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二 自我反省就是修道


   日期:2023/9/14 23:1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自我反省就是修道

当你认识一个人的时候,必须能够认识他好的和坏的两个方面,才能够很好地相处在一起。人在认识对方的时候,往往会走两个极端,不是只看对方的优点,就是只看对方的缺点。为什么不能同时看到对方的优点和缺点呢?

为什么有的人和对方越办事、越共事,越难以相处呢?就是因为在开始接触的时候,只看到对方的优点,而未看到对方的缺点。

事情从有到精比较容易,从无到有非常困难,就像我们观音洞前面的“佛光普照”四个字,让谁来都不敢写,一旦有人写出来了,挑毛病的都会说这不好、那不好。

让你们讲一讲对万行的认识,来了这么久了,几个月的,一年的或更长时间的,谁都讲不好,你所听到的、看到的、想象到的,都可以说出来,有什么不好讲的呢?

一个人如果渴望进步,就必须让对方挑你的毛病,否则就没办法进步。

一个人对外边的做事、说话,百分之百是他现在内心的显现。如果内在没有这些东西,外在又怎么能表现出来呢?

* 人生当中的疑问,非常非常多。平时所见所闻,都应该从内心去参透这些疑问。

* 你们说把人做好,是为了什么呢?把人做好,又表现在哪里呢?

看看学佛的这么多人,好多是越来越笨。自己觉得智慧挺高,定力挺强。为什么又不会做事情呢?智慧高、定力强,应该是很会做事。实际上好多修行人没修以前还会做事,学佛以后反而不会做了,你们认为这样对吗?是正确的吗?出家前很会做事,越修越笨了,人也不会做了,事也做不来了,事实果真如此吗?实际上在家的时候就什么也不会做,出家以后还是什么也做不来。如果真的学佛反而不会做事,那还学它干什么呢?你们说说学佛的目的是干什么呢?

你们可能会回答是为了“解脱”。看看我们这些人,哪一个解脱了?或者说为了“开智慧”,再看大家,哪一个像开了智慧的?

前几天有个人要求出家,我问他为什么要出家?他说红尘太辛苦了。我说:如果你在红尘里觉得很累,出了家会觉得更累。实际上佛门里的事情比社会上的工作更多,除非你是个

“混混儿和尚”、“混混儿尼姑”。庙里的工作量是社会上的10倍还不止。

* 信佛信傻了。事实是这样吗?如果真是这样,难道佛法是一门“笨”的学问吗?

* 阴谋诡计本身也是佛性的显现,它本身无善无恶,就看你怎么用。比如“刀子”,可以用来杀人,也可以用来救人。刀子本身无善无恶。

* 一个出家人修道是根本,搞阴谋诡计、拉帮结派,又有什么用呢?

一个人真的有了道,怎么能没智慧呢?

作为一个出家人,在社会上的人面前,应该是他们的榜样。他们来到我们面前,可以有各种心态,而我们只能是一个心态,就是把他们引向道里面来,好好做人、好好做事。所谓教化众生,就是要教化那些心态不正常、思想极端的人。一个正常人不需要教化。教化正常人也不能显现我们的智慧。智慧体现在难做的事上。别人做不成,而你能做成,这就说明你比别人有智慧。

何谓修道?自我观察、自我检点、自我反省就是修道。不断地自我观察、不断地自我检点、不断地自我反省,这三个“自我”做好了以后,才能入道、成就。

一个修行人,其思想是非常精细的。如果你的思想不精细,就没办法看清自己的起心动念;看不到自己的起心动念,又怎么能修道呢?
降伏自己的思想,就是“降伏其心”,一个人只有通过做人、做事,才能不断使自己的智慧开发出来,才能完善自己的思想。一个人没做事的时候,会认为自己很完善,什么都会做,一旦做事,就会发现自己什么也不会。

不要怕做事,也不要怕说话,做多了、说多了,就会了。要有胆量做、有胆量说、有胆量承担。敢说、敢做、敢于承担后果的人才能修行。
做事不要考虑对方(高兴不高兴),你只要把事情做好就是了。做事不要看某个人的脸色,只要一心做事就行了。不要去考虑当家的怎样、大和尚怎样?把工作做好,就是对领导最好的尊重。

今后可以立一条规矩:新来的女居士,都应该叫她们到厨房帮厨。一方面她们自己可以发心、培福;另一方面常在伙房的人,也可以学到全国各地各种风味的菜。

只有学得了多种法门,你才能知道修行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所出现的问题的对治方法。佛并没说“一门深入”,而是让我们多闻、多学,尤其是一个出家师父,更要“法门无量誓愿学”。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