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明心见性与证果三者的区别


   日期:2023/8/29 22:5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明心见性与证果三者的区别

今天讲一讲明心、见性、证果,三者的区别。

学佛的人经常挂在嘴上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为什么学佛一定要明心,一定要见性,一定要证果?明的是什么心?见的是什么性?证的又是什么果呢?不明心,能不能见性?不见性,能不能证果?古人为什么把它们排列的这么有次序?明什么样的心,才是真正的明心?见到哪一种程度的性,才是真正的见性?提到证果,学佛的人都知道,要分很多层次。罗汉分四个等级、菩萨有十地,就连佛,还要分法身、报身、化身三种。

有好多时候会听到大家说,某某学佛都已经见性了。这种人的见性,见的是哪一种性?见性之前是否明心了?通常佛门里讲“心”,有真心、妄心、肉团心。肉团心与佛门里所讲的“心”是不一样的,修行人明心,不是这个心。无论你明的是哪种心,学佛首先要明白真心与妄心的区别。什么叫“妄心”?通常讲:这个人妄想多,很散乱。这也是一种心。有时听人说:这个人功夫很深,入了境界如如不动。这是指的真心。为什么说“明心见性”,而不是说“见心明性”?佛门里通常划分成真心与妄心,这是对初学佛者来讲,存在这两种。对于大成就者来讲,真心与妄心指的是一个东西。你要知道乃至于明白自己的真心都需要妄心的显现。尤其是在静坐当中,杂念特别多、很散乱,这个境界指的就是妄心。如果有一天,你真的明心见性了,你会发现:散乱的杂念,都是真心在起妙用。但是,这个境界是功夫上的,不是理论上的。如果你的功夫达到了一定程度,会感受到“心”、“性”是一不是二。既然是这样,那么过去的祖师,为什么要把它分成两个?实际上还是为了让大家明白,才把它一分为二地讲述给大家。

如果用“理”与“事”来讲,明心,偏重于理,见性偏重于功夫上。如果你是从“理”走上功夫,再从功夫上走出来,你会感受到理与事原本是同一体的。如果不是这样(理→事→走出来),理还是理,事还是事。大家会问:理与事怎么衔接?怎么运用?这就涉及到大家经常问的一个问题:是闭门修炼自己?还是走出去修炼自己?对于这个问题,不仅是在家修行的人,出家修行的人也会对此问题疑惑。有的人认为应该完全走出去,主张在外面做人、做事修炼自己。有的人则主张与世隔绝,完全把自己封闭起来。实际上你会用功,两个地方是一样的。如你不会用功,这两个地方,哪一个地方也用不上功。可是我们还得要修炼自己,那么究竟如何下手呢?就像刚才静坐的时候,念佛机一直在放六字大明咒。中间我有几秒钟被念咒的声音转走了,也就是住在声音上去了。通常我们用功,不应住在色、声、香、味、触上,六根降伏不了,就会被六尘带走。眼睛看到好看的颜色拿不开,就著到了色尘上;耳朵听到好听的声音,就著到了声尘上;鼻子闻到了香味……

如何管好六根,不被六尘带走呢?就是要用进功里面去,也就是进入状态。用一句流行话说,叫进入功态。看电视如果非常投入,进去了,外界的声音、颜色就都感受不到了。这也是进入了一种状态。进入了电视小说里边。一个人打坐一旦有了境界就被内在境界抓进去了。六根自然容易关闭,六尘也就干扰不了六根了,我们现在被声音拉走了,就是因为没有内在的境界,自然而然地被外边的境界拉过去了。

要降伏你的妄心,就必须把真心找出来,也就是说要“见性”。心性是一不是二。一个用功夫的人,怕就怕境界不出现,境界出现就有法喜和禅悦,就不会腿痛。虽然佛门是非常呵斥“境界”,但如果没有境界出现,就说明你修行还未见到消息和苗头。境界是修行过程中的消息和苗头。就像打井,如果打了很深还未见到湿土,那就说明还没有消息。再继续打下去发现了湿土,甚至快带水了,说明水快被打出来了,也就是见到了消息和苗头了。我们现在打坐还没有境界,如果有,那就是以胡思乱想为“境界”。古人们所指的境界是指很高的境界。比如说天眼已有所打开,会接受到无形众生的一些信息。一旦著在这个境界里,就非常麻烦。这时,祖师大德们都非常强调不要著在这个境界上!只要是走对了,每一步都有道中的消息,除非你还没有入门。当一个人对外界的执着和留恋的心不转移开,他是没有办法深入到内在的境界中去。为什么有的人腰杆子一挺、眼一闭几个小时过去了?因为他去享受他内在的境界去了,外边的境界干扰不了他。即使六根没有完全关闭,也可以把前五根关闭掉了。

把眼根关闭比较容易做到,但静坐的人耳根非常敏锐。外边一点点声音都能听到。如果这两根能够关掉自然会耳聪目明。刚开始打坐无法关闭第六根(意根),但前五根完全可以关闭掉。渐渐渗透到第六根,自性之光,就会渐渐升起。如果把六根完全关闭起来,自性之光就会完全显现。如果现在把灯关掉,你们眼前是一片漆黑,这就是所说的“漆黑桶底”。修行就是要打破眼前的无明,也就是首先要打破这个桶底。妄心的力量和真心的力量完全是一个力量。只是你没有认识到,更未把这股力量降伏。眼为什么能看。耳为什么能听?嘴巴为什么能讲话?你会说这些器官自然就具有这些功能。那么人死了,这些器官还在,为什么就不能用了?这就说明眼、耳、嘴的幕后有一个操纵者。能看能说能听的不是眼、耳、嘴,而是那个操纵者。实际上是一个力量,绝不是二个力量。只有那一个力量借助于这个工具,那个幕后者,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实际上那个操纵者,每天都通过眼、耳、鼻显现作用。

如果你通过一个方法训练,把眼、耳、鼻乃至六根这些工具关掉,幕后操纵者就不向外作用了,这股力量自然会出现。它出现在哪里呢?不在内、外也不在中间,你所在之处它在,你未在之处它也在。不会因为我们在与不在,它存在与不存在。那么你们会问:这个力量或东西,它是靠明白的?还是靠见到的?是靠见到的,是靠身心感受到的。但在见到和感受到之前,必须要有一个明白真心和妄心的过程。

明心容易而见性难。实际上我们通常看到的经书、祖师大德的开示,他们都是同时讲两边的境界。只有通过讲两边,才能有比较;只有通过比较,你才能认识到什么是真心和妄心。实际世界上的每一件事情,都存在相互衬托、相互依存的道理,因此,你才会通过一个更明白另一个。比如说在白布上放一朵牡丹花,就是为了让你对牡丹花看的更清楚,才用白色的布来衬托红色的花。任何一个图案,要想完全体现出来,必须找一合适的底色来衬托。转到修道上是同样的道理,真心犹如牡丹花,妄心是白布,只有用妄心来衬托真心,我们才能看得更清楚。往往用功的人不喜欢要底布,想直接去看牡丹花。你没有底布,再加上功夫不够,怎么能看到牡丹花呢?只有你的功夫特别娴熟时,才不需要底布来衬托牡丹花。

如果你求静功,为把真心找出来,那么你又如何通过静功找出来呢?又如何把自己的静功培养出来呢?天天关在屋子里,以静求静只是某个阶段。一旦能把握自己的六根时,根本不用把自己关闭起来,你走到大街上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六根不动,与关起来有什么不同,不是与关起来一样吗?你关不掉六根,把自己关起来,只是看不见外边的事物了。功夫用不上去,又有什么作用呢?

今年夏天我到五台山,在一个女众道场讲开示。一个比丘尼说,天天被六根烦得不得了,问我能不能帮她关闭掉?我说:有一个很快的方法,少则三天,多则七天。我说:五台山有一条香火街,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在这儿挤来挤去。你把头剃的亮亮的,穿的整整齐齐的,每天在这条街上走十个来回,至于什么后果,现在感受不到,过一段我会打电话问你。如果相信这个方法你就去做。她果然去做了,后来问她,她说头一天根本无法忍受,快崩溃了。第二天轻松多了,第三天就更轻松了。我问她:当你晚上回到自己的寺院,闭起眼睛来,白天所见所闻,能记住哪个镜头呢?她说全部都看到了,哪个也记不清。经过三天下来,真的是达到了见而未见,闻而未闻。她走路的时候也在看,是自然的看,而没有看具体的东西。采用这种方法走到第七天下来。她们庙里的出家人对她评价说:喊她,她听不见。和人走对头不知道让路。为什么是这种情况?因为她的六根即将或者说有所关闭,内在的力量已经慢慢地升起来了。这股力量是从外边返回去的,不是用眼、耳等根,所以有眼等于无眼,有耳等于无耳。一旦达到这个境界,根本用不着把自己关闭起来,严格讲这个境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关闭。六根自然关闭了。

我们现在闭关是强迫闭关。平时达不到六根关闭,关不了才走进山洞,贴上封条,强迫自己有眼看不见,有耳听不见,如果你很幸运,强迫上一、二年,也能把内在的力量逼出来。逼出来以后,再把关房门打开,你也能“有眼不见,有耳不闻”。自然会昼夜六时与自性融为一体,打成一片。外面的境界再好看、好听,你都可以随时回来。开始可能会一不留神被外境拽走了。就像刚才讲的一不留神就著在念佛机上,被声音转了。但是“知”像一把宝剑,把外境与内在一下子砍开了,又回到了心态上。就像把人骂了打了又后悔了,这是“事后觉知”。真正有觉知功夫的人,是念头随之而起,随之即觉。就是佛们里讲的可以做得了主。对一个能做得了主的人来讲“生死自在,来去自由”,随心要到哪里就可以到那里。如果临命终时觉知未出现,就会被业力牵着走。死亡是大昏迷,晚上做梦是小昏迷。如果小昏迷做不了主,大昏迷就更做不了主!因为做梦时前五根已关闭掉了,做梦、临终都是第六(意)根在作用。死亡后,第六根也会随着关闭。我问学净土的,你怎么往生?都说临终靠佛接引。你很自信,但做不了主不行。即使是佛来接你,你也不会跟他走,因为你是处在昏迷的状态。

“明心”是理上的开悟,开悟后在功夫上不会出偏差,明心后才可迈步。现在大家因为没有明心就开始迈步了,所以一直在原地踏步,你没有明心,怎么能迈出这一步?纵然迈出这一步,离证果还很远。

见性后还会不会堕落?见性后,你贪、嗔、痴不断,怎么会不堕落呢?如果一个人什么都不爱好(吃、穿、种种享受),说明他已经超越了六根,已没有什么执着,像我特别爱听音乐,临命终时可能会被音乐接走。我刚出家时,一位法师对我说了一句话:如果你天天什么都不做,(不看、不听、不讲、六根不去工作,不去追逐)又不感到寂寞,这种人去用功修道就比较快。十几年前对这句话未引起注意,现在经常用这句话去观察来到身边的人。如果一个人一无所住,转入修道,是非常利的根器!实际上看一个人的根器很容易看出来。能奈得住寂寞、又无所求,这个人前世已经修到很高的境界了。有的人一旦没事干,就感到空虚无聊,说明本身没有力量,必须靠外面的事物来支撑自己。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