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二 精气神与热力光的关系


   日期:2023/9/24 7:2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精气神与热力光的关系

刚才打坐谁的脚坐热了?没有一个人脚坐热了?(答:……)女同志有谁的脚坐热了?(答:……)

你一开始打坐,脚是凉的。坐上一个小时,就应该热了。甚至平时脚就应该是热的。你坐了一个小时,脚还没有热的话,说明你身体有问题(现在是冬天)。

体内的精力是由两只脚产生的,它在体内主要是管“暖”的作用。通常很多身体素质比较虚弱的人,一到冬天,手、脚、膝盖都是冰凉的,这说明他体内的精力不足。

腿上有功夫的人,平时即便他不盘腿,两只脚也是热的。如果稍微地盘一下腿,那就更热了。暖融融的感觉由两只脚传播到两条小腿,到大腿,再由后背延伸上去。如果按着这个路线,就是道家通常讲的达到了“还精补脑”的作用。这里所讲的精力,就是通常所说的元气。

腿上经脉畅通的人,走起路来非常轻盈,绝对听不到“咚、咚、咚”的响声!因为他生理的气是从下往上升,所以他走起路来是特别地轻。如果生理上的气还没有往上升的话,他走起路来是咚咚响。

“气”往上升的前提条件,首先是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之后才会由下而上。否则的话,只够身体本身消耗,没有多余的力量由下而上,来供给修炼使用。人若要想健康、长寿,首先两只脚、两条腿的气脉要畅通。

你两条腿的气脉没有畅通,坐在这个地方就挣扎来挣扎去,不仅不会舒服,而且整个身体都感觉很僵硬!尤其是肾脏不好的人,更要盘腿。

为什么有的人冬天不会怕冷呢?就是体内的精力很充足。“暖”是由“精”产生的,人体的气力是由“气”产生的。体内的阳气从下半身上升到上半身的时候,人自然就会有很强的力气。打坐出现的光芒,也是由精力产生,当这个“精力”上升到身体的上半部,达到头部的时候,他自然就变成光。

身体的精、气、神,通过修炼以后,就转化为热、力、光,也就是热量、力气、光芒。但是常人体内的精、气、神,都从六根门头漏掉了!漏失最多、最严重的就是有妄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胡思乱想”、“欲望重重”!

当体内的精、气、神漏失得太多的时候,就会表现得两眼目光呆滞,再其次就是头脑反应迟钝。人的思维不敏捷,跟体内的精、气、神有绝对的关系。一个人的精、气、神消耗过多以后,它没有力量供应给头脑使用,头脑反应就会迟钝。而且头脑还会表现得很干瘪。

当一个人体内的精、气、神很足的话,升到了头上,头就会显得特别饱满!打坐修炼,固然可以让体内的精、气、神充足,但是在日常生活当中,适当地走路、散步、劳动,都可以让体内的精、气、神充足。尤其是念六字真言和练七节动功,都可以把体内的精、气、神唤醒,进而达到充足。

“修道”,修的是“心态”。如果你生理上这一关还没有过,没有修好的话,你这就不叫做修道,更不叫做修心态。实际上叫做“修身体”,修身体只是通向大道最初的一个阶段。当走完修生理这个阶段以后,再修道,就和生理没有多大的关系了。

也就是说修行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修身体,一部分是修我们的灵性。也就是通常说的修“自性”。我们现在是连最初的生理这个阶段都还没修好,怎么可能跳到空中修自性呢?大道是以修身体为基础、以修灵性为究竟的。

我们观察世间的这些花木成长的过程,就可以明白一个道理,如果这株花木的营养不够充足的话,它就显得瘦小、干瘪;反之,如果它的营养很充足,这株花木就会长得非常饱满、粗壮。尤其是在生长花骨朵的时候,如果这株花木有充足的营养供给花骨朵,这个花骨朵就长得特别饱满!

如果营养不足的话,它的养分只够维持花木本身的生命,根本没有多余的养分用在花骨朵上,没有力量再长出花骨朵。因为一支花骨朵需要的养分,是这株花木全部养分的一大半。

我们人体就相当于一棵会挪动的树,人体的“根”是两只脚,脊柱是树干,头就是花骨朵,两只手臂是树的枝丫。等你把生理这一关过完了以后,自然能够见性!

但是在见性之前,必须要有一个“明心”的阶段。不明心你就不知道如何修道;不见性,你就不知道如何炼这颗自性的心。见到许多人都是诚心有余,而智慧不够。误以为诚心诚意烧香、拜佛就能了脱生死,这些固然是修道必需的,但它不是成道必要的。

那么成道究竟需要什么呢?佛祖讲过:“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也就是说在见性的基础上,再继续修下去,才能够成佛。

不明心、不见性,你怎么下手呢?你以为坐在这个地方打打坐、念念佛、持持咒,就是禅宗、就是净土宗、就是密宗了,实际上这和禅、净、密丝毫瓜葛都没有!根本联系不上。如果你误以为盘个腿,就是禅宗,念个佛就是净宗、念个咒子就是密宗,那说明你对禅、净、密一点都不了解!

我曾经对“明心见性”作过一个比喻,“明心”,是我们明白了一个方向,而“见性”,是朝着这个方向继续往前走,就像我们想摘苹果,已经见到了一棵苹果树。“成佛”呢?是已经到了树下,摘到了苹果,吃进了肚子里面,和苹果合二为一,别人可以再把你吃下。

如果你没有明心,就不知道修道的方向,无处下手。只会是乱摸乱撞!你拜再多的师父、诵再多的经、磕再多的头,最后,你都会把你的师父否认掉,把你师父的法否认掉,把你师父的道全部否认掉!

你误以为师父给你一个修行的方法,你就能够修行成就。没有那么简单的事情!即使你明白了方向,你不朝那个方向迈进,也见不到这棵树。

但是,往往见到了这棵树的人,他肯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把果子摘到手!也就是说“明心”的人,他可能还会退失道心;而“见性”的人,他已经见到了这个果子了,他绝对不会退心。他肯定会把其它方面放下,集中所有的精力去摘这个果子!所以,只有一个人修到了“八地”的时候,才是如如不动。因为八地菩萨是念念入道,世间上所有的一切,对他来说已经不感兴趣了。他已经见到了这个果子了,甚至已经闻到了这个果子成熟的香味了!

实际上大家不是难于“不知道如何修”,而是心静不下来,没有给自己定位,搞不清自己究竟需要的是什么!实际上所有的法都能够成就,就看你是否真的为这个“法”付出!功夫绝对没有白做的。除非你做得不对路,和这个方法背道而驰。

现在这么多学佛、信佛的人,连佛的影子都还没有见到呢?实际上大家所做的一切,都是和佛、和道不相干的。就好比我们身上穿了十几层衣服,修行就为了不断地一层一层地脱掉它。可是我们现在许多学佛的人,反而是不断地往自己身上穿衣服!

你越学佛、越信佛,反而越累;不仅没解脱,反而枷锁套得更多、更重了。佛学的根本法是解脱,是放下,可是现在学佛的人什么都不放下,什么都想提起来,可是又没力气、又提不起来。

你之所以来求法、来听法、来修法,说明你的心不平静、也不清净。无论用哪一种方法,目的都是为了达到心态清净、平静。如果你认为自己学法多么多么高、思想多么多么正确,结果你既没有清净,也没有平静。那不是“法”有问题,而是自己有问题!如果不在这两方面下功夫的话,谁都拿你没办法。

要想检验我们的心态是否平静、是否清净,不是靠打坐、也不是靠念佛、念咒语。现在的修行人,把修行的思想整个都给颠倒过来了,认为修道要脱离人群、脱离社会、脱离家庭、脱离团体,把自己独自一人封闭起来。

修行固然有某个阶段是这样,而且这个阶段相当地短暂。古时候的修行人,都经历了这个短暂的过程,是为了更好地打开自己、更快地走出自我狭隘的空间,与社会、与人群、与团体更好地融洽地生活在一起。

那么这段时间究竟需要多久呢?如果你很幸运的话,找到一位过来人,把自己完全交给这个过来人,三年包你足够了!过去的修行人,为什么把修行列为三年,而不是一年,也不是十年呢?现在回忆起来,三年真的是足够了!

第一年就是修身,突破生理的阶段。不管你是老弱病残,这一年时间足够转变生理。按古时候的修行方法,一百天就突破了,叫做“百日筑基”。

你把握住了,这个基础就打好了;你如果把握不住,还要再来个一百天。每一次需要的时间会更短,也就是走熟路,会缩短走路的时间。再笨的人、体质再差的人,一年的时间足够了。一年当中有四个季节,足够你重复四次了。因为第一次需要100天,第二次、第三次都不需要100天。古人给你满打满算,过生理这一关绝对超不出100天!青年人八、九十天就够了。

第二年已经进入灵修的开始。第三年你已经坐在这个地方没事干了!要反复地重复它、重复它、训练它……有一年的时间训练它,你已经达到和它为伍(和它同伴)了,就应该从封闭的空间中走出来,和外面的环境打成一片。

但是这个话都是过来的人讲的,而没有过来的人会在这方面消耗很多时间。即便你明白这个道理,去做的时候,如果身边没有过来人,别说是一年,就是十年,这个短暂的过程你也无法完成。

因为这个阶段不是靠你摸索出来的,也不是靠悟的。这个阶段它是处在有为法的阶段,既是有为法,那就要靠方法、靠过来人、靠明师来指点!等进入无为法的时候,也就是进入了“悟”的阶段,就需要自己的根器了。

如果对一件事情没有介入、丝毫不了解,让大家去“悟一悟”!你怎么“悟”?你连听说都没听说过,连介入都没介入,你怎么悟?只有你介入了这件事情,经历了这件事情,逐渐逐渐地熟练了这件事情,才谈得上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才有思想感悟。
 
修行没有上路,还没有学会走路,都需要一个人扶着你、牵着你的手,否则的话,你一个人在地上爬来爬去、爬来爬去,最后你误以为“人”就应该趴在地上爬,而不是应该站起来两条腿迈着走路!你突然看到有人站起来走路,你会笑话人家,说人家是个怪物。

前段时间讲到我的佛学思想,由四句话变成两句话,也就是说浓缩成了八个字:“安分守己,以人为本”。“安分守己”又干什么呢?“各尽其职”。你是哪个行业的,你继续做你那个行业的工作,还要把它做好。

那么“以人为本”干什么呢?“借事炼心”。借着做事情,炼我们的心态。你们要记住,我再重复一遍:“安分守己,各尽其职;以人为本,借事炼心。”

下午来了一个活佛,有几个人看到了,那要是在西藏,他走到哪里,恐怕后边都会跟一大片人!但是对于他来讲,这样的事情经历得太多了,人们拜他不拜他,他都会一样对待。

在座的有当过老师的,都有这么一个感受:第一天上班,人家叫你老师,你感到特别自信、特别兴奋、特别欢喜!等人家叫你老师久了以后,你就没感觉了。没感觉到自己是个老师了。过几天还要来个“法王”,会在我们这个地方住上几天。一个修行人叫什么都不重要,关键是要有“自知”。

实际上谈到自知,如果没有见到真东西,即使他手里面是个假东西,他也不知道是假的!没有见到真的,又如何区别假的呢?没有来到东华寺,你怎么向别人介绍东华寺的山水地貌呢?有人把你带到另一座大山里面,说这里就是东华寺,你就会相信这就是真的。

要区别真假,必须过来人。而往往过来人他又不喜欢多事。在他眼里面一切都是应该的、一切都是正常的。所以佛说他没有度众生,是大家到了发菩提心的时候了,让他给碰上了。如果大家不发菩提心,他来到我们面前也奈何不了我们!

也有许多人当时见到了佛,可是并不信他,也不渴望解脱;也有的人没有见到佛,仅仅是听到了他的名字,就已经非常渴望修道了!一个人内心的种子都会萌发,只是在不同的时间里面萌发。

如果一个明师很幸运的话,他是春天来到大家面前,那么大家心里面这颗种子就会萌发;如果他不幸运的话,他是冬天来到大家面前,那么种子就不会萌发!

所以佛从来不会骄傲,从来不会认为自己有能力。因为他知道,之所以对方发菩提心,是因为他幸运,他来到大家面前正好是春天,而不是冬季!

不相信,我们可以找一个不信佛的人,你去度一度他。你说得越多,他对佛教的误解也就越多、他生起毁谤的心也更多!当他菩提心发的时候,你说什么他都会相信。你不说他也会相信。所以佛说众生不是他度的,“自性众生自性度”!

修行人犯得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不喜欢见人、不喜欢做事,不见人、不做事,那么我问你,怎么成长呢?你的智慧怎么开呢?既然智慧没有开,那么你就是个木头人。木头人怎么会解脱呢?“解脱”不就是通过开智慧、明事理才能够解脱吗?

你们对一件事情明白了以后,心里面是不是很轻松呢?没有智慧你怎么明白?当然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确实也会有烦恼,也会有抱怨心,但是过后回忆一下子,收获还是大的。还是值得的!

没有通过借事炼心,你永远没有办法成长。开口便错,伸手即非!“智慧”不是坐在这个地方就可以开发得出来的。老祖宗讲,智慧是由定产生出来的。既然定能够产生智慧,你们说什么不是定?什么地方不能定?

你如果在做事的时候,不散乱、不慌张,这就是定。就在这个当下就能产生智慧。遇到事物后,不被事物诱惑、不被事物转动,这也说明你有定力。在这个时候,还是会出现智慧。

一个人不做事、不经受考验,你如何知道自己的定力和慧力够不够呢?如果你是真地渴望修行的话,你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足够你修了。根本不需要再诵经、再打坐、再念佛,这些都是头上安头!也可以说,这些都是小乘的方法,大乘菩萨的方法,绝对不会这样修,放下左手,又用右手去抓。

真正走大乘菩萨路线的人,就是和人群、和社会、和这些七、七、八、八的事物打成一片。你根本看不到他把自己封闭起来 ,与事物、与人群脱离。

也可以说凡是走大乘路线的人,都会经历一段小乘路线的修行方法。前面一个阶段,就像在花盆里面种花木,容易管理、容易成活。但是成活了以后,要长成参天大树,必须要从花盆里面移出来。否则的话,你的根部就会受花盆的局限,你的树根就没有办法延伸到四面八方,把外界的营养吸收过来!
下面时间留给你们提问题。

你们会问:一个人活着的时候不信佛,死了以后能不能超度?实际上人死了以后,没一个不信佛的!所谓的“不信佛”,是他活着的时候,他的“头脑”不信,因为他的头脑看不到另外时空的存在,他只爱这个世界的功名利禄,所以他只相信这些。因为他的另外一只眼睛没有打开,所以他看不到另外一面的存在。

人死了以后,有形有相的六根——肉体的六根——不起作用了,可是有一种无形无相的六根在起作用,所以他看到的就不只是这个有形有相的空间了,能看到另外一个时空的存在。在这个时候,他对生前所作的一切、都会有一个彻底全新的认识。

在我们灵魂里面没有一个是不信佛的!可是我们现在没有和佛沟通,现在我们所作的一切是头脑在起作用。什么时候我们学会让头脑休息下来,让灵魂起作用,我们的智慧就打开了。平时头脑看不见的,都能看得见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古时候的大德教我们修行的时候,都不要我们胡思乱想。

因为两种力量不可能同时并行,你如果是头脑的力量在起作用,灵性的力量就容易沉睡;你想要灵性的力量被唤醒、投入使用,头脑的力量必须走到一边去休息!

有很多报道介绍一些死去又复活的人,他们描述死后的感受和经历都非常相似。他们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肉体被摧毁了,已经躺在一个地方了,周围有许多人在对他们的肉体进行处理,在围着他们的肉体,做许多事情。

他的灵体对这群人怎么呼喊,他们也听不见!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这个灵体不得不走掉。当他在走的过程中,都会碰到许多光亮刺眼的空间、见到许多长相非常圆满的人,而且这些人的身上都是发光的。交流的方式彼此眼神一碰,就都明白了。就像我们梦中见到朋友时,并不需要交谈,双方就已经沟通了。

这个时候,成就的机会很少。如果是大根器的人,也就是说生前有过这方面很重的熏染、修炼,遗留有修炼的习气,也可以说修炼的力量还没有断。他在中阴这个阶段一定用得上!

如果生前没有经过训练,种子的力量没有连接上,记忆不深,中阴阶段就忘掉了。那么他会到哪里去呢?会随着他生前的习气而去。他生前什么习气重,就到什么地方去。

譬如说他生前“修道”的习气重,死后就到他生前向往的那个地方;他生前贪心比较重,譬如“贪财”,他就会到饿鬼道里面去。实际上我们学佛修道,也是在培养我们的一种习气。所以临命终往生的时候,与其说是随着“定力”往生,还不如说是随着“习气”往生!

“定力’”他本身就是一种习气,譬如说你喜欢定在哪个方面,喜欢定在“财”上?还是喜欢定在“色”上?还是定在“佛”上?你定在哪个方面,就朝哪个方面去往生。有习气,就有所住;有所住,就是决定方向。

你在中阴阶段,要有明师指点。所谓的“明师”,不是能够给他念念经、拜拜佛,而是必须能够和这个中阴身沟通。否则的话,对中阴身什么作用都没有!你误以为为他念念经、敲打敲打,就有用,那只能说是你认为是这样。

当你体内的能量不足的时候,在哪里修行,都会害怕,必然会有这么一个阶段。当你体内的力量充足了以后,你走在哪个地方都不会害怕。尤其是在最初的修行阶段,你体内自身的力量没有充足,没有冲出去和宇宙的力量衔接上的时候,你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孤体。因此,当你稍微能够感受到外边的力量存在,并来围绕在你周围的时候,你就会感到害怕。当你这个孤立的个体的力量冲出“自我”这个空间,和外面的力量连接为整体以后,何时何地你都不会害怕。甚至周围稍有一点反应,你早已经感受到了。因为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和你是同一体的,它一动,首先牵动的就是你。

我们自身有一种力量,它本身就是来自宇宙里面的一部分。既然是宇宙里面的一部分,那么它就很容易和宇宙里面的大力量合而为一。如果我们体内的这股力量,不是来自宇宙、和宇宙相通的话,就永远没办法和它合而为一!

因为我们自身的力量,本身就是来自宇宙的一个颗粒、一个细小的灰尘,所以我们有理由把体内这个颗粒,通过一种方法修出去,还让它回到它原来的地方。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修行到某一个阶段的时候,都会感受到体内有一股力量往上冲、要出去、似乎要把我们飘起来一样!

因为它里面的力量已经修得差不多了,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和外边的力量相吸了。佛教里面用“相应”来形容,这个词用得非常微妙!有时候想起古时候大德用的词语,一个字都不能改,一改,全盘都错!譬如说感受、感觉、相应,这三个词语就是不同的层次。

“感觉”,你们说指的是生理还是心理?“感受”指的又是什么?“相应”指的又是什么?当我们修到不同程度的时候,这三个词语都会一一印验。

你说这世间的树木,树梢为什么往上长而不往下长?树根又为什么往下长而不往上长?既然是树梢往上长、树根往下长,这棵树长来长去不就长断掉了?一股力量往上升,另一股力量往下伸,说明体内有两股力量,那不要打架吗?

我们身体里面就是这样,所以修行人在最初的时候,有的是在头上反应、有的是在下部反应、有的是在中部反应。不懂这个道理的人就害怕了,以为“走火入魔”了!你放一百二十个心去修,不会走火,也不会入魔!

现在我们在座的人,没几个人把这股“火”给修出来了,你枪支里面没有弹药,你走什么火呢?满打满算,来到我们东华寺的人,我就看到三个人似乎要“走火”,实际上还不是真正的火,是虚火。

你们看到那个豆荚,有的看上去挺大,但是里面的豆粒很小,这就叫做虚火!虚火也会头痛、头晕、发胀,但它还不是真正的“火”,它是一种“虚火”。虚火也不错了,它也是一种境界,也是一定的层次。虚火走完了,接下来就是真正的实火。不过谈到功夫上大家会更茫然!因为大家的功夫还没有修出来、没有跟上来,所以讲了大家也感受不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