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二 学佛做人应在自己身上下功夫


   日期:2023/9/21 11:2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学佛做人应在自己身上下功夫

之所以事上不会用,是因为理上未透彻;之所以理上未透彻,是因为功夫不到家。得道以后,所悟的“理”,就能取代“事”用;未能入道,悟的理不能当事。也就是说在没有入道以前所悟的理,仅仅是个理论,遇到事情的时候,不能够解决根本问题。而入了道以后所悟的理,当事情来了以后,就可以取代事用。

我们常常说某个人“理上很通达”,可是为什么一遇到事情,他的理又不管用了呢?这就说明他没有入道,他的理还是在道外面所悟的一点皮毛的理。平时我们也听人说过,某某所悟的理论可以当事情用,已经不需要再修了。他的“理”,就是在道里面所悟的理。就像是大家也经常悟到一些道理,为什么又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呢?如果大家都已经入道了,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你就能够把握自己。

“禅”是无声之理;“教”是无相之禅。如果大家出去教人修行的话,首先要从理上入手。而最根本的理,又必须通过实证的功夫,才能够扎实圆融。

自古以来把“理”分为两层,一层是门外的理,一层是门内的理。门外的理可以通过别人的语言来讲授,也可以通过自己研学教理而领悟。而门内的理呢?必须经过实修实证才能获得。现在学佛的人中不乏知识分子,还有许多科班(佛学院)出身的,他们讲起理论来都可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但是一讲到功夫上的“理”,又都哑口无言了!

“但有言说,皆无实义”。也即是说最根本的那一点自性,它已经超越了语言,只能够借助自己的修炼、靠自身心领神会,而无法通过别人的言传去领悟。过去的祖师们,每当涉及到佛法的根本问题时,都不再言语,因为“言语”本身有导向作用,如果对方不用言语来导向你,你就会凭着自己的领悟去开拓出一条思路。当然,你在基本的修学时,也需要过来人的指点,否则自己在知见上偏差了还不知道。

“佛学”是通过学佛以后才产生出来的。没有学佛,就不会有体验,也就没有“佛学”,“佛学”就是学佛后的体验。如果只去研究佛学,而不去学佛——实践佛学,就如同看饼终不能解饿。那就不叫“画饼充饥”了,而是叫做“看饼充饥”了!

记得我当初第一次见到空有和尚时,他把我训斥了一顿。那时候我正在佛学院上学,有人送了我一部《六祖坛经》,我非常喜欢经里六祖的偈语,以及他所讲的哲理,几乎能把《坛经》背诵出来。空有和尚当时对我说:“《坛经》是惠能的体验!他24岁从五祖那里接到衣钵后,又在山洞里隐修了十五年,之后又出来弘法近二十年,在他57岁左右形成的《坛经》。”意思是说六祖通过三十多年的修证,才产生自己的佛学思想。

对于我们一个初学佛的人来讲,一部《坛经》就想了脱生死、就想入道,简直是痴心妄想!因为你没有人家那个过程,没有像人家那样付出过,没有人家的经历。人家花三十年的时间,我们花三个月的时间(背会了《坛经》),就想得到人家三十年的成就,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我后来发觉,虽然会背《坛经》,但是日常生活中遇到具体问题时,根本用不上。跟别人聊天、谈玄说妙时,还能递上几句,一接触实质性问题,一点也衔接不上。

大家都知道赵州和尚80岁还在行脚、参学、云游,这是为什么呢?大家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难道赵州和尚还没有入门吗?他那时已经成了一代宗师,已经桃李满天下了。也就是说已经“儿孙满堂”了!因为整个佛法是修学在事物上、悟在事物上、体现在事物上。如果说自己对佛法造诣很高,但是一遇到事物,平时悟的真理又发挥不出来,甚至一塌糊涂,那么你悟到的佛法、佛理根本没有用!

佛法最忌讳谈玄说妙,也就是“口头禅”。在古时候最令祖师们厌恶的就是“口头禅”。如果你自己做不到,敢在祖师面前开口,他会一棒子打过来!只有自己能够做到了,才敢在祖师面前谈。因为祖师们每讲一句话,都是自己能够做到了,才敢讲出来。做不到,只能在自己心中把它当作奋斗的目标去努力。

今天我把知客师批评了一顿,我问他《丛林共住规约》为什么还没有挂出来?他说那上面说的都做不到。我说正是因为做不到,才需要把它挂出来,大家看到《规约》,才知道自己哪些地方没做到。就如佛祖之所以给我们立“五根本戒”,就是因为人们都做不到。当佛祖为我们立出“五根本戒”以后,我们经常去对照,才发觉自己许多地方没做到!你不经常诵戒,还以为自己修行很好了,当我们诵戒时,就会发觉我们做的、离戒律的要求差得远哩。

实际上佛经上面讲的许多境界,就目前来讲,我们都做不到。但是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个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如果佛祖知道我们做不到就不讲了,那么“佛法”就只能凭我们自己去想象,凭着我们的邪知邪见去信口开河!可是佛祖并没有那样做,而是把真正的佛法全部讲了出来。一旦我们讲错了,再去读佛经、对照佛经就可以纠正过来。

佛法是解决根本问题的智慧之源,如果我们真的把“佛”学好了,我们绝对是一个成功的人士!悟了佛法,就会做人、做事,人与事做好了,怎么不是一个成功者呢?要家庭有家庭、要事业有事业。可是恰恰相反,现在许多学佛的人都是事业没有、家庭失败。因为十个学佛的九个半都是“怪物”,都不会容忍、迁就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一个成功的人,他必然会“做人”,在做人的基础上才会做事,才能够成功。

我有一个徒弟,他曾经对我说过一句话:“我不喜欢到庙里去,我觉得庙里面出家人素质都太低!”我说:“是的,如果都像你这样的素质,那不都能干一番事业,都能当老板了?”我们出家人对社会上的事物来讲,如果体现得素质低,也还说得过去,可是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对自己从事的专业是佼佼者才对呀?

我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不通达,他绝对不是一个人才,可以说是个饭桶,是个废物!“管理”我不懂,我一点不自卑,“勘探设计”我不会,我更不自卑,因为这些都不是我的本专业。如果我对佛学学不好、不通达、没上路,我肯定会感到自卑!

一个人不是一个“全才”可以原谅,可是你对自己的专业必须通达,必须成为一个“专业人才”,否则就是一种罪过。甚至可以说是“十恶不赦”!因为你打的幌子是某方面的人才,实际上对自己的本专业并没有通达。如果你是个家庭妇女,你不会做饭、不会带孩子、不能相夫教子,你绝对不是一个贤妻良母;你是丈夫,不顾家,也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你是农民不会种田,是医生不懂得如何治病,你绝对也不是一个合格的农民、合格的医生!

就我个人的经验,无论是哪个行业,你只要是痛下十年的功夫,不可能掌握不了你的专业技术。为什么许多朋友之间交往了数年以后分手了?为什么夫妻之间相处了十年、二十年之后也分手了?大家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其它原因我们可以放在一边暂且不谈,其中有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彼此之间距离越来越远,难以沟通。

譬如说夫妻俩在谈恋爱期间,各方面水平都差不多。结婚成家以后,一方在不断地学习、改造自己,努力使自己不断地进步;而另一方还是原来的状态,没有进步。若干年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就拉开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距离也会越拉越大,彼此之间就很难沟通,越沟通越累!

又如朋友之间,当初相识的时候两个人的水平也是差不多的,经过十年的各自奋斗,一个通过不断地努力,各方面的素质都提升了很多,而另一个人总是在怨天尤人,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甚至自暴自弃,从来不从自身找毛病,不想办法努力改变自己。因此彼此之间就越来越难以沟通,最后也就分手了。

我有一个师兄,我们都是初中生出家,在一个寺院剃度,上佛学院又在一个班级学习。我出家十五年中在用功办道,他赶经忏十五年。他赚了一点钱,可能也花得干干净净,也可能存了一点钱!十五年后的今天,我看到他,不仅不如十五年前单纯、上进、纯真,而且他现在的心态是看谁都不服气、看谁都不如他、谁也瞧不起。实际上我们当初一起上学、同时拜师父的几个人,现在的素质都比他高。

他不仅自己没有进步,看别人也是拿过去的眼光:“你不也是个初中生嘛!”他没想到十五年前的初中生,通过不断地努力,早已今非昔比了,而他自己还停留在十五年前的水平 ——仅仅是个初中生,甚至连一个初中生的文化素质都不够了(由于不再学习,原有的也会忘掉许多)。因为他十五年来都在赶经忏,从来没有在自己身上下过功夫。也许再过十年、二十年我和他之间的距离会更大、更远。那个时候恐怕他会更不服气!

也许你努力一年(对方不努力),彼此之间的差距还看不出来;你努力十年,彼此之间的差距就会明显地表现出来。功夫绝对不会辜负你,天下没有不公平的事情,一切、一切绝对公平!所谓的“不公平”,是你的心态不平,看什么事都不公平。

以后我们遇到同样的问题,要在自己身上找差距。

有许多人坐禅几十年,不仅在功夫上没有入门,而且在佛学理论上也没有入门。长期坐禅的人容易养成一种惰性,不喜欢研究教理;长期研究教理的人,也有一种惰性,不愿意去实修。他以为自己已经悟到了真理,实际上他并没有领悟。“佛学”是经过实修以后诞生出来的,而功夫的修行又有赖于佛理的指引。

在座的出家人大都是年轻人,而且有好几个是童贞出家。如果再给我们十年时间,我们在佛学理论方面不能融通、不能掌握,在功夫上不能够进入的话,我们就应该拍拍自己的脑袋、拍拍心口窝,扪心自问:这是不是一种罪过?即使你再笨,只要是愿意努力,再加上现在这么好的条件——经书随处可见、师父到处能够找到,十年的时间足以使我们对教理的学习及修证功夫上路了、入门了。

在过去,想要看一本经书,就得从别人手里借过来把它抄写出来。一个寺庙里面可能就那么一本经书,你想拥有这本经书,就要自己买纸把它抄下来!而现在每个人房间里都有一大堆书,每个寺庙里的经书更是不计其数,想看什么书都有。听说哪个师父有修行,马上就可以买张车票去见他,就能够听到他的教诲。过去要想去参访某位善知识,要步行几个月,从南方到北方要走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

为什么过去条件那么差——师父不容易见到、经书不容易得到、交通又不便利,而成就的人那么多呢?现在的条件这么优越,成就的人反而少呢?按道理来讲,现在成就的人应该比过去多才对,可事实恰恰相反。你真的想学佛,就必须在自己身上下功夫,即使你不想学佛,想做人、做事,也还是要在自己身上下功夫。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老祖师赵州和尚,他讲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八十岁老翁不如我,我就教他;三岁的孩童比我强,我就向他礼拜请教。”“祖师爷”就是祖师爷!就有这个气魄、有这个风度!

现在我们谁能够做得到?一听说你是居士,我才不向你请教;一听说你刚出家三年,我出家二十年了,根本不把你放在眼里;一听说你是个比丘尼,我是个比丘,你就靠边站,我才不听你开示!如果你真的尊重真理,你就不会被表象所转。

贾题韬、南怀瑾大家都听说过,他们都是在家的居士,一样高高地坐在讲经台上给我们比丘讲课,给那些方丈讲课!那怎么样?艺不如人不得不低头。过去的鸠摩罗什三藏法师,16岁登坛讲经说法;现代的圆瑛法师、明暘法师,都是十七、八岁登坛讲经说法。那些年长的老比丘不服怎么办?你可以不服一个人,但是你必须服从真理。一个人如果什么都不服,他绝对一事无成!

你们有没有注意过十大将军之一的许世友?他就是谁都不服,但他服“理”!你讲得有道理他就听。后来他也服从周恩来。周恩来是服“人”,毛泽东说什么他都认为是对的,他都拥护。所以这两个典型人物都能够成就一番各自的事业!
我们现在都来问一下自己,是服“理”还是服“人”?是“人”与“理”都服,还是“人”与“理”都不服?我向你们提的问题,你们可以不回答出来,但是在自己的内心一定要有答案。你们现在的答案,就预示着你们将来是否能够成就,能够成就到哪个层次。

来到这里的人,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信徒,我都给你们留了机会了,当机会来到你面前的时候,你不抓住,它就会过去。机会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来,但是“机会”它是公平的,每个人的面前它都会走一遍。那就看你有没有抓住!

我们千万不要怨天尤人,“上帝”给我们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公平的,绝对不会只把机遇给成功的人,而没有成功的人是上帝没有给你机遇,绝对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