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四、心法(八种)


   日期:2023/8/17 14:4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四、心法(八种)

论:第一心法,略有八种: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末那识,八阿赖耶识。

「心法」:即是八识,也称为心王,或八识心王。其义有三:一、这八个识合起来称为心王,二、这八个识各个都是心王,三、单指第八识为心王。之所以称这八识为「心王」,其涵义为:

一、统领义,如世间之国王,统领其国土;心王亦如是,统领一切心心所法。

二、主宰义,这八识心王,在一切法中,最尊最上,主宰一切,而得自在,为一切法之所依:一切有为、无为法,皆从心王发起:心发起后,一切法即随之而起,如臣随王、如仆随主,故经云:即指此而舌,故称此八识心为王。

「心生故一切法生:心灭故一切法灭。」此八识之前六识为「随根立名」,意即:前六识皆从所依之根而立其名,如「眼识」之立名,表示此识为依于「眼根」而有,故称为「眼识」,此为六离合释中之依主释。

「眼识」:此识系依于眼根,而了别色尘,故名为眼识。  「识」者,了别之义,西洋哲学称为「认知」,一般俗学称为「识别」。

「耳识」:此识系依于耳根,而了别声尘,故名为耳识。

「鼻识」:此识系依于鼻根,而了别香尘,故名为鼻识。

「舌识」:此识系依于舌根,而了别味尘,故名为舌识。

「身识」:此识系依于身根,而了别触尘,故名为身识。所谓「身根」,即现代所说的身体上的皮肤,或皮肤上以及身内的触觉神经,而身识即是这些触觉神经在与外物接触时,所得到的触觉之认知,即称此认知为「身识」。这身识所了别的境界很多,例如痛、痒、冷、热、软、硬、干、湿、粗、细、滑、涩等,这些是属于对来自身根外表(外身)的触觉之认知(了别);但亦有属于对内身之触的了别,如饥、渴等。而这些身根所了别之境(触尘),又可总分为违与顺两种:若顺于心的,即是「顺尘」:若逆于心的,即称「逆触」。又从顺逆二触,生出苦乐二种觉受:顺于心者即得「乐受」,逆于心的即生「苦受」,例如YIN欲之乐受,即是身识攫取并了别身根磨擦所得之一种觉受。故知身识在凡夫生死流转中所扮演的角色,极其重要,因为凡夫的生死根本——贪求YIN欲之乐——是从身根与触尘和合的身识中来。

「意识」:此识系依于「意根」,而了别法尘,故名为「意识」。但意识所依的意根,不同于前五根(眼、耳、鼻、舌、身);因为前五根是有实质、物质的色体:但所谓「意根」,并非色体,而是第七识(末那识)  。意识依于末那识,以末那识为其生起之根,而「末那」又名为「意」,故第六识即以其所依之意根为名,称为「意识」。(又,也因为末那又名「意」,所以也常称末那识为「末那意」。)第六意识不但其「所依之根」不是实质的色体,而且其「所缘之境」  ,也不是实质的色境,所以也和前五识所缘的五尘(色、声、香、味、触)之有实体不同。因第六识所缘的,是「前五识落谢的影子」,故非实物。当前五识了别五根所摄的五境时,是第一念了别;然而这第一念了别,只是了别五境的当体,因此虽有「了别」,但并无「分别」  。前五识了别之后,第六意识再于第二念,缘前五识落谢的影子,而起分别。因此,前五识的了别原属「现量境界」  ,而第六意识于第二念的分别,却马上转这现量成为「依他」及「遍计」的妄想。例如,前面有一个人,我们现见其人,于第一念间,眼根摄取其人形像、而生眼识(根、境、识三和合),于是了别「这是一个人」、并能了别系男人、或女人,然而并无进一步的了别。但于第二念,意识便依据眼识所落谢的这「人」的影像(亦即,眼识所「输入的资料」),而加以更进一步分析、分别,例如此人(或男人)是胖还是瘦、是高还是矮、是丑或是美、是东方人或西洋人等等,乃至于第三念,更再依第二念中分别所得的数据,又缘第七识(通过第七识的我执我见).而作种种「价值判断」,并且依之而生出爱憎、取舍之情等。因此,我们的一切妄想分别,几乎都是由第六意识所造。然而,第六意识虽然能造作种种妄想分别,为生死本,但相反的,在修行时,也仍要依意识能「遍缘一切」的功能,而作种种正思惟与观想,因而渐渐熏习、熏修,转染为净。因此,意识「为染净依」:染法固然是依第六意识而起,净法也须依意识而修。

「末那识」:梵语末那,汉语之义为「意」,又译为「染污意」,因为末那识常与贪、瞋、见、慢「四惑」俱,所以称它为「染污」  。又,「意」之义为:「恒审思量」,以第七识从无始来恒常相续地审察、思量、妄执第八识之见分为我,故又称末那识是「我执中心」  。

「阿赖耶识」中文之义为「藏识」,此有二义:一、以阿赖耶识能含藏一切种子,故称为「藏识」。二、阿赖耶具有三种「藏」之义,,1、能藏、2、所藏、3、执藏。

1、「能藏」是指阿赖耶「持种」的功能,以其能含藏善恶种子,历劫不坏,故名能藏。

2、「所藏」是指阿赖耶「受熏」的性能,以阿赖耶能受七转识反熏,而成就、含藏根身、器界之种子,得异熟果,故称为「所藏」。

3、「执藏」是指「我爱执藏」,因为第七识念念执第八识为自内我,故称阿赖耶为「我爱执藏」。所谓「藏识」者,「识」是体,「藏」是其业用,故「藏识」这个名词是持业释。

    以上八种识,名虽各异,其体乃同,总名为「心王」,其次的五十一心所,都是心王所使,为心王之作用或功能。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成观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成观法师)  

 成观法师:地藏法门系列 后记—护法破魔分 

 成观法师:地藏法门系列 四、地藏法门修行自我鉴定及成就次 

 成观法师:地藏法门系列 三、修行魔障与对治法门 

 成观法师:地藏法门系列 二、地藏本尊十观法 

 成观法师:地藏法门系列 为何要修地藏法门 

 成观法师:地藏法门系列 目次 

 成观法师:修福、惜福与檀波罗蜜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九、二种无我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八、无为法(六种)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七、心不相应行法(二十四种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六、色法(十一种)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五、心所有法(五十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