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念佛的种子如何种入八识心田


   日期:2023/9/4 23:0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念佛的种子如何种入八识心田

今天你们广州来了这么多居士,恐怕有好多人没在山洞里打过坐吧?在这个山洞里打坐,会有什么感受呢?从安静的角度讲,比楼房更容易收心。你们可知道禅堂里为什么不需要窗户,或者是窗户很少呢?过去古师们为什么喜欢在山洞里修炼?即便是盖茅棚也要盖在山谷中,而不盖在山顶上?在山洞中修行为什么容易收心?因为心理与周围的环境息息相关。这个地方容易聚气,身体来到这里,也容易聚气。身体的气不散乱,心态也就不易散乱。如果坐在山顶上,也就是迎着风坐,气就容易散乱,身体的气散乱,进一步,就导致心散乱。如果心散乱,观想、念佛、持咒都收效不大。无论哪种用功方法,无非是使身心统一协调,静下来,定进去。通常修行静不下来,其原因:一是受眼的影响,二是受耳的影响。正因为平常眼、耳收录外边的信息太多了,所以坐下以后,信息就会重新播放。人在忙忙碌碌的时候,眼、耳不停地收录外界的新事物,过去收录的事物没有机会播放。只有切断眼根、耳根时,才能不断地将眼根及耳根收录的事物,进行反省。

我们之所以要用功,念佛、诵经、观想,无非是为了把这些信息录进第六识,再传递到第七识,进一步贮存到第八识(在座的有不懂什么是八识的,可暂时把它理解为灵魂)。刻骨铭心的事物,都收藏在八识里。不太深刻的收在六识里,临终时就没用了,而收藏在八识里的东西,生生世世都能受用。毛病习气也都是收藏在八识里。现在拼命地念佛、诵经,就是为了往八识中收藏更多好信息。如何使念佛的种子,源源不断地收藏到八识里呢?现在学佛的人,一万个人难得有一个,能把念佛的种子种入八识心田里,也就是无法种入八识心田。这就说明了一个可怕的道理:目前学佛的方式,根本无法将学佛的种子录进八识中去。既然种子没种进八识,那生前学佛也都是种点福报。甚至连学佛的“因”都很难种下去。你认为是种入八识了,实际上是在第六识,甚至连第六识都没有。因为第六识有了,慢慢可以渗透到第七识,一进入七识,也就可以慢慢进入八识。为什么听了开示,还不懂得用功?那就说明连六识也没有录进去。

过去听过的经文、道理根本回忆不起来。这就说明过去所学的道理没有录进去。尤其是现在非常流行“念佛”,大家的时间没少投入,佛号确实没少念,根本没效果。都是用嘴念,头脑没有介入,口里念佛,头脑还在考虑问题。单凭口念,怎么能留下印象。临终时,前五识逐渐死掉,眼不能看、耳不能听、口不能讲、身不能动。只有意识还在微细地活动,明白一点点道理。如果第六意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时还有点学佛的影子。接着第六意识死掉,这点印象还有吗?如果学佛深入到七识,别人看你已经死掉,但从学佛而言,第七识还在活动。再接下来第七识也会死掉,如果你学佛的渗透力不够,就到此为止了。由于平时的力量不够,未渗入八识,这时就会随着平时的习气走。比如平时的习气是善斗,就会投胎去做阿修罗;平时的习气是贪,就会投胎到鬼道。

如果遇到明师,指导你学佛,力量会渗透到第八识(前七识全部会死掉,第八识是不生不灭的。)一旦学佛的力量渗透到第八识,临终被佛的力量牵着走,这时才是佛接引我们。说句真实的话,根本不需要佛接引我们,我们自己就可以到西方净土。根据永明延寿禅师说的:如何知道念佛深入到第六、七、八识中呢?真正深入八识中的人,平时做梦,都是与学佛有关的梦。不会是杀、盗、YIN、妄的梦。每个人都可以答出自己现在学佛的深度。

既然学佛要渗入八识,那么我们怎样学佛,才能使力量渗入八识呢?不要以为多念佛、多诵经就有用。就目前大家这样,没办法往生。磕十万个头、念十万声佛号、诵十万遍经、烧再多的香,都没有用。如果所做的一切,是拿心来参与的,那就都有用。何为心呢?在这里我们把话题转一下,当一心不乱地念佛,就是“心”参与了。当烧香的时候是一心烧香,没有惦记别的事情,就是心参与了。如果烧香是一心的,就不会想:“我有钱包放在大殿外了”、“家中的自来水管忘记关好了没有”、“更不会想佛友还在门外等我呢!”……。只有一心不乱地念佛、礼佛、烧香、诵经,才能不断地把学佛的种子,收入八识心田。临终时就会受用。

在念佛时,不仅仅把心专注在佛号上,而且当我们起一个妄念的时候,更要能觉察到这个妄念。如果口里念佛,心随着妄念跑掉了,根本没办法将佛号收入六识,再进入七识,最后收入八识。(现代科学证明,人不仅仅有第六意识,还可能有更深层的意识,总有一天会证明佛教所讲的第八识。)人的肉体死掉,精神不灭;生前熏染,死后浮现。

如果一个人生前认真学佛,八识中收藏的全是佛的信息。

所谓“不执着”、“过后无痕”,有几个人能做到?只有开悟 的人才能做到。凡夫都会留下痕迹,随着意识的死亡而播放。首先是六识播放,接着是七识播放,最后是八识开始播放。基督教讲:“临终要接受上帝的审判。”实际是自己审判自己。

为什么礼佛时要右手按在蒲团中间,左手一步到位,双手翻掌,头要下去停留几秒钟?有的人礼佛不标准。即使标准,也是样子学得很像,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当翻掌的时候,一定要观想3~5秒钟。观想我们的双手托着佛足,佛光照在我们身上,甘露洒在身上。一定要有观想,否则八识里输送不进去。为什么“净土宗”讲:念佛、忆佛,将来才能见佛?好比我们念自己的父母,嘴巴在念心没念,是否是真念呢?反之口不念心念,这种念力有多大?真正念佛是用心,而不是用嘴。现在人念佛,都是用嘴,不是用心。因为所遇见的都是让张嘴念,偶尔有个告诉用心,又不习惯了,还是张着嘴念。

刚学佛时,心的力量发动不起来,只能用嘴念。可有的人,时间久了误以为就是用嘴念,不知道怎样转入用心念。真正的念佛,必须要念念觉知。念每一句佛号时,都清清楚楚地觉知:自己此时此地在念佛。如果念出声,耳根听得很清楚,如没念出声,整个身心都在念。实际上真正念佛,“听”和“念”没办法分开。能念、能听的是一个!当这个“能”一旦出现,就是不念自念。一旦“自念”出现,就会二六时中,尽虚空、遍法界都在念佛,你的心、眼都是在念佛,都是佛的形象。就好比一个人戴着墨镜看事物,万事万物都会变成墨色。戴着红色的眼镜,万事万物都变成了红色。当我们心中充满了“佛”,看万事万物都是佛。当我们内心充满了“爱”,看每一个人都很可爱。当我们内心充满了“是非”,看每个人都是是非之人。

我们平时在念佛时,是否能做到不间断、不夹杂呢?根本无法做到。但是足以做到“一念的纯真”。我相信每一个人都能做到“一念纯真”。当有了这一念纯真,完全可以渗透到八识心田中。今世学佛,护持三宝,就说明过去的“一念纯真”的种子种入了八识心田。然而,因为这一粒种子的力量太微弱了,还是被业力牵着走。什么叫业力?业力就是习气。实际上学佛也是为了形成习气,临终的时候,哪方面的习气重,就被哪方面的业力牵着走。正是因为古人懂得了这个道理,所以才让我们多念佛,多拜佛。可一旦形成形式上的念佛,拜佛,就把内心无形的念佛丢掉了。你看他这样念,我看你也这样念。就像禅堂里不教人调姿势、调呼吸、调心态,一代传一代地死坐。你以为我会,我以为你会,其实都不会。等有会了的,又不说话了,后进禅堂的跟着先进禅堂的,每天稀里糊涂地坐下去。就像大学里从来不教横、竖、撇、捺。好多居士到了庙里,见师父坐禅,也学着坐。偶尔问一个师父怎么坐?就告诉你什么也不要想。可是对于一个刚学坐禅的人做得到吗?

当一个人学佛学到很虔诚的时候,就能忘我。只有忘我,才能和道相应。天地与我同存。这时才能感受到“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相信,是一个层次;理解,是一个层次;感受,又是一个层次。现在你是哪个层次,只有自己知道。不论你学佛采取哪种方法,贵在感受。如果只是相信,而缺少感受,根本不行。为什么经常提到学佛有没有感应?不问能不能理解?理解才是其次。功夫做不上路,就是理上不明。现在学佛的人拜好多师父,学好多方法,都是为了学法,不去学理。比如说买来一部车,没有看说明,自己上来就开,一开就掉到沟里去了。也就是说先要通达佛理。不要以为学理会耽误了学佛,就像砍柴,你用了10分钟时间磨刀,看起来比别人晚出去10分钟,但由于工具锋利,并不比先出去的人砍得慢。学理不会耽误修法。下边留点时间,你们提提问题,你们这么远来了,有什么问题提出来,我会尽力为你们解答。解答不了的,我会慢慢去参究。

问: 师父的书上讲“很多人念六字大明咒都不对”,正确的应该怎么念?

师:最初念咒语是一口气念一个字。六字大明咒的第一个字—“嗡”,先用鼻孔吸气到丹田,憋住3~5秒,往外呼气时(仍用鼻孔)念咒语。呼完后再吸气到丹田,停3~5秒钟,念“嘛”,中间四个字(嘛、呢、呗、麦)都是将嘴微微张开一点,呼气(用口)的同时念咒语。最后一个字“吽”和第一个字“嗡”一样,也是闭口念。如果方法正确,念十分钟,丹田就会感到热乎乎的。

宝瓶气、拙火定就是这样炼成的。原始佛教炼宝瓶气,就是用这种方法念“三字明”。现在修宝瓶气,方法都不对,四加行修完了,什么也没有修出来。

如果能够念念觉知自己的起心动念,胜过念十万亿佛土的佛号。换句话讲,念十万亿佛号,如果不能念念觉知,看不到自己的起心动念,又有什么用呢?看住自己的心,胜过念十方三世诸佛。看不住自己的心,仅仅是种点善因而已。

为什么现在的咒语越来越多?就是因为众生看不住自己的心,才越来越复杂!释迦佛涅槃后,只有一个心咒,现在,观音心咒、药师心咒、地藏心咒……多得数不过来。

现在人都是信佛,不是学佛。学佛才能成佛,信佛永远成不了佛。就像相信自己能发财,但不去做,怎么能发财?悉达多就是当时学佛,才成佛。我们现在学佛就是学习悉达多,

学他的悲心、愿心。我们现在勉强挂靠“信佛公司”,挂靠不上“学佛公司”。

现在学佛的误区是,要三大阿僧祇劫。为什么不相信这是自己最后一劫,最后一世?为什么不把希望寄托在今生?而要寄托在来世?学佛开始时,遇到善知识的开示很重要。“不历僧祇获法身”、“十地顿超无难事”,即使是要“三大阿僧祇劫”,一念就可顿超。禅宗里有句话,“一念超百劫”。

信,要真信。修,要实修。什么叫真信?对佛教里讲的生死轮回、三世因果要深信不疑,对五戒十善更要遵守。什么叫实修?落实到生活中,从一举一动中体现出来。都说修行消业障,业障就是我们的习气。如果学佛几年,习气一点也没有减少,智慧也没有出现,说明没学好。

问: 达摩祖师给二祖安了个什么心?

师: 当时二祖低头沉默了几秒钟,说:觅心了不可得。达摩祖师说:已经给你安心了。二祖顶礼三拜,之后追随初祖多年。如果已经大彻大悟,为什么还要追随呢?二祖的《传记》中记录,达摩祖师要看看弟子们修行的境界,只有二祖没说话,顶礼三拜。二祖传法于三祖后,到花街柳巷里去,有人问他为什么到这里来?他回答:“我来调心,干汝屁事!”前后连起来看,难道达摩识错了人?难道当初未安好心?……大家要在这些问题上用功,不要坐在这里乱思乱想。如果学佛能入道,达摩、慧可的故事可以作为一把钥匙,帮你走进“道”里。如不会用,你想走进来,没那么容易。这把钥匙别人看不到,拿不走,也递不来,但完全可以神会。他们传法时,双方的眼神,我们无法想象。必须有眼神的相碰,才能心领神会。如双方的眼神没有相碰,就不可能心领神会。

在印度,原始的传法,就是彼此眼神的交流。师徒互相看。后来是头碰头传法,再后来还念咒语。为什么传法时不须咒语?因为平时都有这个沟通的功能,只是不知道如何开发出来。实际上中国的禅宗,在过去都是讲法讲到一定程度时,停下来,彼此眼神一对,师父令徒弟豁然顿悟。悟后又去做好多年的功夫。经上常常记载“作礼而去”,是指理上顿悟后,走出去踏踏实实修去了,并不是不需要修了。中国的佛法,只有“禅”才是佛教的脊梁!也就是灵魂。“禅”并不是指“禅宗”,禅宗包括了“禅”。各教派都是不同层次“禅”的显现。

* 最初是三股水(三字明),由于三股水的力量太大,后来的众生受不了,就变成了六股水(六字真言),再往后成为十二股,现在也不知道是多少股了。
平时念六字真言,如果方法对,半个小时就受不了了。如果念“三字明”,一般人都受不了。什么时候身体彻底改变了,才可以念“三字明”。

* 我走到任何地方,从来都自称是“信”佛的出家人,从来不敢自称是“学”佛的佛教徒。因为不了解佛,在内心对佛都是妄加猜测。实际上无论你如何猜测,从佛的角度讲,都是错误的。就像英国的伦敦,你没有去过,没见过伦敦是什么样子,不管怎么想象都不可能是伦敦的样子。对佛经以文解意,三世诸佛都直喊冤枉“我不是那个意思啊!”既然我们不了解佛,就按佛的教导去做就行了。就像来到这里,猜测我的人,有什么用呢?按照我交给的任务去完成,按照我教的方法去修,时间久了,自然就和我相应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