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温金玉教授:佛教慈善事业的思考


   日期:2023/7/31 10:3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教慈善事业的思考

温金玉

从这些年的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宗教界发扬慈悲喜舍的优良传统,承担济世度人的社会责任,加大慈善事业的投入,将是与社会最好的互动。

佛教界的善举,有力地实践了“人间佛教”的精神,向社会各界展示了中国佛教的慈悲济世的襟怀与风貌,为佛教界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事实证明慈善事业是佛教工作的一大特色,是弘法利生的一个窗口,感染与动员了更多的善心人士参与到公益事业之中,是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体现。佛教界各种慈善活动的开展,不仅是一种布施实践,也是对我国佛教界如何开展慈善活动的一种积极探索,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1.慈善是佛教通向社会的一扇大门。当代佛教的主旋律是建设人间佛教,回馈社会,服务人群,报恩众生,为共同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令世人瞩目,各大宗教也相应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健康发展,宗教活动场所在逐步开放,教团建设也稳步推进。但在社会公共领域中依然有许多人不能正确理解宗教的真谛,没有认识到宗教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对宗教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误解与偏见。然而,在宗教活动中,宗教慈善之举却始终如一地成为社会各阶层皆予认同的一种与社会互动的良性模式。尤其是都市佛教,较多地成为社会人群关注的焦点,其慈善之举便成为让更多人了解并理解佛教慈悲济世、弘法利生本怀的最好渠道。可以说,慈善就是佛教的弘法之路、宣教之道,慈善是佛教通向社会的一扇大门。

2.建立制度型佛教行善模式,这不失为在当前现实生活中促进佛教与社会的良性互动的一个积极尝试。慈善制度的建立使寺院资金有了一个合理的流向与出口,这不仅实现了佛教慈悲救世的本怀,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佛门善款日巨而又缺乏制度性监管所引发的腐化风险和弊端,即所谓“还住持一个清白,给信众一个明白,让舆论监督有个交待。”

佛教界要建立常规的慈善制度,而不是听风是雨的一种被动跟进。在当前国家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活动中,佛教界更应顺时应机,高扬慈悲喜舍的利生情怀,为社会的繁荣富强,为人群的安乐和谐贡献特有的力量。经济是寺院发展的基础,但经济也同样是历史上构成法难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如何使寺院经济得到平衡发展,则是随着国力强盛、信众布施增多所出现的又一个重要问题。如何探索一条新的寺院经济管理模式,关系着当代佛教的健康发展。没有宗教的和谐,就不会有全社会的和谐,同样的,没有整个社会的和乐,更不会有宗教的和乐。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是宗教这个子系统在社会大结构中唯一的生存之路,除此别无选择,这也是提高宗教与当代社会适应性的深意所在。

目前日益庞大的寺院经济将是对这一问题的又一次警示。教界有人曾倡议成立一个具有中国佛教特色的“佛教慈善总会”,以便有利于全国佛教界人力物力的调动及团体管理。其实如今大陆佛教教育资源的混乱使用,已是一种前车之鉴。这应引起我们的深思。新加坡宗教团体慈善事业的成功展开,可以成为我们借鉴的模式之一。据有关人士预计,在21世纪,佛教慈善事业将会成为未来中国慈善活动的主体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支不可低估的力量。在这方面,也是落实“十七大”所提出的发挥宗教界与信教群众的积极作用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号召的最直接的响应。所以佛教更多地承担着社会公众对佛教的期待,佛教慈善事业的展开便拥有了更深刻的社会责任与现实意义,其成败得失,既关系着佛教自身形象的展示,同时又涉及到广大群众对佛教的认同与否,兴一处佛法,净十方人心的理想,是要建立在实实在在的具体宗教实践基础上的。

3.探索佛教慈善的新模式,不断拓展佛教服务社会的功能,拓宽领域。当今社会,收入差距拉大,贫富悬殊,心理失衡严重,社会矛盾冲突点增多。佛教界除了发扬慈悲本怀,积极投身到有益于民众的各种公益活动中,利乐有情、造福社会,真正起到扶危济贫、赈灾救难的作用。同时也要发挥佛教特殊的安抚人心的社会功能,在佛教服务社会的支撑点和平台上有所创新,如心理咨询门诊、心灵抚慰中心、禅修营等都不失为一种新型慈善方式的探讨,既要解身苦,更要解心苦。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温金玉教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温金玉教授)  

 温金玉教授:永明延寿禅戒思想研究(提纲) 

 温金玉教授:云门家风 

 温金玉教授:天衣义怀禅法略述 

 温金玉教授:中国佛教信仰结构解析——以汉传佛教为中心 

 温金玉教授:杨岐宗理 

 温金玉教授:道安与僧制建设 

 温金玉教授:莫将少林辜负——关于文化定位的思考 

 温金玉教授:弘一法师弘律因缘探究 

 温金玉教授:影落峨眉第一峰 —— 悼一代名尼隆莲法师 

 温金玉教授:佛教戒杀护生与生态文明——以吕碧城为中心的考 

 温金玉教授:马祖道一丛林建设及其现代意义 

 温金玉教授:吕碧城与戒杀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