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蔡日新居士:九华山巡礼


   日期:2022/9/3 11:1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九华山巡礼

蔡日新

    今年是我第二度朝礼九华山了。
      作为佛教名山、地藏王菩萨的道场,本来就很令人神往,今番圣地重朝,自然是更生恭敬心,也更生一番亲切感。
  甘露寺--九华山佛学院
    甘露寺坐落在九华山麓,离九华街还有很长一段路,距山底的村居人家也有好几里地。这里树木葱茏,翠竹蓊郁,飞泉湍流,訇訇作响,而寺院也就半隐在这翠竹茂林之中。这个寺院是依山构筑的,最后扩建的工程是藏经楼,在今年观音成道日上梁,预计明年可以竣工。若不是通往九华街的盘山公路绕这里通过,寺院将会更加幽静。

      甘露寺所处的地理环境很适合修行,因而仁德大和尚决定拿它来办佛学院,为佛教事业培养僧才。我在甘露寺小住了几日,在佛学院作了几次讲座,对佛学院颇有了解。这座佛学院已经办了四届了,每届都是僧众班。仁德大和尚亲自任院长,而具体的修学工作则在果卓等一批年轻法师的指导下进行。这所佛学院非但开设的课程比较完善,而且还很注重修持。每天早上四点上殿做早课,下殿后自习一节课才过早堂;接着上午上三节课,全是佛学内容;课后过午堂(两次过堂都如法执行);下午上两节课,安排的是佛教史或其他文化课,课后上晚殿;晚饭后坐香一个小时,然后自习一个小时才就寝。而午寝与晚寝都不得串寮,加上修持与课程都安排得这样紧紧的,恐怕学僧连打妄想的时间孔隙都找不到。

      这里的星期天不上课(但不废早晚功课)让学僧们有一定的自修时间。学僧们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到阅览室看经书与其他佛学著作,也可以到山中习静或到禅堂里坐香。但这里最富有特色的修持方法就是拜山,三步一拜、或一步一拜地由甘露寺拜到九华街山边的肉身殿(那里曾是地藏王菩萨的舍利所在地),这样拜山,从拂晓一直要拜到中午才能到达(步行也要八十分钟左右)。提起拜山,这里的年轻学僧刚纯是北方人,很厚道,他向道心切,每周都拜山不辍。还有佛学院的一位小法师,我忘记了他的称呼,他正是在观音成道日从九华山拜到普陀山归来的,时历八、九个月,这种勇猛精进的道心,实在令人敬佩。

      佛学院办了一个季刊,名曰《甘露》,专门刊载佛学院师生的作品。这个刊物除了文章小巧,具有可读性以外,美编装帧也佳,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内刊物。
      夜晚的甘露寺特别幽静。晚上九点以后,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少得很了,那时的境界则更佳。夏日的暑气被山间的凉风卷得一干二净,明月当空,山色分明,山岚涌起,似乎给甘露寺披上了一层薄纱。此时,进入你耳鼓的只有蝉声、溪声、山间的林涛声,你若是能舍弃心头的杂念,置身此山,那一定会有“山河大地,齐露法身”的切身感受的。
  祗园寺--九华山佛教协会
    由甘露寺上山,乘车只有半个小时,就到了九华街。街上有几个大寺,如祇园寺、旃檀林、肉身殿,都是规模较大的寺院,九华山佛教协会就设在祇园寺。祇园寺的大雄宝殿的建筑是十分有特色的,大殿建筑雄伟高大,佛像塑得庄严圆满,因而吸引了不少信众到这里来上早殿,早晚功课中,缁素二众几乎参半。仁德大和尚是这里的升座方丈,因而清规也定得特别严格。这里早上三点就打板起来作早课,而晚上有时要做佛事,时间往往延迟到晚上十二点才能就寝。

      农历六月十九日那天,仁德大和尚要到山下的甘露寺去举行上梁法会,但他老人家照样早起,与大众一起作早课。凌晨三点,说是早上,其实天还没有破晓,严格地说还是晚上。这天,朗月当空,山风送爽,大殿鼓声一响,大家就踏着朝露进入了大殿,由于是观音成道日,所以去上早课的人特别多。仁德大和尚已经是年过七旬的大德了,但他老人家仍然精神矍烁,披着袈裟,飘然来到大殿举持这堂功课,缁素二众上殿者都为此充满了法喜。早课刚一结束,仁德大和尚匆匆过完早堂,便下山到甘露寺去参加上梁法会。法会是八点左右开始的,大约在十点左右结束,他老人家身着袈裟一同参与,并亲自为大殿洒净。佛学院的学僧在年轻法师的带领下,身着整齐的僧装,打着法器颂咒,在一旁的白衣信众也一同助颂,一时梵响凌云,大有人天欢喜的气象。洒净结束后,上梁顺利完成,甘露寺藏经楼已基本落成。随后在藏经楼旁举行了庆祝典礼,佛学院师生、各大护法、地方领导均欢喜参加。典礼由果卓法师举持,仁德大和尚作了发言,赢得了缁素的热烈鼓掌。

      典礼结束后,仁德大和尚请贵宾们到山上祇园寺共进素餐。下午,来了一批韩国客人,又得大和尚亲自接见,还为他们举持了佛事。直到晚上,大和尚才在方丈打坐清修,但又有许多杂务冗事,都得让他老人家定夺,因而清修的时间也是十分有限的。但为了佛法的昌隆,为了满足信众的善愿,大和尚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我们从他老人家那慈悲的目光中,可以见出他佛法修养的高深。

      从仁德大和尚的一天来看,我们就可以知道九华山佛教协会之所以能运作得那样如法的原因了:法以人弘。尽管是名山,如果缺少了大德,其法事也难以兴盛。九华山也就是因为有仁德大和尚主持一切佛教事务,因而瑞象迭起,佛法昌隆。
  九华一千寺,洒在白云间
    “九华一千寺,洒在白云间”,这是今年(1997年)的第三期《甘露》杂志的封底标题。在九华山的群峰之间,往往因山势而构寺,虽然每个寺院的规模都不大,但数量却不少。特别是群寺在早课与晚上的幽冥钟敲响时,那声音在群峦中此伏彼起,萦绕在山间林麓,真有如作天乐之感。

      在九华山的日子里,我有幸承仁德大和尚慈悲,由从中国佛学院放假回来的意坚法师陪同登了九华山的天台,朝礼了各处的寺院。在祇园寺的高处有百岁宫钟楼,百岁宫里供养着一尊肉身菩萨,我们登山上去,都一一朝礼了。山上的信众与游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不误伤生命,即是遇上了小动物爬到路上来了,人们也会叫它们回到林中去。在山上,有个小孩手里拿着一只鼹鼠,意坚法师只向那小孩略作开导,他便十分乐意地将鼹鼠放回深林里去了。

      登天台、十王峰的这天,我坚持不坐缆车,一步一步地登上去,一步一步地走下来,这也是我这次朝九华山的本怀。好在九华山寺院多,登一程、礼一寺,也不觉得辛苦;又兼九华山泉水多而且甘,处处可以挹取,也就不觉得口渴;还有,那就是九华山歇脚的凉亭多,可以随便坐,人家也不收费。由于山上道风整饬,民风也纯朴,谁都愿意到这里来。

      登上天台顶,我们在九华禅寺吃了午斋,常住宏学法师陪我们一同就餐。饭后,他陪我们去参观了他所建造的眺望九华群峰的楼阁,那是建造在峭壁上的楼房,水泥、砂石、钢筋、砖头,都得从山下一担一担地挑上来。这时,我才明白意坚法师出发前为什么要带上一些零钱的原因了,原来他是准备施与这些挑山工作茶水费的。九华山那么多寺院,都没有公路相通,全靠人工挑运,但九华山人造出了一座座别致的寺院。而且,无论是百岁宫那边新建在峭壁上的寺院,还是天台禅寺新建的眺望楼,都是靠九华人一肩一肩地挑上去修建的。而我们空身登山还觉得体力不支,当我们登上那峭壁上建造的寺刹房舍,向下一看,令人胆战心惊,这么险峻的工程是怎样建造的!?

      由于大和尚慈悲,他第二天派车送我到后山去参观。后山得由九华街下山经青阳绕道才能到达,汽车大约要走一个多小时。在后山双溪寺,我们礼拜了肉身菩萨,然后徒步登上了九子岩,哪是在接近山顶的一个峡谷里建成的寺院,相传当年月霞大师在这里办过华严大学。山上翠竹繁茂,有清泉在山谷流淌。山上的师傅准备让我们吃饭,但大家都觉得那里的谷米太艰难了,还是到双溪寺去吃的好。在推让之中,我们四个人到底每人接受了一根玉米棒,由于爬山用力多,腹中早就空空了,我们连玉米棒的梗子也吃掉了,那也是我们吃得最香的一顿饭。

      回到祇园寺,仁德大和尚十分慈悲地接待了我,并询问我的感觉如何。随后,大和尚深有感触地说:“九华山叫做佛教名山,你在这里跑了几天,也没有见上几个像样的庙。别的小庙不说,就是祇园寺、旃檀林这些大庙,建筑规模如法的也不多哇!这些年我都在为这事着急……”听完大和尚的话,我顺手拿起“九华山兴建99米高地藏王菩萨铜像与大觉禅寺的规模示意图”一看,这张远景的蓝图设计得那样地合理,整个建筑群的各部分布局是那样地谨严,铜像与大寺间形成了浑然的整体。

      这时,我明白了大和尚为什么要在垂暮之年搞这样一个大型佛教建筑的原因了。九华山倘能在不久的将来完成这项工程,那将使这座佛教名山更添光彩,也将了却仁德大和尚晚年的这桩心事。我相信这一天会为期不远的,因为仁德大和尚是发了大愿的,有愿必成。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蔡日新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蔡日新居士)  

 蔡日新居士:占有并不是爱美的表现 

 蔡日新居士:韶阳一路,云门家风——云门禅师述评 

 蔡日新居士:忆戒圆 

 蔡日新居士:阳雀花的芬芳 

 蔡日新居士:学理思考与人生境界——蔡日新先生访谈录(续) 

 蔡日新居士:学佛贵在致用 

 蔡日新居士:沩仰禅法述略 

 蔡日新居士:天皇道悟禅师述略 

 蔡日新居士:漫话“吃茶去” 

 蔡日新居士:略谈从禅修中体验禅法 

 蔡日新居士:对中唐湘赣丛林成功经验的思考 

 蔡日新居士:对折梅的感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