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傅味琴居士:《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140~149)


   日期:2023/4/16 11:2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20-5) <140>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2月28日

   贪五欲享受的人,宁可生死流转,
最后醒过来、悬崖勒马的能有几个

本次提要:

  ■ 贪五欲享受的人,宁可生死流转,最后醒过来、悬崖勒马的能有几个
   ■ 今天佛门里的佛弟子不听佛法,对某些错误的话就辨别不清楚,观点跟佛
   已经不一样了
   ■ “要等断了烦恼,才能深入经藏”,意思是你应该等病好了再吃药,全跟
   佛的正知正见不一样
   ■ 佛教我们要有自尊心,不要自卑,要法喜充满,不做苦恼人,否则朝佛说
   的相反方面走,那是三恶道的路
   ■ 我们天天说法,这功德就是起源于把我请到开化来弘法,这是真发菩提心
   ■ 这些房子都是你们发心来供养,凑钱盖起来的,这也是请转*轮功德
   ■ 如果没有人请转*轮,善知识不讲法,你永远得不到正知正见,由此可见,
   劝请说法的功德真是不可思议,功德无量

 贪五欲享受的人,宁可生死流转,
最后醒过来、悬崖勒马的能有几个

贪五欲享受的人,他的观点:“我就是要五欲享受,宁愿生死流转。”说“你这样要下地狱。”他也听不进去,这就是知见错了。很危险啊!即使最后醒过来了,也来不及了,世间上悬崖勒马能停下来的有几个?你即使冲到悬崖边,心里害怕,赶快把马头勒住,可是马跑得太快刹不住啦,还是要往前冲一步,就掉下去了。老话说:“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为什么不及早把路认清?及早自己醒过来纠正一下错见?

今天佛门里的佛弟子不听佛法,对某些错误的话
就辨别不清楚,观点跟佛已经不一样了

今天佛门里的佛弟子不听佛法,对某些错误的话就辨别不清楚,观点跟佛已经不一样了,比如佛说“受五戒的人一切酒都不能喝。”他说“受了戒,喝酒可以的,只要不酗酒。”佛说“佛弟子要多闻”,就是要多听法,他说“听法越多越糟糕。”佛说“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他去拜外道的神。佛说:“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他去学《太上感应篇》,佛叫我们“皈依法,要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他说“我们用不着。”佛说“皈依僧,不皈依外道邪众,互相不要来往”,他说:“外道也很好”,跟他们并起并坐。佛经里说要“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他说“只要唸就能往生”,全跟佛说的不一样。

“要等断了烦恼,才能深入经藏”,意思是你应该
等病好了再吃药,全跟佛的正知正见不一样

还有好笑的事情,佛说“法是药,烦恼是病,你有烦恼病,必须学法才能治好烦恼病。”他说:“你有烦恼,学法学得进吗?只有断了烦恼,才能深入经藏。”意思是你应该等病好了再吃药,全跟佛的正知正见不一样。

佛教我们要有自尊心,不要自卑,要法喜充满,不做苦恼人,
否则朝佛说的相反方面走,那是三恶道的路

佛叫我们向善知识、向有智慧的人学习,他说要向愚夫愚妇学习。佛说佛弟子要有自尊心,受了菩萨戒要承认自己是菩萨,所以受戒时法师问你,“汝是菩萨否?”你要回答:“我是菩萨。”你才得戒,否则你不得戒。他说:“你们都是菩萨,唯有我是凡夫。”

佛要提高你的自尊心,他要提高你的自卑感。佛要你求智慧做个法喜充满的人,他要你做个苦恼人。这样搞下去,佛弟子的观念都跟佛不一样,还像佛弟子吗?还像修行人吗?修行也成了盲修瞎练,而且朝佛说的相反方面走,那是三恶道的路!这些异见,现在到处传布,影响面很大,极为普遍。

我们天天说法,这功德就是起源于
把我请到开化来弘法,这是真发菩提心

而今天你们这些学生至少这种异见、错见、邪见,都纠正了吧?因为我们天天说法,只有靠法的智慧才能纠正错误。这个功德就是起源于把我请到开化来弘法,这是真发菩提心。要不然,非但开化、衢州的居士听不到法,你就是从远方来,也听不到法。如果没有说法的场所怎么讲?到马路上讲,行吗?(众笑)必须要有一个说法的场所,还要有这么多听法的人,形成讲经法会,你才听得到法。

这些房子都是你们发心来供养,
凑钱盖起来的,这也是请转*轮功德

所以劝请转*轮有极大功德,非但劝的人是劝请功德,你们也有功德。我六岁死了父亲,家里穷得很,早年工作也没积什么钱,这些房子都是你们发心来供养,凑钱盖起来的,因为老师要来说法,所以大家发心盖起来,这也是请转*轮功德,有房子才能讲法呀,至少你也得到了随喜功德。

如果没有人请转*轮,善知识不讲法,你永远得不到正知正见,
由此可见,劝请说法的功德真是不可思议,功德无量

如果没有人请转*轮,善知识不讲法,你永远得不到正知正见,永远跟释迦佛保持异见,永远是错见邪见。由此可见,劝请说法的功德真是不可思议,功德无量。

今天讲到这儿。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21-1) <141>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3月3日

   要朝释迦佛的观念去转变,
对错误保留感情,必然害己害人

本次提要:

  ■ 进佛门不想修行,什么都不明白,岂不是个糊涂人
   ■ 开示几句岂能成龙,想成就,为什么不肯在学法上花时间
   ■ 烦恼业障重的众生,又想以一句来达到登地菩萨水平,岂不矛盾
   ■ 世俗邪见重的人不通过深刻智慧的启发,难以转变
   ■ 要朝释迦佛的观念去转变,对错误保留感情,必然害己害人

 进佛门不想修行,什么都不明白,
岂不是个糊涂人

我们进了佛门究竟朝哪个方向?要走哪条路?要达到什么目的?都要搞搞清楚,一般都是说,“我进佛门想修行”,想修行当然比不想修行好,现在很多人进了佛门不想修行,他们只是看见菩萨欢喜,希望得到菩萨保佑,这当然也算他进佛门的目的喽,可这只是第一步目的。好比你进学校,看见老师就欢喜,希望老师传授你知识、教育你,把你培养成才,将来在社会上干一番事业,那么你不听课咋行?同样道理,你进了佛门不听法,怎么修行?又怎么培养你成才呢?什么都不明白,岂不是个糊涂人。

开示几句岂能成龙,想成就,
为什么不肯在学法上花时间

一般人总问“修行怎么修?”你不听法怎么会懂修行?说:“我没时间,老师,你给我开示几句,我回去自己修。”修行哪有这么简单?我想起我从前在医院里搞心理疗法,很有成绩,传开了,有人特地找上门来,“我实在没时间,听说有人听了你几句话病就好了,希望您也跟我说几句吧。”这是钻空子,你不了解了解,一句话病就好的有几个?这种人确实有啊,可是他前面听了多少课?我给了他多少启发啊?你想画龙点睛,得先把龙画好了然后再点睛呀,龙都没有就去点睛,怎么会飞出龙来?你想修行成就,为什么不肯在学佛法上花时间?

烦恼业障重的众生,又想以一句
来达到登地菩萨水平,岂不矛盾

再比如,有人听到禅师一句话就开悟了,那么你呢?禅师问你“念佛是谁?”,你回答“念佛是我。”这一句话对你有用吗?要有广大坚实的基础,一句话才能产生画龙点睛的作用。想靠一句用功,那是登地菩萨的水平。一方面说自己是业障重、烦恼重、苦恼众生,一方面又说只要一句样样不要,那不是矛盾吗?

世俗邪见重的人不通过深刻智慧的启发,难以转变

修行说到底是观念的转变,你烦恼习气重,又受世俗知见、邪知邪见的影响,观念复杂,给你一句话,说得高,对你不起作用,说得浅,你会说,“这句话我早就懂了。”末法是人为制造的,末法时期就存在在这些众生的身上,你不转变,三大阿僧祇劫能不能成佛还不知道呢。

不通过广大地解说、详细地分析,深刻智慧的启发,能这么容易转变吗?否则释迦佛也用不着说法四十九年。释迦佛说了这么多法,当时的佛弟子,大多数还没有证阿罗汉果,因为他们比不上当初鹿野苑五比丘的根机,五比丘听佛讲四谛法,就证果了。

要朝释迦佛的观念去转变,
对错误保留感情,必然害己害人

要朝释迦佛的观念去转变,一切讲经说法、举例、打比方、种种分析开导,目的无非是使你进入佛之知见。不进入佛之知见,怎么成佛啊?知就是明白,见就是观点。

众生头脑里原有的世俗观点,有正的有邪的有错的,对邪的错的应该毫不留情地抛弃。佛弟子的感情绝不能用错地方,对错误保留感情,必会害自己害别人。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21-2) <142>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3月3日

   正的要提高,提高了自会明白,
非法与法都舍去时,空就成就了

本次提要:

  ■ 正的要提高,提高了自会明白,非法与法都舍去时,空就成就了
   ■ 明白人看问题,当然不会错了,相对的世俗谛,并不等于究竟的胜义谛
   ■ 学修要先广后深,功德圆满,看问题也圆满,不深入海底,就不明白究竟
   ■ 有些被称为善知识的,既否定了广,又否定了深,这样就把修行架空了
   ■ 劝请转*轮,就是希望众生都能得到法,在法上成就
   ■ 破众生种种异见,是破,生种种真见,是立,不破不立

 正的要提高,提高了自会明白,
非法与法都舍去时,空就成就了

正的呢?还要提高,你不提高不可能成佛的。禅宗有句话“百尺竿头,更上一层”,你已经到了一根长竹杆的头头上了,长竹杆好比是法,你一直爬到最高处,再提高,提高到哪儿去?你只要肯提高自会明白,再高上去,这根长竹杆你也要离开,那还不是空?所以《金刚经》里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明白人看问题,当然不会错了,
相对的世俗谛,并不等于究竟的胜义谛

说,“我已经到了空,还要不要再高一层?”再高,也在空里,所以空了就圆满了,空了就彻底究竟了。

人世间生活也是如此,你只有知道一切,才会明白一切,你明白了一切,才会用你的明白去看各种问题,明白人看问题当然不会错了,不明不白看问题会正确吗?如果我们进入佛之知见,用像释迦佛那样明白的观点去看宇宙人生的一切,才能看得准确,才能认识到真正的真理。世间上的理论认识都没达到这个境界,所以只能称相对的真理,或者说世俗的真理,而不是胜义的真理。

学修要先广后深,功德圆满,
看问题也圆满,不深入海底,就不明白究竟

修行首先要学广,然后再学深,没有广哪来深?没有深也不可能彻底究竟。释迦佛为什么称圆满?因为他既广又深,广,广得无边无际,所以称圆满。功德圆满,福报也圆满,从圆满的果实里,从圆满的境界来看问题,当然这个观点也圆满。深呢?智慧和觉悟都达到了彻底究竟。智慧深,看问题才透彻全面,你不深入到海底里去,海底最深的地方,你是看不清楚的。

有些被称为善知识的,既否定了广,
又否定了深,这样就把修行架空了

现在末法时期,释迦佛的话普遍听不到,一进佛门,乱七八糟的话特别多,统称为邪见,其实邪见就是异见。那天跟你们讲过了,这些话都跟释迦佛说的不一样,就叫异。现在佛门里所谓修行人,有的还被称为善知识,还讲经说法哩,却在宣扬不要广学多闻,不要深入经藏,既否定了广,又否定了深,跟释迦佛说的话完全不一样了。

这种话传得很广,连海外也在流行,修行人全被这种话架空了,一辈子空忙。你不要广,又不要深,你忙什么呢?有的人只忙一句,释迦佛讲了四十九年教法,当年尚且有很多弟子没什么成就,难道你比他们根机利?弘法是弘扬释迦佛的佛法,不应该弘扬你的法、你的知见啊。

劝请转*轮,就是希望众生都能得到法,
在法上成就

经文里说善知识转*轮作用极大,所以劝请善知识转*轮的功德不可思议,没有法什么成就都不会有。劝请转*轮就是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得到法,在法上成就。

破众生种种异见,是破,生种种真见,是立,不破不立

昨天已经讲到“能破众生种种异见”,众生一接受释迦佛讲的正法,就能破除自己和别人种种的异见,异见就是跟释迦佛不一样的观点。今天接着讲“能生众生种种真见”,这两句都是释迦佛亲口讲的经文,从这两句可以看出,讲经既要破,又要立,古人也说,不破不立,只有破了才能立。好比只有把小偷强盗抓起来,社会才能安定。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21-3) <143>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3月3日

   愚人观点:说正法的人不该指出他人错,
真是痴人说梦,这不是释迦佛观点

本次提要:

  ■ 愚人观点:说正法的人不该指出他人错,这不是释迦佛观点
   ■ 包庇邪的,你本身就在邪道上
   ■ 代如来宣化要破邪见,佛弟子要走在释迦佛的道路上
   ■ 破坏佛门清净,名利空不掉,这都是不破除异见的缘故
   ■ 谁离开释迦佛的教导,谁都不正确,不要深入经藏,是极其错误的异见

 愚人观点:说正法的人不该指出他人错,
这不是释迦佛观点

有一种错误知见:他偷是他偷,他抢是他抢,你只要自己做好,别管人家。这样能把社会治安搞好吗?真是痴人说梦,古今中外从没有这种道理。

而佛门里偏偏流传这种话,“你管你修行,别说人家”,能修得好吗?“老师你弘扬正法,你就说正法,不要指出人家错。”这种观点跟释迦佛不一样,本身就是异见、错见。

包庇邪的,你本身就在邪道上

这些观点,我看出自两种情况,一种,受了学愚风气的影响,只有愚人才会去接受它;还有一种,看见你在批评错误,心怦怦跳,因为他也是其中之一。比如你批判偷东西的人,不偷东西的人就不会说闲话,为什么有人敏感得很,听不进去?因为他明白我也是一伙的。有正义感的人,即使偷东西的人是你最亲最亲的人,你也应该大义灭亲。释迦佛叫我们走的是正道,不是叫我们走邪道,你包庇邪的你本身就在邪道上。

代如来宣化要破邪见,
佛弟子要走在释迦佛的道路上

我讲法蒙受了很多的冤枉,有人说我骂和尚,我对出家人个个恭敬,怎么会骂和尚呢?我从来不提人名字,我批评的是种种的错见、异见。讲法的人是代如来宣化,必须要跟如来一鼻孔出气,对错误能不指出吗?大家都是佛弟子,都要走释迦佛的道路,释迦佛亲口教导要破异见,我在进行破异见的工作,难道错了?不破不立嘛。

破坏佛门清净,名利空不掉,
这都是不破除异见的缘故

我进佛门五十五年了,我年轻时就特别喜欢听经,有法师讲经我都喜欢去听。可是听来听去,几乎都是只立不破,一团和气:我不说你的错,因为说了要得罪人,我只要讲经说法好了。这种只立不破到底起了多少作用?看看现实,这种不破而想立,有没有真正立起来?如果真的能不破而立,佛门的风气也不会败坏得这么快。

而且年轻时听老法师讲经,讲得都挺好的,都讲佛门要清净,也常讲空,要放下。可是如今佛门,很多地方都在搞歪风邪气,破坏了清净,讲空的人名利也放不下,这都是由于不破除异见错见的缘故。

谁离开释迦佛的教导,谁都不正确,
不要深入经藏,是极其错误的异见

有人自己不正确,对真正善知识的讲法闲话却特别多。不要以为自己是老正确,老正确是释迦佛。谁离开释迦佛的教导,谁都不正确。

修行既要广又要深,破除种种异见也要既广又深。众生的头脑里异见特别多特别广,你不广大地去破,能行吗?而且破的时候还必须要多花一点力气,这叫矫枉必须过正。

如果不深,好比水面上的浮萍,既没根又没靠,东风吹来西面飘,在人生的水面上飘浮了一辈子。大树为什么牢不可拔?因为树根面很广,四面八方铺开去的,又很深。所以那种宣扬不要广学、不要深入经藏,都是极其错误的异见。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21-4) <144>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3月3日

   即使毒蛇有宝贝,也不应该把它抱在怀里,
把佛法搞得庸俗、低级,这是搞垮佛法的手段

本次提要:

  ■ 真俗二谛犹如蜗牛双角,全面才叫圆满
   ■ 运用世俗谛弘扬佛法,可不能插进世俗上的非理与邪见
   ■ 如果你讲的内容跟佛法合不起来,你就把佛法歪曲了
   ■ 开口闭口业障的人,其实他什么也搞不清楚
   ■ 即使毒蛇有宝贝,也不应该把它抱在怀里,把佛法搞得庸俗、低级,这是
   搞垮佛法的手段

 真俗二谛犹如蜗牛双角,全面才叫圆满

佛法有真俗二谛,真俗二谛是同时存在的,好比蜗牛的两只角,要伸同时伸,要缩同时缩。我们讲佛法、学佛法、思维佛法、实践佛法,真俗二谛都要有,才叫全面,才叫圆满。

运用世俗谛弘扬佛法,
可不能插进世俗上的非理与邪见

我们是用世俗的种种语言文字来弘扬佛法,其中包含了众生能听得懂的种种启发、比喻、故事、例子,这些都是世俗谛,谛就是真理,这是世俗上的真理。你可以运用世俗谛,作为桥梁,来弘扬佛法的真谛。可是世俗上还有非理、邪见,你决不能插进来。对于邪见、错见、世俗见,世俗习气,你只能批判。凡事都要一分为二,这就是辨证法,正邪是非要分清楚。

我们可以利用世俗谛,这是指利用世俗上的相对真理,也就是是正的不是邪的,是好的不是坏的,是善的不是恶的,是白的不是黑的。要使白的扩大,只能再加一点白,比如面粉加上面粉,仍然是白的,加一把灰尘,白的也变灰了。讲经说法是有原则、有法则的,能随你喜欢怎么说就怎么说吗?

讲经说法如果不利用世俗谛,也就无法讲说,还要广大地运用世间上的语言。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语言,少说也有汉语、日语、英语、美语、德语,光是中国方言就特别复杂,用方言来讲经说法,不懂方言的人,谁听得懂呀?世俗谛不简单的,利用世俗谛讲出来的内容也不简单啊。

如果你讲的内容跟佛法合不起来,
你就把佛法歪曲了

如果你讲的内容跟佛法合不起来,你就把佛法歪曲了,所以要重视世俗谛。不重视世俗谛,你什么事情都是不明不白。比如说,“我这两天怎么老生病?”你的观点是:“自己业障啊。”文不对题。医生就能说得明明白白:这个病是着凉了,那个病是吃坏了。如果只要一句能解决问题?岂不什么都成了业障。

开口闭口业障的人,其实他什么也搞不清楚

佛教是生了病要看医生吃药,出家人依四缘生活:衣、食、医药、卧具,医药就是要你用医药治病。邪道就不同了,生病就说是业障,还说用不着看病,只要消业障,病就会好,害死了多少人了?佛门里的人如今竟然也是开口业障,闭口业障,什么都讲不清楚。

即使毒蛇有宝贝,也不应该把它抱在怀里,
把佛法搞得庸俗、低级,这是搞垮佛法的手段

打个比方,假如有人自寻短见,问她为什么要走绝路,她哭着说,“我们俩相爱多年了,偏偏他抛弃了我,是他害了我。”懂佛法的人就明白,这是你中了爱情的毒。佛法教育人不堕爱河中,因为贪瞋痴本身就是三毒,难怪出现这么恶劣的后果,既使毒蛇头上有宝贝,你也不应该把它抱在怀里。而不懂佛法的人呢?只会一句“业障啊”。生了孩子说是业障,不生孩子,也说是业障。把佛法搞的这样庸俗、低级、简单,这是摧垮佛法的手段。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21-5) <145>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3月3日

   佛说:“虽诵千句,不解何益,能解一偈,
行可证道”,哪能说:念经不必求懂

本次提要:

  ■ 用自己的道理来替代释迦佛的道理,这是在讲经说法吗
   ■ 不懂法义,读后就忘,即使有颗种子,也没有起什么作用
   ■ 佛说:“虽诵千句,不解何益,能解一偈,行可证道”,哪能说:唸经
   不必求懂
   ■ 讲得广,讲得细,孙行者翻跟斗,也翻不出如来的手掌
   ■ 广大阐明广般若,目的就是为了进入佛之知见,如来真实义就是一切法性空
   ■ 不进入大般若的智慧,就成就不了圆满清净的法身
   ■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发心大了,四谛、十二因缘就是大乘法

 用自己的道理来替代释迦佛的道理,
这是在讲经说法吗

有些人很能讲,但是他讲的过程中变了释迦佛的修正主义,把释迦佛讲的话修正修正,释迦佛要你来修正吗?修改的方法总是先讲几句对的,后面来个“不过呢”,下面全是个人的错见,不是释迦佛的道理。用自己的道理来替代释迦佛的道理,这是在讲经说法吗?

不懂法义,读后就忘,即使有颗种子,
也没有起什么作用

我们为什么要大大地弘扬广般若?广般若首先就是广字,究竟有多广?说也说不尽的。其实每本经文里边都包含着广般若的智慧,我年轻时常听说某某人发心阅藏经,我也发心想去阅经,每天什么事也不干,花了三个月功夫把六百卷《大般若经》看完。也不懂其中法义,反正有点文化就这么看下去,读后就忘,到今天全部忘光。即使有颗种子,也没有起什么作用。

佛说:“虽诵千句,不解何益,能解一偈,
行可证道”,哪能说:唸经不必求懂

所以佛一再教导,“虽诵千句”,即使你一天诵一千句的经文,“不解何益”,你不能理解,对你有什么好处呢?现在有些地方流传着的异见“唸经不必求懂”,到底是佛错了还是他错了?这个偈后面两句,“能解一偈”,哪怕你能够理解一个偈,也就是四句话,“行可证道”,你行持起来,将来也能成就。

讲得广,讲得细,孙行者翻跟斗,
也翻不出如来的手掌

为了使大家对佛法要真正吃深吃透,上一次我花了两个小时,只讲了经文里一句话,今天又讲了这么多时间,这就是广说。

有时我也问问大家,还有问题吗?你们一个问题也提不出来,等了好久才有人提问:“老师,苍蝇、蚊子怎么办?”这是打闲岔了。有人说过,“听了老师的课,我什么问题也没有,因为我心里想的问题全给老师解开了。”还说我有他心通。不是我有他心通,是我讲得广,讲得细致,随便你什么问题,孙行者翻不出如来的手掌。这就是广说的好处

广大阐明广般若,目的就是为了
进入佛之知见,如来真实义就是一切法性空

要广大地阐明广般若,目的是为了进入深般若,深般若就是佛之知见。开经偈里说,“无上甚深微妙法”,什么是无上的法?就是“百尺竿头,更上一层”,就是空,空才是无上。最后一句,“愿解如来真实意”,如来真实意就是深般若,就是一切法性空。

不进入大般若的智慧,
就成就不了圆满清净的法身

那一天跟你们讲了法身,法身怎么成就的?是从大般若智慧中成就的。如果你不学大般若智慧,不从广般若进入深般若,是成就不了圆满清净的法身的。深般若到底是什么?可以用八个“不”来描述,就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断不常。你能悟到这个境界,你的智慧觉悟在这里彻底、究竟、圆满了,这个智慧觉悟,就是你的法身。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发心大了,
四谛、十二因缘就是大乘法

《金刚经》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发心有大小,法可没有大小。心量小,以小心去度众生,就叫小乘;心量大,以大心去度众生,就叫大乘。所谓小乘法,正确的解说应该是,为了了脱个人的生死而修的法。如果他发心大了,以这个法去度众生,让每个众生都能了脱生死,那么四谛、十二因缘的法就是大乘法。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21-6) <146>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3月3日

   菩萨法必须建立在解脱乘基础上,
否则就成了“轻毛菩萨”

本次提要:

  ■ 菩萨法必须建立在解脱乘基础上,否则就成了“轻毛菩萨”
   ■ 不能把恶知识称善知识、不说法的人称法师,中国佛门历史上的错误,
   年轻一代不必继承
   ■ 小乘空烦恼,大乘空执著,空不了,跳不出生死轮回,何况成佛
   ■ 内空、外空、内外空,能悟一切法无自性才彻底
   ■ “说法者无法可说”,说法是广般若,无法可说是深般若,无知者竟以此
   去打击说法者

 菩萨法必须建立在解脱乘基础上,
否则就成了“轻毛菩萨”

大乘法全面地解说,应该是发大心的人,为了去度广大众生而修的菩萨法。但菩萨法必须建立在能出离生死的解脱乘基础上,否则就成了能海上师所说的“轻毛菩萨”。

中国人有个风气,喜欢说大说高,比方说西藏转世的修行人,在汉地被称为活佛,其实他们并不是活着的佛,正确的翻译应是“一个能转世的修行人”。称呼错误就会形成误导。

中国人的风气,总喜欢把你捧捧高,戴高帽子谁都欢喜。封建社会就是这个风气,称皇帝为万岁,能活一万岁吗?称娘娘千岁,这么不平等!皇帝是人,娘娘也是人啊。百姓更不如了,称百岁。

一直到现在,我年轻时这个风气还很盛,例如对方只有三四十岁,为了叫得好听一点,就称他陈老,黄老、李老。怪不得现在人这么傲慢,脾气这么坏,年纪还小,一发脾气,“我是你老子”。

从前上海有个人,就这么拍马屁认识了很多人,等他爬上去了,又去欺负从前被他拍马屁的人,把那个人气坏了。

不能把恶知识称善知识、不说法的人称法师,
中国佛门历史上的错误,年轻一代不必继承

佛教传到中国来,也是受了这种风气影响,很多观念、很多称呼都错了。佛讲过要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善恶要分明。如今有些人竟然把恶知识也称为善知识;从来不讲经说法,只要被人崇拜也会被称为法师;本来大寺院里的最高领导才称和尚,现在把出家人都称为和尚。所以我常说,中国佛门历史上的错误,年轻一代不必继承。如果对错的执著得这么厉害,一执著就容易怄气,能进入佛之知见吗?

小乘空烦恼,大乘空执著,空不了,
跳不出生死轮回,何况成佛

小乘大乘修的法都离不开空,离开空就不符合三法印。小乘人证阿罗汉果要断尽烦恼,也就是要空掉烦恼,所以小乘人也是在空里成就。烦恼不空能成就吗?

菩萨法的境界更高,非但广而且深,每一地菩萨法的修法,《文殊广法》里全有。每一地都要加一句“自性无所缘”,要达到自性无所缘,首先要明白一切法性空。就是说,你自己修行、度众生、弘法乃至将来的成就全不要执著,这个境界就高了。修大乘法的人是要空掉执著,执著是比烦恼更要牢固、根子更深的习气,众生就因为执著一切有,才会有生死,空不掉执著的人是无法跳出生死轮回的,何况成佛?

内空、外空、内外空,能悟一切法无自性才彻底

空到彻底有二十空,前面三个空:内空、外空、内外空,内空空身心,空眼耳鼻舌身意,外空空世界,空色声香味触法,内外相触的时候,产生六识,也要空掉,所以要修内外空,空掉六识。还要深入下去,一直空到一切法无自性才是彻底,这是一层深一层,每一层都要空光,好比剥光了皮还要剥芯子,每空一层,就扫掉一层执著,禅宗的话就叫“赤祼祼一丝不挂”。

“说法者无法可说”,说法是广般若,
无法可说是深般若,无知者竟以此去打击说法者

你达到这个境界你就成佛了,你要证到这个境界,那必须学修深般若。深般若是不可思不可议,《金刚经》里说,“说法者无法可说”,说法是广般若,无法可说是深般若,深般若无法可说,广般若要大大地说。

这一句,也有人搞错了。从前有个寺庙刚刚建立,请我去讲法。两天后来了个老和尚,老和尚挺喜欢劳动。有一天我从斋堂出来,他在我旁边走过,我还来不及与他打招呼,他就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说法者无法可说”,实际上是朝我讲的,意思叫我别说法了。说句笑话,假如问傅老师什么第一,受打击第一。(众笑)不喜欢法的人都会说我几句闲话的。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21-7) <147>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3月3日

   要把空也空掉,
执著空的人成不了佛

本次提要:

  ■ 没有文字般若什么也没有,不会说空者去讲空,反被空所害
   ■ 没有智慧福报咋修行?空是空掉执著,并非不要觉悟
   ■ 形式别多花时间,恭敬在心里,供养也别执著功德
   ■ 要把空也空掉,执著空的人成不了佛
   ■ 在空求空,岂非执空?把臭气包起来,岂非执著臭

 没有文字般若什么也没有,
不会说空者去讲空,反被空所害

其实懂法的应该知道,没有广般若哪来深般若?能海上师说过:没有文字般若,什么也没有。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人只知道“空空空”,但所知道的却是断灭空,是顽固不化的空,叫顽空。佛经上有句话,不会抓蛇的人去抓蛇,反被蛇咬,不会说空的人去讲空,反被空害。自己受害了还不知道,还到处去讲空!

没有智慧福报咋修行?空是空掉执著,
并非不要觉悟

智慧、功德、福报、觉悟、正知正见,这些全要有,没有这些你咋修行?空是空掉你的执著,不是不要觉悟。

形式别多花时间,恭敬在心里,
供养也别执著功德

中国是大乘佛教,可是有些居士对功德执著得厉害。例如修供养是好事,六波罗蜜中,第一波罗蜜就是布施波罗蜜,可是没有叫你执著呀。

从前有一次,清定上师在上海一个寺院里讲经,晚上大家求见,已经晚上十点钟了,上师房门外还排着很长的队,为满众生愿,清定上师也不休息。那么求见的人就快一点吧,有的人走上来动作很慢,表示庄严,再来个五体投地,俗称磕大头,表示恭敬。每个人都这样,等接见完,恐怕要天亮了,(众笑)这么执著啦。形式当然好,但某种情况下形式实在难以做到,只要心里恭敬就可以了呀。

有一次在四川,清定上师中午接见,居士排着队来,有人发心供养,他把钞票一张一张分开,像把打开的折扇子,意思是上师你看看清啊,这是五张,不是一张啊。供养布施自会有因果,你何必这么执著呀?(众笑)

又好比在民国初期,学生发起了一个运动,专门剪清朝遗老的辫子,那些人护着辫子,拼命喊“剪不得,剪不得”,执著得这么厉害干嘛?(众笑)

要把空也空掉,执著空的人成不了佛

为什么要有二十个空,已经内空、外空、内外空了,就怕你修了空,又放不下一个空,所以再来第四个空──空空,要把空也空掉。有些人就是放不下空,阿罗汉成不了佛,因为他空成就了,他去执著这个空。

在空求空,岂非执空,
把臭气包起来,岂非执著臭

初修空的人也是这样的。很多年前我在上海办禅定班,有个老学生问我:“老师,我空观怎么修来修去修不好?”我说“你是咋修的?”他说“我观周围没有树、没有人、没有房子,可就是观不出这个空来。”(众笑)我说“你没有房子、没有树、没有人,这就是空,你还要观什么空?”这就是执著了一个空。

你们不要怕臭,如果你了解臭的体性也空,闻到臭味也没关系,人放个屁,一会儿散开来就空掉了。假如你用只塑料袋把屁包起来,(众笑)来问我怎么屁老是臭,谁叫你包起来空不掉了?

世间上人所以会流转生死,就因为把臭的东西包起来当宝贝。

今天讲到这里。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22-1) <148>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3月4日

   一切迷惑都是假的,目的就是让你见不到真相,
不能见本来面目,就因为贪嗔痴的迷雾重重

本次提要:

  ■ 真见只有在般若智慧里才能悟到,比如假面具是假的,脱掉了假面具就是
   真的
   ■ 真和假不是凭你口说,是根据会变不会变
   ■ 世上的一切都会变,要不了多少时候就会把你抛弃,即使人活着,环境
   变了,即使环境还在,人死了
   ■ 一切迷惑都是假的,目的就是让你见不到真相,不能见本来面目,就因为
   贪嗔痴的迷雾重重
   ■ 《金刚经》说“有相皆虚妄”,不排除虚妄,真面目是见不到的

 真见只有在般若智慧里才能悟到,
比如假面具是假的,脱掉了假面具就是真的

我们已讲了,众生听到佛法能成就清净法身,能了解法身非断非常,能破种种异见,能生种种真见。

昨天讲了“能生众生种种真见”,既然这种法义、这种境界只有在般若智慧里才能悟到才能成就,那么什么叫真见,也应该在般若智慧里去找。“真见”,一切事物不是真的就是假的,不假就是真的。比如一个人戴了假面具,这是假的,脱掉了假面具,就是真的。

真和假不是凭你口说,是根据会变不会变

还有,会变是假,不变才是真。比如常有人痛苦地说:“你从前不是说真心爱我吗?还说永不变心,现在怎么变了?”既然这个“真”会变,这个“真”也是假的,所以真和假不是凭你口说,而是根据会变不会变。

世上的一切都会变,要不了多少时候就会把你抛弃,
即使人活着,环境变了,即使环境还在,人死了

世间上的一切都会变,所以世间上的一切都是假,要不了多少时候它就会把你抛弃,谁对它认真谁就会上当,因为它不会永远跟着你的。即使你还活着,可是世间上的环境变掉了,即使环境还存在,你一死,这个环境就不属于你了。比如说,活着的时候进歌舞厅,欢乐的环境跟人的嘻嘻哈哈合在一起了,可是到头来总要分开:有时是环境变了──歌舞厅倒闭了;有时是人变了,歌舞厅里还在天天唱啊闹啊,可是你死了,歌舞厅里边人还理你吗?你死就死呗,跟我有啥关系。

一切迷惑都是假的,目的就是让你见不到真相,
不能见本来面目,就因为贪嗔痴的迷雾重重

人活了总要死,这就是变。为什么人们醒不过来啊?因为受了迷惑,就好比起了迷雾。庐山有雾,难见庐山真面目,雾退了才能见到真面目。一切迷惑你的都是假的,目的就是让你看不到真相,众生为什么不能见本来面目?因为贪嗔痴的迷雾重重,被迷糊了。

好比咱们到那条大路上去散步,两边的芦苇长得很高,我总是提醒大家,“芦苇底下是沟沟,你别踩上去哦。”意思你别受它迷惑了,因为芦苇长满了,你看不见沟沟,谁一脚踩下去,就跌下了陷阱。

《金刚经》说“有相皆虚妄”,
不排除虚妄,真面目是见不到的

世间上一切显露出来的都是假相,因为都会变,迷惑你的人也很有本事,他即使不会真笑,他会假笑;即使不说真话,也会说假话;即使他头上烂得发臭,是个瘌痢头,他照样会戴假发,迷惑的恶毒作用就是掩饰真相。

归纳起来就是《金刚经》里说的,“有相皆虚妄”,虚妄就是假,一切有相都是虚妄,你把虚妄当做真实,你就上当了。不排除虚妄,真面目你是见不到的,要见真面目就要排除虚妄的假相。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22-2) <149>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3月4日

   如来真实义,实是“不可说,不可说”,
如来说法四十九年,都是劝导你亲自尝一口

本次提要:

  ■ 真和假说是两个东西,也没错,说是一个东西也没错,因为真的就在假的里
   ■ 假是表面,真是内在,在迷惑里求成就,永远不会成就的
   ■ 见相能知非相,才能进入佛之知见,不解如来真实义,都是隔靴搔痒
   ■ 如来真实义,实是“不可说,不可说”,如来说法四十九年,都是劝导你
   亲自尝一口
   ■ 当你破除了一切虚妄对你迷惑的时候,你就见到如来了
   ■ 不要受笑脸的迷惑,也不要受语言的迷惑,好比媒婆总是往好的方面说的

 真和假说是两个东西,也没错,
说是一个东西也没错,因为真的就在假的里

真和假是一个东西还是两个东西?说是两个东西也没错,这是分别而说;说是一个东西也没错,因为真的就在假的里。这怎么解说呢?从前儒教喜欢玩弄文字,道教喜欢玄虚,佛门里受了儒教道教影响的佛弟子,也喜欢玩弄文字高谈玄虚,例如有句话“假假真真,真真假假”,听的人一懂也不懂,可是想想蛮有味道,“高!”高在哪里?不懂。其实不懂就是愚就是痴,人都在愚痴里自得其乐。

假是表面,真是内在,在迷惑里求成就,
永远不会成就的

为什么说真的就在假的里面?假是表面,真是内在,因为迷惑于假相,就把真的隐没掉了。好比在真的外面涂了一层色彩,真的东西是白色,外面涂上了红色,红的跟白的虽然是两样,可是红的涂在外面,里面的白色并没有消失,所以迷惑都是外,真的都在内。你在迷惑里求成就,永远不会成就的。今天佛门就是这样,所以末法时期成就的人极为稀有难得,因为邪师邪说多如恒河沙数,都在给你迷惑。你走上迷惑的路,修行还能成就啊?

见相能知非相,才能进入佛之知见,
不解如来真实义,都是隔靴搔痒

心外的东西都是假相,有句话“心外求法,是名外道”。外道不放弃外道知见,不可能成就佛道。你不破除迷,你不可能有觉,虽然觉在你里边,可是它现不出来呀。所以《金刚经》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就是要你有觉悟,看到一切事物的外相就知道这不是真实的。“非相”,你要否定它排除它,你才能见到如来,才能进入佛之知见。不进入佛之知见,你不可能了解如来的真实义,即使你会讲法,你没有亲自证到这个境界,随便你怎么讲都是隔靴搔痒。

如来真实义,实是“不可说,不可说”,
如来说法四十九年,都是劝导你亲自尝一口

比如,你问,“茶是什么味道?”有四个人给你四种回答,第一个回答你:“我也不知道”,这叫善知识吗?第二个,“茶就是茶的味道。”这是废话,等于没说。第三个,“茶不是甜的,不是咸的,不是酸的,不是辣的。”说了一堆不是这个不是那个。第四个回答你,“这是一杯茶,你亲自喝一口。”当你喝下去什么都明白了,“哦,原来是这样。”那么问你什么样?你也回答不出来,所以叫“不可说不可说”。所以如来的真实义是不可说不可说,只有亲自去尝一口。如来讲了四十九年的法,都是劝导你亲自尝尝。好比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亲自尝一口。

当你破除了一切虚妄对你迷惑的时候,
你就见到如来了

修行就是破迷显真,真,用不着你去寻找,用不着你去建立,更用不着你去发明创造,你只要破除了迷,你就见到了真,当你破除了世间上一切虚妄对你迷惑的时候,你已经见到如来了。

这个如来不是大雄宝殿里供的释迦佛的太子身,如果你以为太子身是佛,那你又被相迷惑啦,仍然见不到如来。释迦佛的太子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金刚经》说,如果你以为这是如来,那么转轮圣王也是如来,因为他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如果你把这个相否定掉,能觉悟到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非如来的真实相,你就见到了如来。

不要受笑脸的迷惑,也不要受语言的迷惑,
好比媒婆总是往好的方面说的

不变就是真,有相皆要变,有相皆非真。人受了迷惑,就会爱啊爱,爱在哪里呀?你能抓得住吗?抓住了你拿给我看看。说“爱在心里”,你就是把心掏出来也看不见呀。可是众生受了相的迷惑,就是执著相,心想:他是不是爱我,就去看他的相,这个人对我笑得多甜,这个笑脸就是在爱我。

不要受笑脸的迷惑,也不要受语言的迷惑,语言虽然是声音,通过你心里的想象也会想出形象来。比如做媒的人,一张嘴巴说得多好啊,其实她的目的是要吃十八只蹄膀,你听了她说的去想象:这个小伙子多高多英俊啊。等到一见面,原来是翘鼻子的。如果她把真相全部说给你听,媒也做不成了,“我是真实介绍,他是刚从精神病院出来的。”(众笑)你要吓坏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傅味琴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傅味琴居士)  

 傅味琴居士:莲花(湖南岳阳莲花寺开示) 

 傅味琴居士:柏林寺中元节法会开示 

 傅味琴居士:不退菩提心为解救众生倒悬之苦 

 傅味琴居士:供养为报恩 忏悔为成就 

 傅味琴居士:庆祝药师佛圣诞法会开示(2003年药师佛圣诞 

 傅味琴居士:释迦佛为我们被业障所缠的苦恼众生特地讲了这部 

 傅味琴居士:释迦佛成道纪念日会供前开示 

 傅味琴居士:《2004年观世音菩萨圣诞法会开示》之二 

 傅味琴居士:《2004年观世音菩萨圣诞法会开示》之一 

 傅味琴居士:2004年普贤菩萨圣诞法会开示 

 傅味琴居士:大慈大悲愍众生,成就无上菩提道(2004年观 

 傅味琴居士:2004年释迦佛圣诞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