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万行法师:如何净化身、心、识?


   日期:2023/2/15 16:0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上师开示 2010.2.17

问: 如何净化身、心、识?

师: 心灵的磁场就像一个巨大的发电机,比几万千瓦发电机的功力还要大,只是我们意识不到。我们经常说手机打多了,手机频率的辐射会干扰我们。实际上心灵的磁场一样可以干扰手机的频率,只是我们没有觉察到。就像人与人坐在一起,如果你说的话我反抗,或者我说话你反抗,敏感的人就可以感觉到对方散发出的磁场很强烈。为什么有些人的思维很敏捷,但到另外一个人面前,他的思维会突然错乱或停顿了呢?因为他的磁场被另外一个磁场包裹了。他的磁场的功力没有对方的大,对方的磁场可以穿透他,干扰他,甚至把他的磁场全部覆盖了,把他的意识锁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他的思维就停顿或者错乱了。

作为一个修行人,如果能把他的磁场放大到和虚空宇宙同一体,对方就无法把他的磁场锁定或覆盖掉。所以修行人要把自己的身心都空掉。你的身心一空掉,就等于我对面没有你这个靶子,我的磁场辐射过去,就没办法囊括你的磁场,因为空的范围最大。所以静坐的时候,身心一定要空掉。身不空,入不了道;心不空,得不了道;身心俱空,才能悟道和得道。

修行人要时时刻刻看住自己的身口意,不让它脱离轨道,所想所说所做都要符合佛的标准,符合道的要求。如果我们所想所说所做的偏离了道,就容易招感不好的信息,或者接收到不好的磁场,这些不好的磁场会扰乱我们的意识,干扰我们灵性的力量,说得通俗一点,会染污我们的灵魂。

每一个人的磁场都有一种释放和吸收的功能,如果经常和磁场比较污浊的人接触,他也会把我们的磁场给染污了。如果跟一个磁场比较干净的人在一起,他散发出来的磁场也能把我们的磁场给净化了。人与人之间的磁场就如同传染病一样,会互相交流,互相传染,互相感应。当一个人完全按道的要求去做,身口意完全符合道的时候,他招感来的就是一种清净的磁场和力量,他的灵性就会越来越高。我们说这个人很有灵气,悟性很好,就是因为他内在的力量没有被浊气包裹,所以你一说,他就明白。可是有一种人你怎么跟他解释,他也听不明白。虽然他灵性的力量和我们的一样,但是,由于他的起心动念不干净,招感了不好的磁场,把他的灵性包裹住了,所以他的悟性就生不起来,他悟性的穿透力就差,接收他人的信息就很迟钝。

为什么要吃素呢?当然,你们在家人很多吃素不是很方便,不能强求你们吃素,但是要尽量少吃肉食。因为动物都贪生怕死,在杀它的那一刻,它非常恐惧,产生了嗔恨心,在那一瞬间它的身体会分泌出毒素。如果我们长期吃这些肉食,加上修炼的时间少,净化自己的方法不够恰当,我们就会生病。

在西藏,喇嘛们吃牛羊肉要念经,而且要念很久。他们虽然吃牛羊肉,但自己不去杀,而且不看也不听,专门有人杀。在杀之前要念经,喇嘛吃之前还要念经。他们带着一种心力给肉念经,实际上就是在净化这块肉,用他们的磁场净化上面的信息,把上面的信息清理完了才能吃。

过去的寺庙里,只有开悟的和尚才能给出家人做饭,没有开悟是不允许进厨房做饭的。因为你没开悟,你的恶习很多,嗔恨心很重,你做的饭上面就带有你嗔恨的信息,庙里的人吃了也会产生嗔恨心。如果你开悟了,很慈悲,你做的饭、用过的东西,上面都有你的信息,别人吃你做的饭就等于吃了你加持过的东西,慢慢地他们也会有慈悲心。如果一个师父到厨房做饭,说明他的修行已经很高了。但是现在好多人都不懂这个道理。为什么同样的菜有些人炒出来就好吃,有些人炒出来就不好吃呢?就是因为上面带有他们不同的磁场和心力。

谈到磁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与他人相处时,为什么有些人你跟他在一起容易放松,感觉很舒服呢?就是因为他散发出来的磁场很清净。而有些人你跟他坐在一起,就会莫名其妙地烦躁,没办法放松。这也是因为他心灵散发出来的磁场影响了你。有时候他的头脑也很想努力改变自己,净化自己的心灵,但是,由于无始以来带来的信息,他没办法以那么快的速度净化自己。而戒律可以帮助规范和净化我们的身心。

如果一个人入了道,他身心的净化就会很快。为什么佛教里面打禅七是每七天一期?现代科学也证明,我们常人的细胞是七天一代谢,也就是细胞七天一死亡,一更新。打坐的人,身体的细胞代谢得慢而且彻底。因为打坐能让身心很好地平衡,所以细胞就代谢得干净而彻底。

问: 一个人慈悲有余,煞气不足,该怎么办呢?

师: 那说明他的慈悲只是一种愚昧的慈悲,不是智慧的慈悲。以智慧的慈悲,完全可以把事情做得很圆融。很多人所谓的“慈悲”都是一种无知、愚昧的慈悲,他没有看清事情的本质,认为自己看破、放下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他是出于无奈,没办法处理了,才所谓的“看破,放下”。真正的看破、放下,是看清了事物的本质,知道了事情的始末缘由,明白了以后才不在意,并不是不明白而不在意。

佛教里面有一句话:“最大的力量是慈悲的力量。”基督教也说:“最大的力量是爱的力量。”不管是爱也好,还是慈悲也好,首先是包容,只有包容了以后,才能在里面进行整合、清理和分类。道教讲柔弱胜刚强,慈悲、博爱的力量是最弱、最微细、最不易见的,所以它的穿透力最强。

问: 为什么有的人穿得很干净,我却觉得这个人很脏。而有的人穿的衣服带着泥巴,我却觉得他很清爽呢?

师: 这是一种磁场。我们说这个人很有魅力,很有气质,指的就是他的灵魂散发出来的力量。人与人之间有没有缘,也是从灵魂里面散发出来的。一个人的灵魂比较纯净,散发出来的磁场就好,就能净化身边的人,身边的人就会觉得很舒服,就说跟他有缘。如果一个人身心不干净,散发出来的氛围不好,旁边的人是可以感受到的。过去很多住在山上的老和尚,一年没洗几次澡,也不洗衣服,但你在他身边却感觉特别好。这就是因为他心灵散发出来的磁场比较干净。

通过修行,不仅我们人与人之间可以互相交流,我们和动物、植物也可以进行交流。

问: 一个人不敢走夜路,为什么跟着小狗就敢走?

师: 不敢走夜路是因为你的能量场不足。当你牵着一条狗,狗也有能量场,狗的能量场和你的合在一起,你的能量场就大了,所以晚间在野外行走就不会感到恐惧。狗的能量场和我们人的能量场是非常接近的。现代科学证明,狗、猪与河豚的DNA 和我们人类的DNA比较接近。

问: 我们到寺院或别的宗教场所,遇到没有身体的灵魂,回去以后就会生病。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师: 那是一些不好的信息。当这些信息反馈到你身上,就会扰乱你的思维,影响你的健康和修行。我们学佛以后,要尽量让它们也学佛,也皈依佛门,它们闻到了正法就会好好地修行。

问: 当达到无念的时候,是不是就开悟了?

师: 无念还必须保持觉知。如果没有念头也没有觉知的话,那就是个错误,就犯了禅病,落入一种空亡的状态了。没有杂念很好,但必须有觉知。

问: 已经达到了无念,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身体上?

师: 这样不对,修行不需要这样。修行是释放自己的身心,让身心和整个宇宙融为一体,整个宇宙都在你心中。比如你往这里一坐,一闭眼睛,一入静,就感觉到你心灵的磁场一下打开,和宇宙融为一体,你身心的大小和宇宙成为一个正比。

问: 是从内心向外散发吗?

师: 它不是一种散发。我打个比喻,我把我的手打开了(师父做一手势,把原来握着的手掌摊开),一切都在我的手里面。我的手打开,不是有个东西出去了,而是把万物包容进来了。

问: 用意识把宇宙全部包容进来?

师: 如果说用意识,你就容易理解成用头脑了。刚开始确实和头脑有关系,但到最后就是一种无为的状态,不需要经过头脑。比如我说:“你母亲”,你母亲的形象马上就在你脑海里面浮现出来。你说你有没有经过头脑?刚开始你肯定有经过头脑,但是现在已经不需要经过头脑,不需要用任何方法去想了,连一秒钟、半秒钟都不需要,一谈到你母亲,你脑袋里面马上就出现你母亲的形象。

问: 我刚刚生起一个恶念,马上又生起一个善念,这该怎么办?

师: 那就平均了,呵呵。修行就是要尽量起善念,不起恶念。当起了恶念马上就要警觉到,马上就要忏悔,不要让它继续蔓延,不要去实施这个恶念。

问: 我打坐已经一年了,打坐的时候,眼前总能看见三尊佛像,这是好的征兆,还是不好的征兆?

师: 长期这样就错了,就是偶尔出现同一个境界也不对,说明你一直处在这个阶段,没有经过和超越这个阶段。这些境界都叫沿途风光。所有的境界都是对的,都是沿途风光,一百米有一百米的风光,一千米有一千米的风光。你十年都在看着一朵莲花,说明你十年都在原地踏步,没有进步。如果你每天都在进步,就应该看到不同的风光、不同的境界。到最后什么境界都没有了,你的身心就和虚空融为一体了,什么事情一来,你马上就能感应到,因为它投射到你心灵的虚空里面了,但你也没有感觉到有个东西被你包容了。所以修行人首先要把心量打开,这样你才能感受到它的存在,自然界各种力量的存在。我们之所以开不了悟,就是因为心灵没有打开,所以没办法和道接通。

问: 我打坐的时候会感到胸部疼痛,有一种冰凉的气在里面游来游去,这是怎么回事?

师: 这都是因为没有一套完整、系统的方法,不知道怎么进去,怎么出来,所以出了问题就不知道怎么对治。如果你有一套完整的方法,出现这些情况,你马上就知道是什么原因,处于哪个阶段,该采用什么方法走过这个阶段。

问: 那我不知道怎么处理,该怎么办呢?

师: 那你要问问你的师父怎么处理。每个人修行的方法都不一样,身心出现的反应也不一样。为什么佛教里面有禅宗、密宗等各种法门呢?当你师父传法给你的时候,就应该告诉你,修这个法门会出现哪些沿途风光,每个阶段大约多久会走完。所以修行一定要有个老师指导。如果你仅仅是信佛,这些都不用谈;如果你是学佛,这些就必须告诉你。

实际上现在很多信徒都是信佛,并没有学佛。所以无论你怎么虔诚地信,也没办法和道融为一体,没办法开悟成佛。如果你学了佛,你就会不断地和道接近,将来有一天你就变成了道。当你变成了道,你就可以传道了。而如果你仅仅是信佛,你永远成不了道,也永远没办法传道。

问: 女性在不方便的那几天也可以这样憋气吗?

师: 可以。如果女人在周期来的时候不方便打坐,可以不打坐。

问: 如果这样,一年下来就少坐好多天了,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代替呢?

师: 修行的目的主要是静心,而静心的方式方法很多,不一定盘着腿才是静心,有些人就不适合用静坐来静心,而适合紧张的工作。比如一个走钢丝的人,在走钢丝的时候,他本身就在禅定之中,你不需要让他放弃走钢丝,来盘腿打坐静心。他走钢丝比盘腿打坐静心的效果还好,你就让他在工作中静心,在静心中工作,不需要让他改变。一个从政或者从商的人,任何时候他的神经都在高度警觉之中,对方在说什么,有什么意图,他都很清楚。也就是说他任何时候都在禅定当中,并不需要刻意去修。

为什么我们主张盘腿静修呢?因为盘腿是转化身体,在改变四大上有直接的影响,但在修心灵方面没多大关系。一旦你掌握和习惯了盘腿静心的方式,你能保持的时间会比较久,而且坐得越久越轻松,头脑越清醒。而采用其他静心的方式,你可能会比较容易累。

问: 在寺庙里做事可以培福报,那么这个福报的意义在哪里呢?

师: 培养你的奉献精神。修行人不能悟道成佛,都是因为没有奉献精神。虽然我们也在奉献,但是那个度不够。奉献指的并不仅是金钱、体力,这些几乎每个人都做得到,我们真正不能奉献的是我们的尊严、我们的面子、我们的心量。如果这些你都做到了,你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有人说:“脸皮厚点儿不就得了?”脸皮厚跟真正的看破放下是不一样的。你是不是真的看破放下,是骗不了人的,你自己知道。如果我莫名其妙地把你骂一顿,保证你几天,甚至这一辈子都放不下我了(众笑)。

你想得到多少,先要放下多少,我们的空间被填满了,你要先给出一个空间,你想要的东西才能进来。你想成佛,首先要有佛的心量、佛的悲心、佛的奉献精神。这些不具备,无论你采用什么方法修炼,拜再多的师父都没用。所谓的师父和方法,无非是告诉你一个宗旨:把心量打开。你有多大的心量,就能容纳多少的东西;你有多大的承受力,就能承载多少。当你遇到不同的思想时,你是否能接纳、包容?我们都是和自己对应的,喜欢的、欣赏的,才能接纳和包容。注意,只有当他的力量跟你相反,你包容了他,才体现出你的包容。只有当你接受了和你对抗的力量以后,你才能把你的心量打开,扩展开,否则你的心量没办法拓宽。

问: 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是应该用忍辱来打开心量?

师: 如果忍辱真的可以变成包容,那也没用。真正的包容,对于一个真正志向在佛的人,不存在方法,已经没有包容的概念了,哪里还需要方法?如果真的有一个方法让你变得包容,那也是不究竟的。就像发菩提心一样,你发菩提心还需要我劝你吗?我劝你发的菩提心,还叫菩提心吗?它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就像你的孩子生病了就揪着你的心一样,还需要我说:“哎呀,你孩子生病了,你要好好照顾他呀!”?你说你发不起菩提心,那么你肯定不是一个真正学佛的人,不是一个真正渴望修道的人。

问: 我们明知这个人的能量比较弱,我们是回避他呢,还是替他承担呢?

师: 这要看情况。当你的力量还比较小,就像在幼儿期,你承受不了时,最好还是回避;当你的力量比较强大,可以转化它了,就不需要回避了。这是阶段性的。只有你的师父才知道你什么时候可以到外面去承担众生的业障,他会告诉你。当你自己修到某个程度时也会知道。今天你出去见那些不好的人,他们散发出来的不好的氛围、磁场被你吸收了,你晚上回到家,一闭眼,一静坐,五分钟就把他们的磁场给净化了,这时候说明你可以出去工作了。如果你白天接触那些不好的氛围和磁场,回去修了好几天还没有净化掉,那你最好少出去。

问: 如果一个医生没有修道,他也知道他的病人会对他产生影响,那他是不是需要回避呢?

师: 不需要。本身医生都是前世发了大愿要来拯救众生的,所以今生才从事这个职业。很多医生都注重医德,都是菩萨再来,虽然他们不具备菩萨的果位,但他们有菩萨的精神,当他们看到病人痛苦,就像他们自己生病一样。

问: 一个人在思维和意识上已经没有过去、未来的念头,能完全处在当下,以佛教来讲是无念了,达到这个状态应该称为什么?

师: 如果你真的理解了何为当下,也确实活在当下,那么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得道了”,你已经成为圣人,和道融为一体了。

问: 我指的是处于没有思维的状态。

师: 你理解错了。打个比喻,一个真正活在当下的人,他下棋是观全局,不是没有思维。比如他在下象棋的时候,之所以挪动这个棋子,他的用意不在这个棋子,可能在第二个、第三个。第一个棋只是一个跳板,或者一个诱饵,或者一个手段——这是当下,真正的目的是“将军”。

问: 但是真正的灵性已经在思维之上,它已经不是思维了。

师: 不管在哪里,首先要借助头脑,借助这个载体。一个真正活在当下的人,他的整个头脑已经改变了,或者说他的头脑已经和灵性合二为一,和万物融为一体了,所以他走每一步棋都是当下,全局皆在他心中。

问: 当一个人沉默时,他会听到自己头脑里面思维的声音,这阻碍了他。只有放下思维的时候,才能全身心地活在当下,是这样吗?

师: 你这是概念性的错误。我再打个比喻,你一个人坐在这间屋子里,你能不能感受到身边每一个人的起心动念?不要说每一个人吧,能不能感受到一半人的起心动念?你能不能感受到这个磁场、这个氛围?能不能感觉到不是你一个人坐在这个地方,而是有很多场?

答: 我感觉进入了一种状态。

师: 这就说明这时候你内在的力量已经张开,把周围的人包围进去了。这时候不是大家进来了,而是你把大家包容进来了,所以你能感受到他们的磁场和周边的万物。如果你内在的力量是合在一起的,你就会觉得你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再和刚才下棋的比喻结合起来,虽然你只走了一步棋,但全局已在你的心中,你是全然地觉知,这才叫真正的活在当下,也就是和万物融为一体了。这时候你不能说是头脑在思维,或不是头脑在思维,那是一种灵性的感受。

问: 关于时时刻刻警觉自己的每一个起心动念,怎样才知道自己有这个觉知呢?分不分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师: 你有没有觉知到每一个起心动念,你自己应该知道啊。你起的每一个念头、每一种想法,你都很清楚,这就叫有一颗觉知的心,知道自己在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而不是刚才在想什么你都不知道。

问: 这时候需不需要去辨别它的对错、来源和去向呢?

师: 这要看情况。如果你是在冥想的时候产生了念头,你就应该知道哪些是善念,哪些是恶念。如果是恶念,就不要让它蔓延下去。不需要去实施的念头,你只要看着它就行了。如果这个念头是你明天要付诸实施的,那你就要分别了。这时候的分别是一种应有的分别。

世间上的事要遵守世间的规则。有一部分学佛的人皈依了佛门以后想修行,把工作、家庭都放弃了,说:“我放下了,我要去跟师父修行,我要到庙里去修行。”实际上佛门里讲的“放下”并不是叫你放下有形有相的东西,比如家庭、钱财,而是叫你放下这颗执着的心。如果你把有形有相的东西放下了,可是你内在无形无相的心并没有放下,那有什么用呢?换句话说,你有家庭,有钱财,有地位,你内在对这些东西不执著,不强求,这才是真正的放下。你手里拿着钱,只把它当作一种工具,不会因为钱丢了或者发了财,而过于悲伤或欢喜,这才是放下。一个修行人应该认识到这个道理。

问: 怎样才能更好地降伏“我慢”?

师: 跟你作对的人,对你不好的人,你向他多弯腰鞠躬,多赞叹他,这是最好的方法。你崇拜的人不需要去赞叹。如果你能把和你对抗的人留在身边跟你共事,这样能很快地对治你的我慢。可是,有时候我们想的、说的和做的恰恰相反。你说你想学佛,想修道,想成就,可是身边都是一些情趣相投的人,有一个和你意见相左的,你就想尽办法排挤他,把他赶走,这样你的心量怎么打得开呢?

佛教寺庙还有一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叫做“丛林”——什么“鸟”都能来住。并不是拥护我万行的人才可以住在东华寺。你们去问问东华寺常住的这六七十个和尚,真正认可万行,理解万行的有多少。并不是只有我的徒弟才能留下来,不是这样。正是那些不认可我的人,搞小动作的人成就了我,他们让我言行举止更谨慎,觉知观照更稳固,是他们成就了我的功德,让我的灵性更加提升。如果身边都是我的徒弟,都维护我,我放个屁都是香的,可能我会肆无忌惮。越是不认可我的人,我越想办法把他留下来,因为他随时都在盯着我,他是我的觉知和观照。

就像释迦牟尼佛一样,身边有一个提婆达多。我们都知道提婆达多一心想害死释迦牟尼佛,想尽一切办法要打倒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知道,但一直把他放在身边。自然界的规律是,有相生的,就有相克的,有有形的力量,就有无形的力量。正因为这种自然界的规律,成就了一代代、一个个的伟人。

如果你身边都是些跟你情趣相投的人,那还叫包容吗?如果你做的都是你喜欢、你需要的事,那还叫发心,还叫奉献吗?所谓的发心、奉献,是你不需要,不是你想做的事,别人需要,你去做了,这才叫发心和奉献。很多人都不懂什么叫发心,什么叫奉献。就像有的人来到东华寺说:“师父,我要发心出家。”我说:“你是不是真的想出家,想弘扬佛法呀?”他说:“我渴望出家已经很多年了,我什么都不想做,就想做和尚。”我说:“这还叫发心啊?”所以好多人在概念上搞错了。

问: 地狱是不是真的存在?

师: 地狱有两种,一个是时空里面真的有一个区域,其中有十八层地狱。另外,我们心灵里面也有十八层地狱,也许还不止十八层。比如我们生病了,身体被折磨得很痛苦,这就是一种人间地狱。被人打,被车撞等等这些不好的结果也是人间地狱。有时候我们发出不好的意念,招来不好的结果,也是一种地狱。总之,不好的心态,不好的言行,招来不好的结果,都是地狱。反面的力量,不好的力量都可以称之为地狱。

由于我们无知,好心做错了事,一样有不好的结果。并不会因为你不懂,把事情做错了,就不会有不好的结果。只不过一个是有意识做的,一个是无意识而做的,性质和轻重不同而已,但还是会有结果。社会上的法律,它是以你造作的行为来判定你所做事情的性质。而佛教是以你的动机、你的起心动念来判断。佛教里面不是有一个很著名的故事吗?一个土匪正好和一班菩萨同乘一条船。这些菩萨这一世是以商人的身份来到这个社会上,想通过经商让这个国家富裕起来。这个土匪看到这些商人有很多钱财,就想把他们谋杀掉。船上有一个修行很高的人,他看到了这个土匪的起心动念,就先出手把他杀了。这件事在佛的僧团里引起了争论,一些僧人不理解,说:“为什么要把一个凡夫杀掉?”杀土匪的人说:“如果我不杀这个凡夫,他就会把这些大菩萨杀了,他造的业就更大,会万劫不复。而我把他杀了,由我来承担这个业障。我修行这么多年,已经得道了,杀了他我不会下地狱,只是把我的功德福报给了他一部分,这样他不仅不会下地狱,由于我把我的功德回向给了他,还会唤醒他的灵魂,来世他也会发菩提心。”

这件事就是以起心动念来论因果。但社会上不是以你内在的起心动念来论,而是以你外在的行为造作来论。在另外一个时空,可能因为动机不一样,性质和结果也不一样。如果你的动机、出发点是好的,最后从因果论来讲,你受到的谴责和报应相对来说也会小很多,但是,只要是坏事都要受到惩罚。

问: 怎么我心里想啥,别人一瞅就知道呢?

师: 说明你身边的都是有智慧的人啊,也说明你的心量放得很开,你把他们包容进来了,他们的心灵和你的融为一体了,所以你想什么他们都知道。这是一种本能的反应,不是因为他们想才知道,恰恰是没有想才知道。他们要是真的想了,就不会知道你了。

闻: 那怎么才能让他们不知道我想什么呢?

师: 你空掉,他们就不知道了。过去山上有个老和尚,他每次要下山买东西,他城里的弟子就知道了,他就先帮师父准备好,带师父去买东西。他师父觉得奇怪,就问:“为什么我每次下山要买东西你都知道,先给我准备好呢?弟子说:“您只要下山,我晚上就会做梦,有个东西会告诉我:‘明天你师父要下山,要买什么什么东西,你先准备好。’”这个老和尚听了非常惭愧,回去以后好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下山买东西。有一天他突然下山到他弟子家,他的弟子很吃惊,说:“哎呀,师父,您这次下山我怎么不知道呢?昨天晚上我怎么没有梦到啊?”他师父告诉他说:“前几个月我修行的层次不高,做任何事情都是想了又想,准备了又准备,考虑了又考虑,所以鬼神都知道了,他们认为我修行高,来护我的法,所以托梦给你,让你为我准备好。通过这几个月的努力,我上了好几个层次,我的起心动念鬼神不知道了,所以他们昨天晚上没有办法给你托梦。”

问: 上座的时候,怎么样才能空掉思想呢?

师: 如果你有法可修,很快就空掉了;如果没有法可修,没有事情做,脑袋就会胡思乱想。你与其让它胡思乱想,想一百件事情,不如给它一件事去想,也就是所谓的“修一个法门”,想一段时间后,可以达到想不想就不想,想入定就入定了。到了这时候,这个法门你也可以放弃了。实际上修任何一个法门的目的都是为了对治妄念,以一念代万念。

问: 我在观照自己一段时间后,身心感到很累,眉心和头顶特别胀痛,偶尔会达到身心合一的状态。我该怎么继续用功呢?

师: 实际上每一个法门都是为了对治一种情况的发生,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你首先应该知道这是必须经历的,还是不应该发生的。当你弄清楚之后,就知道该怎么施药,怎么对治了。有时候我们在打坐的时候出现头痛头胀的现象,这是必须经历的过程。但有的人心理不健康,头一胀一痛,就不敢炼了。休息一段时间后这种情况消失了,也可以说是功力消失了,他一修,头又开始痛,又像要炸开一样,他又害怕,又放弃了。以这种心态,你永远也过不了这个阶段,因为这种情况是必须经历的。有时候坐到一定程度,眼睛会红肿,牙齿会红肿,你会对治,它持续的时间就短一点,不会对治,持续的时间就长一点。

问: 打坐呼气的时候,是用嘴巴呼,还是用鼻子呼?

师: 你尝试一下哪个方法能解决胸闷、胃胀的问题。鼻子呼吸的力量怎么达得到这个效果呢?达不到啊,所以要用嘴巴呼。

问: 请问上师什么是法门?

师: 就是修行的方法啊。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