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什么叫正知正见


   日期:2023/9/2 15:0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什么叫正知正见

大家从五湖四海、各个阶层来到道场,虽然说都是学佛的,但信仰深度不同,层次不同。每个人都带着不同的目的,来到师父面前。有的是向师父学习的、有的是来求师父印证的、有的是来较量的,也有的是想靠这棵大树赚钱发财的。不论是何种心态的信众,来到师父面前,都很正常。这也是大家的权利。但作为师父面对大家,就只有一个心态:来此就是修道、修福、修慧。有人来了很久了,心态一点也没有转化过来。仍然带着原来的习气毛病。这不怪大家,只怪万行德行不够。感化不了他。

我不是一棵大树。如果有人想靠一棵大树成名发财,到佛门中去找,那真是大错而特错。一个不信佛的人,想在佛门里发财、出名绝不可能,而且比在社会上还要困难。也许在座的没有看清这一点。老虎走遍天下也是要吃肉的,老黄牛走到哪里也是被人抓来耕田的。有本事的人,在社会上有本事,在佛门中照样有本事。没本事的人,来到佛门是同样没本事。同时你也施展不开。因为到佛门里来,都是有信仰的,只是信仰的程度不同。如果有一、两个人到佛门里来混饭吃,或者想发财,大家想想,在众目睽睽之下,怎么可以成功?除非你天天装,“装”就活得很累,既然是“装”,就总有一天会露马脚,即便你能装,你不学佛法,不为众生,你也得不到利益。如果是真学佛法,为众生做事情,从中获得一点点报酬,也未尝不可。

作为一个学佛的人,只看自己,只管自己。每个人都把自己管好,这个团体自然会好。每个人就都用不着别人管。朋友之间,每个人来到这儿,都是来向师父学习的,乃至要互相学习,学习人家的长处、优点,不要抓住人家一点缺点就不放。人无完人,即使是圣人在教化众生时的手法也是千奇百怪,你不理解圣人度众生的各种手法,就会产生疑惑。甚至会退失菩提心,每个人都有优、缺点,只要是优点大于缺点,都可交可用。对方造业,是由于自己没有管好身、口、意,给对方造成了一个造业的机会。比如说你有钱,自己没有管好,一个贪财的人看到你有钱,起了贪心,你给他造成了一个偷盗的机会。为什么寺庙里的规矩特别多?比如到庙里去,老居士会告诉年轻人,要服装整齐。一些男男女女,坦胸露背,没有管好自己的身、口、意会诱惑别人,给对方造业障提供机会。高贵的人都是自己管自己。我经常讲,学佛就是管好自己的身、口、意,没有什么好修的。

既然是团体就会很复杂。因为每个人的思想不一样,没办法统一,实际上人的思想永远也不会统一,因为无始劫来所种的因不一样,现在所处的果也不一样。为什么罗汉有四个层次,菩萨分十个层次,佛还要分三个层次?我们众生岂能没有层次可分?众口难调,众心也难一致。如果你是一位真的修行人,你只会看到别人的长处,不会注意到别人的短处。“来说是非者,即是是非人”,《六祖坛经》中说:“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比如张三在这里讲是非,李四听得津津有味,就给了张三一个造业的机会。如李四站起来就走,张三跟谁去说是非?如果有正气,或者有胆量,直接告诉他,不要讲别人是非。因为来到道场,只能有一个心态,就是学佛修道,怎么能有其它的心态?

一个道场,即使再杂乱,来到这儿的众生或多或少,或轻或重,都是带着信仰来的。如果只有某一个人,他社会习气很重,大家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这时正是修正自己的好机会。如果他很贪,你马上可以发现自己有没有像他一样贪心?因为每个人都是一面镜子,照到别人的缺点、毛病,闭起眼睛来也问问自己,是否也有对方的习气毛病?但现在的众生不会学佛,只看到对方,不看自己的习气毛病。古人说“是非止于智者”。比如张三把是非传给李四,李四是个智者,绝不会把是非再传给王五。是非越传越大。如果有人说是非给你听,你不放在心上,也不去传,是非定然消失。你就是智者。

一个人做事的根本是对自己、对周围的一切负责任。如不愿意负责、不敢负责,就不要做事情,连想都不要想。凡是在社会上有成就的人,都是勇于承担责任的人。为什么社会上有些不学佛的人,瞧不起我们学佛的?就因为有许多学佛的层次很低,有的是无业游民,有极少数是成就者,家庭、事业都很顺利,为精神需要,而来学佛。有很多人在社会上混不下去,在红尘中没有得到他想要的东西,才转到佛门里来,想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也有的人进入佛门里,得不到他想要的东西,但看到周围的人很有道心,最后也会被感化,而真的学佛了。邓小平说过一句话:“打开窗户,进来新鲜空气,也难免飞进一两只苍蝇”。既然要打开窗户,就难免进来一、两只苍蝇、蚊子,否则就别打开,也别呼吸新鲜空气。靠阴谋诡计、耍手段,想成就大事,绝对不可能成功。世上没有一个傻瓜。无德不立,无能不成,这是做人做事的基本游戏规则。

做大事,必须要有超人的理想、能力和体力,如果你的理想、能力与常人一模一样,怎么能做出超人的事业来?如果你的志向立在圣人的基础上,一定会成为圣人。如和俗人一样,怎么可以成为圣人?没有超人的志向、品质、奉献精神,众生怎么能高看你一眼呢?在你的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看上去都和俗人一样,大家怎么会尊重你呢?如果你不是一个学佛的人,有这种思想、玩这些手段,另当别论。如果你是一个学佛的人,披着学佛的外衣,又怀着俗人的心态,人家会从心里一棒子把你彻底打死。只不过嘴里不说而已。世上没有一个傻瓜,有的人心量比较大,他不愿意表达,你就误以为人家是傻瓜。有的人心量比较小,很敏感,就像一个小杯装满了水,进去一点沙子,水就溢出来了,人说这种人很聪明。有的人心量大得像大海,大海有什么不能容纳?郑板桥的名言:“难得糊涂”,大家都知道。但好多人都不知道后半句,“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我们现在还没有聪明,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聪明透顶,又转入糊涂,那才叫“难得糊涂”。现在还没上升到“聪明”的阶段,说什么“难得糊涂”,实际上都不配说这句话。

老头、老太太,有急于求成的心态,很正常,还可以理解。如果是一个年轻人,有这种心态,那是个真正的傻瓜。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有时你付出十倍,不一定能得到一倍。年轻人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在座的,小的也都30多岁了,老的有60多岁了,人都应该珍惜生命、珍惜时间,好好做一些对人类、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大家从五湖四海来到这里,确实有缘,应该共同携手,为后人做点事情,也不枉来这人间一场。人有什么可以留给后人?第一是思想,第二是建筑。实际上建筑也是一种思想,工艺、文化概括起来都可以说是思想。严格讲只有思想可以留给后人。一个人如不发圣人之大心,不立伟人之思想,终究是一个凡夫俗子。圣人有圣人的品质和愿力;伟人有伟人的思想和抱负。

当我们对一件事情,还看不清的时候,就不要随便开口讲,俗语说:“你不开口,没人说你是哑巴。”实际上学佛的人比不学佛的人心量更小,执着更大。大部分学佛的人在社会上一事无成,和家庭的关系处不好,到了道场和道友的关系也处不好。正因为你在社会上一事无成,(没有志向、毅力和缘分),到了佛门里同样还是一事无成。现在有这些习气、毛病,说明前世没有突破。如果今世还突破不了,还要延续到来世,这就是业力。就是报应。

必须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如你想要学道,八万四千个毛孔里,只允许有一个念头,就是修道。想要色,就一心一意地去贪色;想要财,就一心一意地去贪财,一定都能得到!实际上许多人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想要什么,所以没办法给自己定位。如果你不给自己定位,肯定会空过这一生!之所以你感到人生很空虚,那就是因为你没办法给自己定位,没搞清自己想要什么。就像一个贪财的人,整天在考虑,这件事能赚钱,那件事能赚钱,实际上他的心没定下来,他永远也赚不到钱。又如一个渴望爱的人,觉得这个人在向我求爱,那个人也爱我,实际上哪个人也不爱他!因为他太贫穷了,太渴望爱了,幻想症、狂想症就是这么来的。

一个人太俗气,私心太重,人家会瞧不起你。一个人如果只为自己考虑,他的人生注定是失败的。一个人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想满足自己的私欲,首先要有奉献精神,要为众生服务,才有可能满足自己的私欲。如果认不清自己,同样也无法给自己定位。事实上人很难认清自己,每个人不认识自己,还自以为了解自己。圣人、伟人、明白人都承认:人最不容易了解自己。如果想要了解自己,就问身边的人,只有身边的人,才了解你。人是最容易自我陶醉的,上帝造人的诀窍和高明之处,就是每个人都很执着自己。人天天照镜子,总是照不够,都觉得自己长得很好看。

俗人之所以是俗人,就是因为你不敢打开自己的内心,不敢以真面目面对自己周围的一切。即便你不敞开,周围的人也知道你内心在想什么。一个俗人除了杀、盗、YIN,功名、利禄,还会有什么呢?你不说周围的人也知道,说出来,高智商的人也不会笑你,因为很正常,人人都会有,只看你会不会把握尺度。儒家有精辟的论述:“发乎情,止乎理。动心忍性,喜怒哀乐未发,发而节,中节。”《圣经》中讲:“人长大了就有两性关系。”如超越不了,就去找个配偶,如超越了,就独身。儒家也讲“食色性也”,饮食、性欲,谁都难免。因为这些,是人之常情,合乎人情。如果你不明这些道理,一味掩盖,只能欺骗下智之人,欺骗不了大智慧的人。人就是这么怪,当眼前放着一块肉时,你想一个人占有。不给别人,身边的人一定会争夺。如果你不吃,让给身边的人,他恰恰不会要。学佛做人,是从奉献中学,从奉献中做起。如果一味地索取,你将一无所有!变得贫穷、空虚、眼光狭隘、渺小,变成弱智。如果你从奉献中去做,将变成大海、虚空、宇宙……,万事万物都在虚空、在宇宙中,你什么都能得到。这就是境界问题、胆识的问题。你是从索取中得,还是从奉献中得?

一个人对自己越不严格要求,惰性越容易增加。对自己越苛刻,他内在的力量、智慧,越会源源不断地出来。做人、学佛是要对己严、对人松,如果每一个人都能这样,整个团体就是佛的境界!只有大的抱负、大的野心,而没有大的心量、眼光、智慧,怎么会达到目的呢?就像两只脚的关系,你迈出左脚,就意味着你要迈出右脚,不可能只迈左脚,而不迈右脚。光有野心、抱负,而没有奉献、没有体力、心力、超人的智慧,终究不能达成。

什么叫正知、正见?存有一颗学佛的心,没有其它的心存在,叫做正知。只向佛看齐,这就为正见。之所以我们被境所转,就是因为没有正知正见,没有向佛看齐,如果向佛看齐,外面的境界怎么能转动你呢?古人言:“会说的,不如会听的。”如果你们说万行很会讲法,实际上是你们很会听法,会听的人能举一反三、触一悟十。古人又说:会吹牛皮的人,不如会听牛皮的人。如果你们不听,我也不会讲,也讲不起来。如果你们不听,我也说不出来,道不出来。佛门中根本戒杀、盗、YIN、妄、酒。若自做,教人做,见做随喜,同样有罪。你们如果不听我吹牛皮,我一个人吹得起来吗?讲者有功,听者更有功。

下等智人,会以语言,给一个人下定论;中等智人,会以行为给一个人下定论;上等智人会以心态、动机来下定论。语言、行为都是外在的,只有他的心态和动机才是内在的。可是有几个人能看到对方的内在呢?只能通过外在的语言、行为给一个人下定论。有几个人能有超人的智慧呢?像你们来到这个道场,有的是看不到问题、提不出问题;有的是看出了问题,不愿意提,怕得罪人,想明哲保身;甚至怕师父生气。师父不像你们想象的那么器量小,心眼儿小。当然,也不像你们想象的心慈手软。因为圣人超越善恶,既恶又善,又非善非恶。书上讲观音菩萨三十二化身,其实何止三十二化身?你们认为观音菩萨最慈悲、慈眉善目。那为什么又化成一条黑龙,把一个恶鬼吞食掉了呢?一个人如果具有100斤的力量,他做善事是100斤的力量,作恶事也会有100斤的力量。力量决定了他做事的大小。

如果我们自己真正一身正气,牛鬼蛇神、歪门邪道,来到身边,自然转化。如果未能转化,只怪自己德行、力量不够。应对自己起惭愧心,只怪自己力量不够。如果自己是一座炼钢炉,再坚硬的铁都会熔化。如化不掉,不能怪铁太硬,只怪自己温度不够。

许多学佛的人口口声声要往生西方极乐净土。我可以告诉现代学佛的人,来世要保住人身都很难很难。因为大家既未修福,也未修慧,更没有修定。你自己以为是在修福、修慧、修定,这只是自己认为,实际上都是在造新殃。把自己原有的一点资本都吃完了。我曾经作过一个比喻,如果超三界需要7级的能量,你来世做人,必须要具备5级的能量。因为临终时投胎、入胎、住胎,还要消耗1~1.5级能量。所以现在必须要具备5级的能量。否则,来世只能是做牛、做马。如果今世是牛、马,来世要做人,同样要修到4.5~5级的力量。现在做牛、做马就是他前世临终时未修到5级的力量。比如做一根柱子的木材需要50公分直径,做檩条需要20公分直径。当一根木料不足50公分时,就不能用来做柱子,只能用来做檩条。如果连20公分直径也不够,只能再往下退,用来做椽子,不够做椽子的木料只能减退做锹把、斧把。佛、菩萨、罗汉、伟人、凡夫、牛、马、小鸟、虫子,不好好修,都是这样一级一级地减退。如好好修,再一级一级往上升。我经常看到一些学佛的人,要体力没有体力,要心力没有心力,要魄力没有魄力,临终往生没有力量啊。风一刮就迷失了方向。

一个人的量决定一切,确实一点没错。来世做人临终必须达到一心不乱。目前在座的“三力”(心力、体力、魄力)都不具备。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