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方伦居士:《净法概述》第八章 前人往生事略


   日期:2023/4/9 23:1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法概述》第八章 
前人往生事略

方伦居士


十方世界众生,因念阿弥陀佛名号,生极乐国宝池中者,随时皆如原上春草,其数难量。即吾人之娑婆世界亦复不少,山间、林下、檐前、灶角,姓字无闻者,不可胜数,其中有纪录可考者,不过千万分之一,虽然只有少数,但吾人观其事迹,亦足鼓舞。兹为略集典型,用资矜式起见,特选录前人往生事略若干则于后,读者应当作为借镜,起当仁不让之心,绝不许古人专美于前,则可算是读书有得了。若欲知其详,可看《往生集》。

慧远三见圣相

晋慧远大师,雁门楼烦人。博通经典,在庐山东林寺,建念佛社,三十年不入市,专志西方,制六时莲漏,念佛不息。僧俗社友一百二十三人,皆志同道合,誓愿同生极乐国。后十九年,师于般若台,方从定起,见阿弥陀佛现虚空中,无量化佛围绕,观音、势至左右侍立。又见水流光明,分十四支,洄注上下,演说妙法。佛言:“吾以本愿力,来安慰汝。汝七日后,当生我国。”又见佛陀耶舍、慧持、慧永、刘遗民等诸社友,已往生者,皆在佛侧。师谓门人曰:“吾居此已三见圣相,今复再见,必生净土矣。”至期,端坐而逝。

昙鸾焚仙经修净业

后魏昙鸾,虽出家,而嗜慕长生,得仙经十卷,依之而修。后问菩提流支曰:“佛门有长生不死术否?”支笑曰:“长生不死,吾佛道也。”乃授以《观无量寿经》。并告他说:“学此则出三界六道,断分段生死,寿命不可计劫。”鸾遂焚仙经,专修净业,魏主号之为神鸾。临终时,自知时至,集众人诫之曰:“地狱诸苦,不可不惧;九品净业,不可不修。”令弟子高声念佛,向西稽首而终。众闻天乐自西而来,良久乃寂。

善导每念佛非力竭不休

唐善导大师,每念佛,非力竭不休,虽隆冬,或念至流汗。三十余年不睡眠,把所得䞋钱,雇人写《弥陀经》十万卷,净土变相三百壁,从其化者甚众。作《劝世偈》曰:

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难免衰残病苦。

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惟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一日,忽谓人曰:“此身可厌,吾其西归。”乃登柳树而化。

怀玉誓取金台

唐释怀玉,台州人。每日惟中午一食,常坐不卧,诵《弥陀经》达三十万遍,日课佛号五万声。天宝元年,见佛像满虚空中,一人持银台至,玉曰:“吾一生精进,誓取金台,如何把银台来接我?”言毕,银台遂不见。三七日后,复见擎台人对他说:“师以精进,得升上品。”过三日,异香满室,含笑而逝。郡守段公作偈赞曰:

我师一念登初地,佛国笙歌两度来,

惟有门前古槐树,枝低只为挂金台。

宗本禅净兼修

宋宗本禅师,江苏无锡人,以禅宗兼修净土。同时有雷峰法师者,神游净土,见一莲花极艳,问极乐国人:“此是何人之花?”答曰:“是待净慈宗本禅师的。”又资福曦公,亦来礼足施金,问其故,答曰:“定中见金莲花,是待本公往生的,所以前来致敬。”并云:“见莲花无数,中有枯萎者,据云:是念佛而中途懈退人之花。”因问:“公留心禅学,何以极乐国莲花会标出姓名?”宗本答曰:“虽在禅门,亦兼修净土,所以如此。”后临终时,安坐而逝,谥圆照禅师。

可久见莲花标名

宋可久和尚,居明州,诵《法华经》,愿生净土,人皆号之为“久法华”。元祐八年,年八十一坐化,三日后复苏,谓人曰:“吾见净土境,与经所言悉合,莲花台上,皆标念佛人姓名,待其往生。其中一银台标明州徐道姑,一金台标明州孙十二郎,一标可久。”言毕复化。后五年,徐道姑亡时,异香满室。十二年,孙十二郎亡时,天乐鸣空。因知其所言皆不虚。

莹珂改过得生

宋莹珂和尚,虽经出家,不忌酒肉,自思:“我为僧人,如此作事,将来若堕落恶道,如何办法?”遂取《往生传》读之,每读一传,即点首称许。由是乃向西而坐,绝食念佛者三日,梦佛告曰:“汝寿尚有十年,当自勉力。”珂答曰:“此土浊恶,易失正念,愿早生安养,奉事诸圣。”佛言:“既如此,后三日我当来迎你。”至期,请众诵《弥陀经》,忽言:“佛及大众俱至。”寂然而化。

悟性得生中品

唐比丘尼悟性,居庐山念佛,虔愿往生。忽闻空中乐音,乃对左右说:“吾已得中品生,同志念佛精进者,皆有莲花待之,你等各自努力。”言毕而逝。

刘遗民先供释迦

晋刘遗民,彭城人。少而无父,事母至孝,加入远公莲社,专志念佛。居十五年,见阿弥陀佛放玉毫光,垂手慰接,刘拜恳曰:“但愿如来手摩我头,衣覆我体。”祝毕,果然佛手摩其头,衣覆其体。一夜又梦佛指池中八功德水,令彼饮之。刘饮而甘美,醒来异香发于毛孔,乃告众曰:“净土缘至矣,我因释迦如来遗教,知有阿弥陀佛,今为报恩故,当以香先供释尊,次供阿弥陀佛及《法华经》,愿一切有情俱生净土。”言毕,合掌面西而逝。

王日休弃经史业专精净土

宋王日休,龙舒人。博通经史。一日,忽悟曰:“是皆业习,非究竟法,不能度生死,吾当念佛,求生西方。”由是遂弃经史业,专精净土。年六十,布衣蔬食,日课一千拜,夜深方睡,作《净土文》劝世,死前三日,遍别诸知识。至期,如常拜念,忽唱言:“佛来迎吾。”屹立而化。

文彦博结社念佛

宋文彦博,出入将相五十余年,官至太师,封潞国公,崇信三宝,专修净业。居京师时,与净严法师结社念佛,意欲劝十万人同生西方。当时士大夫曾有诗赠之曰:

和公胆气大如天,愿结西方十万缘,

不为一身求活计,大家齐上渡头船。

临终无病,安然念佛而化,寿九十二。

王古戒杀习禅念佛作观

宋王古,字敏仲,官礼部侍郎,慈仁爱物,七世不杀。既深于禅,又习净土,著《直指净土决疑集》三卷,普劝念佛。行住坐卧惟以念佛作观为事,数珠从不去手。后沐浴更衣,安坐念佛而脱。

元子才闻粗乐细乐

唐元子才,居润州观音寺,念《弥陀经》及佛号。忽有小疾,闻空中香气乐音,自言:“粗乐已过,细乐续来,我当行矣。”遂念佛而寂,异香数日不散。

孙良日诵万声廿年不辍

宋孙良,钱塘人。隐居阅藏经,于《华严经》尤有契悟,依大智律师受菩萨戒,日诵佛万声,二十年不间断。一日,忽命家人请僧念佛,以助往生。僧集,念佛方半晌,望空中合掌云:“佛及菩萨已到。”遂坐亡。

苏岐山四威仪中念佛不断

昆山苏岐山,壮年时,留心禅学,遍参善知识,有所悟入。一生戒杀,虫蚁不伤,晚年笃修净土,行住坐卧皆念佛,从不间断。康熙己卯岁,年已八十,时值严冬,拥被而坐。十一月二十六日午时,告其孙甸方说:“三日之前,即见佛来,净土缘熟了。今夜子时,我当往生。”至夜,焚香点烛,端坐向西,命家中人各念佛助之。将及三更,岐山念佛声由低微而沉寂,大众视之,已谢世矣。

田婆说偈坐逝

田婆,泰州人。夫妇俱信三宝,婆勤于念佛,经二十年。忽一日,谓家人曰:“我今日西方去矣。”随说偈曰:

五十六年大事毕,丈夫儿子休啼泣,

我今撒手往西方,摩诃般若波罗蜜。

端坐而逝。

黄打铁以极乐国为家

宋时黄打铁,湖南潭州人。业打铁,自怨前世不修,今生贫苦,欲修行,又苦不知门径,且无时间可修。某日,见一僧从店前过,乃请入店奉茶,请教既不废业,又可修行之法。僧遂教之一面打铁,一面念佛。譬如手持风箱,推进时,念一句佛号,拉出时,念一句佛号;打铁时,每打一下,即念一句,不打铁时,行也念,睡也念。黄打铁从其教,因专心佛号之故,既不觉炉火之热,也不觉用力之累。历时三年,一日,自知时至,遂即理发,沐浴更衣,告其妻说:‘我今日回家去了。’妻言:“你何处还有家?”答曰:“西方极乐国是我家。”于是再到铁炉边,取出红铁,说偈曰:

钉钉铛铛,久炼成钢,

太平将近,我往西方。

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举锤打铁一下,即时立化。

张善和十声见佛

唐张善和,杀牛为业。临终见群牛作人语索命,以角触之,后又有大火烧至,无路可退,生大恐怖,唤其妻云:“速请僧为我忏悔。”僧至,谕之曰:“《观经》中说,临终恶相现者,至心念佛,即得往生。”和即以右手擎火,左手拈香,面西专切念佛,仅满十声,自言:“佛来迎我。”立即命终。

鹦鹉焚得舍利

唐贞元中,河东裴氏畜一鹦鹉,常念佛,过午不食。一日有病,念佛号十余声气绝。火化后,得舍利十余粒,炯然耀目,慧观比丘为之建塔,成都尹韦皋作记。

鸲鹆舌出莲花

潭州有人养一鸲鹆,教之念佛,遂成习惯。既毙葬之,地面出莲花一朵,掘土视验,花根生其口中。

《净法概述》题解

《净法概述》系辑录方伦居士自民国四十二年(西元一九五三年)九月起陆续发表于《菩提树杂志》第十至第二十六期之文章而成。为了解净土宗的理想世界与实践方法的导引指南。内容分为八章:第一章净土之意义,说明何谓净土、十方净土、净土类别。第二章极乐国轮廓,陈述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观无量寿经》中,三辈往生情形。第三章净土修行途径,论述集信愿行三资粮是净土行人往生最简捷的法门;往生净土以修十善作基本;敦伦尽分修净业;广修功德回向愿生;慎终。第四章持名念佛,比较实相、观想、持名三种念佛方法;详述各种持名方法。第五章发往生极乐愿,揭示发愿之重要性;介绍前人愿文及发愿仪式。第六章以观想辅助持名,指陈观想较持名为难;依《观无量寿经》作观;依《往生论》作观。第七章余义随谈,分述不生佛国,必堕恶道;净土宗将独步末法;不断惑业,便预圣流;学佛念佛,不要怕人笑;散心念佛,亦有功效;阿字若在,余字俱在;得念佛,且念佛,莫待衰老;兜率净土之我见;念佛的作用,包括禅、律、教、密;净法涵义,惟佛遍知;勿误解自性弥陀,唯心净土的理论;理事必须并重,否则宁可重事;净土法是在家人的惟一法门;极乐二字之意义;行人何以必须往生极乐国;净土是自度度人的大乘法;念佛法门是易行法。第八章前人往生事略,选录前人往生事略,作为今人借镜。今收录于《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六十四册《净土宗概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方伦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方伦居士)  

 于凌波居士:方伦居士简介 

 方伦居士:律学集要 

 方伦居士:可畏可爱的业力 

 方伦居士:2009年《中级佛学教本》试题 

 方伦居士:2010年青年学佛组《佛学高级教本》考试题 

 方伦居士:净话 

 方伦居士:《净法概述》第七章 余义随谈 

 方伦居士:《净法概述》第六章 以观想辅助持名 

 方伦居士:《净法概述》第五章 发往生极乐愿 

 方伦居士:《净法概述》第四章 持名念佛 

 方伦居士:《净法概述》第三章 净土修行途径 

 方伦居士:《净法概述》第二章 极乐国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