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慧净法师:做人的佛法 上篇做人的佛法.《善生经》讲记 第四讲 择友与交友


   日期:2022/10/30 15:2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四讲  择友与交友

  前面所讲的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从烦恼和善恶业的角度讲世间罪福的原因,第二部分是讲作为一个佛弟子如法求财的原则有哪些。所谓如法求财,就是通过正当的手段来谋取生活资源。只有把生活问题解决了,修行才有保证,修善才有物质基础,人间净土才能够成为现实。所以,儒家说:“衣食足,礼义兴。”衣食丰足了,仁义道德才有基础。又说:“饥寒起盗心。”佛教讲“身安道隆”、“*轮未转,食轮先转”,都是这个意思。不管是儒家还是佛家,都讲究要解决物质生活上的基本需要。佛告诉善生子,要如法求财,一共有四十二件事。

  接下来讲如何选择朋友。在选择朋友、选择善知识的过程中,反面要注意二十条,正面也是二十条,一共四十件事。

  1

  丙四四似亲

  丁一总标

  “居士子!有四不亲而似亲。云何为四?一者知事非亲似如亲;二者面前爱言非亲似如亲;三者言语非亲似如亲;四者恶趣伴非亲似如亲。”

  这是告诉我们要认清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什么样的人才是可以亲近的人,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善知识。

  一者知事非亲似如亲。

  这里所说的知事,在另外的译本上叫畏服,因为害怕才服从。有一种人想要跟你做朋友,把你的情况了解得非常清楚,经历如何、有什么朋友、家里有多少钱,都打听得清清楚楚,再跟你交朋友,看你喜欢什么,他就说什么,曲意奉承你。奉承你的目的,不是跟你真正友好而是另有企图。当然,交朋友要了解情况,这也是正常的,但是目的要纯洁。如果有人抱着不纯的目的来了解你,你也可以诚意地拒绝。如果你看准那个人可以做你的朋友,你也可以说些交心的话,否则你就容易上当。

  二者面前爱言非亲似如亲。

  有人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这样的人自古都有。我们交朋友,一定要找那些诚实的人,当面怎么说,背后也怎么说,表里一致。如果当面说一些美言来打动你的心,背后有不可告人的目的,那就一定要警惕。

  三者言语非亲似如亲。

  “言语”一词翻译得不是很准确,大概与第二条的“爱言”多少有一点联系。可能是说在言语上给予种种许诺,但不能兑现。在生活中这种言而无信的人有的是。我们交朋友一定要交言而有信的人。

  四者恶趣伴非亲似如亲。

  “趣”就是爱好,把你朝不好的地方引导,专门引诱人们在生活上放荡,不务正业,专门喜欢走街串巷,茶馆进,酒馆出,唱了卡拉OK,又去桑拿浴,引人为非作歹。

  2

  丁二别释,分别把上面非亲似如亲的人一一加以剖析,画一个像,看值不值得我们结交。

  戊一释知事非亲

  丁二别释

  “居士子!因四事故,知事非亲似如亲。云何为四?一者以知事夺财;二者以少取多;三者或以恐怖;四者或为利狎习。”

  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人以知为事,言语至柔软,

  怖为利狎习,知非亲似亲,

  常当远离彼,如道有恐怖。”

  上面从四个方面来剖析那知事非亲似如亲的人。知事的目的,第一,就是为了夺取你的财产,骗取你的钱物。第二,就是少给你,他多得。第三,如果达不到目的,就要对你恐吓,原形毕露了。第四,如果恐吓还达不到目的,就软硬兼施,把你向不正当的途径引诱,使你染上恶习,这样想得到你的钱财就容易了。这样的事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说吸毒,他为了发展组织,就把小伙子叫到一边:“来吸一口吧,不要你的钱。”今天吸一口,明天吸一口,吸了三天,就不理你了,你就要找他了,因为你上瘾了,你离开他就不能生活了。这就是以坏的习惯引诱人,使人走上不正当的途径,夺走钱财。因为种种不正当的行为倾家荡产的有的是,所以要警惕。佛为了能使世人能真正明白“知事非亲似如亲”这种人不可亲近,又以颂文的形式,要我们远离这样的人。远离这样的人,就好像要避开险道一样,“如道有恐怖”。“道”就是道路,知道道路有危险就要避开,不要碰运气。到处都有车匪路霸,这就是恐怖。晚上走小胡同,想到那个地方有坏人就避开。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我们知道在道路上应该有这个警惕,在结交人的时候也应该如是。

  3

  戊二释面前爱言

  “居士子!因四事故,面前爱言非亲似如亲。云何为四?一者制妙事;二者教作恶;三者面前称誉;四者背说其恶。”

  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若制妙善法,教作恶不善,

  对面前称誉,背后说其恶。

  若知妙及恶,亦复觉二说,

  是亲不可亲,知彼人如是,

  常当远离彼,如道有恐怖。”

  “制妙事”,“制”就是制止,阻拦,“妙事”就是善事,做好事就阻拦你、制止你,不让你去做。这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有。比如,为希望工程捐点钱,有的人就说,你捐什么呢?捐的钱都到当官的那儿去了,都被人贪污了。但不见得都如此,捐了钱也还是有好处。比如说,见到讨饭的,想给几个钱,旁边的人说,你别给他,他是百万富翁,故意装穷叫苦。不管他是百万富翁装穷叫苦,毕竟是现了乞丐相,多少给他一点,不要考虑那么多。别考虑他得了钱会到茶馆里去,到酒馆里去,去吃喝嫖赌,去做不好的事,你要考虑那么多,世上就没有好事可做了。

  好事制止做,坏事叫你去做。你这个人了不起,又聪明又智慧,长相又不错,用种种好话来称赞你,背后却说坏话,这个人可不怎么样。或从长相上来说,或从衣着上来说,或从为人上无中生有地给你一些诽谤,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得到你的钱财。世尊说这种人一定要远离。“若知妙及恶”,如果知道了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而且也知道这种人不要你做好事、专门教你做坏事,也觉察到他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知道这种人是不可亲近的,那么就一定要远离他,就像避开险路一样。

  4

  戊三释言语非亲

  “居士子!因四事故,言语非亲似如亲。云何为四?一者认过去事;二者必辩当来事;三者虚不真说;四者现事必灭,我当作不作认说。”

  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认过及未来,虚论现灭事,

  当作不作说,知非亲如亲。

  常当远离彼,如道有恐怖。”

  这就是给当面说好话的人画了像。假惺惺的人为了要得到利益,或者达到某种目的,可以说是无孔不入。想要了解你过去的事就千方百计打听你,目的是找到你致命的弱点,使你能信服他、信他的话。比如相面的,见到你的时候很亲热,拉住你非要给你算一卦,看看相。本来你的运气不怎么样,但说你一定有好运,一定会发财。他会看相说话,看你是二十几岁的小伙子就探听你是否结婚了,如果知道你没有结婚,就告诉你一定会有心满意足的对象;看你是当干部的还是做生意的,当干部的就说你会升官,小官会升大官;是做生意的,就说你会发大财。所以,看相算命你们不要信,要晓得自求多福,要晓得命运是自己掌握的。如果相貌可以决定命运,你就不会努力,你就会凭着长相,认为将来就有好运气。有长相,还要经过诚实的劳动,才能有好运气。不劳动,不工作,可能你会一辈子潦倒。这是认过去事。

  二是必辩当来事。知道你过去的就指出你的未来,因为像这种非亲如亲的人,都是有一套的。如果没有一套就不会使人轻信。知道你的过去,就能推测你的未来。掌握你的过去,就知道你思维的规律性、欲望的规律性;知道你过去做什么,就知道你未来希望做什么;你过去得到了什么,你一定还不满足,他就指出你未来一定如何如何。这是必辩当来事。

  三者虚不真说。说假话不说真话,明明看到你有缺点却不指出来,为了讨得你喜欢,说那些虚情假意的话。

  四者现事必灭,我当作不作认说。现事必灭是一层意思,灭是消灭、结束、告一段落。现在做的事情要结束了,比如说到哪里打工。对于未来事究竟如何选择呢?我当作不作,我是否继续做或另有选择?这时非亲似如亲会起很大作用,他会左右你努力的方向。所以要特别地提高警惕,就像避开路上有恐怖的地方。


  5
  戊四释恶趣伴

  “居士子!因四事故,恶趣伴非亲似如亲。云何为四?一者教种种戏;二者教非时行;三者教令饮酒;四者教亲近恶知识。”

  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教若干种戏,饮酒犯他妻,

  习下不习胜,彼灭如月尽。

  常当远离彼,如道有恐怖。”

  有一种人就专门不教你学习正当的知识技术、谋生手段,而是教你种种游戏、种种玩耍,如唱流行歌曲、跳舞、玩牌等。非时行,深更半夜就要休息了,还有人叫你出去玩。教你饮酒,教你亲近恶知识,远离善知识,如此种种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也就是一个,诱骗你的钱财。所以,世尊就说一个人不要学习那些下流的东西,不要去学那些顺生死的游戏,不要学习那些殊胜的事业。

  如果说根据恶知识的教导,根据非亲如亲的人的诱惑,去学种种戏,去饮酒,去犯邪YIN戒,去习下不习胜,就像十六的月亮一样,一天天地失去光明。

  上面对恶知识的种种表现画了像,一共是二十条,这些都可以在生活中对照检验的。

  6

  丙五四善亲

  丁一总标

  “居士子!善亲当知有四种。云何为四?一者同苦乐,当知是善亲;二者愍念,当知是善亲;三者求利,当知是善亲;四者饶益,当知是善亲。”

  善知识有这四方面的功德。有福同享,有祸同当,荣辱与共,肝胆相照,这就是好朋友。

  “愍念”就是高度的同情心,看你有困难了,处境不好了,完全是一种同情心。

  “求利”就是共同用诚实的劳动谋求生活资源。比如说,共同来做一笔生意,赚来的钱二一添作五,甚至会多给你一点,因为你生活困难,这是好朋友。但是,人家多给你,你不能说马上就要,你也应谦让,也应多给对方一些才好,多给你了你马上就要,你就不够朋友。最合理的是二一添作五,或看谁付出的劳动多,就多拿一点,这样的处理方法才符合人伦道德的标准。

  “饶益”是个很巧妙的词,弹性非常大,覆盖面很宽广,意思就是舍己为人,多把好处让给别人,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有布施的意思。

  这四项是总标,可以从这四个方面来衡量在朋友之中是否有这样一种人。如果有这四个方面都具足的朋友,很好。一个朋友在四个方面都具足,不是很容易,只要在我们交往的朋友之中能具备一条,那也就够朋友了。

  丁二别释逐条给好朋友画像,看看好朋友是个什么样子。

  7

  丁二别释

  戊一释同苦乐

  “居士子!因四事故,同苦乐当知是善亲。云何为四?一者为彼舍己;二者为彼舍财;三者为彼舍妻子;四者所说堪忍。”

  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舍欲财妻子,所说能堪忍,

  知亲同苦乐,慧者当狎习。”

  同苦乐的朋友有四个标志,或者说有四个方面的德行。

  一者为彼舍己。就是舍己为他。为了别人得到好处、得到方便,往往把自己的好处让给别人。

  二者为彼舍财。为帮助朋友,拿出钱财来也在所不惜。因为在人的生活中一切都依赖物质,如果说某位朋友、亲戚或平常比较相知的人,见到人家有困难就应该及时、量力而行地给予帮助。因为人生在世,不是天灾就是人祸,不是生病就是有种种不幸的遭遇,我们应该及时给人以帮助。

  三者为彼舍妻子。在古代是有的,佛经上也有这样的例子。这是对朋友的忠实,对善法真挚的追求,对理想的追求,即使舍了妻儿也在所不惜。从古到今这样的例子不少。

  四者所说堪忍。朋友之间有时会说两句不好听的话,这时要能忍耐,要难忍能忍,理解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维持长久的友谊。你今天听到对方有两句不中听的话,明天你也可能说两句不中听的话,彼此都能互相忍耐,不仅仅是单方面的。上面所说的几条都是双方面的,你教人家难与能与,你自己一毛不拔,那是不行的。你教人家舍掉妻儿,你自己却财迷心窍,处处都为自己着想,那也不会有好结果。你说句不中听的话,希望人家难忍能忍,人家说句不中听的话,你却火冒三丈,这种人能有好朋友吗?不会有。“知亲同苦乐,慧者当狎习。”像这样同苦乐的朋友,有智慧的人,一定要接近,跟他保持友谊。狎就是亲近的意思。

  8

  戊二释愍然

  “居士子!因四事故,愍念当知是善亲。云何为四?一者教妙法;二者制恶法;三者面前称说;四者却怨家。”

  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教妙善制恶,面称却怨家,

  知善亲愍念,慧者当狎习。”

  “愍念”,就是关心朋友,希望朋友远离恶法,亲近善法,希望朋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才叫好朋友。

  “教妙法”就是教他众善奉行,“制恶法”就是诸恶莫作。能够有这么好的朋友时时刻刻规劝自己,广行众善,不作诸恶,就时时刻刻走向善。“面前称说”,在别人、在大众面前称赞朋友种种优点、种种为人的功德善举,这是诚意的赞美,不是阿谀奉承。诚意的赞美,每个人都应该那么做,而虚伪的奉承,既不接受也不要那么做。“却怨家”,每个人都有几个要好的朋友,也有几个冤家对头,因为众生众业而生,众恶而生,在这个环境中,不可能跟一切人都友善,一切人都对你那么好。如果说人间没有怨家,那么八苦就少掉了怨憎会苦。冤家对头你不想和他见面,却总是在你面前晃,你想见面的人却又经常离别,所以有爱别离苦、怨憎会苦,这正是人间的真实写照。可是你的好朋友能替你化解这些怨家。怨家是种种条件构成的,有时张三和李四不见得有多少深仇大恨,由于一星半点的误会,彼此之间没有好好沟通,误会就越来越深,仇恨也就越来越深。如果有一个好朋友在中间进行疏通化解,彼此之间的误会就会逐步消除。这是讲没有恶意的误会。另外一种是对你有敌意,非要制你于死地不可。这样的冤家对头,好朋友为你把他拒之门外,让他远离你,使你不至于遭到冤家对头的危害,保证你人身财产的安全。

  9

  戊三释求利

  “居士子!因四事故,求利当知是善亲。云何为四?一者密事发露;二者密不覆藏;三者得利为喜;四者不得利不忧。”

  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密事露不藏,利喜无不忧;

  知善亲求利,慧者当狎习。”

  一者密事发露。每个人都有不可预测的吉凶祸福。如果在生活当中有不可预测的祸事要来临,可是当事人不知道,但周围已有预谋,好朋友知道了要告诉他,让他远离这种危险,保证人身财产的安全。“发露”就是公布,把秘密的事情告诉你。

  二者密不覆藏。密指的是好事。好事不覆藏,比如说做生意的人有什么信息能挣一笔钱应及时告诉你的朋友,机不可失,应该合理地谋取财利。

  三者得利为喜。做了生意赚了钱,庄稼长得好,某个人长了工资,得了奖励,要有同喜的布施。或者是说,某个朋友做生意赚了钱,也能够把所得的利润分一部分给他的朋友,这也是一种得利。

  四者不得利不忧。没有得到好处利益、钱财,在朋友之间也不能烦恼、忧伤。“忧”就是烦恼、忧伤。

  “密事露不藏,利喜无不忧”,像这样的好朋友,能够在一起求财利,有智慧的人应当亲近他。

  10

  戊四释饶益

  “居士子!因四事故,饶益当知是善亲。云何为四?一者知财物尽;二者知财物尽已便给与物;三者见放逸教诃;四者常以愍念。”

  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知财尽与物,放逸教愍念,

  知善亲饶益,慧者当狎习。”

  能够饶益的就是好朋友。你这个月的工资三百块钱到二十五号就没有了,朋友知道了,帮助你解决困难。把自己的财物与你分享,这是从财上面帮助你。下面就是从法上面来帮助你,“见放逸教诃”,见你不务正业、亲近恶人了就规劝你。“常以愍念”,经常给你以关怀。这些属于法布施。像这样的朋友,有智慧的人应该长久地亲近他。

  选择朋友的原则和具体做法,以上一共说了四十条,非亲二十件,善亲二十件,可以在生活当中作为参照。

  《善生经》好就好在操作性很强,可以一条一条地落实兑现,不是空洞的。如何断烦恼似乎很空洞、不好操作,如果按照《善生经》的要求但要把它来落实,就可以操作了。比如“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哪些是善呢?不好操作,落实到《善生经》上就可操作了,有具体的条目可以把握,很具体。抽象的道理要去体会,具体的条目就要落实,就是要照着去做,依教奉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慧净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慧净法师)  

 慧净法师:做人的佛法 下篇知恩图报.《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慧净法师:做人的佛法 下篇知恩图报.《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慧净法师:做人的佛法 上篇做人的佛法.《善生经》讲记 第 

 慧净法师:做人的佛法 上篇做人的佛法.《善生经》讲记 第 

 慧净法师:做人的佛法 上篇做人的佛法.《善生经》讲记 第 

 慧净法师:做人的佛法 上篇做人的佛法.《善生经》讲记 第 

 慧净法师:做人的佛法 上篇做人的佛法.《善生经》讲记 第 

 慧净法师:做人的佛法 自序 

 慧净法师:梦见善导 归入念佛 

 慧净法师:略谈如何从“俗谛”迈向“真谛” 

 慧净法师:念佛了,为啥还烦恼呢? 

 慧净法师:出家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