宗道居士书一)

信之一法  急急讲求

其余法门,小法则大根不须修,大法则小根不能修。唯兹净土一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之则观音势至、文殊普贤,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则五逆十恶、阿鼻种性,亦可预入其中。使如来不开此法,则末世众生,欲即生了生脱死,便绝无企望矣。然此法门如是广大,而其修法又极简易。由此之故,非宿有净土善根者,便难谛信无疑。不但凡夫不信,二乘犹多疑之。不但二乘不信,权位菩萨,犹或疑之。唯大乘深位菩萨,方能彻底了当,谛信无疑。能于此法深生信心,虽是具缚凡夫,其种性已超二乘之上。喻如太子堕地,贵压群臣。虽其才德未立,而仗王力故,感如此报。修净土人,亦复如是。由以信愿持佛名号,即能以凡夫心,投佛觉海。故得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也。欲说净土修法,若不略陈诸法仗自力了脱之难,此法仗佛力往生之易,则不是疑法,便是疑自。若有丝毫疑心,则因疑成障。莫道不修,修亦不得究竟实益也。由是言之,「信」之一法,可不急急讲求,以期深造其极乎哉!(增广上·与陈锡周居士书)

仰信佛言  不起疑念

净土法门,若信得及,何善如之。若己智有不了,即当仰信诸佛诸祖诚言,断不可有一念疑心。疑则与佛相背,临终定难感通矣。古人谓:「净土法门,唯佛与佛,乃能究尽。登地菩萨,不能知其少分。」夫登地大士,尚不全知,岂可以博地凡夫,妄生臆断乎?(增广上·复邓伯诚居士书一)

凡净土经论,当急急研穷,依教奉行。不可以己见不到,稍生一念疑心。仰信佛祖诚言,生信发愿,持佛名号,自能蒙佛慈力,接引往生。一得往生,则便超凡入圣,了生脱死,长侍弥陀,参随海众。当即彻证无生,速登补处矣。(增广上·复郦隐叟书)

深信佛力  自有正念

所言大祸临头,功行浅薄,无有把握,或恐惧失心,打失正念者。但须在深信佛力、法力、自性功德力、至诚持诵力,均不可思议。勿道无祸,即有大祸,断不至即失心耳,以有此诸力加被也。(续编上·复俞慧郁居士书(民国二十年))

火宅难安  立愿往生

娑婆恶浊,极乐清净。

急求出离,是为要务。(增广下·今彩大师往生记)

既生信已,必须发愿。愿离娑婆,如狱囚之冀出牢狱。愿生极乐,如穷子之思归故乡。若其未生净土以前,纵令授以人天王位,亦当视作堕落因缘,了无一念冀慕之想。即来生转女为男,童真出家,一闻千悟,得大总持,亦当视作纡曲修途,了无一念希望之心。唯欲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既得往生,则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位居不退,忍证无生。回视人天王等,及出家为僧,不知净土,修余法门,历劫辛勤,莫由解脱者,如萤火之与杲日,蚁垤之与泰山矣。可胜悲哉,可胜悼哉!以故修净土人,断断不可求来生人天福乐,及来生出家为僧等。若有丝毫求来生心,便非真信切愿,便与弥陀誓愿间隔,不能感应道交,蒙佛接引矣。(增广上·与徐福贤女士书)

乐天知命  厌此欣彼

逆来顺受,始为乐天知命之人。

厌此欣彼,方是修净念佛之士。

(增广上·与海盐某夫人书(代悟开师作))

若知此界之苦,则厌离娑婆之心,自油然而生。

若知彼界之乐,则欣求极乐之念,必勃然而起。

(增广下·初机净业指南序)

若肯上船  即登彼岸

一条荡荡西方路,直下归家莫问程。

自是不归归便得,故乡风月有谁争。

(增广下·定海张总戎荐亲对灵小参(代撰))

应当发愿愿往生,客路溪山任彼恋。

自是不归归便得,故乡风月有谁争。

(三编下·思归集发刊序(民国二十八年己卯冬至前三日))

在凡夫地,未断惑业,生死不了,难免堕落。所以如来极劝众生,发真信心及切愿心,持佛名号,求生净土。当以供养三宝,守戒一生,一切所作,种种功德,不求来生人天福报,不求现世长寿康宁,唯求临终往生净土。则与佛誓愿,相契相合,感应道交,定满所愿。如人堕海,有船来救,若肯上船,即登彼岸。(增广上·与某居士书(代了余师作))

如此发愿  殊失宗旨

净土法门,以深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不可发来生及生生世世之愿,有此愿,便不能决定往生矣。一切法门,亦有现生即了生死者,然不过千万之一二耳,故须发生生世世之愿。汝谓「尽未来际,带业往生」,此话殊失净土宗旨。现生即求佛慈接引,带业往生,何可云尽未来际乎?行菩萨道,当以尽未来际为限。现修净土,何可以尽未来际往生乎?(三编上·复东海居士书)

狂妄之心  修行大障

某居士去年去世,彼先妄发大心,要在此世间度人。九年至山被光呵斥,似乎转念。故后,其子讣来,言睡三日,不食不语遂逝。看此光景,殆非往生之相。是以欲求往生,当放下此世间,并放下过分之狂妄心。(如同菩萨在生死中度脱众生,此须自己是菩萨始得。若自己尚是凡夫,便欲担任此事,不但不能度人,且不能自度。世间多少善知识皆受此病,尚谓之为有大菩提心。须知此心先求往生则有益,以此不求往生,须是菩萨则可,否则为害不浅。)过分之狂妄心,为真修行者之一大障碍,不可不知。(三编上·复潘对凫居士书二)

往生方可  圆满诸愿

然欲利他,先须自利。若非自己先出生死,何能度彼生死众生?譬如溺于海者,不能救海中沉溺之人。如来所说了生死法无量无边,唯净土一法,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若欲即生了办,舍此末由。

所谓净土者,即生信发愿,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果能信愿真切,一心念佛。至临命终时,决定蒙佛接引,往生彼国。既得往生,则俯谢凡质,高预圣流。见佛闻法,证无生忍。神通智慧,不可思议。然后乘本愿轮,回入娑婆,种种方便,度脱众生。如观世音菩萨,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普令一切众生,同出生死,同成佛道。方可圆证自己本具之妙真如心,方可究竟契合乎菩萨四宏誓愿,与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及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也已。(增广上·与心愿居士书(代友人作))

不求往生  是为破戒违法

念佛,能按时念亦好。否则,镇日随便,不分行住坐卧,总以念佛为事。然须生信发愿,求生西方,万不可求来生福报。若求来生福报,即是破戒违法。以念佛法门乃是教人求生西方的法门,汝既念佛不求生西方,又要求来生,是不遵佛教。此是佛教人必定要依之法,汝不肯依,故名破戒违法。(续编上·复传德师书(民国二十年))

信愿持名,决定求生,方为真正修净土人。若有一念求来生人天福报之心,即修持精纯,亦名违背佛教。虽种善根,而了生脱死,当在驴年。可不哀哉!(增广上·杭州弥陀寺启建莲社缘起疏)

此种心念  要丢得干净

净土法门,注重在信愿。有不知者,或求人天福报,或求来生为僧,宏扬佛法,度脱众生。此种心念,要丢得干干净净,若有一丝毫,便不能往生矣。往生,则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不往生,纵一生二生不迷,决难永远不迷。迷,则由有修持之福,而所造之业,为可惧耳。恶业既造,恶报自临,求出三途,恐无其日。(续编上·复吴慧诒罗慧澍居士书(民国二十年))

来生做人  比往生还难

汝既皈依佛法念佛,当依佛教而行。佛教你求生西方,你偏不肯求生西方,偏要求来生。你今活了几十年,不知经过多少回刀兵、水旱、饥馑、疾疫等灾。若未遇佛法,不知出离之方。则莫有法子,只好任其死后轮回。今既遇佛法,且复皈依为佛弟子。偏偏不信佛的话,任自己的愚见,胡思乱想,想来生还做人。你要晓得: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还难。何以故?人一生中所造罪业,不知多少。别的罪有无且勿论,从小吃肉、杀生之罪,实在多的了不得。要发大慈悲心,求生西方。待见佛得道后,度脱此等众生。则仗佛慈力,即可不偿此债。若求来生,则无大道心。纵修行的工夫好,其功德有限。以系凡夫人我心做出来,故莫有大功德。况汝从无量劫来,不知造到多少罪业。宿业若现,三途恶道,定规难逃。想再做人,千难万难。是故说求生西方,比求来生做人尚容易。以仗佛力加被故,宿世恶业容易消。纵未能消尽,以佛力故,不致偿报。

佛言世间有二罪人:一是破戒,二是破见。破戒之罪尚轻,破见之罪甚重。何谓破见?即如汝所说,求来生不求往生。乃是邪执谬见,乃是破坏佛法之邪见及引一切人起邪执谬见。其罪极大极重,以其心与佛相反,复能误一切人故也。我说这些话,汝且莫当造谣言骗汝。我要是骗汝,当有所为。我不为名利势力,平白骗汝一素不相识,只见一面之老太婆,岂不成了痴子呆子了么!因为汝相信我,以我为师。汝子对你说,你不信。教我对你说,要你现生就要了生脱死。永离世间一切苦,常享极乐一切乐。汝要知好歹,我如此与你说,你要不听,还照自己愚痴心相,即为忘恩负义。不要说辜负了佛的度众生恩,并辜负了我这一番不惜精神与汝说这许多话的苦心了。你要发起决定求生西方心,又要教儿女、媳妇、孙子及亲戚、朋友,同皆发决定现生即生西方心。则教人之功德,辅助自己修心之功德,临命终时,即蒙阿弥陀佛亲垂接引你登九品莲台之最上品矣。我若骗你,便是佛骗人。何以故?我乃依佛之意与汝说故。佛岂有骗人之理乎?(三编下·复智正居士之母书)

要做富鬼  何能往生

皈依佛法,不可又皈依邪魔外道。当各尽各人职分,要孝顺父母公婆;要助夫成德;要教训儿女,令其为贤人善人;要吃素;要念佛求生西方,不可求生天生富贵家。不可念血盆经、破血湖、还受生、寄库,此是伪造的。不可学外道炼丹运气。若仍照无知之人如是行,则西方便不能生。以一心要做富鬼,或要成仙生天,何能得往生西方之大利益乎?(三编下·复袁德常居士书四)

欲生净土  莫存此念

至汝先说「但求不堕恶道即已」,此言千万不可萌于心,形于口与笔。若有此念,便不得往生。往生全仗决定信愿,存此念,即无决定求生之心,有决定不生之心,其害非小。净土宗旨已失,何能得净土真实利益?至于化三「一心念佛,誓生极乐,能生不生,皆不作念。至不生亦善,即是远离疑虑之心」,乃学宗教家之说大话。汝若是法身大士,则此语方为实义。然法身大士欲利益凡夫,亦不可说此话。若是博地凡夫,又求生西方,说此话,则是胡说巴道,自误误人,害岂有极!千万不可依从,依之则往生无分。凡夫往生,全仗至心切念。彼一切付之无念,则何能感应道交?其感应道交者,全由至诚恳切之决定念。证无念者,则可说此话。未证无念说此话,皆成东坡临终之误。可不哀哉!可不痛哉!(三编上·复周智茂居士书七)

念佛易治  凡夫二病

一切凡夫,具有二病:一则狂妄,二则愚痴。

狂妄者:谓我本是佛,何须念佛?心净则土净,何须求生净土?此系执理而废事,其弊至拨无因果,坏乱佛法,疑误众生,此人必堕阿鼻地狱,永无出期。以善因而招恶果,诚可怜悯!

愚痴者:谓我系凡夫,何敢妄想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不知自己一念心性,与佛无二无别。但以烦恼惑业障蔽,故令即心本具之佛性功德,不能显现。譬如大宝铜镜,经劫蒙尘。智者知是宝镜,愚人认做废物。佛悯众生迷昧自心,教令念佛求生西方者,以最爱惜众生之本有佛性,恐其永远迷失,故令生信发愿,念佛求生西方,庶可亲证此本具佛性。倘不求生西方,但求消灾及不失人身。犹如以无价之摩尼宝珠,换取一根糖吃,其人之愚痴可怜,不识好歹为最第一矣。(三编下·复智正居士书三)

世人执空执有,妄生己见,故迷而不觉。世尊设教,即欲令众生破此二见,特设一念佛法门,俾其从有而至空,得空而不废有。则空有二法,互相资助,得益甚大。况仗弥陀愿力,故其力用,超过一切法门,而为一切法门之所归宿也。

世有一种下劣知见人,教以念佛求生西方,则曰:我等业力凡夫,何敢望生西方?但求不失人身即足矣。此种知见,由不知众生心性,与诸佛之心性,一如无二。但以诸佛修德至极,性德圆彰;众生唯具性德,绝无修德,纵有所修,多属悖性而修,反增迷悖耳。

又有一种狂妄知见人,教以念佛,则曰:我就是佛,何须念佛?汝等不知自己是佛,不妨常念,我既自知是佛,何得头上安头?此种知见,由于只知即心本具佛性之佛,不知断尽烦惑、圆满福慧之佛。此种人若知性修理事,不可偏执,力修净行,则远胜生下劣知见者。否则自误误人,永堕阿鼻地狱,了无出期矣。

故执空执有之谬知,下劣狂妄之谬见,唯念佛最为易治。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若不作佛,则不是佛矣。此二句经文,为破「下劣、狂妄」二见之无上妙法也。(三编下·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

 

  • 谢谢来访!欢迎经常来上品莲生的空间访问交流

    请在谷歌或百度中搜索“上品莲生的空间”,即可进入本空间。

  • 点击(上品莲生的空间 )即可进入

  •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印光法师       印光法师:《灵岩法要》叁、劝信愿专称)(五明学佛网:印光法师       印光法师:《灵岩法要》叁、劝信愿专称)  

     张秉全居士:学习《净土决疑论》摘记——印光法师殊胜开示之 

     陈永革博士:论印光法师的佛教修持及其弘法取向 

     余池明居士:为《印光法师文钞》题词的文化名流 

     余池明居士:略述《印光法师文钞》学习方法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新白话版11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新白话版10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新白话版9 

     传印法师:印光法师悟道年时考 

     印光法师:修净业者,均当预讲临终助念之益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 新白话版6 

     印光法师:瘟疫水火诸灾横事,戒杀放生者绝少遭逢 

     印光法师:人虽至愚,无不怕死,念观世音可保不染此恶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