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方伦居士:2009年《中级佛学教本》试题


   日期:2023/4/11 7:1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2009年《中级佛学教本》试题

一、填空题10%(每题0.5分)

1、十八界包括: 六根  界 、 六尘界和六识   界。

2、印度佛法分三个时期,第一期为小行大隐    时代,第二期为大主小从时代,第三期为密主显从时代 时代。

3、八关斋戒中第六条不香华鬘庄严其身及歌舞戏等一 戒,可拆分为二戒。前八条为戒,后一条为斋,故称八关斋戒。

4、中国最早的寺院名为  白马寺  ,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先弘传佛法之处,摄摩腾、竺法兰二尊者在此译出的佛经名为《四十二章经 》。

5、三武一宗灭法是中国历史上佛法的劫难,三武分别为北魏 太武帝  、北周 武帝 和唐武宗 ,一宗即五代周世宗

6、 为大乘最居前导,能摄御一切诸乘,积集无量福聚。

7、经的四义为贯穿所说之理,是贯义;摄持所化之生,是摄义;古今不易,是常义;远近同遵,是法义

8、世尊五时说法,依先后分别为:华严时、阿含时、 方等时、 般若时、 法华涅槃时

二、不定项选择题20%(其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选项是正确的,每题2分)

1. 有“千部论主”之称的是:(1)马鸣 (2)龙树 (3)月称 (4)世亲(5)无著。

2. 宋代译经院的翻经事业 (1)主要由民间所主持(2)出名的译者有如天息灾、施护等(3)所译经典多与密乘有关(4)对旧有译本重译、新译部分仅为拾遗及补足

3.《成实论》是(1)只谈人空,不谈法空(2)为大乘论书(3)为鸠摩罗什所译(4) 诃梨跋摩造

4. 下列对于空性的描述,那些是对的(1)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2) 无自性故空 (3) 从空性中,能生出一切法(4)离、无所有、无生、无所得。

5. 下列哪一项描述竺法护是对的:(1)主要翻译的作品为大乘经典,曾译出《大般涅槃经》二卷(2)出身于敦煌,又被称为敦煌菩萨 (3)终身皆从事译经工作,共译经百七十五部,三百五十四卷 (4) 译出包括华严、阿含、方等、般若、法华、涅槃各类经,以及律、论。

6. 下列律藏的部派归属,哪项是错的(1)《四分律》分别说部(2)《五分律》弥沙塞部 (3) 《摩诃僧祇律》窟内上座部 (4)《十诵律》萨婆多部应为昙无德部

7、下列属于显教三大部为:(1)玄奘译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2)昙无谶译的《大般涅槃经》(3)菩提流志译的《大宝积经》(4)实叉难陀译的《大方广佛华严经》(5)鸠摩罗什法师译的《法华经》

8、佛教讲的苦的有:(1)内外二苦(2)五苦(3)生老病死四苦(4)十苦(5)百苦(6)三苦

9、出三界,脱生死,不受后有是声闻无生果位,也即是何果(1)须陀洹(2)斯陀含(3)阿那含(4)阿罗汉

10、关于修道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1)大小乘修行阶位不同(2)声闻与大乘所修暖、顶、忍、世第一内容相同(3)缘觉修道重在证悟,无明显位阶67-2(4)小乘的位阶包括在大乘十住内

三、名词解释20%(每题4分,答题请精要)

1、对治恐怖之八念:一、念佛。二、念法。三、念僧。四、念戒。五、念舍。六、念天。七、念出入息,即数息观。八、念死。

2、十恶:杀生、偷盗、邪YIN、妄语、绮话、两舌、恶口、贪欲、瞋恚、邪见,名为十恶。

3、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名小乘三法印。凡合于此三原则者,则是佛正法,有如世间印信,用为证明,故名法印。

4、(七)圣财:谓信、戒、闻、惭、愧、舍、慧,如是等法,是谓圣财,彼诸众生,不获此故,名极贫穷。

5、习气:法相宗把众生的妄惑,分为种子、现行及习气三种。虽断惑的种子,亦伏惑的现行,然尚有惑的染渍而现惑相,此是现行气分薰习所成,故名习气。

四、简答题30%(每题5分)

1、佛说四圣谛,为什么将苦谛提到最前面?

①三界无安,众苦充满。

②不独我们的娑婆世界是如此,十方国土,除佛国外,也都是同样的情形。

③此土有情以苦为乐,不思出离,故佛说四谛,以苦为首。

④佛说四谛,以苦为首,使有情知苦断集,慕灭修道。

⑤说四谛法以苦为首,为千佛出世的共例。

2、放生须加念佛号、经文,为所放众生回向西方净土的意义?

①戒杀放生,虽是善事,然只济众生的色身,不能济其慧命,所以不能使之出三界,了生死。今若于放生时,为其念佛号、诵经文,将此功德回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令它们永离三恶道,诞登净土,才算是彻底解决也。

②物之优越者,皆曰胜。西方莲花化生,分为九品,花上有台,为行者坐处。今既能戒杀放生,又能为其念佛诵经,回向求生西方净土,如此存心植德,将来自己必定能增上道业,一旦命终,自然生于上品莲台矣。

3、净土宗判教之难行道与易行道?

①为昙鸾大师所判

②以全凭自力,求不退转,为难行道,譬陆路步行则劳苦,此指其他法门而言;

③以乘佛愿力,求生净土,即得往生,入于大乘正定之聚,为易行道,譬如水路乘船则安乐,此指净土法门而言。

4、什么叫“涅槃”,“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的差别为何?

①涅槃‍或译为泥洹、寂灭、灭度、灭、圆寂等,系解脱生死,进入寂静安乐的境界也。所以圣者舍弃色身,皆称为入涅槃。

②阿罗汉惑业已尽,生死已了,而身体尚在,名有余涅槃,或有余依涅槃,言其生死之因虽尽,然而犹余有漏的依身也。

③待到依身亦亡,则名无余涅槃,或无余依涅槃。

5、为什么要对治YIN欲?1

①YIN欲为轮回的根本。吾人的世界,属于欲界范围,故自人类,至于鸟兽虫鱼皆有色欲,此系众生业重所致。色欲之心,为欲界众生所独有。此心不除,尚未能出离欲界,何况色、无色界。

②修道的障碍。《楞严经》说:“YIN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YIN,必落魔道。”

③万恶YIN为首,断YIN称为梵行,非梵行即不净行,YIN行之为诸圣色界以上天人所弃,乱YIN亦为人神共愤。

 

6、印度佛教渐趋没落于何时?是什么原因导致古代印度佛教的灭绝?

①约在佛灭千二百年间,大乘分裂为二,同时小乘则趋于衰微。至佛灭千三百年间,印度佛教渐趋没落,终至绝迹于印度。

②先由空有之诤,大乘分裂。

③以密咒来融摄印度风习,因之密咒乃渐发达,此时大小乘佛法,皆依附密咒而流行。(各宗派渐趋泯灭,此非佛门之幸事。)

④根本原因是佛教内部人才缺乏。

⑤故在国内婆罗门教的复兴,外有回教的侵入时,遂使印度佛教渐趋没落,终至绝迹于印度。

五、论述题:20%(请任择1题作答,多答不计分)

1、应如何看待佛门分宗,述分宗理由?对各宗派三宝弟子应持何种态度才是正知正见?1

如何看待佛门分宗①有人以为分宗是佛法的分裂,其实分宗乃是分工合作,譬如医院里虽然分有内、外、眼、耳等多科,然而惟有这样,才能完成整个医院的体系和工作。

②分宗的理由:第一、三藏教义,卷帙太多,不分门就艰于研读;第二、法法各异,有时其性质还极端相反,合之则两俱不成,分之则各显其用;第三、众生根器不等,若欲对治习气,势须对症下药,症既多端,则药需分类;第四、为使系统清晰,便于传承故,不得不化整为零,避繁求简;第五、佛法广博精深,若欲遍学,则寿命精神皆有限,势必至一无所成,倘若一门深入,则下手及成功皆易;第六、历代佛门大德,其所修证传持之法,既各有不同,则其所根据以化导后进者亦异,由是各立门庭,势所不免。

③应持何种态度。各宗实不应互相反对。其高抬自己,诋排他人者,皆末流浅见之徒所为。

各宗门中,流品既杂,自有此种弊病,若是得正见者,则不但不如是,而且能兼弘其他宗义。如龙树号称八宗祖师,则不专弘一宗可知矣;智顗疏《观经》,作《净土十疑论》,是以天台弘净土矣;窥基疏《阿弥陀经》,撰《西方要决》,是以法相弘净土矣;永明提倡念佛,作《禅净四料简》,是以禅宗弘净土矣;吉藏作《法华义疏》及《大般涅槃经游意》,是以三论弘天台矣;世亲先造《俱舍论》,后造《唯识二十论》、《三十论》,又造《优婆提舍愿生偈》,是禅宗第二十一代祖,然则以一身兼俱舍、法相、净土、禅四宗矣。

行者游心诸法,理当如此,彼入主出奴者,皆一偏之见也。

 

2、如何才是真供养佛,如何供养才算是第一供养,如何去实践最为无上的供养佛?

①《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佛赞三事最为无上。何等为三:一者发菩提心;二者护持正法;三者如教修行。如是三法最为无上。能修行者真供养佛。

②《大宝积经》:若人得闻经法,受持读诵,如所说行,是名第一供养。

③依教奉行是第一供养,机会是人人平等,勤者得之。

④行者为利益众生故;舍于愦闹,净心持戒修行,乃至仅行七步之近,其功德已胜过以大千世界香花灯炷供养如来。

⑤修行者大意义在此而不在彼,在内而不外,两方面都做得圆满周到,无往而不中道,他自然晓得就环境上所做得到的范围,量力而行,不偏不倚。

⑥只要恭敬诚恳,道心不失,则举手投足,都是功德,在在处处,无非菩萨道场。(自然包括庄严坛场法具,以香花灯果供养佛菩萨。)

⑦行者成为不退菩萨 (一)于佛所说法,深信不疑。(二)不取戒禁,不堕恶见,不迷信世俗吉凶。(三)不敬礼供养天神及外道。实行此三事,即生便成不退菩萨,也为无上供养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方伦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方伦居士)  

 于凌波居士:方伦居士简介 

 方伦居士:律学集要 

 方伦居士:可畏可爱的业力 

 方伦居士:2010年青年学佛组《佛学高级教本》考试题 

 方伦居士:净话 

 方伦居士:《净法概述》第八章 前人往生事略 

 方伦居士:《净法概述》第七章 余义随谈 

 方伦居士:《净法概述》第六章 以观想辅助持名 

 方伦居士:《净法概述》第五章 发往生极乐愿 

 方伦居士:《净法概述》第四章 持名念佛 

 方伦居士:《净法概述》第三章 净土修行途径 

 方伦居士:《净法概述》第二章 极乐国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